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盆古道 連走 中嶺古道 出宜蘭大同崙埤。
領隊/嚮導:Taiwangogogo。
記錄:大ㄎㄚ(Simon)。
參加人員:秀玲、王叔銘、林春滿、黃彩勤、蔡阿仁、何宗錦、Jamil、Zax Lin、Taiwangogogo 、大ㄎㄚ。
2006/03/08 天氣:整天陰涼。
前言:
去年11月來踏勘中嶺山時,在倒木叉路望著通往哈盆的古道沿山腰迤邐而去,心中湧起一股莫名要走過去的強烈慾望,今日得償宿願,真讚!
週三踏勘隊二月底來走時是由東向西,由中嶺古道進哈盆古道出,這次週三隊反向而行,由哈盆古道進中嶺古道出。不同向不同記錄,希望給山友雙向更完整參考資料。
全程主要分成二段:
(A) 哈盆古道 -福山到哈盆遺址,非常大眾化。
(B) 中嶺古道 - 哈盆遺址到越嶺鞍部再到宜蘭大同鄉崙埤,人跡罕至。
行程:
0635 台北車站集合共乘出發。
0745 檢查哨辦入山證。
0820 福山登山口,整裝。
0832 出發。
0909 過溪。
0916 過溪。
0921 寬營地。
0931 過溪。
0933~0950 大崩塌處,下方就是波露溪過溪處,休息。
0950 出發。
0958 小溪瀑,附近可看到南勢溪美麗景色。
1013 過小溪澗
1021~1040 南勢溪與露門溪會流處,頗壯觀,隨即抵露門溪過溪處,水已淹過堆石,穿雨筒鞋可拉繩踏石而過,或脫鞋往上游一點另覓淺水處過溪。
1040出發。
1054 左志良久及福山植物園叉路,續直行。
1108~1217 抵哈盆遺址,哈盆溪與南勢溪會流處,非常大的開闊地,此時水位低露出很寬廣河床,午餐。
1217 出發。再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中嶺古道。古道入口就在哈盆溪口往上溯約10公尺處,往偏南方向穿過芒草叢隨即入一小段竹林,然後入雜木林沿南勢溪左岸河床邊不遠處前進。入口附近有台北野外及紅色樂山會舊路條,路跡不算清楚,仔細找隱約可見,尤其經週三隊一個月來走兩回,應該呈現的比較明顯。
1232 下到河床邊(307257/2737898 548m),準備涉水過溪到右岸,穿高雨筒鞋者勉強可以尋水淺區踏石而過,不然只好脫鞋涉水。過溪後循石頭河床續行,看河岸地形才恍然大悟;原來未過溪前續行之路,地形困難且有崩塌,又無高繞之路,只好過溪兩次繞回。
1240 再過溪回到左岸,過溪後脫鞋過溪者在此整裝,往前看遠遠山谷盡頭後方凸出的山頭,就是古道將繞過附近…..,回望哈盆來時路,很不錯的感覺….另人駐足不忍離去。
1301 出發。循左岸山邊石頭河床續行,其實這附近是一條野溪與南勢溪的會流處,我們已不知不覺走入南勢溪左岸一條幽靜野溪支流,山邊似乎隱約可見原來古道的痕跡,林相原始,許多鳥巢厥留著長長的鬍鬚,非常好看,不久原來乾河床漸漸有水流出現,。
1304 穿過小段稀疏芒草叢後,續循溪行。
1306 抵離溪點(307588/2737750 565m),我們有綁3條路條(1條在路口月桃樹上) ,在此朝西離溪上到野溪支流與南勢溪間的稜脈,走約五米即經一塌陷廢棄獵寮,續循山腰路徑朝西北西緩坡前行,自此路跡清楚。
1309 陸續出現駁坎,有些規模頗大,又有大片古老竹林,判斷此地以前應有人耕作或居住,右側傳來南勢溪水聲,離溪底愈來愈高了。
1313 右側明顯叉路,應是下南勢溪,此時路已轉為東南偏南向。
1325 朝左後轉向,變成之字形往上,難得路口有一宜蘭葛瑪蘭山會路條,倍感親切。也離南勢溪愈來愈遠了。
1338~1342 過溪,水量充沛是《穩定水源》。
1350 初次參加週三隊的新同學之一,有點累的樣子,我們告訴他,必要時速度稍為放慢一點沒關係,不要硬跟,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步伐走,基本上今天的新同學表現不錯,沒什麼嚴重耽擱。
