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北坑溪古道》之【北坑駐在所→幸原駐在所→18K大崩塌區】

活動日期
2008/3/22 - 2008/3/22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 《北坑溪古道》之【北坑駐在所→幸原駐在所→18K大崩塌區】

2008/03/22:晴午後轉陰
06:04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客中心暨管理站啟程。
續沿司馬限林道往東洗水山、北坑山方向推進。
06:43 野生動物出沒。
林道左側邊坡,見一隻灰褐色、長約二尺的肥胖狐狸;林道右側崩塌斜坡,見一隻沿著乾石溝驚慌而逃的藏青色亞成山羊。
06:57 東洗水山登山口。
07:02 經過本月八日由北坑溪古道17.5K爬回司馬限林道處。
07:07 司馬限林道大轉彎觀景點。
雪山山脈雲霧迷濛,因而無緣欣賞聖稜線風光,但北方偏東可見樂山,東方偏北可見榛山。
07:18 司馬限林道高點。
07:26 司馬限林道逼臨稜線處。
沿盡尾山、東流水山、東洗水山、北坑山連稜東邊山腹開闢的司馬限林道,行到這裡時輕微地碰觸稜脊;因此,左邊形成一處難得能夠往西遠眺的觀景點。
站在觀景點向西眺望:上島山(鳥嘴山)在西、虎山在西北,上島山與虎山之間為汶水溪谷;虎山後方的稜脈就是加里山往橫龍山展延的稜脊,加里山與橫龍山間的2054峰顯得特別地突出。
沿司馬限林道續行,走一小段緩上坡路即抵達北坑山登山口。
07:34 北坑山登山口。
過北坑山登山口後,司馬限林道林道開始緩慢下坡。
07:41 司馬限林道“之”字盤旋而下。
總共四次大轉彎。
07:50 路右柳杉林內瞥見一段廢棄林道,開始覓路徑下切北坑溪古道。
捨司馬限林道轉入柳杉林。沿著廢棄林道行走一小段路後捨廢棄林道,逕行以指北針定位沿著山腰一路往東、往下闢路行進;途中經常遇到灌莽及帶刺蔓藤等植物阻道,繞行後依然以指北針定位朝東而行。
08:40 遇一道往東南方下降的支稜。
捨自行開闢的山腰路徑,改沿著這道往東南下降的稜脊下切。
這片山域土質鬆軟,森林底層植被稀少。
10:01左下方見坍塌地形。
原本土質鬆軟的寬稜,已逐漸轉為堅硬的岩稜且越來越狹隘、陡峭,左側下方(坍塌區下端),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因山體坍塌而形成的乾溪谷,這就是下切到北坑溪古道後往北坑駐在所馬上要橫越的溪谷。
繼續沿著崩塌區邊緣的岩稜陡降,有時候還得攀岩援枝才能夠安全無虞地通行;途中發現岩稜上遺留著一只被丟棄不久的白色長壽菸盒,這表示有人路過此地。
10:16~10:35 抵北坑溪古道。
下切到北坑溪古道,落點正巧就在因坍塌而形成的乾溪谷邊緣(乾溪谷在左手邊)。
這裡的北坑溪古道路面非常地寬平,但因人跡已罕至,路面生長著茂盛的蕨類、芒草和灌木叢等植物;惟通行無礙。
往右續行找尋里程樁,以便確認所處位置。
10:38 15.5 K里程樁。
北坑駐在所在北坑溪古道14.6K處,故掉轉回頭往北坑駐在所行進。
10:40 返回09:16下切北坑溪古道處。
沿著架設著鐵製固定樁與粗繩索確保的石壁陡降入溪谷。
