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兜山

活動日期
2005/10/8 - 2005/10/10
所屬團體
東港博岳
困難度
0

TACAN(若者)

2005/10/13


兜 山

前 言:

兜山海拔2128公尺又稱為小塔山,擁有日本時代設立的三等三角點5032號及聯勤測量隊補立的三等內補170號,位於著名的嘉義縣阿里山鄉,自阿里山遊樂區可遠觀由大塔山-塔山-兜山一字排開的稜線。2005.10.09登頂,參加人員:博岳吳耀崑、南青李英如、曾木川老師、TACAN。
台灣名為的兜山共有二座,阿里山一座小鬼湖附近又有另一座,爬過這二座兜山之後發現有些共同點,其地形複雜多露岩,遠看是平坦的緩坡面其實地表佈滿了眾多淺谷及不同方向的小稜線,探勘時要保持一定前進方向非常困難,不能一直走稜線或一直走溪溝否則會迷失方向,用「兜圈子」來形容最是貼切,一般地圖上標示的位置是兜山的聯勤三等內補點高度為2136M,日本時代的原點在補點的西方約80公尺的另一山頭其高度比補點低約5公尺,吳領隊和宗億於五年前來找過補點一次,此次由吳領隊帶頭再度勇闖阿里山大斷崖西緣的隱密原點。
嘉義縣境內自從數年前南霞山登臨之後,博岳隊可以說幾乎已完成所有一、二、三等三角點的探查,但唯獨兜山的原點是否尚存還是一個謎,921之後吳領隊曾帶隊找到兜山的內補點,雖然知道和原點相距不遠,因天氣太差時間急迫不得不放棄找尋,五年過去了,心中還是念念不忘那一顆立在五千尺峭壁邊緣的花崗石原點。起初我是計畫自豐山經石夢谷到兜山來段「兜豐之旅」,被颱風延誤了數週之後決定走最省時的路線,吳領隊認為兜山東側至石夢谷的地形通行不易耗時太多,最後還是選擇走他五年前的舊路。

行程概要:

自阿里山舊站出發,遊客不少,走到大塔山登山口約2公里,繼續走眠月線鐵路,剛完成的明隧道前後都有少量的崩塌,通過之後在高繞路口休息,不嫌麻煩輕裝去探1號隧道是否已開通,二年前就只差一點點就能通了,沒想到這一次竟然已暢通無阻,繼續推進至長達四百多公尺的2號隧道,走進去不到20公尺就可看見出口的一小塊像上弦月的亮光,真是太棒了終於不用再走高繞路了,只花費幾分鐘就到達塔山站,休息一會兒之後背上背包循傳統路線上塔山,當然還是順便去看了大瀧支線那黑漆漆的隧道口。
此時路況雖有些荒廢但路跡清楚好走,經過海拔2500M的涼亭不久到達塔山二等點稍事休息,再往後原本通往來吉的舊路跡稍差仍很明顯,綁有嘉義山協的路標,一直走到2356峰離開明顯的路徑朝北闢路而行,吳領隊記憶驚人還能從密不透風的灌木林中找到一些零星舊路標,稜線只走一小段路隨即下切溪谷,這段下溪路和之前的舊路不同但下到溪底就接到舊路標了,第一天就在河道中央的沙地上紮營標高2230M(226279/2603646),距離營地上游和下游10M都有溪水流動,有點擔心下大雨之後會被洪水沖走,晚上雖然數度下起小雨但身處檜林中露營仍然是很愉快的。
第二天一早在濕淋淋的氣候下出發,繼續沿溪谷下溯,直到溪溝遇困難地形循一短稜切上寬闊的稜線,有吳領隊以前留下的舊刀跡,經過他們的舊營地朝東北行可見前方稜線近在眼前,由一乾溪溝下至谷底再上到大崩壁邊緣的主稜上,舊路標時有時無抓方向前進,再下至溪底沿溪行,崩壁邊緣有條蜿蜒的溪溝有二處最低只剩數公尺高就會發生襲奪現象,主稜有斷稜阻路必須低繞溪谷,開始順溪走不遠又會遇瀑布而選擇高繞,高繞由瀑布頂橫切過去有些危險,這段路繞來繞去非常難突破,通往兜山的路不是那麼單純的,兜圈子是一定要的。
終於上到地圖上平坦的寬稜上,其邊緣就是深不見底著名的大峭壁,行進速度也加快許多,但是還要上下四五個山頭才能到基點峰,在最後這段路路標用完了,基點前的鞍部上下落差達到近50M,營地至三角點直線距離才1.4公里,竟然花了4小時才走到,回程也要近3小時,開始找基點囉!
補點周圍吳領隊五年前曾稍微整理過,沒想到四個人前前後後找了幾分鐘才發現,數年間高密的箭竹又將它緊緊圍住,接下來重頭戲登場,朝85M外的原點前進,先降低至一小鞍部再爬高到山頭最高處尋找,因為樹林太密GPS收訊不好,一開始在最高點找了約10分鐘毫無所獲,密箭竹及眾多倒木佔據了地面,30多分鐘過去了依然毫無頭緒,重新修正GPS的誤差把搜尋範圍向東側緩坡移10M,吳領隊說當時他心裏一直等著另外三人其中之一先開口宣佈撤退,眼看回去之後一定交不了差。突然間傳出好消息,真的差一點就要放棄了,原來基點被一棵倒木壓住(225012/2604425),頓時士氣自谷底衝到最高點,這一趟總算沒白來(基點照片在本站基石照片庫中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3621)。
高興的照完像之後於下午二點半回到營地,回程也很累人,怕摸黑於是原地再住一晚,半夜久違的星星終於露臉了,第三天一早天氣放晴,因為目標已完成,回程的路上雖然爬坡居多但不覺得累,於中午回到阿里山停車場,整理裝備準備離開時,居然遇到一批穿西裝走在鐵道上的遊客,不用說這一定是大陸觀光團了,阿里山確實是遠近知名。

