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六義山南北稜縱走

活動日期
2007/10/1 - 2007/10/1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類型
» »

jjlu(阿竹)

2007/10/4


六義山, 有吳酒桶頭、甲仙山、六命山(鹿鳴山)等舊名,
位於高雄甲仙市街與台南南化水庫之間的稜脊縣界上
雖然山頂四周樹高無展望, 但在沿稜縱走的途中風景已經很好,
一邊有著旗山溪谷與甲仙市街的俯瞰, 另一邊是南化水庫的波光, 遠眺則更是空闊.
行程不長, 再加上步道寬適、林相佳美, 可說是很優質的下午茶型行程.
此行則還有早開的梅花, 跟搭著加班車來訪的油桐花, 走起來更是心曠神怡.

六義山高 784M, 常用的登山口離稜線已經不遠,
從南邊的聖保宮(高約550M)登頂約需 1hr , 從北邊的福德宮(高約610M)登頂約需 40min ,
下山的時間則各自酌減, 聖保宮與福德宮旁都設有停車場、公廁、水龍頭等.

此行從聖保宮起走,
經觀壩亭、埡口、六義山、觀湖平台到福德宮, 返程又登一次六義山後,
在經過埡口時改下往內寮坪, 再走產道回聖保宮, 悠悠哉哉總共費時約三、四個鐘頭.

途中值得停留的展望點有南稜的觀壩亭、觀景台跟北稜的觀湖平台等,
而山頂南側的相思樹林則是俯瞰甲仙市區的理想地點,
南北各有一片梅園, 在花季時應該也頗有可觀.

一般開車上山的入口, 北東南大致有四德入口、公館入口、百葉入口等三處,

 四德入口車可開到福德宮(高約610M)
 公館入口車可開到內寮坪停車場(高約560M)
 百葉入口車可開到聖保宮(高約550M)

其中從四德上去的那段路因為半途正在封路施工, 一兩個月內大概無法利用;
而內寮坪停車場, 因為再往上就是好長一段轎車無法利用的產道, 目前最被冷落, 己半荒廢;
內寮坪與聖保宮間可通車, 但路況不佳, 不建議行車;
聖保宮是此行的停車處, 目前若是要開車上山的話, 也是以這一線的路況最佳.

