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畢祿羊頭縱走行程記錄

活動日期
2006/6/30 - 2006/7/2
所屬團體
自組隊
困難度
0

ivanwang

2006/7/9


成員:王瀛恭(兼嚮導)、嘉文、Allie、陶子、袁博士及立明等六人,其中袁博還不曾爬過大山。

記錄:王瀛恭

日期:2006年6月30日~7月2日

緣起:

去年4月嘉明湖活動期間,鐵人表示想接著辦畢祿山及羊頭山縱走行程,原本滿心期待以為很快就會成行,但是一年過去了,鐵人似乎還是按兵不動。6月6日收到Allie的email,她正在召募人馬準備要縱走畢羊,時間是兩天兩夜,預定6月30日晚上出發。

6月中旬一場連續的豪雨重創台灣,中橫公路中斷了,太管處也決定暫時關閉入園許可…。懷著忐忑的心情持續觀察後續發展,此時已有許多隊伍也正在靜候消息,其中意外發現了一個學生隊伍,與我們預定同時縱走畢羊,由於這段路沿途的營地不多、容量也小,猜想剛放暑假的學生隊伍恐怕人數不少,為了避免營地塞爆,遂與隊友們商議對策,後來獲得一致的贊同,將出發時間提前至6月30日早上,當天先踢林道至登山口營地紮營,隔天一口氣跨越所有的熱門營地,並決定去程經北宜高速公路、台七甲線至大禹嶺,回程則由埔里北返。

行程概述:

6月30日 台北→大禹嶺(安排停一部車至慈恩)-登山口營地(C1)
7月 1日 C1(背水)─畢祿山─鋸齒連峰─鋸東營地前森林營地(C2)
7月 2日 C2─鋸山東峰─羊頭山─慈恩(至大禹嶺取車)→台北

行程記錄:

6/30 (五) 晴時多雲

0815 正式出發,六個人分乘兩部車,我與立明搭嘉文的Metrostar,Allie與袁博搭陶子的Altis,由兩位車主先擔任駕駛,其他人視情況再輪流上陣。由環東快速道路上二高,經南港系統交流道轉進北宜高速公路。

1130左右 路過思源埡口,北一段登山口停了滿坑滿谷的大小車輛,甭說也知道,必定是悶了許久的山友們傾巢而出,南湖中央尖又是個熱門路線,山上肯定有一番摩肩接踵的盛況了。

1200左右 北二段登山口野餐,730林道口塞了一部卡車正在工作,不時有工人進出走動,工人表示林道不通了,勸我們別開車進去,也許將來走北二段得多踢十幾公里的林道了。

1345 抵達大禹嶺,火速卸下裝備及背包。

1350 由我與嘉文分別駕車往慈恩出發,預定將嘉文的車停在慈恩山莊。

1422 抵達慈恩,嘉文將車開上山莊廣場。

1458 開車回到大禹嶺。

1513 正式出發了,先穿越合歡山隧道。

1518 到達820林道口柵欄前,路旁停了一部轎車,由太管處網站得知今天已有一隊人馬上山,總共有四人,這部車應該是他們停在這裡的。

1525 路過建物遺址,路旁的地面平整可供紮營(x2),對於摸黑抵達林道口的隊伍,建議走到此地紮營,如果此地已有人紮營,繼續往前走約30至50分鐘之內,仍有許多段平整林道可供紮營,這些紮營點都比林道口的柵欄旁要理想。

1540 路過一處崩塌地。

1706 路過一處松針鋪地的美麗營地(x2),景觀不錯,往前走1分鐘就有活水源。

1751 路過廢棄工寮,工寮只剩半邊有遮蔽,往前走2分鐘也有活水源。

1814 抵達瀑布,登山口營地就在對面平台上,必須先下到瀑布旁再爬上營地,有繩子可以輔助下降及攀爬。

1820 到達登山口營地(x4),已有一頂帳蓬搭在營地中央,三位小友正在煮晚餐。原來他們是交大隊,已畢業的學長帶著學弟來玩,原本是四個人,最後只來了三人,林道口的車子正是他們的。閒聊之後,他們立刻調整帳蓬位置,以讓出空間供我們紮營,真是感謝萬分!

