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能高越嶺行程記錄

活動日期
2006/11/11 - 2006/11/13
所屬團體
桃園縣長青登山協會
困難度
0

ky0119(賤腳隊)

2006/11/20


能高越嶺行程記錄
壹、日 期:民 國 95 年 11 月 11-13 日
貳、舉辦單位:桃 園 縣 長 青 登 山 協 會
參、參加人員:鄭義彰(領隊)、王惠煦、連文晴(嚮導)、鄭曾鳳蘭、陳台志、林修平、莊智明、彭國雎、蘇方鈺、林明宏、許世雄、陳志平、詹益伸、黃英位、楊美玲、翁燕輝、邱垂籮、陳芳輝、游繁雄、廖聰魁、何光銓、白家南、林岡蘭、許宏如、林香吟、黃明遠、陳文良、胡景良、姜英瑞、連文錡、吳慶濤、劉日煬、范德忠、賴明森(記錄)等,共34位。
肆、交通工具:中巴2部
前一天:11月10日 星期五
晚2000,一行34位山友在分別在楊梅及平鎮廣隆宮集合上車。部份山友下班從台北趕來會館,由於交通壅塞,致延至2028第二部中巴始發車。兩車在一高車亭休息站會齊,2130續南下。2315抵埔里,在夜市停留45分鐘吃宵夜,2400續行。凌晨0130,車抵屯原最後停車處,已停有不少車輛。
在登山口產業路上搭營,0200就寢。領隊義彰兄巡營,發現兩頂營帳太靠近登山口的崩壁,下令後移至安全地帶。地面略微傾斜,整晚和地心引力奮鬥,迷迷糊糊的似睡似醒。
第一天:11月11日 星期六 上午晴 下午陰 傍晚霧雨
屯原0605 → 0800雲海保線所0850 → 0911大崩谷土石流區 → 1045抵8.8K山澗處午餐1145 → 1309三德吊橋瀑布1315 → 1324天池山莊1350 → 1432越嶺點1450 → 1533上檜林吊橋 → 1608檜林吊橋 → 1639~1800檜林保線所C1(比預計晚2~3.5小時)
不知幾時,營帳外傳來車聲,不久又響起一陣腳步聲,一支剛抵達的友隊朝登山口邁進。正要入睡,趕大清早下山的原住民摩托車隊,呼嘯而至,又是一陣騷動。睡前被移位的山友不巧擋了去路,再次被領隊叫起來挪動營帳。
看看已是0500黎明時分,索性起床。早餐後分配公糧、營帳,收拾好行囊。上香祭拜山神,祈求一路平安。0605正式邁步朝屯原崩壁登山口前進。
→ 0628 之字行略陡切繞上登,接回舊路。腰繞棧道後休息,調整裝備,至0635續行。
→ 0650 休息10分鐘,至0700。有一位女山友感冒身體不適,剛出發即臉色蒼白,落後甚多,由領隊押後及修平協助照應。
→ 0708 過台電『萬大-銅門乙線第70號』電塔保線路岔路口。
→ 0717 過台電『萬大-銅門乙線第72&73號』電塔
→ 0719 過2k路標柱。
→ 0736搬運車迎面駛來。
→ 0800 過福雲宮後,抵4k雲海保線所,標高海拔2360公尺。在此,兵分兩路,乙隊14人由惠煦兄領軍,加攻南華山,於0839出發。其餘會齊後,於0850續行。
→ 0911 過崩塌區。上方草坡地至稜線為白木林
→ 0913 過吊橋。接著為大片崩塌土石流區惡地形。此際雖已整出可走搬運車的繞切路,遇大雨必定沖失無疑。
→ 0940 休息5分鐘,至0945續行。
→ 1020 抵8K處。休息8分鐘,至1028
→ 1045 抵8.8K山澗水源處。午休用餐1小時,押後之領隊等會齊,1145續行。多支隊伍在此用午餐,上山的下山的熙來攘往,仿佛山陰道上,目不暇給。
→ 1211 過10K路標柱
→ 1221 過小水瀑
→ 1228 過11K路標柱。繞過支稜,天池山莊映入眼簾。古道沿著山腰,還有得繞。
→ 1300 過吊橋水瀑
