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雪山驚魂記

活動日期
2006/12/15 - 2006/12/17
所屬團體
個人(3人)
困難度
0

yaping(YPF)

2006/12/19


雪山驚魂記

別人在登山補給站寫爬山紀錄都是比時間比快腳。
今天我們在這裡寫下12/15-17三天在雪山翠池的驚魂記,是希望大家看了紀錄能記取我們的教訓,下次下雪天攻雪山時要裝備齊全,體力充足,時間預估正確,才能快樂的上山安全的下山!

<<原計畫>>
隊員: Y,P,F,I,K
12/15(Fri) 晚上 登山口到七卡山屋
12/16(Sat) 6點出發, 10點到369(7.1k處), 休息30分鐘, 2點到雪山主峰(10.9K), 4點到翠池
12/17(Sun) 4點半出發, 大背包放叉路口, 北稜角看日出, 6點半出發回程, 9點半 369, 12點七卡, 1點武陵農場回家

<<實際紀錄>>
隊員: Y,P,F兩女一男(K跟I有事無法前往)

12/15 出發前早上確認過中央氣象局的報告,16日玉山跟合歡山的天氣都是雨或雪,17日是乾冷,氣溫大約在1度~零下4度。看來這個計畫多時的雪山行,老天真賞臉的就是要讓我們看到雪!

12/15下午1點半我從台北信義路開車出發,沿途接了民權東路的P,以及內湖的F,2點10分從內湖港墘路切上環快接二高上路了! 一路順暢到羅東才3點10分,緊接走泰雅大橋接台7線(回程我們改走牛鬥大橋回羅東,但繞路頗多路又彎彎曲曲,建議大家以後還是直接走泰雅大橋快多了)。

車進了山區,溫度開始下降,看著車子的車外溫度計一直下降,到了思源啞口降到最低的9.5度,心想 “雪! 雪山我來了!” 大家興奮起來了!
6點10分終於到達武陵農場的雪山登山口,辦完登記手續後,整理行囊看完影片,6點40分出發了! 溫度大概是10度,慢慢踢上2公里處的七卡,在7點50分到達。
晚上的七卡除了我們三人Y、P、F,有一團高雄某公司的團體有男有女友老有少,有一團四人組預計用3天3夜攻雪主北,還有雪霸志工三人。我們吃完晚餐跟志工們聊天聊到9點才上床睡覺。一夜好眠,除了半夜2點多高雄團的爸爸要把兒子挖起來輕裝攻主峰卻叫不起來吵醒了大家!

12/16 一早5點起來看高雄團還在,看來他們今天的輕裝攻主峰的行程會很趕喔!我們吃了早餐搞了許久(P收東西實在很慢),早上6點40分出發。雨停了,我們還高興的認為老天賞臉色,沒想到自1公里處雨越下越大,我們只好換上雨衣雨褲(P跟F都有整套的雨衣褲,我則只有輕薄的雨衣,自以為褲子已經濕了到三六九再換上好了)。
到哭坡之前已經陸續看見高雄山友陸續撤退,看她們輕裝攻頂的裝備不良大家都只穿小飛俠雨衣,實在有點危險。我們抵達哭坡,已經是早上8點25分,看來我們的速度有點慢,休息3分鐘繼續往前進,抵達三六九的時候已經是10點半了!天還是無情的下著雨,我們三人的鞋子全濕了,因為一路都是水漥,即使是狗鐵絲的鞋子也無法承受一路的泡水,我的薄雨衣以及裡層的狗鐵絲也沒用,我全身溼透了,一直發抖打顫,趕緊全身換上乾衣服。

林口來的一團歐吉桑歐巴桑很好心的給我們薑湯喝,喝完我趕緊鑽到睡袋保暖睡個覺! 這個林口來的團有一半人今天凌晨三點就冒著雨去攻雪主北,中午12點陸陸續續有人從北稜角經雪主回來了! 大家問道下雪了嗎? 他們都說只有冰雹而已,天空繼續下著大雨。

12點50分,F喊著無聊想看雪,P也睡飽起床了,我們三人開始討論是否繼續前進到計畫的目的地-翠池山屋呢? 比起完來計畫應該早上12點就要從369出發的時間,現在已經有點慢了! 我估計了一下3小時應該可以上雪主峰,到翠池大概下午5點應該可以。這時,2位在七卡遇見的志工出現了! 問了他們的意見他們也覺得我們的體力可以,況且還有一對夫婦檔志工正在往翠池山屋前進,於是我們三人又提起了精神趕緊打包行李後,在下午1點10分又在大雨以及林口團的加油聲中出發了!

