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阿公店水庫環庫記 : 之一, 崎溜山石尖山雞冠山泥火山等

活動日期
2007/4/27 - 2007/4/27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jjlu(阿竹)

2007/4/30



 以阿公店水庫為中心, 探訪周圍群山的環庫之行,
 在山, 則眷戀著所圍之水,
 在水, 則顧盼著環繞之山, 這樣子也是很有意思的行程規劃.

 此行先探訪阿公店水庫左岸的崎溜瀑布、崎溜山、石尖山、雞冠山,
 以及有燕巢三奇之稱的太陽谷、烏山頂泥火山、新養女湖等.

 崎溜山、石尖山雙峰、雞冠山,
 先前早就已經在周圍的高速公路上張望很久了,
 不管是從西邊的中山高看崎溜山、
 還是從南邊的十號國道看石尖山、
 或是從東邊的福爾摩沙高看雞冠山,
 都是令人心生嚮往的奇峰, 而登頂後的風景也不讓人失望.
 崎溜瀑布則是離高雄市區最近的瀑布景觀, 只可惜現在仍為乾季, 無水可賞.

 烏山頂泥火山與新養女湖, 則分別為泥火山丘與泥火山盆,
 因為都正處於穩定的噴發態,
 在台灣地區為數不多的泥火山地形中, 可說是其中最俱有代表性的景點。


〈行程摘要〉

 在崎溜瀑布前停車並來回崎溜山、石尖山等,
 計從鳳梨田出發由東側登頂崎溜山約 35min, 續南到石尖山產道約 15min,
 再往東到石尖山入口廣場約 15min, 登頂約 10min, 最後到東峰又約 15min .
 回程則時間相差不多, 但走崎溜山北側的裸稜下山則多了些刺激與時程,
 總計來回(含休息)約三、四個小時, 是還不錯的小品路線.

 雞冠山(又稱麒麟尾)的步道更是完備,
 在西邊的金山道院, 東北邊的觀音寺, 以及南邊的登稜產道上都有登山口,
 估計若從金山道院或觀音寺等起登, 約 30min 可登頂,
 直接車停稜頂則只需約 10min .
 此山基點不在最高點, 而是在稜頂南端的相對高處(圖根點,又稱金山),
 離開產道不到 1min 便可上到基點旁的展望台.