結 語:

眠月線鐵路已能輕鬆步行到塔山站省去高繞,在林務局全線修復前要繼續推進到石猴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沿途十幾座舊鐵路橋樑,強烈建議要穿防滑的釘鞋以免危險,今後來塔山和石猴的山友一定會逐漸增多,這一帶也即將變得熱門起來,至於目前要去兜山還是要有萬全準備,這條路還是屬於困難的探勘路線,路標綁得不多,千萬不要小看兜山,一不小心鐵定會兜圈子繞不出來。
另外要感謝同行的曾老師和李小姐,沒有李小姐那出其不意的發現,這個三角點至今仍將長埋於地下,至於吳領隊辛苦的開路對他而言是小意思,這一趟他是來渡假的,不過幾天前他才從卓社大山測量回來,休完假據說又要上大雪山去,爬山或是開路對他而言就像吃飯睡覺那樣輕鬆自然。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補充幾張照片,阿里山還是有其原始的一面
  • Lee兄〜安唷! 請問一下,怎麼知道「原點」還在呢?還是純粹抱著找找的心態呢? 〈李小姐發現耶!可見女生還是比較細心喔!〉
  • 921之前就知道有原點,後來有了測量座標後才知正確地點,一趟來回三天當然不會是隨便找找,有縝密計畫也要靠運氣才行,人生中不管大事小事都要靠點運氣,找基點也是如此!
  • 哇,看那個古早鳥瞰圖真引人神往 哈,看在小同鄉份上吧 您是竹滬我是太爺 幾時李sir帶領走眠月線 阿,不然指點一下 好想去拜訪那個眠月石猴
  • 那張鳥瞰圖裏有一些有趣的地方: 第一:圖中的ダルマ岩應該就是台灣人口中的石猴,只是日本人看了像達摩,台灣人卻說是石猴,真有趣! 第二:「我國鐵道最高八千尺」,圖上畫有一處紀念碑如今已不存,這幾個和中文用法相同的漢字看在這一代人的眼中,這國不是那國啊! 第三:五千尺大斷崖上竟然有小徑存在,起點就在第一分道,有沒有人有膽量嘗試能不能走這條舊道上塔山?心臟不夠強是不行的。 第四:大塔山峰頂日本時代就有一處神社和登頂步道,後來國防部在這裏建立了軍事監聽站目前已廢棄 第五:當然不能忽略那壯觀的大滝,也就是蛟龍大瀑布囉!
  • TACAN兄:看到您的兜山行程,就想到第一次獨露宿的情景,大概76年冬臨時起意獨行「阿吉」,因裝備不足還在鳳山買一件毛衣後成行,只有簡單睡袋及外帳,由眠月鐵道直行,就在塔山隧道口露宿,當夜望著深邃的隧道,滿腦子都是神鬼傳奇,至清晨外帳是一層薄冰,第二天上塔山下來吉,還記得兜山壯麗的山容、塔山關、山羊洞、來吉山莊,還有快散掉的公車。一直以為兜山是攀岩路線,沒想到還真有路可行。
  • 這真是好消息, 再請教李教官兩個問題: 1. 沿途林相如何? 2. 我覺得由大瀧溪支線底起登會較容易些, 不知你看法如何?