重裝上雪主真是不是人幹的,雖然P有一次重裝上去的經驗,F也曾輕裝上去,我曾經輕裝到圈谷,但是在雨中前進,我們的步伐有點慢了! 在8.5公里處,志工周先生追了上來,他說他覺得他老婆的體力今天無法重裝下翠池,於是先送她回369後再出發,回頭馬上就追上我們。在9公里處,快腳的周先生停下來等我們,告訴我們經他觀察後覺得我們兩個女生的體力不夠,接下來的2公里上坡路段更難,下翠池也需要1小時多,我們應該考慮折返。雖然我的體力當時真的有點累我也私下提出了應該考慮折返的希望,但我們討論了一下,F跟P自己都認為體力還OK,而且這時才下午3點鐘我們以為大家加把勁應該可以準時到達,於是跟志工周先生表達我們不放棄會加緊腳步的心意。

於是周先生先行一人往前走,當我們快要出黑森林的半公里,天飄下來的雨開始便成冰雹,再10分鐘我很興奮的喊著飄雪了飄雪了! F開心的說她第一次看下雪ㄟ! 雪花像綿綿冰一樣飄下,四周像極了冬季戀歌場景。我們又繼續努力,終於在下午3點42分抵達圈谷,那1公里的圈谷上坡路段真的很難走,尤其是在風雪交雜的路上,好幾次我差點被風給吹倒,在最後10.7公里處我們聽見遠方周先生傳來的聲音說"這邊結冰了你們有沒有冰爪",我們還很鎮定大喊回去“有”。下午5點15分,我們才攻上雪主,這時太陽已經慢慢下山。

我們拍個照後,不到5分鐘天全暗了,在往翠池叉路口的碎石路稜線上,路面窄小又是初雪路面濕滑下,我們必須放下背包找尋我們的頭燈及冰爪。P跟F找到了,我的頭燈跟冰爪卻怎麼也無法從混亂的背包中挖出來,只好我走中間,P走前面,F押後繼續前進。這時的風雪真的很大,我們得要彎身慢慢踏穩一步一步前進,路基也才不到20公分寬,我滑了幾次差點掉下去,後來真的一個不小心,我腳踩空了整個身子往下滑下碎石坡,幸好一隻腳煞了車整個身子止在離路面2公尺下的斜坡上。F大叫P趕快來救我,我的手差F伸出的手有60公分遠,我只好先把2支登山杖先送上去給F,P一腳先往下60公分踏穩,我再慢慢地把背包腰帶解開讓P先提上去,然後再小心的讓他一手將我拉上來。真的差一點點就滾落雪山圈谷下,以這種天氣(那時大概零度),應該是沒命的!

爬上來後我們又整好裝,繼續那0.3公里稜線碎石的路段到達叉路口,P突然要我們考慮是否要折返,但回程的路有4.2公里,如果往下到翠池山屋才1.1公里,我跟F異口同聲的說“下去”,那時風雪大作,頭燈只能看見2公尺遠的東西,我們完全無法預估未來的路程竟是這麼艱辛,以為已經走完了雪主的上坡路段,這個下坡應該是輕鬆可以到達翠池山屋的!

一樣P走前面,F押後,沒有頭燈跟冰爪的我走中間,我跟著P一路下滑,那碎石坡原本是1-5公分大的石頭,我們用煞車下滑的方式快速往下降,沒10分鐘,石頭越來越大,從5公分長成了10-15公分,我用腳跟下踩著,卻也不時的重心不穩膝蓋往左往右的撞向坡邊的碎石頭,不知道是天氣太冷了我已經失去知覺了,兩腿不停的撞擊著卻絲毫沒有疼痛感,石頭也越來越大,已經大概有一個腳掌大的寬度了!

我問著P,山屋在哪裡,P回答我說紀錄上是寫著1公里碎石坡下的圓柏叢的左側有一條路口可以下到。可是那圓柏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壯觀,我們的頭燈無法看清全貌,這時F的頭燈又沒電了! 在風雪中我們等了5分鐘,F的頭燈電池蓋在更換中掉到地上找不到,零下的溫度我們停著不動體溫開始下降,只好放棄這顆頭燈,我們三人靠著P的一顆頭燈繼續尋找往翠池的路。

在100公尺寬度的圓柏叢中左右尋找,我們還是無法找到那路口,也見不到路條或是記號,又得在40-50公分大的石頭堆上冒著零度以下的風雪走來走去。右邊遠方我們似乎看見了一點點的亮光,我們卻被圓柏包圍著找不到過去的路,只好大喊著 “謂~” “志工”,始終沒有回應,尋找了1個小時,我們的體力已經不支,宣布放棄,我在喃喃自語的說著 “怎麼辦?怎麼辦?我們快死在這裡了”,只好跟P說“不要找了! 現在我們趕快找個圓柏躲進去” (電影看太多了!好像有點用)。