10:42 下到溪底。
10:47 爬上古道。
岩石碎裂、風化,攀爬時需注意落石。
沿古道往前約50公尺,孤立著一座水源200公尺指示牌。
再往前續行,遇一大片被高坡滑落的枯倒喬木所壓毀的區域,古道因被壓在密實的枝幹底下而中斷;無奈地攀上層層相疊的枯木,踩著倒臥的樹幹,強行穿過縱橫交錯的枝椏。
11:03 翻越層層疊疊的倒木堆,切回古道。
切回古道時,右下方正好是一道乾溪溝,乾溪溝匯入10:42橫越的溪谷下方;回程時,不願再攀爬層層相疊的枯木堆,將循此乾溪溝下切至溪谷。
11:08 15.2K里程樁。
古道上升坡度變大。
11:11 北坑溪古道15K里程樁。
11:26~12:15 北坑駐在所。
北坑駐在所位於北坑溪古道14.6K處。
往曙駐在所、北坑駐在所、幸原駐在所三向指示樁及上切司馬限林道指示樁,皆倒臥在古道旁,顯得有些許的淒涼。
這片山域乾爽腹地亦寬廣,四周環繞著青翠的柳杉與松樹;現今的北坑駐在所,就像是世外桃源般矗立在這片幽雅的環境之中。
北坑駐在所為一木構建築,內、外部的木造結構保存良好,架高的室內木板層雖因變形而隆起,但平滑乾淨足可提供二十~三十人舒舒服服地住宿,唯一缺憾的是門窗已受損(玻璃窗殘破、大門已無蹤跡)!
北坑駐在所附近,遺留著一些新近使用過的衛生紙,可見近日或有工作人員、或有獵戶、或有山友在此活動。
北坑駐在所周邊殘留著許多夯土牆遺蹟,駐在所後方另矗立著一座水泥、石料建物,看似具備燒烤功能的寮房。
北坑溪古道過了北坑駐在所後,一路下坡且路徑寬暢、平整,續探至14.5K暨水源200公尺指示牌後折返往幸原駐在所推進。
11:23 北坑溪古道15K里程樁。
11:27 回到11:03翻越之倒木堆,循乾溪溝下切。
11:35 下行至乾溪溝中段後,離乾溪往右側山腰橫切,然後再奮力往上攀爬。
11:53 爬上10:47之古道。
11:58 越過溪谷,回到10:16從司馬限林道下切至北坑溪古道處。
12:00 15.5 K里程樁。
北坑溪古道15.5K因崩坍區持續擴大,原本寬敞的古道路面被侵蝕得只剩一道崎嶇不平的小徑,15.5K里程樁已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墜落深谷中。
12:08 15.6K里程樁。
續行,古道為寬平好走的柳杉林路徑。
12:10 水源200公尺指示樁。
12:20~12:35 北坑溪古道16K。
12:40 柳杉林夾雜著桂竹林。
見一隻身黑、尾色黃白,如犬般的野生動物快速竄入森林裡。
往前續行,古道路面變得狹窄且灌木簇生,但有繩索確保輔助通行。
13:15 16.8K里程樁及水源200公尺指示樁。
灌莽濃密,路面坎坷難行,左下方可望見溪谷。
13:26 16.9K里程樁及雜亂的崩塌區。
短暫出現寬敞的古道路面,但前方隨即遭遇崩塌地形。
左側斜坡,有一條以繩索架設成“之”字下降的小徑。
本月八日,從幸原駐在所走過來遇到這片雜亂的崩塌區時,曾在山谷對岸仔細觀察這邊的地形;因此,如何通過這片惱人的崩塌區域,我已了然在胸!
13:37~13:48 溪谷。
先沿著“之”字小徑下降,等小徑轉為水平方向時,我立即捨“之”字小徑,逕自下切入溪谷。
溪谷中巨石嶙峋,水流汨汨,往上游看竟然還有一片險惡的崩塌地,真不知上述之小徑如何穿越這片惡地!
