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卡礑三雄蓋稱清水大山、千里眼山、立霧山。
清水大山海拔2408公尺,1等三角點;千里眼山,花蓮縣誌作石硿山,海拔1624公尺,3等三角點編號4290;立霧山,花蓮縣誌作崇德山,海拔1274公尺,2等三角點編號1221。
三雄地理位置同屬南湖大山塊北雙頭山東南支脈稜線,上段為清水大山,中段千里眼山,下段立霧山,自清水大山迤邐南下止於立霧溪,由花蓮市區北望恍若兄弟相攜,而砂卡礑三雄這三兄弟也共同建構了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奇景,但見峭壁千刃,凌空而立,傲視群崙,睥睨狂濤。
立霧山早已入選台灣小百岳,清水大山則是久負盛名花蓮中級山四大天王(清水大山、三角錐山、塔山、木瓜山)之一,在老哥及小弟弟的光環下,千里眼山只能默默的靜立其中,然而也因少了凡人干擾,更能獨享山中幽情。
車停太管處,重裝循流籠頭的岩稜一路手腳併用的陡上,約50分鐘上抵第2流籠頭時,豈只氣喘如牛,簡直頭冒金星,趕緊一口熱茶下肚,才稍稍恢復元氣。第2流籠頭以上為一般山徑,雖陡,但經前段的超級熱身操後,走來已漸能感受蝶舞相伴的喜悅。
上到氣象局測雨器共約花了150分鐘,這裡海拔約850m視野良好,靠海的一邊是太平洋及太魯閣、新城地區迄至花蓮市區並遠及海岸山脈北段景觀;山的這一邊,沿著立霧溪往西眺望,白髮、三角錐、新城、丹錐、塔山等兩側名山羅列,峰巒疊翠,直入西天雲宵。自此而後山路轉為平順,前行約100公尺左下流籠頭及大禮部落,右彎至大同,山路已鋪設了文明的水泥路,可行駛小型農用車直達大同部落。這裡視野也不錯,可俯瞰大禮部落幾間山屋像點綴在如畫的茵綠中,山谷下砂卡礑溪由北向流下,似源自盡頭山麓的瀑布。溪兩側是三雄、三角錐相互對望。而前方千里眼山山前的台地上,陽光正穿透雲隙灑落一片金黃,大同部落像印烙在畫框裡的世外桃源。
沿步道慢行,水泥路很好走,70分鐘至立霧登山口,原意再上立霧,一探水晶幽蘭,以彌補常年相思。但抵此時,濃霧籠罩,別具一番飄逸,大夥乃決定利用上下立霧約需60分鐘的時間,就此攤在路邊休息飲茶,享受一下山中無歲月逍遙的神仙感覺。
抵大同時已近黃昏,部落無人,可能均已下山作禮拜了,只剩3隻狗兄掌門。
夜色終致黫黑,伸手幾不見五指,我們藉著飯後茶香洋溢,正用心靜靜的去感覺時,卻不知何時螢火虫拉開了星際舞台的序幕,只見夜空澄澈星光璀璨,北斗七星下白髮、三角錐山的稜影起伏,谷中山風流洩,輕輕撩撥起原野的和弦,而幾聲羌鳴,幾聲夜鴞呼呼,吟唱著古老的音律。暗夜空靈,只充盈著自然的真情迴盪,像母親的安眠曲,今夜將撫慰著我們幸福安睡。
第2天清晨,塔山上空雲彩飛舞,我們踏上征程,06.10出發935m,沿住家後方小徑入山,路口的咬人貓莖肥葉大,成了重要的「地標」。
06.30小片孟宗竹林1000 m
06.34橫過小溪流m1020,水流充沛,是大同原住民的重要水源之一。
06.40叉路1045m取左陡上一小段
06.53過一小片桂竹林1110m後,再穿過孟宗、貴竹雜林,倒竹橫梗,想必是去年龍王颱風傑作。
07.14工寮1216m,附近堆滿很多空農藥的瓶瓶罐罐,空氣中也常傳來陣陣刺鼻的農藥味,左前上方有一大片開墾地,農藥可能是用在除草及除虫。小憩,以千里眼山作背景合照。
07.25續行上墾地1220m,視野很好。正前方三角錐山展現王者尊容,立霧溪彼岸的新城山、丹錐山、塔山及更遠的奇萊東稜,陽光下豔彩亮麗,遊目騁懷。
沿墾地邊緣找切入點。
07.39在墾地最上緣的九芎木下強行切入,林中倒木不少,行不久即遇前人路標,原來「英雄」所見略同,只是雖見路標,但不見路跡,布條也時有時無,究其因應是龍王稿鬼。林下草木非常茂密,找路砍路,加之坡陡路峭,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砍上稜線。
08.42上稜1360m,原以為上達稜線應有山徑或獵路可循,算盤又打錯了,沿稜北行,再砍。
08.49瘦稜,南澳杜鵑成林,但大多已謝,偶見一、二棵樹上依仍吐露芳華。一塊平台式的石頭突起稜線東邊的斷崖上,視野很好,遠眺西南向的三角錐山及塔山更見巍峨;腳下則是浩翰大洋,雲隙中偶見蜿蜒於斷崖下的蘇花公路,假如從這裡丟一塊石頭下去,可能直抵公路。沿瘦稜北行,山刀依然揮舞。
09.24上至1443m稜,林中小憩,補充元氣。
09.50終抵裸岩碎石坡1510m,視野更好,遠及花蓮市區,但也意味著潛在的危險,裸岩上奇花異草,消耗掉不少記憶卡。這裡的碎石坡有點類似清水大山。
10.14過碎石坡,無路,強行穿過非常陡峭的芒叢才鑽入林間,入林後還要砍。
10.50三角點1624m,三角點沒入約2人高的非常茂密的芒叢裡,由於人疲刀鈍,發了近20分鐘方理出約2坪大的空間。林中無視野,只偶由林隙間窺見清水大山身影。
11.30下山
13.30大同
下至大禮流籠路陡坡中,師祖等一行數人專程送上冰凍啤酒,看官,你可想像其中之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