1850 全員到齊,天還沒黑,夏天登山就是有這個好處,天黑時已超過了1900。

7/01 (六) 晴時多雲

0400 聽到交大隊的起床鈴,他們顯然很懂禮貌,發出的聲音很小。

0430 我隊起床,拔營、早餐及整裝。

0550 交大隊先出發了,大家相約今晚在鋸東營地再見。今天每個人都要背2公升的公水,水源由營地後面的溪溝汲取。因為今天的行程並不趕,所以任由同伴們慢慢打理及整裝,可是混得也真是久了點。

0635 出發了,今天要先爬升800公尺上稜線,登畢祿山之後再翻越鋸齒連峰。

0907 到達一處拉繩攀壁地形。

1020 登上稜線三叉路口,往羊頭山的指標就在面前,畢祿山則要往左走5分鐘。

1050左右 袁博及陶子抵達稜線,為了慶祝袁博攀登首座百岳,接下來就由袁博率領大家登頂。

1104 登頂畢祿山,天氣真好、視野真棒,由山頂欣賞北一段及北二段,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無明山、鈴鳴山及閂山都好近好近噢!北方可以分辨出武陵四秀中的桃山、池有山及品田山;西北方有雪山、大劍山、佳陽山及劍山等雪山山脈的名岳;西方有白姑大山遺世獨立;西南方則有合歡群峰熱鬧登場;南方近處是蒼翠的屏風山,遠處有危岩插天的奇萊北峰,玉山淡淡的身影則浮在更遠的雲端;東南方有鋸齒連峰擋在眼前,奇萊東稜的磐石山及太魯閣大山剛好露出臉來;東方是立霧溪谷,遠處有雲海飄動。不久,單攻畢祿山的山友們陸續抵達,山頂上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多,是我們讓出空間的時候了。

1129 回三叉路口,不斷湧上來的單攻山友,把叉路口也擠得熱鬧非凡,我們躲在樹蔭下午餐。

1205 往鋸山出發,穿過一小段箭竹及森林,1211抵達第一峰,這是一座平緩的小山頭,不過地理位置很重要,路徑由此處轉東進入鋸齒連峰,如果錯往南走,將會前往畢祿山南峰。站在第一峰頂向東望,緩坡下的鞍部就是第一峰後營地。

1213 路過第一峰後營地(x3),不避風且地面不平整,睡起來應該不太舒服吧。接著山徑隨著鋸齒連峰上上下下,雖然心中一直在默記山頭,不過實在太多座小山頭了,不知道哪一座要算、哪一座不算,把我也搞得暈頭轉向。

1228 通過一段陡攀爬,1243上到一座岩峰頂,這座山頭大概算是第四峰吧,其實我也不是很有把握…。不過接著開始陡下坡,然後路徑切向左側的碎石溝,這段路確定就是山友們記錄中,要通往鋸山前鞍部營地的必經之地。