[後來於 2007/10/18 再訪六義山區, 並更新行程圖]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瑣記> 上午本來還在怨嘆能上山的日子卻是陰霾的一天. 中午看著衛星雲圖覺得午後有放晴的可能, 就還是出發了, 開車從左營交流道到甲仙市區約 55min , 再從四德入口上山本打算車停福德宮, 但在半山腰遇到封路, 便改由百葉入口上到聖保宮. 14:40    從聖保宮前停車場出發 (約 550M)  14:43-14:47 觀壩亭 (約 550M)  15:05    攬勝亭 (約 630M)  15:14-15:20 觀景台 (約 670M)  從聖保宮起走後, 先別急著往「上山」的方向走,  而是往百葉入口的方向走回頭路, 緩下坡約 60 米後遇步道口,  再往上不到一分鐘便可到稜線, 有個風景一流的觀壩亭在那邊等著.  外型為八角型的觀壩亭, 是離開稜線往西方平伸架出的懸亭,  從這邊俯看南化水庫的湖面與大壩正好, 對南化水庫有「收集欲」的人絕不可錯過這邊.  沿稜續上到攬勝亭, 四周無展望, 這邊是產道的轉折點,  產道往下可直接回到聖保宮, 往上則沿稜可再行車一小段, 才轉為一般步道  觀景台則是五六米高的鋼骨展望台, 可說是這段路上風景眺望最好的據點. 15:23    埡口 (約 680M)  15:30    攻峰點離開產道 (約 700M)  15:38    相思林休息區 (約 750M)  到了埡口又接上產道,  產道右下可到內寮坪停車場, 沿著稜上的產道走, 旁邊的梅園已有早綻的梅花.  不久便遇到登山口(攻峰點), 產道繼續西走山腰, 有指標牌說是可下到南化水庫.  若有野狼機車或是發財車應該能上到這邊, 可說是最省事的登頂方式了.  續沿著稜上步道而行, 當步道一分為二, 便是相思林休息區,  二條步道中偏東的那條較為曲折, 但也會帶著人來到一處最能俯瞰甲仙市街的好地方。 15:43-15:47 六義山頂 784M  山頂有座弓弦狀的意象造型, 也可看出地方單位對於這座山這條步道的用心,  可惜四周樹高無展望, 反正爬山也不是為了登頂而已, 前前後後的風景也夠好了.  16:00    接廢產道與工寮 (約 720M)  16:03    怡情平台 (約 730M)  16:14-16:18 觀湖平台 (約 690M) 16:30-16:36 福德宮 (約 610M)  怡情平台周圍樹有點高, 風景普普, 而平台與樓階都有點年久失修的感覺,  續行下坡路穿過梅林, 便是所謂的賞梅步道, 同樣也已經零星有著早開的梅花.  賞梅步道下端有一木橋, 橋下卻是條鑿開稜線的產道, 相當特別,  觀湖平台是稜上約一層樓高的寬闊平台, 視野也是很好.  從這邊起便有Z字型的產道下山, 而Z字型的北側南側皆舖有步道, 剛好下上各走其一.  來到福德宮前, 可以梳洗休息,  這邊的環境幽美勝過聖保宮, 但在視野方面就弱了點. 之後反方向往回走. 17:16    六義山頂 784M 17:30    埡口 (約 680M) 17:42    內寮坪停車場 (約 560M) 18:00    聖保宮前 (約 550M)  回程的細節省略,  但在走到埡口時改下往內寮坪, 再循產道回聖保宮, 結束了這天的步程。
  • 將路上拍到的導覽圖也貼上來, 有早、中、後期三種版本.
  • 先貢獻一幅[六義山紫霞步道O型] 原圖縮小72% 原圖放在 http://tw.f14.yahoofs.com/myper/1zz7YZaBAxGbNMFBYaHQ_Z0-/blog/20071005094453258.jpg?TTwNkBHBi70dgBzt 近期會去找甲仙越域引水的楠梓仙溪端 後堀溪端是出口聲勢驚人很壯觀,但路修好沒就不知道了
  • ==> 在 shyanfu(ssf) 的文中提到: > 先貢獻一幅[六義山紫霞步道O型] > 原圖縮小72% > 原圖放在 > http : //tw.f14.yahoofs.com/myper/1 ..... 真好, 原來我沒走到的紫霞步道路線是這樣. 不過你的大圖網址不能用, 因為雅虎還蠻摳的, 不願意讓人直接連大圖, 你這網址只要換台電腦, 或是同台電腦但換個時間就不能用了... :( 有需要的人可以先點選下列網址 (先連到蘇兄的部落格相簿) , 進入後再多點一下便可放大 http://tw.myblog.yahoo.com/jw!1zz7YZaBAxGbNMFBYaHQ_Z0-/photo?pid=49
  • 阿竹前輩: 上週日剛好有走此吳酒桶頭山 途經福德宮 住宿一旁屋子的夫婦有開車上來到福德宮 他們說最近剛修理好 不過最好開底盤車子 提供參考~^^
  • ==> 在 u9123511(LEoN) 的文中提到: > 上週日剛好有走此吳酒桶頭山 > 途經福德宮 > 住宿一旁屋子的夫婦有開車上來到福德宮 > 他們說最近剛修理好 感謝提供資訊, 下次再經過附近時, 應會順便將四德入口到福德宮的航跡也搜集起來. 剛去逛過你的部落格, 你真是活力十足啊. 而賞梅步道早開的初梅似乎已被柯莎颱風吹落了? 也許這樣也好, 等「真正」的花季來臨時才能開得更加燦爛. :)
  • 阿竹前輩: 您也是活力旺,到處跑呢~ 一下南、一下東,飄忽不定^^" 嗯~梅花通通被打落了 只剩下少數幾朵油桐花灑落山徑 您的紀錄非常詳盡,謝謝!^^ P.S:不在另開主題,航跡檔直接貼在回應中,供有需要的人下載!^^"
  • ==> 在 u9123511(LEoN) 的文中提到: > 您也是活力旺,到處跑呢~ > 一下南、一下東,飄忽不定^^" 呵呵, 你讓人豎起大姆指的「活力旺」, 可不只是在爬山方面呢. :) 在 2007/10/18 的上午又去了趟六義山山區, 這個討論串首篇的地圖也因此可以更新, 裡面多了三條線:  1. 紫霞入口(約300M) → 觀壩亭(約550M), 敝人上行約需 1hr .  2. 六義山南攻峰口(約700M) → 179 道路的五湖入口(約410M), 產道長約 2.8K;    而沿著公路再從 五湖入口 到 紫霞入口 則約 2.6K.  3. 從四德入口續沿產道往上,    可惜在距福德宮水平距離約 0.3K 處, 因為不敢再繼續把車往上開而折返. 在此行的步程方面: 由紫霞登山口往上, 途中來回百葉登山口, 再經六義山南峰、觀壩亭、埡口、而到六義山的南攻峰口 (未往山頂) , 便改往西走產道往下 179 道路, 再散步回紫霞入口附近的停車處. 如此環形路線邊走邊探邊玩, 從七點半晃到十一點, 費時約三個多小時., 值得注意的大概有有  1. 六義山區就以紫霞線的步道最新, 但草卻長得最高,    就連從百葉登山口往稜線的那一小段路, 也有點路況堪虞,    再依南台灣的登山風氣來看, 這邊可能再兩三年就會變成不太有人想走的荒徑,  2. 在六義山南側的攻峰口豎著往南化水庫的指標牌,    實在是令人好奇, 西下才知全程應該皆可行小發財貨車, 地上的輪痕還很新鮮,    除了途中多的是俯瞰南化水庫的好地方, 更重要的是,    山腰有好幾片的梅園, 粗估梅樹有近千株, 等到花季應該還蠻壯觀的.    而埡口附近的梅園應該也是西邊的墾者跑上來種的 (由產道輪痕得知) .  3. 後來從四德入口往上未竟, 但除了車子不夠悍、膽子不夠大之外,    主要還是因為另有要事時間不足, 稍微遇到危阻便無暇思考探看, 只能急著離開,    但這線產道的路況欠佳仍是事實,    若是想登頂又想省腳程的, 建議還是從南邊的聖保宮進出為宜.  4. 一般會覺得六義山南北稜脊上的高雄、台南縣界,    應該大致也是南化水庫與旗山溪之間的分水嶺, 但在紫霞入口附近的縣界卻不是.    這邊是河川襲奪成功的實例,    有條小溪匯集東側的水流, 鑿過縣界所在處的山脊, 往西注入南化水庫,    小溪在縣界之東有人工壩堤, 蓄水形成一不小的池泊;    在縣界的西側則是地勢陡落, 形成好幾階美麗的瀑布.    有機會在紫霞入口附近停留的人, 不妨好好觀察這處現成的地形學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