  • 拜讀了李sir 2003/04/21阿里山的松山 想請問 1:從2號隧道口至石猴站走鐵路最危險的是鐵路橋, 能高繞者高繞,否則建議穿釘鞋走枕木 那有沒有不能高繞也沒有枕木的呢, 請問是否就只有走濕滑的鐵軌了? 開路可行嗎? 2:您回程 石猴站(1hr)大塔山叉路口(1hr)阿里山舊站 那請問去程時間是否也相當? 3:車站候車室內紮營,水源要沿鐵路續走200M到山葵工寮取用 請問山葵工寮的水源是否穩定? 4:依規定申請進入此地,除了入山證外還需要申請什麼呢? 5:請問除了您在文章內提到的外,還需要注意些什麼? 謝謝
  • TO Lizard 目前1號及2號隧道通了以後,要到塔山更容易了,大瀧支線應該不會比較快,但是還是值得一探,至於林相嗎?用一句話來形容,如果把到處都能見到的伐木後大樹根和腐蝕嚴重的搬運棧道忽視掉,塔山至兜山其實是標準的針葉闊葉混合林,數量上闊葉樹佔多數,但大樹都是針葉樹,扁柏和紅檜佔針葉樹的大部分,鐵杉或松樹數量零星生長,有點像平野山的情況,樹林中檜木幼苗非常多,應該都是自然生長的,這裏沒有整齊的人工林,若您下次來仔細調查,可以在某些區域看見阿里山森林百年前未受人為破壞的原貌,時間能配和的話我可以帶路。還有一點,兜山之前大斷崖邊緣的平頂峰實在奇特,就像足球場那樣平坦,且面積很大,是平原的遺跡嗎?還是底下是堅硬的岩石風化侵蝕不易,山頂上很少有那麼大的平坦地。 TO ssf 石猴我已二年多沒去了,不能提供最新無誤的路況,那裏有原住民在種植山葵,路應該不會太差,林務局修復眠月線時把橋樑都改成人可以安全行走的寬大橋面,假以時日走到石猴就會變成滿是觀光客的遊憩步道,只是路通了,破壞也多了。
  • 李sir好 先謝謝了 近期應會撥空一探
  • 兜山的原點果然在,之前想從聖觀音峰前往,卻連聖觀音峰都沒上去。 看克德兄的紀錄真的很享受,像看金庸小說一樣
  • TACAN兄, 去兜山是一定要的啦! 因為這是阿里山的山嘛, 況且這也是我們Lab的責任區, 目前我們正苦於此區有森林資料上的空白, 而此區還有原始的檜木林, 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 tumor兄:此行出發前曾邀小林一同前往,他說兜山已被排在陳兄下個月預定行程中,我是臨時起意決定的,並沒有刻意搶在前面,還請陳兄見諒。很久沒上山了,最近遭逢人生中最大的打擊,也只有爬山才能稍微撫平傷痛。 lizard兄:約時間吧!我也想再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