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無明東稜探勘 (上至 2750m, 水源到 2000m)

活動日期
2006/4/19 - 2006/4/23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vjso

2006/4/28


無明東稜探勘(由下往上至2750m)

[日期]: 2006/4/19至23

[地圖]: http://myweb.hinet.net/home10/vjso/nm.html

[實際行程]:

*4/18 埔里 - 中橫新白楊宿
*4/19 開車至洛韶起登 - 老洛韶 - 椎巴宇山西側腰繞 - 瓦黑爾溪東股源營地 (C1-1, 1900m)
*4/20 (C1-1) - 過支流, 上支稜, 經 (C1-2, 2000m) - 2340m 石洞獵寮 - (2450 至 2620m 間)碎石坡, 崩壁, 芒草陡坡 - 2620m 處接無明東稜主稜線 - 沿稜至無標高之 2790 峰附近紮營(C2), 探 2700m 谷地無水無營地.
*4/21 (C2) - 原路回 - 稜線 2620m 處 - 捨原路續沿稜東下至 2500m 處得岩稜缺口離稜往西南山腰下 - 接 2450m 昨日之碎石坡底部 - 原路經 2340m 獵寮至 (C1-2, 2000m) 紮營
*4/22 (C1-2) - 原路回 - 經 (C1-1)回椎巴宇西方山腰 - 約 1850m 處離開來時路線往西南下溪(瓦黑爾溪東股, 1770m) - 上對岸至約 1900m 處接 1773 峰往北延伸之稜線附近 - 沿稜往南經 1773 峰至瓦黑爾溪上游東西股雙溪口 1450m 紮營
*4/23 雙溪口 - 瓦黑爾溪北岸山腰之荒廢獵路, 多處危險崩塌 - 約1350m 處過溪至南岸山腰 - 慈雲橋

[人員]: 林川裕, 劉柏宏(紀錄), 谷明春, 蘇文政(紀錄補述)

[探勘目的]: 找出一條無明池撤退路線, 尤其作為高山病之緊急下降路線, 沿線以有水源且避開困難地形為原則.

[前人紀錄]: http://club.ntu.edu.tw/~mtclub/database/wanli.htm#~6 . 這是1989 年逢甲大學無明山 (3451m) 六路會師之東稜線, 其路線取登頂椎巴宇山 (2272m) 後沿稜縱走, 缺水嚴重且稜線上有不少困難地形.


[要點描述]:

<1> 路線選擇與登山口:
本路線可稱之為 "椎巴宇山西側腰繞路線". 此路線有二入口: 一為慈雲橋 1250m, 另一為洛韶 1170m; 從兩入口各須走三到四小時才能會合, 會合點在 1846 峰北鞍, 高約 1810m, 此處有一尚使用中樹枝搭建之獵寮.
慈雲橋入口在橋往花蓮方向約兩百公尺處. 此處本來有溜籠, 但此次勘查發現溜籠已經隨著登山口所在之山壁崩塌而消失.
由此登山口原本有明顯之字形路上升約150-200公尺到一菜園與工寮, 但菜園大約在2004年後荒廢. 以往慈雲橋入口這一線被稱作 "菜園路線", 此線至 1846 峰北鞍獵寮, 並延伸至椎巴宇山南方乾溪 (約 1740m), 以及乾溪向西延伸數百步之山腰有明顯路徑, 因獵人尚在利用. 但此次勘查發現登山口崩塌而改由洛韶入山, 因此菜園線之路況是否有變未知.
洛韶入口就從洛韶的一間廟 "慈惠堂" 的停車場開始. 洛韶有一派出所, 請記得辦入山證. 洛韶是個小溪谷, 有幾塊農田, 住戶很少. 慈惠堂老闆娘兼營民宿. 以前救國團在洛韶有山莊, 已廢棄多年. 從停車場沿溪谷往上游只有一條路, 到達起登之稜尾前主要沿著西岸, 只有短暫一度走入溪床. 上登的支稜就是對準 1846 峰的那一條. 此支稜直而陡, 大約有40-50度, 但向陽所以草長得快, 路況常常不好. 由此支稜直上到 1710m 左右有一疑似日警駐在所舊址, 有一駁坎砌成大平台與一排高大柳杉. 由此舊址起至1846 峰北鞍獵寮這一段是腰繞, 路跡不明, 本來有古道通往老洛韶遺址, 但已荒廢不易追蹤.
菜園路線在登山口尚未崩塌前重裝大約三小時可達1846 峰北鞍獵寮, 而洛韶線約需四小時.
本山區還有第三個入口, 那就是從慈雲橋西側橋頭起走瓦黑爾溪獵路. 上河地圖就從瓦黑爾溪獵路半途畫一步道由南方登椎巴宇山, 然後沿主稜稱為 "無明東稜步道". 在椎巴宇山南側山腰也可看到少數路標從南方來, 向北往椎巴宇山方向去. 但此次勘查發現瓦黑爾溪獵路已經崩壞, 形成許多危險峭壁. 因此瓦黑爾溪獵路應該完全捨棄勿入.


