台灣登山論壇

關於博崴事件,我們的思考~~

文章標籤
登山安全

博崴事件國賠,這兩天很多人再問我的看法。

身為曾經救難隊的一份子,有些話或許人家不喜歡聽,但我一定要說

在博崴事件前,台灣的救難方式一直沒有一個有效的主管單位,大家有狀況就要求消防局站在第一線,但掌握著公家資源的他們,打火防災一直是大家所深刻信賴,對山難搜救體制及方式而言,與其怪他們辦事不力,我倒覺得要先檢討為啥我們的山難搜救制度一直不落實?一直沒做好教育?

台灣的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密度一直是全世界的前幾名,長寬各約400及140公里小小面積裡擁有258顆三千公尺級高山,但我們對這豐富的資源卻長期一直採取著迴避不願面對的鴕鳥心態;以至於登山人才訓練斷層,嚮訓制度一直維持在美好的法律條文,施行的困難造就了島上大部分人視登山活動為毒蛇猛獸;每每只要山難事件發生,就會眾口鑠金,莫衷一是,各舉各的大旗及各唱各的調,最後只剩巷口空談的政論節目說嘴。

但,我們還要繼續下去嗎?

杜麗芳女士<博崴媽媽>,說真的,我跟他有點熟又不會太熟,但,每次我遇到她,我都會在她身上看到為母當強的堅毅一面,我知道她的個性讓很多登山界的大老冷眼旁觀,我也知道她做事方式讓許多原本支持她的人選擇離她遠去,但我又不得不佩服她對事情的執著,只因為,我們沒辦法承受她那五十天裏從希望到破滅的過程。而且,說真的,她也不過只是一個孩子的媽,就這樣而已。

我個人覺得不應去苛責消防局,因為,在台灣現有的制度下,登山畢竟不是打火弟兄的專業,面對當時混亂的環境;湧進如同大拜拜的救難人員以及良莠不齊的搜救團體,沒做好管理與資源分配,那時我們並不能有太多的責怪,因為山難事件除了本身搜救的機率問題以及台灣特有的峽谷地形難以掌握外,我們更要怨懟的是我們的國家登山教育為啥一直沒有落實?本來就該是我們強項的東西,為何我們卻一直選擇忽視到事情發生了才來研究如何解決!所以,這次的國賠事件,與其是說針對消防局基層人員,到不如說是對國家對山難搜救制度無感的控訴。

博崴已經犧牲了,但我們應該更要了解因為他的犧牲,這幾年來讓我們終於少了點鴕鳥心態,開始正向的面對這些問題。新的山難搜救制度逐漸建立以後,有了更多有志之士持續加入,而該慶幸的是,再最近的幾件山難事件陸續傳出後,我們也有了一套有系統跟制度的辦法,讓大家有所遵循,也讓更多依閭而望的母親可以盼回自己的兒子。

天佑台灣所有喜愛登山的朋友,我們已經走出這一小步了,更希望可以再繼續往前一大步,讓台灣的登山體制更健全,更多的登山夥伴可以高高興興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

                                                                                                                                                                                                撰文者:野樵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 楊志明


P.S:補充說明

博崴事件的補充:
1.我從不覺得寶傑的關鍵時刻能看,因為我把他歸類跟玫瑰之夜一樣,那是綜藝節目,所以不要用上面的問題問我.
2.博崴有沒有錯?當然,但他已經付出慘痛代價,而且他已經無法爭辯了!
3.消防基層人員辛不辛苦跟這次是否國賠沒有很大關係,南投消防局在這次的案件上最大的爭議是指揮不力且能力不足,而且在影響國賠成立的充要條件"該作為而不作為"上面,缺失是顯而易見的.
4.消防署研擬五人以上才可以申請入山,幹~~十足腦殘規定,你們要湊足五個人才敢出門吃飯喔?
5.對事不對人,向辛苦的基層消防弟兄以及這四年來努力改善台灣登山環境的博崴媽媽致上最敬禮.


所有回覆

  • 感謝楊大文章,請借我們放到FB專頁上


  • 做為民搜的一份子, 某種程度上我很了解基層消防人員的無奈, 但我比較感冒的是消防的高層!

    自921大地震以來, 國家災難救援的任務就已正式歸到消防署的的業務上(但資源並沒有同步增加是真的)

    經過了10多年, 如果消防高層的格局思惟還是把自已單位的格局限制在只負責"消防"領域, 那就真的該駡

    資源不足的確可以歸責於更高層級的資源分配不公,

    但消防自已對自已單位任務的承擔應該要跳脫"消防"二字的自我設限思惟.

    (更何況未來可能會改名叫"災防署") ,自已格局如果不夠, 想從災防"署"升格成災防"部", 還是洗洗睡吧!

    但主要難題是, 只有"消防"規模的人力配置是要如何承擔整個台灣的整體災難救援?  (這才是基層的痛啊)

    這是內政部和消防高層甚至是更高層單位都要思考的.  

    撇開此案爭議不談的話!  921經過了10多年(人生有多少個10多年?)

    如果(只是如果,希望不要發生)今天921地震的情形再次發生, 消防是否還繼續在說,

    我們只負責救火?或我們只會救火?

    如果(只是如果,希望不要發生)今天921地震的情形再次發生, 消防的救援能力是否已足以應付? 

    (10多年前可以說,沒權責沒經驗沒資源, 10多年後, 準備好了嗎?  這10多年, 我們高層們準備好了什麼?

    還是像被判刑的前消防高層專注在A錢換黃金放自已家裡?) 