P找了一處大樹叢,我們趕緊躲了進去,把我的睡墊放在屁股處讓我們三人可以坐下,然後把F跟P的睡墊放在上方阻擋吹下來的風雪,我們趕緊把身上的濕衣服都換下,我把剩下唯一一件乾的羽毛衣穿上,從背包中把大防水帶拉出來後,將睡袋尾端塞入後,整個人躲了進去睡袋,我的腳部有防水袋包著睡袋防止雪將睡袋弄濕,屁股有睡墊,上身的部分我把狗鐵絲外套舖在地上防水,再整個身子躺下來躲進去睡袋。F跟P將雨衣雨褲脫下後,跟我一樣把用背包的防水大塑膠袋先把睡袋包好才躺下。

P用凍僵了的手從背包中拿出爐頭煮了點熱開水給大家喝後,我們實在沒有力氣再幹麻,我用相機開玩笑右有點嚴肅的拍著我們在樹叢狼狽的照片,並說著: “來我們來拍幾張遺照,這樣大家發現我們的時候才知道我們在幹麻”,然後又自言自語的說著,我還沒有立遺囑ㄟ,你們要不要說看看你們的遺囑是什麼啊? F還漫有信心的跟我說著“我覺得我們一定會渡過去的”,P則在說明天一早我們到底要去直接回去還是找到翠池山屋先進去取暖。我突然想到說 “ㄟ我想搭海鷗回去,P你手機撥看看求救電話通不通”,結果是這山谷地形完全沒有訊號,所以我們只能祈求上天讓我們先渡過這個夜晚。

夜裡,我用背包套蓋住臉檔風雪,身體完全包在我的木乃伊型睡袋中,慢慢睡著。我們醒來很多次,彼此呼喚著“怎麼辦好冷喔!” “睡袋都濕了! 好冷喔!” 不過,當我發現我做了幾個夢,我已經確認我們應該可以渡過這個夜晚 (既然睡著了都還能再醒,不像電影裡的一睡不醒)。我開始祈禱我天上的老媽幫忙我們讓我們能渡過這個難關。

17日清晨7點,F先醒來了! 大叫一聲天亮了! 我們起身看見四週全是白雪,所有散落四處的衣物背包鞋子全部結凍了! 溫度計顯示這時的氣溫是零下5度,北稜角在我們的上方不遠處閃著黃色的旭日光芒美極了! 我想起身,可是一鑽出睡袋就一直發抖著,手一身出來沒幾秒馬上就凍到發痛,只好賴在“床上”等F跟P先起來穿上鞋子衣服,我才起身先把結凍的狗鐵絲外套從地上拔起來,拍掉一些冰後,把硬梆梆的衣服穿在身上阻擋風,然後將最後一雙乾襪子穿上後,腳再套上塑膠袋(這是之前下雪走福巴越嶺時山友教的保暖方法),企圖塞進結冰的鞋子裡(昨天脫下的濕襪子已經結凍變硬了),但是鞋帶是結冰的,我無法讓腳順利的滑進去,只好請P打開爐頭烤一下鞋帶,才有辦法將鞋帶弄鬆讓腳套進去。我還記得F還慶幸的說著: 我以為我的腳指頭會凍僵可能用截支,幸好我的腳指還有知覺….

這時,圓柏左邊遠方突然出一個藍色身影,我們大叫著“志工”,他大喊著“你們還好吧?” P還喊著 “我們還好”,我趕緊說著 “救命啊! 快來幫我們”! 過不久他終於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解救我們!
他說他到達翠池山屋已經5點半了!但這條來翠池的路他走過無數遍,因此認得路,他在翠池幫我們取了些水,卻等不到我們以為我們已經折返,翠池在下方谷底也聽不見我們呼喊的聲音,不過幸好我們懂得躲在圓柏下才能生存。

在聽完他的教訓要我們不要小看雪山的威力後(真的是頭頭是道),我請他幫我們煮點水熱個身,我們趁此時趕緊打包,所有背包內外的東西都結凍了,我們只能隨便塞塞趕緊上路。跟著志工周先生走,他教我們不用冰爪怎麼走在雪白的石頭上一步一步爬上1公里的上坡回到叉路口,我跟在P的後面,沒幾步路就得停下來喘一下再繼續前進,背包重的要死(加上濕了的睡袋跟衣服),P的背包腰帶扣還結冰扣不上來,我們步履闌珊的爬上了叉路口,看見了美麗的北稜角卻也沒力再挑戰了(當初來雪山前,我一直希望能從北稜角看雪主北峰)。

一路回去主峰也是慢慢前進,志工看我們OK,也就先行下山去了! 我們在9點10分抵達主峰,呆了10分鐘,雖然溫度只有零下3度但是在雪白一片的主峰看360度一望無際的山景,實在太美了! 美到我們已經忘記我們是差點用生命換來的!

