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哈盆古道 連走 中嶺古道 出宜蘭大同崙埤。

活動日期
2006/3/15 - 2006/3/15
所屬團體
週三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Simon(大咖)

2006/3/18


哈盆古道 連走 中嶺古道 出宜蘭大同崙埤。
領隊/嚮導:Taiwangogogo。
記錄:大ㄎㄚ(Simon)。
參加人員:秀玲、王叔銘、林春滿、黃彩勤、蔡阿仁、何宗錦、Jamil、Zax Lin、Taiwangogogo 、大ㄎㄚ。
2006/03/08 天氣:整天陰涼。

前言:
去年11月來踏勘中嶺山時,在倒木叉路望著通往哈盆的古道沿山腰迤邐而去,心中湧起一股莫名要走過去的強烈慾望,今日得償宿願,真讚!
週三踏勘隊二月底來走時是由東向西,由中嶺古道進哈盆古道出,這次週三隊反向而行,由哈盆古道進中嶺古道出。不同向不同記錄,希望給山友雙向更完整參考資料。
全程主要分成二段:
(A) 哈盆古道 -福山到哈盆遺址,非常大眾化。
(B) 中嶺古道 - 哈盆遺址到越嶺鞍部再到宜蘭大同鄉崙埤,人跡罕至。

行程:
0635 台北車站集合共乘出發。
0745 檢查哨辦入山證。
0820 福山登山口,整裝。
0832 出發。
0909 過溪。
0916 過溪。
0921 寬營地。
0931 過溪。
0933~0950 大崩塌處,下方就是波露溪過溪處,休息。
0950 出發。
0958 小溪瀑,附近可看到南勢溪美麗景色。
1013 過小溪澗
1021~1040 南勢溪與露門溪會流處,頗壯觀,隨即抵露門溪過溪處,水已淹過堆石,穿雨筒鞋可拉繩踏石而過,或脫鞋往上游一點另覓淺水處過溪。
1040出發。
1054 左志良久及福山植物園叉路,續直行。
1108~1217 抵哈盆遺址,哈盆溪與南勢溪會流處,非常大的開闊地,此時水位低露出很寬廣河床,午餐。
1217 出發。再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中嶺古道。古道入口就在哈盆溪口往上溯約10公尺處,往偏南方向穿過芒草叢隨即入一小段竹林,然後入雜木林沿南勢溪左岸河床邊不遠處前進。入口附近有台北野外及紅色樂山會舊路條,路跡不算清楚,仔細找隱約可見,尤其經週三隊一個月來走兩回,應該呈現的比較明顯。
1232 下到河床邊(307257/2737898 548m),準備涉水過溪到右岸,穿高雨筒鞋者勉強可以尋水淺區踏石而過,不然只好脫鞋涉水。過溪後循石頭河床續行,看河岸地形才恍然大悟;原來未過溪前續行之路,地形困難且有崩塌,又無高繞之路,只好過溪兩次繞回。
1240 再過溪回到左岸,過溪後脫鞋過溪者在此整裝,往前看遠遠山谷盡頭後方凸出的山頭,就是古道將繞過附近…..,回望哈盆來時路,很不錯的感覺….另人駐足不忍離去。
1301 出發。循左岸山邊石頭河床續行,其實這附近是一條野溪與南勢溪的會流處,我們已不知不覺走入南勢溪左岸一條幽靜野溪支流,山邊似乎隱約可見原來古道的痕跡,林相原始,許多鳥巢厥留著長長的鬍鬚,非常好看,不久原來乾河床漸漸有水流出現,。
1304 穿過小段稀疏芒草叢後,續循溪行。
1306 抵離溪點(307588/2737750 565m),我們有綁3條路條(1條在路口月桃樹上) ,在此朝西離溪上到野溪支流與南勢溪間的稜脈,走約五米即經一塌陷廢棄獵寮,續循山腰路徑朝西北西緩坡前行,自此路跡清楚。
1309 陸續出現駁坎,有些規模頗大,又有大片古老竹林,判斷此地以前應有人耕作或居住,右側傳來南勢溪水聲,離溪底愈來愈高了。
1313 右側明顯叉路,應是下南勢溪,此時路已轉為東南偏南向。
1325 朝左後轉向,變成之字形往上,難得路口有一宜蘭葛瑪蘭山會路條,倍感親切。也離南勢溪愈來愈遠了。
1338~1342 過溪,水量充沛是《穩定水源》。