 太陽谷、烏山頂泥火山、新養女湖,
 合稱為燕巢三奇 (燕巢三寶則是芭樂、蜜棗、西施柚), 皆開車可達,
 從雞冠山東北腳的登山口起計, 約 1.5K到太陽谷展望台, 又約 0.2K扺岔路口,
 岔口往右(西南向)約 0.8K 可到泥火山東側的停車場,
 往左(東向)約 0.5K可到新養女湖東北側的停車場。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瑣記〉 行程之一:從崎溜瀑布前往崎溜山、石尖山等, 來回約三~四小時。  10:50    鳳梨田停車處出發 (約85M)  10:57-11:00 崎溜瀑布前登山口 (約65M)  11:06    四岔口取右 (約100M)  11:19    登稜取右 (約180M)  11:27-11:33 崎溜山頂 (236M)   從高 38 線約 1.4k 的地方進入小巷, 又約 1.9k 在鳳梨田找地方停車.   從停車處出發, 穿過鳳梨田後約 3min 降到溪床,   續沿乾溪床往上游又約 2min 便可到崎溜瀑布前的崎溜山登山口.   由登山口往上是位於兩條溪谷間的稜線   左方是崎溜瀑布(目前無水)所在的主流溪谷,   右邊則是發源於崎溜山東北側的乾溪溝.   山徑陡升稍緩後, 會到一個四岔路口, 可分別往左右兩側溪谷或沿稜直上.   取右上到崎溜山東稜(左邊有方才的稜線路來會), 再右轉便可登頂.   全程除了陡了點外, 路況算是不錯, 有不少土測局的新鮮黃路條.   崎溜山頂原有的三等基石已不見蹤影,   只剩一補立的不知是什麼石的基點, 另立有土地公與聖母像各一.   山頂視野極佳, 西北方的大小崗山與阿公店水庫的蓄水是最搶眼的畫面.   崎溜山頂是一丁字路口 (往東、往北、往西) ,   除了東向是方才的登頂路線外, 北向則是後來的下山路線,   西向則幾步後又分為兩, 其一續西沿稜而下,   另一則左折後再轉南陡落. 可通往石尖山西側的產道.    11:43    越嶺 (約200M)  11:47    扺石尖山產道 (約170M)  11:49    石尖山登山步道入口停車場牌 (約175M)  11:55    第一岔口 (約210M)  11:59    步階起點 (約210M)  12:05    入口廣場 (約215M)  12:14-12:21 石尖山 (265M)  12:30    石尖山東鞍 (約220M)  12:36-12:40 石尖山東峰 (256M)  12:47    石尖山東鞍 (約220M)  12:50-12:57 石尖山北側平台觀景 (約220M)  13:05    第一岔口 (約210M)   從崎溜山頂走南陡路線,   沒多久後右(西)切降到鞍部, 走一小段稜線, 再左(東南向)行山腰路,   走到越嶺點後稜線上有東西向的沿稜山徑,   直接取南陡下. 很快就能接到石尖山的產道,   接點在「臥牛高分38分40」與「臥牛高分38分41」的兩根電桿間.   沿產道續往東,   過一寬平的鞍部 (立有「石尖山登山步道入口停車場」的牌子),   東子如果能開到這邊, 則至少還能往前開到第一岔口,   可見到此行第一片石尖山的路線導覽圖 (較重要的岔口都能看到).   此後大致沿稜線登石尖山、石尖山東峰, 再走北側的山腰路回到第一岔口,   來回的路況還可以, 林相、風景倒是不錯,   只是從石尖山到其東鞍間的稜線路,   草木稍高, 步階多處朽壞, 而瘦稜兩側又相當陡險, 走起來要比較小心.   石尖山頂有一補立的 83019 號銅標三等三角點;   石尖山東峰的西南則是很帥的大峭壁,   山徑繞從北側登頂. 快登頂前的東側竹林有小徑跟產道(未探),   加以利用的話應可繼續走到高師大校區與烏山頂泥火山一帶.  13:12    離開石尖山產道北返 (約170M)  13:17    越嶺 (約200M)  13:27-13:30 崎溜山頂 (236M)  13:36-13:53 崎溜山北峰休息 (約210M), 之後東下裸稜.  