    PS: 至於此次判決, 某些人總是擴大解讀為是打"所有救難人員"巴掌,或什麼抹煞救難人員努力

    之類的言論,個人認為是想太多扯太遠了! 自已問自已真的有儘力了, 自已心中無愧即可, 做這行

    本就應該要習慣人生的無常! 

    我是不知其它民搜人員心裡如何想啦, 至少我個人不會有影嚮, 也不認為有什麼"不如歸去"的

    感覺, 那些都是自已給自已的心理壓力! 明明沒自已的事, 自已要主動對號入座裝成受迫害者真的是想太多!

    不管家屬或一般民間社會, 大家責怪的對象從來都不是救難人員個人, 而是在質疑國家的救難機制和政策!

    (所以請接下來要發言批評這個判決的人講清楚, 你只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所有救難人員意見,

    至少不代表我, 不要老是把自已當成所有救難人員的代表發言人)


  • 很高興看到我們一直都在往前進阿
  • 我也對這次看到登山界的一些評論感到不可思議


    "這樣子一來封山的管制會更加嚴格" -->其實本來就已經很嚴格了,還能嚴格到哪裡去?

    現在我們除了玉山雪山嘉明湖這幾條國家公園不敢隨便亂封之外,還有哪幾條路線可走? 300多顆3000米高峰,規定上可以走的卻不到1/4? 而且何時開放還遙遙無期看不到未來,這是本來就有的問題,不該跟判決連結。


    去年(2014)四月份消防署就已經糾集一堆山地主管機關開會(詳新聞稿),要求搜救指揮權要歸給各單位,這不是明擺著踢皮球嗎? 沒想到到了21世紀還能看到公務機關上演帽子戲法,一口氣踢出十幾顆球。接到球的各單位不知道心裡怎麼想? 要傳球嗎? 要射門嗎? 還是乾脆一刀把這球捅破?


    "會拖累上山搜救的救難人員" -->會拖累救難人員上山的,就只有發生山難的登山客自己

    正本清源,還是應該把自己能力培養好,降低山難求援的機會,那才是幫了救難人員一大把


    這幾年山域搜救的進步,我認為是有目共睹的。

    儘管很多人不願承認,但我認為這當中有少部分是因為博崴媽媽的奔走、砲轟及鞭策。

    當然更大一部分,是消防機關願意投入人力與經費(儘管還是不多)參與山域訓練,是更多登山界的教官與山友願意投入協力訓練及支援勤務,如高雄飛鷹、磐石、北、中、南搜等。


    其實山域搜救已經在進步了,登山界呢?


  • 說到亂封山的管制

    不知有沒違憲?


  • 或許,登山界的進步 (登山技能的改善),是否能仿照汽機車筆試路考一樣,拿到執照後才能進入被管制的山區 (並不包括那些低風險、或救援較容易地的山區) ?   取代那些可笑的表面且無效的管制措施 ?
  • 登山界有沒有進步?

    看看山屋及營地附近依然有的垃圾

    看看登山口附近學校漸漸不歡迎登山客借宿

    看看登山口附近民宅的居民有多討厭登山客

    就知道台灣的登山界有沒有進步! 

    連基本的登山素養都搞不好, 就算爬完百岳, 就算無數次的完成百岳又如何? 

  • 看看這則新聞
    http://tw.runn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88920&subtitle=%E3%80%8C%E5%BA%9C%E5%9F%8E%E7%99%BB%E9%AB%98%E8%B3%BD%E3%80%8D%20%E6%8D%B7%E5%85%8B%E9%81%B8%E6%89%8B%E7%94%B7%E5%AD%90%E7%B5%84%E5%A5%AA%E5%86%A0
    那位外國人就是上次嘉明湖路跑冠軍(亦是101登高冠軍)
    他的紀錄 大概沒人破的了
    那是因為他世界級超強的嗎?
    很抱歉的是馬來西亞沙巴神山登高賽 他連前10名都擠不進去
    因為怕事的政府 可以封殺的東西全封了(包括各式登山跑活動 或是高難度登山行程)
    這就是台灣在世界舞台 與別人的差距(很多產業也是這樣 閉門造車)

  • 本人有二點看法:

    1講環保不要開發很奇怪,封大鹿林道,是否可比照玉山登山口有接駁車 ,大雪山林道車輛超多,卻是台灣有名之賞鳥聖地.日本及歐洲登山設備多好,還可以在高山洗熱水澡.

    2我贊成MIT台灣誌中央山脈大縱走中喊出的口號" 蓋山屋,不迷路 ",指標夠清楚,也不會發生此次山難,也不會有路條雜亂紛擾,有些步到每一百公尺就有路程標示 ,似乎過多

  • 蓋山屋,不迷路............?

    不過日本的山難爆多的~

    不帶夠住宿裝備,無法迫降,惡劣天氣行進中用盡氣力,成為頗常見的典型

    為給彼此留一個餘地,我不貼資料,日本山難死亡人數非常非常高,我確實有找過,請大家自己找一下

     

    另,以外國的現狀為標準,千萬要注意外國的現狀,常常是因為在保育的進程中尊重現狀的結果,日本人重來一次大概不會把富士山搞爆了吧?在前採礦山區小鎮,要推廣保育,最好是把居民纜車納入管理,而不是想著建立無人理念的國家公園,要是不接受60分的結果,在民主的社會下可能反而0分

     

    但是如果從來一次,歐日會有這麼多的山屋酒吧旅館?

     

    我們的山還有機會....只要我們不洗澡(笑)

  • 皇帝殿山難  政府一直找不到  南部登山隊2天就找到陳老先生的大體  應該可以參考吧     很多人喜歡對號入座  政府正好順水推舟倒打受難者家屬一把  實在很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