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桶古道連走北宜古道:一條昔日不為人知的淡蘭茶葉交易祕徑
前言:
湖桶古道和北宜古道,為淡蘭古道的一條文山支線,其路線的開發完全和茶販交易有關。在噶瑪蘭廳志中談到入蘭古道有三:「蘭初闢時,預備進山備道,以便策應緩急。其路線凡三條;一由淡水、三貂嶺過隆隆嶺抵頭圍;係入山正道,…又一路由艋舺之大坪林進山,從內山行走,經大湖隘,可抵東勢之溪洲…。又一路由竹塹之九芎林進山,經鹹菜甕,翻玉山腳,由內鹿埔可出東勢之叭里沙喃… 」。其中三貂線正道必須要經過「蛇仔形、三貂、隆隆三大嶺,過溪三十六里,危險異常,生番出沒,人多畏之。」而大坪林線和鹹菜甕線進內山,要歷經懸崖峭壁,山路崎嶇,涉澗穿林,不計其次,加上生番頻頻出沒,必須要結伴同行。因此有研擬其他備道的必要性。噶瑪蘭廳志亦云:「其正凡三條…至道光四年,呂(志恒)陞廳籌議定制,又以事急要,請咨緩修。近年以來,艋舺、安溪茶販,竟由大平林內山一帶行走,直出頭圍。其徑甚捷,徒無生番出沒,可見今日形勢,又自不同矣」。
另外在「臺灣府輿圖篡要」的「噶瑪蘭輿圖」中「頭圍後山通艋舺小路」,有更詳細描寫。…「蘭境開闢之初,曾議由內山增設備道一條,以防緩急之用。後以山路嶮巇,且路經生番地面,究非完善之計;故未果行。近年來木拔道通,生番斂跡;路由頭圍新闢小路,山程九十餘里,可一日抵艋舺。路由頭圍後山土地坑北行,越嶺十五里樟崙,東轉下嶺至炭窯坑。遶山西行十五里統櫃(此處最為險要),樹林陰翳,障避天日。循嶺而下,穿林度石,八里為虎尾寮。西南行過溪,上大嶺八里大粗坑,四里崙仔洋。過溪,平洋三里石亭,六里枋仔林,三里深坑渡,翛然一片坦途;至萬順寮再上山崙,六里樟腳、三里六張犁,此去十五里,一帶大路,直達艋舺武營頭出口(自虎尾寮潭以下,皆西南行)。」
其大致路線由頭城出發,經福德坑,到達統櫃推測在胡桶鞍部附近,虎尾寮潭即今虎寮潭然後轉往石碇、深坑,再進入木柵。萬順寮至六張犁段,有幸在幾年前獨探"茶路古道"時走過,當時由南港中華工專上南港山經吳興街走到深坑。其所經過路線大多是泉州府安溪人所聚集的地方,由此看來此古道應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茶葉交易目的的古道。目前虎尾寮潭以北的古道已被公路弄得支離破碎,虎尾寮潭以南,所經路線應是目前的胡桶古道和北宜古道路線。
日期:2005/1/1
天氣:寒流過境
人員:Jamil,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6:30 台北車站出發,走市民大道,接北二高下石碇交流道,至雙溪口右轉石碇方向(106縣道乙線),到達【坪林茶葉博物館】,即左轉過磨碧潭,續行至叉路口有指標標示取左上往【胡桶古道】。
07:32 到達道路終點,為一寬敞的廣場,可停多部車輛,旁為【乾元宮】。
07:45 經【乾元宮】,循其左方小徑上山。
08:00 上坡路,路面有些濕滑,青苔嶙石,一不小心誤踏,跌個四腳朝天,好在情況並不嚴重。續行抵叉路1,有指標指示右往【東坑山、建牌崙】,直行【胡桶遺址】。
08:14 取右,前往東坑山,去一親方澤。密林中山頂無展望,為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775M。旋即循原路回到叉路口。仍取直行。
08:31 至叉路口2,直行往虎寮潭,右下行胡桶遺址。之前亦有一不明顯叉路往東坑山、建牌崙 92、5、1藍天所立,此叉路在張茂盛地圖上並未標示。
08:53 取右下行,路面上磊石濕滑,慢行通過下至一小溪。
09:04 路旁立有一2003年的【胡桶義民碑記】,述說當時日軍屠村的經過。旁有指標牌,指示左下往胡桶遺址,直行往枋腳坑。這次略過胡桶遺址,因下次還要來個O行連走,到時再慢慢的仔細探究。
09:11 再往前行不遠,遇叉路3,直行往枋腳坑、梳妝樓山。取右上路較陡,但也能通梳妝樓山,不用再繞一大圈,且可直接通往北宜古道。因而決定取右上。