在溪谷中循著最邊緣的乾溪溝往上攀爬,這是本月八日就已選定的突圍路線。
14:02 爬上古道。
本月八日繫綁在此的一只撤退路條,指引我找到被灌莽掩蓋的北坑溪古道。
14:09 17.3K里程樁。
剛剛在灌莽裡穿行,但過了17.4K之後,古道又變成好走的柳杉林大道。
14:24~14:32 幸原駐在所。
只見夯土牆遺蹟及大面積的石頭堆砌駁崁,駐在所已無建築實體留存。
幸原駐在所往雪見溪續行的古道路面,已被灌木叢、蔓藤掩蓋,但稍微高繞即可通過。
14:41 17.9K里程樁。
14:46 北坑溪古道18K里程樁。
矗立在岩壁下的18K里程樁,旁邊即是一大片泥質的崩塌區。
本月八日,我是從崩塌區彼端的18.9K處往下切入溪谷;然後再費力的爬上古道17.9K處。今日,我選擇循著崩塌區邊緣往北攀爬。
15:23 坍方區高點。
往前方看,又有更高聳的崩塌地形靜候挑戰。時間已不足,我無心戀戰,唯有往司馬限林道撤退一途。
15:33 遇往西上升的稜線。
這道稜線,是本月八日我由北坑溪古道17.5K處撤退時所走的路線。現在,我依然以指北針定位,循著這道稜脈往西攀爬。
17:49 爬上司馬限林道。
自己都覺得詫異!單靠指北針的指引,這次與本月八日爬上司馬限林道的地點,竟然絲毫都不差。
17:56 東洗水山登山口。
18:43 雪見遊客中心暨管理站。

【後記】
一、北坑溪古道坍方嚴重,已不適合從事大眾化的健行活動。
二、筆者從司馬限林道下切北坑溪古道、或從北坑溪古道上攀司馬限林道,皆非走傳統路線且沿途未留路條,活動紀錄僅供參考。
三、昔日越過北坑山才進入生態保護區(司馬限林道快接近盡頭時,才會看到“生態保護區禁止事項”的告示牌);近日,司馬限林道周邊已不只一處張貼管制區禁止進入的公告,欲在此山域活動者請留意規定!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郭李兄恭喜您終於了願!可有興趣再從觀霧往下探?
  • 小曾小姐您好: 感謝您在這段時間給與的關心與鼓勵! 自去年12月30日,我翻過北坑山下切到曙駐在所附近起,迄本月21日止,不到三個月內我已五入(發表3篇、2篇未發表)北坑溪古道探訪。 不諱言,我對司馬限林道下方的北坑溪古道的現況已稍有了解;然而,從觀霧至曙駐在所將近十公里的古道路段,我全然陌生,我實在有必要深入探訪,並印證元月13日我從司馬限林道切入北坑溪古道接近11K這片崩塌區時,若是採先下切再上攀,很快就能爬上曙駐在所附近的古道(元月13日我遇到這片崩塌區是採高繞,結果是越爬越高,最後又爬回司馬限林道;後來我又重新切入北坑溪古道,站在崩塌區邊緣觀察,發現以先下切再上攀的方式,應可很快的通過崩塌區)! 由於最近三個月內,我幾乎都在北坑溪古道活動,我暫時將停止在此區域活動,近期內我將先攀爬計畫攀登的山岳,日後有機會我一定會依小曾小姐所提供的資料按圖索驥,再來一次精彩的北坑溪古道之旅──觀霧→曙駐在所→北坑溪古道11K。小曾小姐如果有任何尚未告知的資訊,請繼續賜教! 【圖片說明】: 一、左邊高地是我下切古道的地方(近15.5K),右側連結溪谷的山壁與小增小姐先前附寄的“沿此山壁下行”有幾分類似;惟方向好像不對! 二、我從司馬限林道下切北坑溪古道的地方(古道在圖左半部往上三分之二處,圖右半部的古道早年即已坍塌成絕壁)。 三、16.9K前方是崩塌區、下方是溪谷──我從16.9K直接下切溪谷,然後再循著乾溪溝爬上17.3K附近。
  • 抱歉!是上行才對,上行後馬上接康莊大道
  • 小曾小姐: 我就說嘛!我下降到那裡時,總覺得景觀似曾相識,怎麼方向就差了180度呢?謹再附上照片三張,請小曾小姐比對北坑溪古道今昔之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