→ 1309 三德吊橋。豐水期震耳欲聾、傳聲數里的三疊瀑布,此刻娟秀如小家碧玉。在陽光下,底層出現虹彩,山友紛紛獵取鏡頭。拍照休息6分鐘,至1315
→ 1321 過12K路標柱後,岔路。有路標,左上南華山、奇萊南峰不取,取右前行。不久,見嚮導文晴兄預告的枯木幹,其上長有臉譜造形的奇特樹瘤,大夥又是一陣搶拍。
→ 1324 天池山莊,標高海拔2860公尺。整個廣場帳滿為患,數一數超過20頂以上。望著來時路,還有隊伍陸續上來。沿途隨時打探,幸好祇有我們這一隊越嶺,今晚不用擔心有人搶地盤。
休息整補26分鐘,至1350。等押後的領隊一到,我們隨即先往前繼續推進。
→ 1353 過溪澗木橋。水量豐沛
→ 1422 過15K路標柱。途中有工人正在施工,挖能高越嶺國家步道解說牌的設立孔位。
→ 1428 與正在拍攝生態的楊文章大師會合,今晚將同宿檜林保線所營地。有大師同行解說真好,讓我們對周遭的植物又多了一分認識。
→ 1432 抵越嶺點岔路。又碰上典型的氣象:中央山脈稜脊西側晴空萬里,視野清明;東邊卻是雲霧裊繞,景物迷濛。路旁十四個大背包一字排開,登南華山的隊友尚在雲深不知處。路牌標示:『左上南華山;右下往銅門46Km;回往天池山莊2Km、屯原15Km』。
→ 1433 過『光被八表』碑岔路口,休息。部份山友前往觀賞、拍照。
→ 1450 文晴兄以無線電對講機分別與後面兩路人馬聯繫妥後,帶領我們先推進。
→ 1451 過能高安東軍岔路,續左前之字型略陡下行。
→ 1459 過16K路標柱
→ 1522 過17K路標柱。沿途除部份崩谷溝澗亂石區外,路況大致良好。
→ 1533 過上檜林吊橋
→ 1546 過18K路標柱
→ 1608 過檜林吊橋。沿岸邊水泥步階略陡下,過一小危崖。
→ 1612 過19K路標柱。橫切石壁下古道後,即進入能高越嶺東段的精華地帶-檜林段。古道上草綠苔肥,鳥鳴幽林,緩步走來,賞心悅目。不時有數人合抱的巨檜現身左右,更讓人驚嘆連連。
→ 1633 過20K路標柱
→ 1639~1800 抵今日宿營地-檜林保線所,標高海拔2109公尺。保線所內住著兩名作工的原住民朋友,他們說,台電人員十幾位剛下去,房門都封閉了,早點碰頭的話,也許可以情商借宿。且由於外頭電纜斷線,保線所目前沒有供電。文晴兄問了天長橋沖斷後的路況,他們回稱,很好走沒什麼問題。承他們好意,幫忙搬薪材到棚房火坑,讓我們能繼續營火取暖。
保線所腹地不大,文晴兄觀察後,下達紮營位置。六頂帳一字排開紮於屋前水泥地,留屋簷下間隙為通路;餘三頂帳則搭在駁崁下的小廣場,勉強解決今晚睡的問題。土石廣場不太平整,松樹下一角非常平坦且有松針鋪地,可惜太狹窄,楊大師的二人帳正好順理成章的獨享了。
正要搭營帳,開始下起霧雨,且越下越像樣。忙把營帳一一搭起。炊事組更辛苦,冒著雨準備三十幾人的晚餐。1800,領隊等三人的頭燈終於出現,全員安全到位,一時歡聲雷動。胡兄第一次參加活動,體能尚未能調適,也真難為領隊鄭兄耐心的押隊了。
霧雨在晚餐後,漸漸停歇。累了一天,倒頭進入夢鄉。年青的一群還在棚房內圍爐,泡茶、喝酒,天南地北聊得起勁。
第二天:11月12日 星期天 晴
檜林保線所0645 → 0655檜奇吊橋 → 0805五甲崩山上切高繞點 → 0853稜丘奇萊連峰觀景點 → 0927降回25K後腰繞路 → 0954奇萊道路19K → 1035水泥橋 → 1055於16.2K岔路下探折回1129 → 1150萬善堂 → 1158過奇萊維修中心後水源午餐1245 → 1319返16.2K岔路→ 1357吊橋 → 1435天長隧道西口 → 1500約9.1K天長隧道東口溪澗1505 → 1600磐石壩 → 1615大凹灣溪澗 → 1717磐石保線所C2(比預期時間晚1.5小時~)