1308 大家在碎石溝裡小憩,休息完畢,接著繼續下切,總下切高度大概在100公尺左右,然後開始向上爬升,爬升高度也許不是很大,但是路況不佳。

1339 抵達鋸山前鞍部營地(x2),營地在樹林間分為兩塊,避風、平坦但營地很小。稍事休息之後,朝鋸山出發了,這段路很短,但是攀爬裸岩面卻不是很好走。

1405 抵達鋸山頂,1415全員登頂,遙望畢祿山上晃動的人影,猜想今天才出發的縱走隊伍,現在大概正在畢祿山頂慶功吧。

1450 到達傳說中要吊背包的岩壁下,這是要爬上第六峰前的最後考驗,全隊先停下來補充體力。

1500 我先爬上第六峰,嘉文隨後也爬了上來,為了安全起見,我請Allie與袁博將背包先吊上來,然後再一一爬上第六峰。

1511 全員抵達第六峰頂,走到這裡已完成鋸齒連峰了,回首眺望來時路,第一峰後營地已經紮了花花綠綠的帳蓬,看來有些今天出發的隊伍已經打掛了,準備早早就寢。由第六峰開始陡下鑽箭竹密林,沿途有許多倒木擋道,路跡混亂且路況很差,陶子、袁博與立明還一度不知鑽到哪裡去了。

1545 抵達第六峰後營地(x2),營地很斜且有許多小黑蚊。

1652 抵達鋸東營地前森林營地(x2),平坦避風。由於在途中休息稍久且未注意時間,所以剛到這個營地的時候,因為誤判了行進時間而迷失位置,於是請同伴們在營地休息,我放下背包往前踏查,下切了一段箭竹坡之後,沒有發現鋸東營地的蹤影,只好折返並決定紮營於此。同伴們立刻動員起來,忙於搭帳蓬及煮晚餐,我掏出了GPS定位(N2678506, E285851, EL.3133),確定了這個營地離鋸東營地約500公尺。

7/02 (日) 晴時多雲

0351 聽到隔壁帳蓬已有動靜,索性請大家起床整裝。我先把小饅頭放進鍋裡蒸,接著和同伴們拆帳蓬,由於這個營地紮兩頂帳蓬就顯得有點窄,必須小心避免營柱打翻鍋子。

0545 出發,走出森林營地立刻就迎向朝陽,東方有兩座黑黝黝的圓緩山頭,後來才發現近處的是鋸山東峰,稍遠的就是羊頭山了。

0606 抵達鋸東營地(x2),營地位於鞍部,平坦避風。沒看到交大隊的蹤影,鑽進箭竹林之後又發現一個營地(x1),後來聽說交大隊紮營在這個營地,因為他們預定要把鋸東營地讓給我們,真是貼心的小友。過了營地之後,路徑進入複雜的寬稜,有些路跡很不明顯。

0708 路過一座沒有明顯標示的山頭,正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嘉文瞥見樹上掛著一個白布條,上面寫著羊頭山三叉路口再走10分鐘,頓時恍然大悟,剛才路過的山頭正是鋸山東峰,於是決定走到三叉路口再休息換裝。

0718 抵達三叉路口,路條真是多到爆。大家換上輕裝,0730輕裝出發,翻上稜線之後,路徑馬上向東陡下,有繩索可拉。

0803 通過舊叉路口,有黃色塑膠帶封堵舊路,這裡看起來很像是羊頭山與鋸山東峰之間的最低鞍,之後路徑雖然仍有起伏,但是已越爬越高。

0826 登頂羊頭山,與交大隊再次相見歡。羊頭山的位置偏東且較矮,南湖大山及大部份的雪山山脈都被擋住了,不過東北方卻看得見同樣偏東的馬比杉山,中央尖山及無明山雄立北方,其中十峻之一的無明山更是近在咫尺,無明崩壁在眼前一瀉千里,亂石危岩仍是令人心驚,西北方鈴鳴山的尖頂略被樹梢遮蔽,昨天剛走過的鋸山盤踞西邊,西南方的合歡群峰已顯得有些遙遠,南邊及東南邊依舊是奇萊北峰及奇萊東稜的天下,東方是立霧溪谷與太平洋交會的地方,三角錐山及塔山分立谷口左右兩側,好像是鎮守門戶的大將,東北方曉星山一帶則是令我難忘的工作場址。不久,單攻羊頭山的山友陸續抵達,他們是0500由登山口出發的健腳,只花了不到4小時就趕到山頂。