1350 初次參加週三隊的新同學之一,有點累的樣子,我們告訴他,必要時速度稍為放慢一點沒關係,不要硬跟,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步伐走,基本上今天的新同學表現不錯,沒什麼嚴重耽擱。
1354 叉路,路徑到此仍非常明顯直行,但直行之路稍後已崩塌中斷,而且已被一獵人新的獵吊擋住,故必須在此突然左轉陡上,直攻古道最高點越嶺鞍部,此地座標為307503/2736671 805m (GPS收訊弱 恐稍有誤差)。
1404~1409 上抵934峰東側古道最高點越嶺鞍部(307599/2736527 893m),陡上途中新同學有欲抽筋現像,請他再放慢速度,過此鞍部,就一路緩坡下山,沒什麼耽心的。上抵鞍部接回寬大的古道,向右腰繞通往1354叉路(約行3分中即崩塌不通),向左是續行古道,另外向右約五米左上有稜線路不知何往?向左也有一條稜線路,據領隊上次踏勘約15分路程疑有日據時代古炮台(2006/07/11補注:後來週三隊兩次踏勘得知;此一稜線路可經975峰及1085峰通往紅柴山)。所以嚴格講這裡算是一個斜十字叉路鞍部。
1409 出發,路跡比前段更寬大清楚,不斷腰繞。
1425 右下明顯水聲傳來。
1432~1507 抵山谷小溪(308536/2736029 777m),水量充沛是《穩定水源》,旁有空曠地,休息的好地方,已無時間壓力,來個大休息,開爐泡茶。
1507 出發。
1515 路中見一堆小型動物白色殘骨,可辨部份好像是12-15cm 大腿骨。
1522 大空曠地。
1527 非常漂亮野生蘭花,值回票價。
1532~1551 縣界大寬平芒草區開闊地,高聳的中嶺山就在眼前,稍後就要從她左側繞過,此地有文山林區管理處立的一老舊鐵柱縣界木牌樓,上面標示:縣界、宜蘭事業區、烏來事業區、右往宜蘭左往福山。
1546 出發。續行隨即遇溪,水量充沛也是《穩定水源》,沿溪左下有獵寮,過溪繼續行沿山左側腰繞(308015/2735081 796m)。(2006/07/11補注:離縣界約70米處有右叉路陡上中嶺山)。
1610 往左陡下小乾溪谷,隨即切上續繼沿山左側腰繞。
1615~1621 平坦空地(306267/2734143 825m),撿有一老舊大自然路條,右側叉路轉進一更大寬平台地,有老舊水泥地板及四方形舊木頭,推測可能是日據時代駐在所,空地四週不少各色各樣垃圾,實在看不過去,大家分頭撿,裝滿一袋帶下山。
1621 出發,續直行。
1623 左側可看到崙埤山及蘭陽平原。
1625 發現後面不少路段,路基寛約2米,而且山壁有鑿痕。
1640~1655 終於抵達算是中嶺古道終點的倒木叉路(308245/2733325 762m),右直行往崙埤池池,右上稜往中嶺池中嶺山,左往崙埤山或下礦場產道。
1655 取左出發,不久即叉路,直往崙埤山,取右下,一小段有點陡。
1706 下抵矮芒草區產道盡頭大空曠地,取捷徑下接產道後,順產道行。
1733~1740 礦場產道叉路,躺在產道小休一下真好。
1751 接水泥路(309319/2731655 291m),在此搭接駁車到羅東車站轉1914自強號回台北,順利劃下此行句點。

後記:
1.再次感謝Blackbear幫忙安排接駁車。
2.中嶺古道途中幾無路條….,感謝藍天隊山友阿滿姐同行,全程由她在需要導引地點綁了不少藍天或崇稜的手工路條(白底紅字或藍字),對以後來訪山友應有很大助益。
3.中嶺古道全程陡坡很少,大部分路段路跡清楚,雖偶有部分路跡不很清楚,但注意看不難辨識。
4.部分路段,路幅不寬,踏腳點請靠山壁以免滑落。
5.據GPS資料推算,全程估約30K,腳程不快者請提早出發,以免摸黑。
6.全程哈盆段過溪兩次,比較不成問題,中嶺段從哈盆遺址一啟程就要過三次溪,後兩次過南勢溪在非枯水期,恐有困難。故行程安排若由東向西則會陷入進退兩難處境。
7.本次行程,除了兩位新同學穿登山鞋,其他人全部穿雨筒鞋。
8.請RomdyHO補貼GPS航跡圖。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很高興又多認識幾個岳界的前輩。這次古道行,真是回味無窮!