大清早領隊大呼看日出雲海,岳友紛紛離開睡袋、鑽出營帳。昨夜的霧氣沉聚谷底,形成眼前波瀾壯闊的雲海。天邊汎白,雲彩霞光與時推移。把早餐丟一邊,人手一台相機,玩家、大師更架起腳架,屏息以待日出美景。
餐後重新分配公糧、營帳,收拾好裝備,0645全隊開拔。
→ 0655 檜奇吊橋
→ 0714 過21K路標柱
→ 0742 過22K路標柱
→ 0803 過台電『萬大-銅門甲線第79號』電塔
→ 0805 五甲崩山上切高繞點,預估要上升約180公尺。楊大師在此折返,互道珍重。
→ 0832 上抵稜鞍岔路。取右沿稜而行,有登山路條。
→ 0835 稜上休息10分鐘,至0845
→ 0848 過台電『萬大-銅門乙線第120號』電塔
→ 0853 稜丘觀景點。西眺奇萊連峰棒極了,忙獵取鏡頭。國家步道解說牌即將設立
→ 0923 降抵25 K路標柱
→ 0927 接回腰繞路。右邊為大片崩塌惡地形,之前高繞,主要就是由於此處舊路塌毀,無法通行的緣故。
→ 0935 休息5分鐘,至0940
→ 0948過26K路標柱。
→ 0954 下抵台電『奇萊道路』19K處。據文晴兄告知,以前走能高越嶺時,車輛可到此處。
→ 1015 過台電『萬大-銅門甲線第86號』電塔
→ 1026 過17K後,緊接著過隧道。
→ 1035 過水泥橋
→ 1055 在約16.2K處岔路口,發現綁有『教育部花蓮聯絡處』的路條。離公路右下切山徑,不久,路徑變大,如越嶺古道。下行10餘分鐘,沿途除一條小紅布條外,無任何路條。嚮導行前查閱相關資訊,僅知天長橋毀於去年(2005)龍王颱風,該處須下切再攀爬約兩層樓高的岩石,並未得知有此一路徑;昨晚在檜林保線所向原住民探詢時惜亦未問出此一路徑。當場取出上河版地圖核對,路徑只顯示一段,並標示前有台電電塔,讓人感覺祇是保線道而已。
→ 1105 前隊決定回頭走老路。以對講機聯絡,要中隊不要下來,仍維持在奇萊保線站會齊用午餐的原先約定。
→ 1129 折返公路右行。岔路口路條已予拆移,回望對岸溪邊,山麓樹林中裸崩地有明顯路徑,雖研判可能是捷徑,苦於無人可徵信。
→ 1133 過16K路標。接著,有一小一大兩段崩塌路段,須切繞。
→ 1150 過萬善堂
→ 1155 過台電奇萊維護中心(保線所),為兩層樓鋼筋水泥建築。
→ 1158 溪澗水源。與中隊會合,後隊將到16.2K處。午休用餐至1245,正準備續往天長橋走傳統路線,碰巧兩位原住民出現。問詢之下,證實16.2K處岔路為通到天長隧道口的捷徑,省時省力非常好走。可免切繞攀岩之苦,全隊大喜過望往回走。
→ 1255 返過萬善堂。後隊在此休息用餐,告知新的路況資訊後先行。
→ 1319 返16.2K岔路口。與兩位原住民朋友致謝告別,左下切。將路標回復原狀,並加綁本會的路條。除剛下切的一小段外,整條路況有如能高越嶺西段,的確非常好走。由於所帶路條不多,沿途僅加綁了數條本會路條。
→ 1357 下抵吊橋。橋兩端均有頗大面積的營盤遺構,也許是日政時期的駐在所遺址。由此營盤遺構看來,此條捷徑其實是老早就被利用、老早就已存在的『古道』。另外,吊橋之前有一廢棄的小水泥房,不遠處還有太陽能版,這大概是戰後當代的建築了;過吊橋後的營盤遺址後,路的右上方有一荒廢的神祠,奉祀何方神明,不得而知。
→ 1405 過『臺灣總督府廳警部柴田 一之碑』
→ 1416 之字型略陡上,抵崩稜邊觀景點。天長大斷崖寸草不生,大有一瀉千里之勢,觀之令人目眩神移。
→ 1435 上抵天長隧道西口。岔路口山徑有『教育部花蓮聯絡處』的路條,本會加綁上乙條。自吊橋到此,約上升180公尺。拍照留念後,戴上頭燈進入。隧道長約一公里,內部排水不良,時時有積水狀況,對雨鞋幫的我們沒什影響,對穿登山鞋的隊友可就大感不妙了。
