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戶外躲避雷擊參考資料

文章標籤
登山安全

時序進入雷雨季, 以下內容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 參考參考.




以下內容出自美國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之 "雷電風險管理 - 野外露營健行篇" 手冊:

http://www.lightningsafety.noaa.gov/resources/backcountry_lightning.pdf


原文很詳細, 取在台灣中文網站較少看到的重點翻譯.


下圖為雷殛死亡原因的統計數字:

~50%的死亡原因為閃電擊中地面後引起的地面電流(下圖黃色部份, ground current). 

~30%的死亡原因為"側流電擊"(下圖橘色部份, side flash)-天上打下來的閃電初次擊中物體後, 跳到旁邊的物體. 如大樹被擊中後, 閃電電流跳到躲在樹邊的人

只有~5%的雷殛死亡意外是遭閃電直接擊中(下圖藍色部份, direct strike)



地面電流殺傷原因分析: 閃電擊中地面後, 隨著電流的擴散, 會形成電壓差, 以閃電命中點為中心, 半徑越大電壓越小. 圖中1~10的數字是10萬伏特之倍數, 中心為一百萬伏特, 最外圍10萬伏特. 圖中的牛前腳踩在80萬伏特線上, 後腳在70萬伏特線上, 前後腳間形成10萬伏特電壓差, 導致通過牛隻身體致命的電流. 同理, 最左邊的農夫兩腳分開, 風險大. 中間兩腳合攏的農夫風險相對小.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文章建議兩腳合攏.



所以避雷安全應以預防地面電流與側流電擊為主. 以下是建議的方式: (1)兩腳合攏 (2)蹲低 (3)鋪絶緣物在地上如睡墊. 蹲低可降低側流電擊的殺傷力.


車子與屋子是閃電避難的好選項. 但在野外, 大概沒有這兩個選項. 避免在樹下躲閃電已是常識. 有屋頂的開放式涼亭也很危險. 閃電擊中涼亭屋頂後會從屋簷"跳"到地面, 這時如果人站在涼亭邊, 就會被擊中. 同理, 在岩壁的凹洞也很危險. (下二圖)





下圖中, 數字"0"的區域最危險, "10"最安全. 在野外登山露營時, 數字"3"的區域大概是能找到最好的閃電避難點吧. 躲帳篷裏完全沒有閃電避難的作用.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正在上升氣流下方看頭頂的雲....

    即將登山路線中有[藍天](身處好天氣的位置別先高興可能是雷雨胞的種子中心),山的那邊上身氣流不少。

    落水是天雷勾地火的結果....



    白匏湖

    除了避雷之外,登山過程中也要注意[上升氣流]的位置跟即將走過去的山路的研判與當下你自己的位置有沒有可能成為[雷雨胞]的[種子](雲種)與雷雨胞產生後的走向(地母冷風的走向,會勾引雷公發情打雷)。

    台灣的地形跟美國大平原不同,登山過程在立體空間內,爬上與上生氣流方向一樣,有時會在雷雨胞內之上,要注意雷雨胞發展的NEXT的態勢,有時會在雷雨胞內(狂風雲霧中),要注意雲內放電,有時在雷雨胞之下要注意落雷。

    樓主引介的美國雷擊手冊主要人在雷雨包下方的落雷防護方式。

    台灣比較好的方式還是雨鞋+防水褲保持跟地面接觸面絕緣與身上避免突出物(不少登山客喜歡把登山杖放在背包上變成天線等)。

  • 今天20160509中午在北投軍艦岩紀錄台北盆地上升氣流的田野紀錄如下

    (20年前曾在BBS上聊過一些現象後來被學術界抄襲變成某些人論文內容,在此就不多做說明。有入道的人看得懂這照片的意義)


    今天氣象局發布午後陣雨消息後被媒體引用報導的內容


    氣象局提供的即時閃電資料(來源以前是台電的觀測站,現在交給氣象局了?),閃電種類有雲間閃與對地閃


    拍照時雷達掃到的,此時有悶雷(雲間)

    到下午兩點左右更多雷雨胞被地面雷達掃到了


    到下午16點台北盆地上空風平浪靜了

    落水結果....(因台灣的氣象站沒有科學邏輯,比如說網格分布,這些氣象站[主觀配置],似乎有點[偽科學]味道就是。你我聽到的台灣天氣都有點偽科學拉...:-)

    但對登山者來說你所處位置的氣象站絕對可以參考的

    根據有點偽科學味道的氣象站測得的數據再插補繪製出來雨量圖,一樣有點偽科學的味道,但以經可以參考拉。


  • 謝謝樓上指點.

    請問雷雨胞雲對雲閃電, 在山上實際對人產生傷害也是雲對地對嗎? 所以和大平原對地的放電模式不同?

    不曉得是否有過去台灣雷擊山難的科學分析報告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