0915 下山吧,循原路向下撤退,交大隊隨後也下山了,正好與我們結伴同行。

1005 抵達三叉路口,吃午餐及換裝,接下來要準備陡下1000公尺了。

1035 出發,路徑很陡,但多半是在松林裡下切,所以走起來還頗為舒服,局部路段通過不太長的碎石坡,困難度也不高,比以前的碎石溝舊路安全多了。

1258 抵達登山口,慢慢散步前往慈恩山莊,山莊前的小雜貨店只有沙士及啤酒。嘉文載著立明及交大隊長前往大禹嶺牽車,我則在廣場上晒帳蓬及裝備,交大的小友很自然地過來協助我,這種感覺相當好。許久之後,嘉文及立明駕車回到山莊,交大的車子也到了,互道再見後各自回家。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仔細看完這篇文章心情超好的.如果大家都像文章中的人物那麼的有登山倫理.互助合作.處處都為別人設想.相信這種形境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回憶.希望多多遇上這種隊伍.再累也值得不是嗎!
  • 誠如偉仔兄所言,這次的行程真是充滿難忘的美好回憶,除了遇到好的山友可以結伴同行之外,我們隊友也都是會互助合作的好伙伴,能有好友一起縱情山林,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這次活動除了天氣超好之外,在畢祿山及羊頭山頂遇到的單攻山友也都非常熱情友善,我隊的Allie小姐還獲贈了一顆果凍,只是我們其他人可都沒份兒,顯然長得可愛的女生還是比較吃香啦... ^_^
  • 你好, 先謝謝這麼詳盡的紀錄 真是讓人羨慕喔~ 想問一下水源狀況 第一天要背水...那第二天哪裡可以取水? 謝謝囉~
  • 印象中 第二天沒地方可以取水 所以從畢祿山登山口營地的水源處就要取滿往後的所有水了! 不然就是考慮畢羊縱走二日行,這樣就可只揹一天水!
  • Joyce,妳好 LEoN的印象完全正確喲,登山口營地後面的小溪溝是最後水源,再往上就沒有水了,通常畢祿羊頭縱走都只會背一天的水,大概較少山友會在稜線上連住兩晚吧. 個人覺得縱走安排三天較輕鬆,第一天慢慢走到登山口營地紮營,第二天要背水,紮營在鋸東營地較佳,第三天輕鬆登羊頭山後下慈恩. 如果排兩天,第一天要早早出發踢林道,然後在最後水源取水背上稜線,這樣滿累人的,而且可選擇的營地都較差,第二天行程也會比較趕. 背水的份量要夠煮晚餐以及隔天的早餐和行動水,通常每個人約2公升就夠了(不含背水當天自己要喝的行動水). 祝妳 順心愉快!
  • 謝謝ivan & leon ~ 這下終於懂了 紀錄寫的詳盡, 我卻"眼睛脫窗" ~ 習慣性的從"登山口"開始計算時間... ~ 卻原來從大禹嶺要踢3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登山口(這個沒算到) 2公升...好的, 我會加油 希望能有好天氣~
  • 大哥你好~ 我是當時那隊交大的嚮導 這隻隊伍算是我開的第一隊 那三天真是很高興的一段行程 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見面啦
  • 呂兄: 能遇到你們真是令人開心,誠如一樓偉仔所言,美好的回憶一輩子不會忘記,而且我們隊上的美眉也想學學上山放風箏了...以後也許有機會一起在山上飆風箏耶~~
  • 阿... 他是領隊 我是那個嫩嫩的小大一 雖然名為嚮導 只是社上的制度而已 要放風箏阿 那就要去能高越嶺那段啦~
  • 啊~~真是不好意思,把你認錯了,謝謝你&另一位嫩嫩的小友幫我們曬裝備. 原本我們就排了北三段活動,可惜颱風攪局延後了,大概等秋末冬初會再舉辦一次,到時候也許就能放風箏了.不過我有個疑問,能高越嶺不是有很多高壓電線嗎?在那裡放風箏會不會有點危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