<2> 從1846 峰北鞍獵寮到瓦黑爾溪東股源營地(C1-1與C1-2)
這路線特點是: 腰繞, 有水, 森林下植物相友善.

途中水源:
不穩定水源一處, 位於過了椎巴宇山南方乾溪後大約半小時路程處, 距離1846 峰北鞍獵寮約一小時. 這裡地圖上溪谷不明顯, 集水面積小, 但雨季通常有水, 四月份經過曾經一次無水, 一次(也就是這次)往上游找有活水, 可以作為第一天午餐地點. 此水源姑且稱之為 "椎南水源", 高度大約 1800m. 離開此點後會先沿小支稜上升, 然後又腰繞, 最高點約 1950m.
穩定水源有兩處, 但兩處極為接近; 此兩溪姑且稱之為 "椎西 A 溪, B 溪", 位於椎巴宇山西方山腰. 從椎南水源到椎西 A 溪大約一個半小時, 再 15 分鐘到 B 溪. 過了 A 溪, 爬上兩溪間山坡後必須先沿 B 溪南岸下降 50m, 因為 B 溪南岸都是懸岩而下不去溪床, 直到找到一個岩層破綻才下得了 B 溪, 而即使有此破綻, 仍然有大約兩米落差, 雖有小樹與樹根可抓, 我們仍在此處留下一小段不很夠長的傘帶環. 這裡下到 B 溪剛好在瀑布上方, 若不小心失足後果嚴重. 下次來可再加一條長一點的繩子. 這裡是第一天行程中唯一比較驚險的地形點, 高度約 1850m.

過了 B 溪後繼續腰繞向北, 大約一小時後下抵有大批大石頭的溪床, 有水, 是為不穩定水源, 高度約 1850m. 踏著大石頭上升約 5-10 分鐘可達一平台地, 也就是 C1-1 營地, 高度約 1900m. 營地旁的另一個不穩定水源這次是乾的. 我們第一天紮營於 C1-1這個平台地上的一個小乾溪溝的沖積沙洲上.

瓦黑爾溪東股在 C1-1 西側又分為兩股源頭, 姑且稱之為東源與西源. C1-2 就在兩源所夾支稜上, 高約 2000m. 從 C1-1 到 C1-2 須跨過東源, 此為穩定水源. 若紮營 C1-2 則向西五分鐘可抵西源取水, 此為最後水源. 因溪水沖刷岸邊, 東源與西源都不很好下溪, 尤其從 C1-1 台地下往東源須注意, 從比較下游處會比較好下. 我們第二天從比較上游下東源, 有大約二十公尺落差, 須沿一崩塌地邊緣下溪, 但第四天回程時發現較下游處比較好走. 從 C1-1 到 C1-2 大約 40-50 分鐘.


<3>從瓦黑爾溪東股源營地上無明東稜主稜線

無明東稜主稜是指從無明山到椎巴宇山這一線. 這條稜線的岩層結構有個特色, 就是沿著稜線頂端的南側常常是懸岩峭壁, 不幸的是我們必須從南側爬上它. 所幸在 2500m 處找到有機可乘的缺口. 這個缺口是我們第三天從主稜 C2 因缺水撤退時才找到的. 即便是岩稜缺口, 通過時仍然有點驚險而架了傘帶. 我們並沒有將傘帶留下在當地.

從 C1-2 重裝沿支稜上來林相友善, 大約兩個小時多一點可達一久無使用之石洞獵寮, 高度約 2340m.
這路上有兩點值得一提:
1. 經過一個房屋地基駁坎, 可撿到日治時代酒瓶. 高度約 2100m.
2. 2200-2250m 間稜線從地圖上看來陡峭, 所以上次探勘與這次我們都往西繞過. 但所繞經之處咬人貓極多.