  • 續貼照片供山友對照參考。
  • 續貼照片供山友對照參考。
  • 小白花應該是華八仙 那蘭花, 我在稍早前也有照到, 寒流來一趟, 看了你們的照片, 上方的也開了, 很有趣. 去年跟上週去, 路況每每都有差異, 連縣界直上中嶺的路也淹沒了, 要找那千手觀音也找不到了, 縣界到水源間一風嶺樹洞也沒了, 走這一段如果注意側方山脊與山谷很有趣, 繞來繞去, 看到的缺口 又不一定是即將走的路, 有趣趣再走幾趟的不妨至注意一下. { 最後一夜──月夜中嶺越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5351 千手觀音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22833 }
  • 關鍵路口一:由東向西(南往北)越嶺前右稜寬稜處不太像是炮台位置, 或許 在更往裡面的制高點; 越嶺後右下下南勢溪; 越嶺再向前腰繞...中斷; 越嶺馬上再左上稜, 往934峰, 無路徑. 關鍵路口二: 倒木入口, 中嶺山,中嶺池,崙埤池與獵徑等路口. 建議一: 本篇記錄宜註明左岸右岸之觀點差異. 建議二: 文中西北西緩坡(1300後), 猜測意為支稜, 而非方向, 宜註明. 建議三: GPS資料, 最後停車場資料有誤, 路況較去年颱風後好很多, 前段也鋪水泥了, 進入礦場叉路基本上短軸的4WD取好路徑可到舊礦場大 停車場, 只要跟個車痕走, 幾乎就在倒木叉路(我都將兩者當成同一點,太近了.)
  • 若循南勢溪主流前進, 欲接上中嶺, 溪底達離點為 307412 2737615 該地有遮避所, 但經過一個獵季, 不保證 路跡狀況良好. 南勢溪沿岸的獵寮, 有的稱為將軍八大寮, 主要為還有釣魚人使用, 所以除了獵人與偶現的山客, 釣客應該反而較常頻繁.
  • 哈盆古道 連走 中嶺古道 出宜蘭大同崙埤
  • 我也提供一下附近路網 http://www.keepon.com.tw/UploadFile/Message/2005/10/{F875AAE5-E0DB-4FE7-9D1D-9D51F04694C4}.jpg http://www.keepon.com.tw/UploadFile/Article/2005/5/{F8FF87E9-313D-4E96-ACE4-6EA19093B111}.swf 這陣子應該會很hot! 春天到夏天...渡溪避深潭, 其實水量都不成問題的, 雨鞋+涼鞋, 我認為是最好的方式, 甚至涉溪僅用個有固定的簡單拖鞋, 總比赤腳好些, 如果登山鞋...我有試過, 有時要付出一些待價的. 另外補充一下, 哈盆南勢溪合流的南勢溪右岸(上行左邊), 到達我說的 遮避所這段路, 去年獵季前有明顯路基平台, 但沒有通行痕跡(要自己砍), 樂山取道即是我提到的遮避所這段溪路, 但他們又有高繞南勢溪左岸, 如果涉溪只要避開竹林處的深潭即可, 但是路況時有變, 只要抓住幾個關鍵點位即可. 老實說, 我覺得合流後的南勢溪上游真的很棒, 有空可以順便去看看...當然越沒人煙荒野的地方, 是要付出一些心力的, 這也是讓人慶幸的地方. ※※※附圖重要資訊※※※ 越嶺路之變遷, 教授一行人遇到的寬稜即是舊路, 整段路的變遷就是 倒木叉路到南勢溪畔,中途有交叉點就是934峰稜下水源支流, 我曾在此路徑上發現完美的通電隔絕隘子, 而駐在所這條反而沒有大發現. 寬稜處北坡展望不錯(當然有樹木), 可看到南勢溪, 所以如果對這有興趣的, 可於縣界過934稜下水源後找痕跡右上寬稜處, 寬稜處路走的很亂, 想辦法 再往北稜應該會有所發現, 至於934峰那邊, 我去勘過了, 還是建議先勘 我說的那條, 應該會有嶄新的收穫, 另外若有收穫, 可否通知ㄧ下, 謝謝! (因為我應該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會回到那邊去)
  • 鄒仔兄您好: 感謝您提供大家許多寶貴的補充資料。本月4日、5日我們由紅柴山經1085峰、975峰的稜線路抵達中嶺古道越嶺鞍部。在抵達越嶺鞍部之前約20分鐘路程的975峰寬稜處,發現年代已久的駁坎以及絕緣隘子,並且該處有一片相當空曠的平台。此處背風又相當隱密,若是在此設立砲台將可同時掌控崙埤及哈盆兩地,所以我們懷疑此處是日據時代的砲台遺址。下次我們將由1085峰經1105峰及縣界鞍部,最後直上中嶺山,若有所獲,當會向山友們報告。 Taiwangogogo 上
  • 野生蘭花為石斛蘭。 石斛蘭屬名Dendrobium,希臘文dendro為樹, bios為生命,指附生於樹上之意。石斛蘭屬估計種類在1200種,分佈在我國、印度、中國、東南亞、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幾內亞、太平洋群島、澳洲及紐西蘭。生長在海拔100-3000公尺高度之間,生態習性常附生于樹上或岩石上,罕有地生習性。此為附生蘭,其形態性狀變化多樣。 小白花正是華八仙。
  • 感謝鄒兄補充稀有資料讓我們對此區的輪廓越來越清楚, 另外請提供下列兩條路線資料: 1.縣界獵寮到哈盆上游獵寮? 2.縣界空地到中嶺山登山口的位置?