→ 1500 出隧道東口,約9.1K處。隧道口有溪澗,水量充沛。休息5分鐘,至1505
→ 1516 過8.5K路標。
→ 1537過7.5K路標。一輛台電的公務吉普車由裡面開出來。據聞,天長橋正在重建;同時,有停機坪工程正在施工。
→ 1546過6.5K路標,有水源。不久,過磐石壩隧道
→ 1615 過大凹灣處溪澗水源
→ 1627過4.0K路標
→ 1635 過3.5K路標。不久轉過支稜,對面山腰的磐石保線所已近在眼前。
→ 1700過2.0K路標
→ 1717 抵1.0K磐石保線所。隊友陸續到達;後隊隊友攔到乙部收工的卡車,由熱心的駕駛朋友羅先生免費搭載出來。1755全員到齊。
保線所房門雖緊閉,但走廊有照明,洗手台龍頭有水,已給我們莫大方便。晚餐吃得愉快,飯後飲茶,還有烤魷魚。住的更舒適,比起昨夜的壅塞兼霧雨,今晚無雨,紮營位置平整又寬敞,任君挑選;搭在走廊及車棚內的四頂,連外帳都免了。
第三天:11月13日 星期一 晴
磐石保線所0710 → 0730 過龍溪道路12K → 0848過5.7K隧道 → 0931 過2.2K隧道 → 0954龍澗橋 → 1232 搭接駁車抵銅門檢查哨午餐1310 → 1710礁溪慶功宴1800 → 1905坪林1915 → 2050平鎮會館。解散
一大早起來,又是好天氣。此處是觀賞能高連稜的好所在。大夥衝上保線所屋頂陽台制高點,擺脫掉道路等人為設施,拍下朝霞初吻能高連稜的精彩畫面。
早餐後打理好行囊,0710踏上歸途。
→ 0730 過磐石壩隧道岔路口。路繞過稜角,離開奇萊道路,開始進入龍溪道路,隨見12K路標。同時,視野也離開了內山-我們昨天奮鬥了一天的內山。極目處是花東縱谷,木瓜溪兩岸層巒疊嶂,逆光下顯得氣象萬千。左手邊高聳峻峭的,正是奇萊東稜最尾端一顆百岳-『帕托魯山』的雄姿。
→ 0810 近8K凹灣處溪澗,水量豐沛。
→ 0840 過5.7K處隧道。嚮導與駕駛新松兄聯繫上,人車不放行,被困在檢查哨。據後來了解,今天正好是龍澗『慕谷慕魚景觀遊憩區』開發、開放的第一天,外地的中小巴士開始禁止進入龍銅道路,旅客得換搭當地旅遊公司的接駁小巴士,才能入內一遊。
→ 0853 過U型隧道。入隧道約20公尺後,右有缺口,有捷徑可下切接回公路。
→ 0931 過2.15 K處隧道。此處可俯瞰龍鳳壩
→ 0947 龍澗橋在望。
→ 0955 抵龍澗橋。橋這頭為龍澗發電場,橋下游為銅門水壩。橋另一端岩壁有小水濂瀑,可取水。據告知,此地距銅門檢查哨尚有2個小時左右步程,而後隊落後甚多,才通過U型隧道不久。領隊、嚮導以對講機協商後,通知新松兄洽檢查哨代雇接駁車。1030前,中隊隊員陸續抵達。1045接駁卡車接3K處的後隊岳友返,先載往檢查哨;1130載第2批山友。新松兄在彼下麵準備好大家的午餐。
在此,前後迎送了三批以小巴士接駁,前來『慕谷慕魚景觀遊憩區』的遊客。
→ 1215 最後乙批岳友上車。據岳友告知有看到『9K』的路標。沿途明隧道綿延不絕,峽谷風光相當秀麗,未能走上一遭,真有點遺憾。
→ 1230 全員會齊銅門檢查哨停車處。午餐、休息,賞景、拍照,至1310開車
→ 1318 抵銅門鄉野鐵店。銅門刀慕名已久,不少岳友都想趁便買一把回去,不意鐵將軍把門,老板不在。惠煦兄依店招上的手機號碼撥電話,老板回稱送刀上台北。失之交臂,悵然回座。
→ 1712 車抵宜蘭礁溪。在滿意樓海鮮館慶功晚宴,至1800
→ 1905 車抵坪林。休息10分鐘,至1915各車分別賦歸。
→ 2055 安返平鎮長青會館,結束三天精彩的古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