從 2340m 石洞獵寮西行林下好走, 約一小時後抵 2450m 碎石坡底部.
我們於 day2 走碎石坡向北上升, 本來預定向西越過碎石坡, 翻上 2487m高地北方稜線, 但因見對面地形陡峭而遲遲沒越過碎石坡. 後來碎石坡越往上越陡, 因而向東進入芒草陡坡, 經過一份番奮鬥於 2620m 處接上主稜線. 然後沿主稜線穿梭於稍嫌密的箭竹與杜鵑中, 到達 2790m 無標高山頭附近. 未達山頂前有一短箭竹圍繞之開闊營地. 我們偏北繞下 2700m 谷地, 發現谷地狹窄無水無營地, 又爬回山頭附近林中覓得營地缺水紮營(約 2740m). 隔天早上再度下谷地找水, 大約在 2580m 找到一小漥岩石凹處的髒水, 取得兩升. 此谷地感覺在雨季應該有水.

我們於 day3 撤退時回到 2620m 處決定捨棄來時陡峭的芒草陡坡與碎石坡, 繼續沿主稜線往椎巴宇方向下坡, 在稜線有轉折處都特別綁上兩條並排路標(紅色). 在約 2600-2500m 間植物相變成松樹與芒草, 腳下地形是岩層斜面, 右側(南)稜線是斷崖, 在 2500m 稜線出現岩稜破綻, 有樹可抓, 架了傘帶, 約三公尺落差往南通過岩稜進入一階緩地形, 樹林下好走. 從2740m C2 營地到 2620m 以及 2620m 到 2500m 大約各花了一小時. 從 2500m 花了約半小時接到 2450m 碎石坡底部昨天的路標. 然後循昨天原路兩小時後回到 C1-2 紮營.


<4> 瓦黑爾溪獵路

此路入口在慈雲橋西端橋頭已如前述. 從橋頭大約沿等高線向上游前進約 300 公尺距離後過溪到東岸, 然後漸上升, 繞到一瀑布(此瀑距橋約半公里)上方後繼續上升, 最高點離溪大約 150m 高度, 然後下降至雙溪口下游約四分之一公里處溪底. 此路所經地形極為陡峭, 此次勘查證實大部分路段已經崩塌而危險.
獵路在雙溪口續從兩溪所夾稜線沿稜上升, 於 1550m 有石洞獵寮. 此獵寮西方瓦黑爾溪西股取水應該不遠, 是此稜最後水源.
此路在兩三年前已經勘查上到 1950m 及西方乾溪溝約2100m 處. 並嘗試從 1850m 處向東腰繞連接溪對岸之椎巴宇西側腰繞路線, 但未完成. 本次 day3 撤退至 C1-2, 原本 day4 可下山, 但原定五天行程尚有剩餘, 於是在電話告知留守人後決定把連接瓦黑爾溪獵路部分打通. 這決定帶來第五天的驚險, 但也探知獵路崩壞狀況.
我們於 day4 離開 C1-2 後先循原路回, 在約是 C1-1 與 B 溪之中點處 (約 1850m) 離開來時路向西南斜下溪, 下溪點約 1770m. 此點剛好在瀑布上方. 下溪與過溪上切都無困難. 向西或南上升, 最高到約 1900m, 有幾處岩洞但無獵寮, 附近接到兩三年前走過的獵路, 但獵路已無痕跡. 獵路在 1950m - 1800m 間偏離稜線東方, 因為稜線這一段是陡峭岩稜難走, 這是兩三年前已經知道的. 值得一提的, 在約 1870m 的獵路東方鄰近有舊部落遺跡之駁坎. 另外, 在 1773 峰北鞍可見到瓦黑爾溪西股的百米瀑布近在咫尺. 通過 1773 峰稍微偏東繞過. 從 1773 峰到 1550m 石洞獵寮間要緊抓稜線, 但很陡. 雙溪口下溪點從三米巨石下去, 有踩抓點尚不必用繩. 下得溪來有大片沙灘可紮營, 柴火不缺, 洗澡刷牙自不在話下, 誰知最後一天出去原以為兩三小時的路程卻花了一整天, 用掉所有繩子, 驚險萬分, 還砍路躦茅草到踏上中橫公路的最後一步.

瓦黑爾溪獵路雙溪口到慈雲橋這一段應該列入危險區域, 請勿進入為宜.

本山區只要面向南方的新白楊沒有阻擋就可通行動電話.