14:18    接傳統路 (約110M)  14:21    四岔口取左下 (約100M)  14:27    崎溜瀑布前登山口 (約65M)  14:35    鳳梨田停車處 (約85M)   回到崎溜山後, 改走北側下山,   崎溜山北峰是東西向的橫嶺, 因為天氣太熱在相思樹下休息一陣.   從北峰東下會先遇到一小段可比美北部皇帝殿五寮尖的裸稜,   裸稜再往下, 山勢仍與裸稜差不多, 只是長有草木,   除了陡險之外, 還須慎防因為視線受阻而失足,   若不是有人全稜架上粗繩, 可能必須回路爬回北峰, 改走較緩的西稜下山.   東稜路線在快到溪溝路況轉緩的地方,   山徑因為倒木等因素一下子就「不見了」,   還好自行鑽了幾公尺林子後, 就接上傳統的登頂路線.   反過來說, 要走這裸稜上崎溜山, 不知道路的話會有找不到入口的問題。 行程之二:從金山稜頂停車處登雞冠山, 單程約 10min 。  15:22    金山稜頂停車 (約205M)  15:24    涼亭 (約205M), 之後進入稜上步道, 沒多久便改行稜右(東).  15:27    連兩處可右下的岔路口 (約210M), 在第二岔口往左陡上.  15:33-15:43 雞冠山頂 (約240M)  15:51    回到停車處 (約205M)  15:52-15:55 金山展望台 (約215M)  15:56    回到停車處 (約205M)   從高 38 線 3.5k 的金山國小前右轉進入較小的柏油路,   又約 0.3k 到觀音寺, 對面便是停車場與雞冠山的登山口.   在這雞冠山東北側山腳的登山口(約90M)便有路線圖等可供參考,   車續行, 約 0.8K 到雞冠山東側山腰的產道口(約115M)改行產道往西陡上,   又約 0.3K 連過兩個登山口(約180M)後, 產道往南繞上稜脊,   又約 0.8K 到稜頂路邊空地停車(約205M),   停車處的旁邊便是金山展望台(旁有圖根點)的入口.   直上稜脊的產道相當窄陡,   全程也幾乎沒有會車與迴車的地方 (直到金山展望台的入口),   若非冷門時段, 並不建議開車進入.   稜上步道在路過兩個向下的岔口後, 往上陡攀,   會先到雞冠山主峰北邊的小鞍再拉繩登頂,   不管是小鞍北邊的副峰或是小鞍南邊的主峰, 風景都很好。
  • 行程三、四:太陽谷、烏山頂泥火山、新養女湖。  太陽谷、烏山頂泥火山、新養女湖, 合稱為燕巢三奇,  其中的太陽谷主要是風格粗曠的惡地地形,  而後二者其實都是泥火山, 只是泥火山因為噴出物的黏度不同,  依黏度由高而低可分別形成泥丘、泥盾、泥盆等小地形,  烏山頂泥火山屬於泥火山丘, 也可說是目前台灣地區泥火山景觀的代表;  新養女湖屬泥火山盆, 因噴發物黏度較低而有面積較大, 有如小潭般的噴泥口.  1.從太陽谷展望台往西南方俯瞰,   所見或可算是這一帶惡地地形的代表景觀,   不過「太陽谷」這名字好像鬧雙胞, 在北邊約 1K 處也有叫太陽谷的地方.     2.烏山頂泥火山目前已劃為自然保留區, 不得有挖泥、放火等行為.   進入寸草不生, 長寬各約百米左右的乾泥地, 南北縱列有三座泥火山丘,   中間的最是高大尖銳, 北邊的最低矮長像已經有點接近泥火山盾,      南邊的火山丘則仍啵啵啵的噴湧中 (旁邊還有一寄生小丘),   每「啵」一聲之後, 便可看到火山口北邊缺口溢出一小道泥浪,   滾入只有幾公分寬的小溝槽, 然後「奔跑」到浪形完全平復, 相當有趣.      在烏山頂泥火山這片泥地的南端, 有路沿稜往下可續通往高師大校區一帶,   若搞清楚如何利用此路連往石尖山東峰,   則今天的行程也可以規劃成不錯的環狀健走路線.  3.往新養女湖的路好像很亂,   比如說在某路口往左往右都可看到通往新養女湖的指標,   其實這是代表兩條路都可以通的意思.   而之字型的上升產道, 也是幾乎是無法會車的, 建議避開熱門時段拜訪。   新養女湖位於山谷中, 屬於泥火山盆, 擁有面積較大, 有如小潭般的噴泥口.   這邊地屬私人產業, 有景觀台、販賣區等, 環境整理的還算乾淨.   這一帶的產道真的不簡單,   往東北方向應可找到路通往南中寮山(阿公店水庫流域最高峰),   就有待「阿公店水庫環庫行」的續集再來努力了.