1354 叉路,路徑到此仍非常明顯直行,但直行之路稍後已崩塌中斷,而且已被一獵人新的獵吊擋住,故必須在此突然左轉陡上,直攻古道最高點越嶺鞍部,此地座標為307503/2736671 805m (GPS收訊弱 恐稍有誤差)。
1404~1409 上抵934峰東側古道最高點越嶺鞍部(307599/2736527 893m),陡上途中新同學有欲抽筋現像,請他再放慢速度,過此鞍部,就一路緩坡下山,沒什麼耽心的。上抵鞍部接回寬大的古道,向右腰繞通往1354叉路(約行3分中即崩塌不通),向左是續行古道,另外向右約五米左上有稜線路不知何往?向左也有一條稜線路,據領隊上次踏勘約15分路程疑有日據時代古炮台(2006/07/11補注:後來週三隊兩次踏勘得知;此一稜線路可經975峰及1085峰通往紅柴山)。所以嚴格講這裡算是一個斜十字叉路鞍部。
1409 出發,路跡比前段更寬大清楚,不斷腰繞。
1425 右下明顯水聲傳來。
1432~1507 抵山谷小溪(308536/2736029 777m),水量充沛是《穩定水源》,旁有空曠地,休息的好地方,已無時間壓力,來個大休息,開爐泡茶。
1507 出發。
1515 路中見一堆小型動物白色殘骨,可辨部份好像是12-15cm 大腿骨。
1522 大空曠地。
1527 非常漂亮野生蘭花,值回票價。
1532~1551 縣界大寬平芒草區開闊地,高聳的中嶺山就在眼前,稍後就要從她左側繞過,此地有文山林區管理處立的一老舊鐵柱縣界木牌樓,上面標示:縣界、宜蘭事業區、烏來事業區、右往宜蘭左往福山。
1546 出發。續行隨即遇溪,水量充沛也是《穩定水源》,沿溪左下有獵寮,過溪繼續行沿山左側腰繞(308015/2735081 796m)。(2006/07/11補注:離縣界約70米處有右叉路陡上中嶺山)。
1610 往左陡下小乾溪谷,隨即切上續繼沿山左側腰繞。
1615~1621 平坦空地(306267/2734143 825m),撿有一老舊大自然路條,右側叉路轉進一更大寬平台地,有老舊水泥地板及四方形舊木頭,推測可能是日據時代駐在所,空地四週不少各色各樣垃圾,實在看不過去,大家分頭撿,裝滿一袋帶下山。
1621 出發,續直行。
1623 左側可看到崙埤山及蘭陽平原。
1625 發現後面不少路段,路基寛約2米,而且山壁有鑿痕。
1640~1655 終於抵達算是中嶺古道終點的倒木叉路(308245/2733325 762m),右直行往崙埤池池,右上稜往中嶺池中嶺山,左往崙埤山或下礦場產道。
1655 取左出發,不久即叉路,直往崙埤山,取右下,一小段有點陡。
1706 下抵矮芒草區產道盡頭大空曠地,取捷徑下接產道後,順產道行。
1733~1740 礦場產道叉路,躺在產道小休一下真好。
1751 接水泥路(309319/2731655 291m),在此搭接駁車到羅東車站轉1914自強號回台北,順利劃下此行句點。
後記:
1.再次感謝Blackbear幫忙安排接駁車。
2.中嶺古道途中幾無路條….,感謝藍天隊山友阿滿姐同行,全程由她在需要導引地點綁了不少藍天或崇稜的手工路條(白底紅字或藍字),對以後來訪山友應有很大助益。
3.中嶺古道全程陡坡很少,大部分路段路跡清楚,雖偶有部分路跡不很清楚,但注意看不難辨識。
4.部分路段,路幅不寬,踏腳點請靠山壁以免滑落。
5.據GPS資料推算,全程估約30K,腳程不快者請提早出發,以免摸黑。
6.全程哈盆段過溪兩次,比較不成問題,中嶺段從哈盆遺址一啟程就要過三次溪,後兩次過南勢溪在非枯水期,恐有困難。故行程安排若由東向西則會陷入進退兩難處境。
7.本次行程,除了兩位新同學穿登山鞋,其他人全部穿雨筒鞋。
8.請RomdyHO補貼GPS航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