一路回到369我們還走走停停的拍照,P跟F的像機沒有問題,我的相機卻在一夜風雪後受潮掛點了! 只好用眼睛當快門的記下這美麗的景色,11點45分我們回到369山莊,煮了麵吃了午餐,山莊中有台南來的一團輕裝的山友。今天她們真的很幸運,一路天氣晴朗上了主峰也看了雪景。

我們吃飽後後,下午1點15分繼續回程,原本計畫5點必須下山,但何奈我們的背包都裝滿了濕衣服,比上山時都多重了3公斤以上,抵達哭坡時已經4點15分了!在哭坡遠望清澈的山頭,看見從南湖大山到奇萊主峰山頭都綠油油的,看來只有雪主北有下雪了! 我們繼續回程路,到達七卡已經5點30分了!天色漸暗。

我們讓P先走,我跟F一路快腳,發現天黑時,我數次想從背包挖出頭燈卻又失敗(感覺帶了頭燈卻一路沒用帶真是愚蠢極了!)F的頭燈早在翠池山坡就已經掛點,我們試著用微薄的落日餘光走了一公里後,發現真的已經看不到路後,只好呼喊前方的P。見沒有P的回音,我拿出手機用手機微薄的LED光繼續照路慢慢前進,直到0.3公里處看見已經到達登山口放下背包再戴著頭燈回頭來找我們的P,我們才放心無慮的繼續往前,晚上7點終於抵達登山口。

整理完行囊換好乾淨衣服,7點半我們出發回程,武陵的氣溫才2度,思源0.5度,50公里的山路起大霧,只有5公尺的能見度,車速30的慢慢駛出這個山區,氣溫才慢慢回升,在羅東有12度,我們吃了晚餐,從羅東走5號國道在11點回到了台北,結束這趟驚險的雪翠之行。

此行我們學到寶貴的教訓,上山不該太高估自己的實力,也不能低估山及天氣的潛在危險,下雪後的雪山看似美麗卻也是相當危險。
裝備上,頭燈雨衣雖不常用到卻是上山相當重要的用品,應該放在馬上可以取得的位置才能在緊急時派上用場,如果沒有露營裝備要住山屋,露宿袋應該要攜帶以防萬一。