  • 阿竹兄您好: 地圖上在烏山頂泥火山停車場北方有一往深水的藍色箭頭,箭頭指處的小山頭上有一養女湖的內務局補助三角點,不知有否順道一訪?
  • ==> 在 7777(roc) 的文中提到: > 地圖上在烏山頂泥火山停車場北方有一往深水的藍色箭頭, > 箭頭指處的小山頭上有一養女湖的內務局補助三角點,不知有否順道一訪? 沒有, 那天本來是打算把阿公店水庫環庫的重要山頭一天就撿完 (不含養女湖補助點) 但在崎溜山北邊花去太多時間後, 臨時決定行程還是悠哉一點且分次完成, 便只撿水庫左岸的山頭, 並多去了在計畫之外, 依觀光指標就能到訪的新養女湖與烏山頂泥火山等. 不過內務局的補助三角點算是較少見的古蹟, 有機會再次路過時應會去看看. 另外想跟張兄您打聽兩顆土地調查局的圖根點的消息, 同樣是在燕巢鄉, 您在補給站曾留下〈燕巢尖山〉的記錄, 但在這座圖根點的東南南方與西南南方約 2K 遠的地方, 也分別各有一座圖根點, 不知您手邊有無相關資料? 詳見所附的台灣堡圖 (有幫這三個圖根點的標記上色) , 燕巢尖山標高 219.7 (換算約為 67M), 其西南南方有圖根點標高 124.8 (換算約為 38M), 其東南南方亦有圖根點標高 255.9 (換算約為 78M) . 但後兩座圖根點似無相關記錄.
  • 阿竹兄您好: 燕巢尖山附近幾點都找過了﹝應該說中彰投雲嘉南高屏所有有資料的郊山點位幾乎都初步拜訪過了,只是找不到的沒有發表而已﹞,情形如下: 1.小(44) 尖山 圖根點 183574.954 2525035.546 65.620 燕巢 2.補鄒(67) 和南西 省政府圖根補點 183882.075 2523626.749 50.000 燕巢 在小(33)和南西北850M,找不到 3.小(33) 和南 圖根點 184717.322 2523286.874 76.830 燕巢 找不到 4.小(32) 竹子腳 圖根點 182664.028 2523082.061 37.140 燕巢 找不到 5.小(34) 金山 圖根點 187018.935 2523079.628 210.820 燕巢麒麟山 6.補篠(10) 養女湖 內務局補助三角點 188402.275 2522260.457 180.000 燕巢;千秋寮 7.補鄒(66) 崎溜山 省政府圖根補點 186199.353 2521336.381 236.100 燕巢 3-511找不到,附近石尖山(186943.2521147)有聯勤三等83019銅標
  • 太太太強了, 所以敝人問的圖根點是這兩顆 3.小(33) 和南 圖根點 184717.322 2523286.874 76.830 燕巢 找不到 4.小(32) 竹子腳 圖根點 182664.028 2523082.061 37.140 燕巢 找不到 有空還是會想去點位看看, 也感謝您提供資訊. jj
  • 午後拜訪難得有水的崎溜瀑布, 因行程不長, 就不另開標題, 僅以回應前文的方式貼出. 時間: 2007.11.29 . 崎溜瀑布, 是離高雄市最近的瀑布景點, 只可惜山淺流短, 大概只有在雨季才能稍見規模. 最近則因為難得的冬颱帶來雨水, 就在雨後初晴的下午前往拜訪, 車停崎溜瀑布西北方約 0.3K 遠的地方, 再步行約 15min 內可到瀑布前. 在瀑布之前右上是往崎溜山的登山口, 爬升約 140M 約半小時左右登頂 (未訪), 途中有岔路左下可到瀑布上游的溪谷. 今天的行程便在瀑前瀑頂停留, 雖然崎溜瀑布仍只有細細的一線流注, 但行至高處的風景還不錯, 在瀑頂的翠碧裡也藏有著幽靜水潭, 可說是還蠻輕便愉快的午後小品. 〈行程高程簡記〉  15:02    岡山交流道 (約10M)  15:16-15:22 停車處 (約85M)  15:38-16:00 崎溜瀑布前 (約65M)  16:10    四岔路口左下 (約100M)  16:12-16:20 崎溜瀑布頂 (約90M)  16:23    回到四岔路口 (約100M)  16:31    回到崎溜瀑布前 (約65M)  16:42-16:44 回到停車處 (約85M)  16:58    岡山交流道 (約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