09:35循著乾溝而上,不久路徑轉向溪旁而行,此段路徑狹窄,似乎較少人行。遇溪踏石而過,這幾天下雨的緣故,溪水豐沛。若夏日來此,應是一處不錯的消暑的場所。
09:37 遇叉路4,右去建牌崙、東坑山不取,仍取續上。
09:52 三叉路口,左上通往梳粧樓山,取右往竹子山、北宜古道。另外右上亦有一路徑可登梳妝頂山約十多分鐘。
10:07 先取左上,路徑良好,快步而行,越過二、三小崙,不一會即到梳妝樓山,亦稱柑腳坑山,三角三角點 998號 H889M。下山叉路往右可去枋腳坑或接回先前的胡桶遺址,取左下回到三叉路口。
10:23 往今日的重頭戲北宜古道邁進。
10:39 遇叉路5,左下竹子山不取,繼往前行。
11:06 至一處開闊地稍作休息。地圖標示之前有一土地公廟,一時稍不留神,居然錯過。
11:14 一倒木橫亙,從旁繞道。
11:32 開始循稜而行,上下山路,如所描述"樹林陰翳,障避天日"。
11:55~12:07 至一處寬廣的鞍部。Jamil 兄,星期三(12 /29) 和週三隊走北宜古道GPS在換電池時,不慎將後面的蓋子掉落於此。這次專程來此找尋。兩人作地毯的的搜尋一番,皇天不負苦辛人,終於在剛下坡路旁找到。Jamil 兄 在此告別,因為他還要開車至吉祥寺接我,這次能夠成行多虧他的鼎力幫助。
12:28 剩下一人獨行, 山徑循著雙溪鄉和坪林鄉的鄉界上下而行,一崙又過一崙,來到一處小山頭。
12:32 過小山頭後,山徑突往右方腰繞而過,鳥道山路崎嶇難行。
12:44 十字鞍部,左上鶯子頂山,往右刣牛寮可出碧湖,直下往風空子溪山。旁為一大正十二所立的專賣局造林基石 840號。
12:56 下山遠處不時傳來隆隆的水聲,讓人震耳欲聾。加快腳步,來到一處寬廣的平地。
13:04 續往前行,腰繞路過一黃土崩榻地。
13:13 水聲漸近,抵達第一道溪流,下方水聲如雷作響,猜測應是一高懸瀑布。繞過其右方山徑而行,想目睹其廬山真面目,可以樹林遮蔭無法見到。
13:20 渡第二道溪,潺潺流水,涓涓細流。
13:28 行經人造杉木林。
13:33 再遇第三道溪流,為一小瀑布從天而降,溪水雖無萬馬奔騰之狀,但嬌小可愛,別有一番風味,在此拍照留念。
13:50 再越一小山頭,山徑左轉入芒草路,通過兩尖聳山頭所夾之隘口,腳下則是水溝路。
14:00~14:09 至叉路口,循右方稜線而上,不一會即見到風空子溪山, 亦稱尖山湖山,為一圖根點 H908M。由此向下跳望遠處則是雲霧縹緲的頭城、礁溪市區,左方為鶯子嶺山區,彷彿一道高大的屏風,阻人去路,看了讓人生畏,高不可攀。右方小徑可通往四堵山連稜,似乎許久已沒有人通行,可列為下次探勘的重點。
14:24 下到四堵戰備道,寬大水泥道路,由此往左可登鶯子頂山再循稜上鶯子嶺山,不失為一條快速路線。取右下之路慢行。
14:37 找到左方下九股山登山入口,一路下坡。
15:04行行復行行,下至叉路6,這次九股山再度錯過。此處剛好綁有路條,要不然稍不留意,定會往下而去,山徑在此轉向左方。
15:15 抵達靈光塔,在沿水泥路下行。
15:20 到達叉路口,接上柏油路。在此判斷要左下,還是右下? 決取左下,尚未見到Jamil 兄的車,繼續前行。
15:46 路過吉祥寺,在一轉彎處。再往下行沿路欣賞鶯子嶺的山容,由此往仰望觀顯得特加的崢嶸。
15:51 Jamil 兄的車終於出現。事後得之,其實從靈光塔下來左右二路最後都會接在一起,稱為宜3-1鄉道,剛好是一個環狀路線。 往右下可下到垃圾處理場可登鹽草林山,往左這一條下福德坑,兩線最後出口在吉祥橋。
16:10 到達吉祥橋橋頭,在此取左吉祥路、拔雅路,再左轉復興路、武營路。
16:17 終於接上濱海公路,回台北。
後記:北宜古道部分,原先路況較差。經由台北縣野外育樂嚮導張峰明兄和周三隊林教授和Erich兄等多位山友的努力整理下,目前路況良好。想目睹北宜古道風采的山友,可參加張峰明兄所帶隊的行程和Erich兄台灣國家山岳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