  • 大ㄎㄚ兄, 你在1527所拍之兩張蘭花照片都是白石斛的開花株,尤其第一次貼上來的那張偏粉紅的白石斛更漂亮!金係讚喔!
  • Taiwangogogo兄: 你好, 看了你們由紅柴下中嶺的理路, 蠻佩服你們四個人的, 到紅柴山的山頭走, 還有衝勁往未知領域前去, 後輩嚮往與敬佩. 1085~1108這條也是之前由中嶺山下探的計畫, 不過後來就變成附近獵路的探勘. 我個觀察是縣界以北之地帶上去(或下來)機率比較大, 雖然有些資料(口述)是沿溪下繞由鄉界附近攀上... 但是我以為由縣界北方溪溝上去應該機率蠻大的, 當然, 由上頭下達縣界可能又是另外的一種狀況, 講不準的. Simon兄: >1.縣界獵寮到哈盆上游獵寮? 獵寮都在離水源一段距離之稍高坡面, 縣界獵寮就在縣界附近平平的地方往內探, 不然你站在溪坑上往下會看到一條路...兩邊相通... 哈盆上游獵寮應該就是您說的西北西緩坡右邊有一條可能通往 南勢溪的路, 基本上去年應該只能往這邊, 由最高鞍下來此處也只能左下溪底 獵寮, 直行是不通的, 不過看你們的紀錄, 已經理通了. 獵寮位置即是[溪底達離點]GPS座標. >2.縣界空地到中嶺山登山口的位置? 說到這個就有點不好意思了...我的資料是308007 2735127 基本上就是縣界標牌往崙埤方向, 但是我忘了是在溪坑的前面還後面...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有一段是走在溪水上游處, 再往右邊繞上...陡上! 陡上!...陡上! 是獵徑...到達稜線上可能一樣有像教授紅柴西稜的斑白路條, 入口比較有可能是由哈盆過縣界標牌...大樹路標...右邊... 另外一個可能是過溪溝後右邊(感覺有新獵路?), 僅拍謝, 變遷有點大, 但是我確定去年春天我是有這樣走的. 你們可你自己走, 也可接續 [空地二] 307540 2735266 再經 [叉路四] 307326 2735200 到 [找路] 307622 2735039 ([空地二] 應該可以直接到 [找路], 我是到 [叉路四] 上下拐彎.) 最後就到達中嶺山了...注意過 [叉路四] 後不能下去好漢波, 要勾到 307622 2735039. 我看航點資料有一"教授3", 不曉得您們原本是不是要由此上攀到中嶺山? ps.期待你們的豐碩成果. 編修補註: 我想教授3溪溝那邊上去應該很近, 如果不強制要循稜應該也不錯, 但如果要循稜可能就要選縣界附近上去比較讚.
  • 沒錯;航點"教授3", 是教授預計由此上攀到中嶺山。
  • 回應SIMON: >2.縣界空地到中嶺山登山口的位置? 前天剛從中嶺山循稜直下縣界鞍部,提供一下我們走的狀況好了 (由於沒有GPS 位置為均為靠指北針定位,參考座標點為67系統,若有誤請指正) 入口位置在縣界鞍部西南往崙埤方向走去約3分鐘路程。 一芒草叢內, 附近沒啥特別的地標,鑽進去後會看到興大法商登山社的路標。 之後一路沿小溪溝的右邊(面對源頭。兩萬五地圖中 "宜蘭縣"三字下方的溝)一路跟,基本上路跡不甚清楚斷斷續續。 我們一行五人從過中嶺山10:45一路下到縣界鞍部14:15 約花了3個半小時,花了許多時間找路與定位。有許多地方找不到路就直接抓稜下。最後下鞍部時走的應是"宜蘭縣"3字所在的小稜。 途中也有碰到絕緣隘子(釘在樹上)及掉在路上的一個,相當完整,絕緣隘子旁 也有一塊約半個籃球場的平坦地,但由於時間因素未及細探不確定是否為人為痕跡。(307600,2734860,中嶺山東北約1040M處) 記錄還在整理中 稍晚付上
  • Hyla 兄 謝謝提供寶貴資料,對我們的踏勘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