這次,老天給我們一個教訓,教我們親近山,也要尊敬山,以敬畏的態度來爬山,才能快樂的出門平安的回家。

在此寫下這個紀錄,以供大家參考警惕。

P.S. 回來之後,我們三人只有腿上有多處淤青,10根手指末端有凍傷,但是居然三人都沒有感冒,回到台北才發現台北10度的溫度居然讓好幾個朋友的MSN都寫上感冒了! 這趟雪翠驚魂記, 老天真是保佑我們三人啊!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請教~志工周先生他不用冰爪是如何在下雪的石頭上行進 看完你的記錄真是獲益良多....
  • 一般睡山屋, 都不會帶帳棚. 如果不帶帳棚, 露宿袋與防水地布, 確實很重要. 如果你們有帶 GPS 及哨子, 即使摸黑, 那用GPS找路,找到翠池可能性還是很高(但正常路跡被雪遮住,可能有陷落邊坡危險) . 三人同時吹哨子, 或許山屋的人會聽見. 野外求生基本工具: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43585&Process=Group
  • 謝謝寶貴的經驗分享, 按我平常的中級山裝備看來沒啥問題, 文中有一點我要學的是, 現在的頭燈是電子式的居多, 一但入水或極低溫就可能掛點, 我平常都帶二盞頭燈, 可是都是電子式的, 這讓我想回到原先機械式開關的感覺. 機械式相當可靠. 另外在低溫的狀態下, 電池化學反應變慢, 電壓下降容量下降, 電池必需多備用, 電子式開關遇潮遇低溫會有不可遇期的狀況發生. 慎之!
  • 周先生真的很厲害, 剛下完初雪的雪山, 石頭上雪大概只有3公分厚度. 我問了周先生需不需要穿冰爪(事實上只有我的背包中有昨夜我來不及找到的六爪冰爪, P跟F的冰爪都掉了一隻), 周先生說不用, 他教我們怎麼走... 於是我們循著他的腳步跟方法, 以右腳使力先踏穩右腳停頓一下後, 讓雪有一點黏住鞋子才邁出左腳, 就這樣一路慢慢的從下翠池的碎石坡爬回了叉路口.
  • yaping姐: 看到妳的紀錄,真是為妳膽顫心驚. 想起今年第一次搞自組隊就是雪主北下翠池 同樣也是摸黑下翠池 還好也是平安下山.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5734 真的還是要把行程規劃好,該撤就要撤 有了這促經驗,下促應該會乖一點了吧
  • 很佩服你們的機智與臨危不亂, 能夠在風雪中的野外露宿一晚, 實在是很難得而又寶貴的經驗. 謝謝你們的分享. 很久沒看到下雪的情景了, 心裡很懷念呢! 這個冬天也許會上雪山去, 回憶久遠的下雪日子.
  • 看你的雪山記錄, 不禁為您捏了把冷汗! 有了這次的經驗,應該增長了不少知識, 希望大家登山都能平平安安才是!
  • 在你們的行前計畫中有沒有設訂撤退的時間和狀況,還有也應該設定在行程延誤的狀況下,最遲折回時間和預備營地,這些都是行前計畫不可少的部份吧!
  • 公糧及雨衣在369山莊門口右邊,你們有沒有拿到呢?雨衣就掛在門柱上! 與你們一起上主峰的CHOU
  • 嘿嘿~我是幫妳們在七卡拍照的那位先生也是15日跟你們在登山口相遇的那一隊~想不到你們還真勇敢~看你們的回應真的替你們當心~也謝謝寶貴的經驗分享 山上天氣狀況變化莫測高深還是小心點~套句那位周先生(志工)講的話~山是不會跑的~還是要注意安全
  • Kenny兄 我們下369山屋沒見到你們的背包, 就想說你們怎麼沒上山就撤退了呢? 如果依照你們原來四天攻雪主北的計畫, 星期六到369然後星期天輕裝雪主北, 星期一下山, 那實在是太完美了! 星期天的雪山晴空萬里, 雪山頂的風光真是美啊! 看圖就知道啦!
  • 我們是初次登雪山~又因其他隊員的決定還是下山囉 下次再來囉 有興趣下次我們再一起走嗎?記得要約我們喔
  • 這場雪我也體驗了,原預計12月19-21日雪北的三日行,20日來到圈谷後,發現圈谷已是白皚皚的一片,往主峰的碎石坡雖也覆蓋了白雪,但還不至於礙行,一步一步安全而進,nikko本人還因一時不查,踏到了已結冰的石塊,滑了一跤,心愛的登山杖掉落在碎石坡邊而無法取到,還好同行隊友有人使用2支登山杖尚可借用,一步一趨,步步為營,一切以安全為第一,圈谷到主峰足足花了2個小時左右,當時約上午9:30,氣候OK,上到主峰後遂繼續經過翠池交叉點、北稜角、3號、4號圈谷,當中的路徑也都覆蓋白雪,慢再慢,強風時低腰再低腰,寧可北峰不去,也不可強行,12:20分來到1.9K的三叉點,時間一算,若再強去北峰來回,恐會摸黑下碎石坡回369山莊,為避免危險發生,遂放棄北峰下次再來!一切一切安全擺第一,還有,出發前時間都要先行預估一下!做些功課!
  • 在下最近正在籌備下個月更冷時 來個雪山行 如今看到此 經驗不禁為 之 一驚 真是不可大意啊 謝謝寶貴的經驗告之
  •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 冰爪要帶著保平安, 慢點到跟到不了差異蠻大的. 算多一公斤罷, 放在背包多安心. 年初看到加里山滿頭白髮, 太高興的走上山. 憑的是平常中級山的裝備, 只要不是土石成災. 平安符總能確保不打滑下山. 遇雪的美景相當迷人, 但小心背後的危機, 沒有對應裝備不要上山. 最近研究一下防滑裝備, 未來 DIY 適合自己大小的裝備, 量身訂做. 下雪也不怕了. 另外還是那雙杖的問題, 沒有冰爪罷了, 上下雪地陡坡沒二隻登山杖, 大概是平衡感太好了不會打滑, 重心穏當. 是我的話, 平衡感極差, 還是要靠二隻登山杖杵下山. 為什麼我看到有經驗的人即使不用也掛了兩隻登山杖上山. 用途還不只走路用. 雪地在剛下雪時應該還不致於那麼滑, 應該在將溶未溶的冰雪較可怕. 只要不是暴風雪的狀況應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