(以上蘇文政補述)

(以下劉柏宏紀錄, 其中高度部分因柏宏高度計故障, 可能須加減 50m; 另, Day2, 13:43 ..."上面有明顯獵路" 這句話應稍作保留, 實際上只有小段斷續路跡, 也許是獸徑, 也許是舊獵路在瘦稜處的殘留. )

埔里上中橫,夜宿新白楊。

Day 1
本來預計從慈雲橋南邊半公里處的菜園登山口起登,但是菜園崩塌,怪手整修中。轉從洛韶登山口上去。
6:30 洛韶慈惠堂 (登山口正對慈惠堂門口,沿溪谷而上)
6:45 竹林工寮
7:00 匯流口,上分水嶺稜線。沿途有路但看來有一段時間沒人走了。植被頗密,有咬人貓、倒木。沿途休息20 分鐘。
8:54 經一廢棄獵寮
9:37 駐在所
9:50 出發,往西北找路。路的一開始路基很大很清楚,後來慢慢消失。往西上寬鞍部,接到菜園上來的路。
10:41 獵寮。似乎一段時間沒人用了。霹靂馬推測獵人上次上來大約是去年年底。
10:54 go,沿途路還算明顯
11:21 下椎巴宇山南邊乾溝
11:35 椎巴宇岔路口
11:54 不確定水源,有水。午餐。
12:45 出發,切上稜10 min。之後大致沿著等高線走,此段路標綁得蠻密的。
14:12 第一有水溪溝。翻上分水嶺時要沿稜下大約50公尺,這段有點陡。注意下溪點,有綁雙路標,有架傘帶。下過頭會到瀑布。
14:29 下到第二有水溪溝。
15:45 第一營地。此段走得較慢。營地5分鐘前是新崩的溪溝,無困難地形,有水。紮營後回頭取水。

Day 2
6:31 go
7:01 下崩溪。我們是從偏上游一點的崩壁抓茅草下的,這段是新崩塌的。從稍
微下游一點有樹木的地方會比較好下。裝水10 min。過溪後沿稜上。
7:20 經過第二營地
8:17 舊址 停留10 min
9:45 石洞獵寮, 停留15 min
10:55 接到水崩溝(高度約2450m 左右),沿溝上行,咬人貓很多,愈往上愈少。
11:23 溝內午餐
11:57 go。繼續沿溝上。上到後來變一整面崩壁,高度約2550。往右繞上去。很
陡,很密的茅草
13:43 上稜線,休,高度約2620。出發後沿稜走一段在腰繞,接上會過來的另一
條稜線。之後沿稜上。上面有蠻明顯的獵路。
16:05 山頭 (前面那顆矮的),往北稜下。
16:30 溝底前,探路,無營地,無水。
17:10 回到上約30m 平坦處紮營。至少可搭一頂六人蒙。

Day 3
6:52 輕裝下溪溝往下游探水源。
7:27遇到落差,無法繼續往下,下了快100m。只有在大石的窪洞裡擠了1.5L 的
水,有騷味,回頭。決定撤退。
8:21 回到營地
9:30 (約略) 出發往回頭。
10:31 回到昨天上崩壁處
10:43 沿稜線下,沿途是頗陡的茅草和松林,比起昨天上切的地方好走很多。
11:30下到大約2500 m處,有一缺口可以往南離開稜線。
11:57 沿等高線往西南繞,沿途林相稀疏,有幾根大倒木。
12:09 回到昨天開始上崩溝的地方。午餐。
13:05 go,根路標往回走
13:37 石洞獵寮
15:10 camp 1-2 紮營。往下五分鐘路程有水。

Day 4
8:06 go
8:49 C1營地,停留10min。出發後沿路標腰繞,行進速度不快。
10:06 溪底,高度約1800m,輕裝探路。
10:40 出發,過溪,上稜。隱約有路。
11:27 上到主稜約1950m左右,有一個石洞,但是沒有獵寮。主稜上倒木很多。
午餐
12:17 go,沿稜下。稍微往下腰繞,繞過倒木。
12:40 在稜線右側發現舊址。高度約1860。停留15min

沿途有看到一些路跡駁坎。有獵路痕跡,但似乎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了。稜線有一段很陡不好下。

14:40 石洞獵寮
15:00 路接到溪底五米巨石(匯流口),可下。C4

Day 5
8:20 go 經過一個右邊小山凹後過溪。ㄧ開始有路。但之後段續崩塌,危險。
12:00~13:30 下一個20 米崩壁。吊背包。下溪到後再往下一段過溪,走較緩的
右岸坡面。
15:28 慈雲橋。本來預計兩個小時就出來,結果走了七個小時。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