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北勢溪源頭古道探訪〜三方向山古道連走芊蓁坑古道O行路線

活動日期
2008/4/26 - 2008/4/26
所屬團體
山通大海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mori(mori)

2008/4/26


北勢溪源頭古道探訪〜三方向山古道連走芊蓁坑古道O行路線

前言:根據台灣堡圖上的顯示,大平(今泰平)到內寮和大溪之間,曾有一條越嶺古道,此古道因通過三方向山腰下,所以稱作三方向山古道。此三方向山古道,顧名思義是通往大平、內寮、大溪三方向的道路。在大平部分,古道由虎豹潭沿溪,循芊蓁坑上源越過三方向山北稜鞍部,腰繞接往尪子嶺。惟此處北勢溪最上源古道,因相關的可參考資料不多,無法一窺其面貌。所幸2004.02.28蕭郎兄留下紅壇往太平山資料及藍天隊江隊長,提供有關大平10號到三方向山的狀況,使得這次的踏查能夠圓滿順利。今日所行的由紅壇出發下大平10號前水泥橋的古道,實際上台灣堡圖並未標示,應可獨立稱作紅壇古道。往後才是真正的三方向古道路徑。下山途中有無意的發現一條往芊蓁坑昔日越嶺內寮的古道,如此O行的路線,免去接駁的問題,非常值得前去一遊。

日期:2008/04/26
天氣: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
07:42 基隆走102縣道至雙溪高中後不久,取右往雙泰產道扺芊蓁坑叉路。
07:44 總爺祠,一座紀念大坪開發始祖黃廷泰的小廟。
07:48 到達紅壇大平山登山口,剛好主人回來,指點古道的途徑。屋旁有電線桿三叉坑高分181,H412m。
08:21 通過民宅後,原本古道應不過溪,而循著溪右側的路徑而行。不過其路徑已是雜草叢生。只好先試著過溪後,發現路跡尚明,取右沿溪而行不久後,又到過到溪的對岸,接上寬敞土路,一路上循溪下行,過小水泥橋,H411m。
08:26 過橋後續行經小支流,有分叉路,直行路況非常良好,不知是否是通到虎豹潭之路?帶來日再探。取左踏石過溪,有些舊石階路,走一段路發現不對折回,應取左不過溪。隨後發現草刀不見了,折回找刀浪費一些時間,H416m。
09:15 續上走疊石路,兩旁有小溪流水,頗為奇特。過簡易樹枝橋,已無法使用,遂走下面石階路,直行上了廢棄梯田,發現不對徑。只好原路折回,原來前有叉路,應取右下。
09:24 石階舊路明顯好行,不久接上T形寬大造林路,右下不知通往何處? 取左上,H448m。
09:33 叉路,續行仍為造林路。取左上發現有石階舊跡。
09:38 叉路口,先取左行發現路跡不明,折回後改取右行。
09:52 空地叉路,先取直行,往右不明?
10:03為一廢棄的民宅,只剩圍牆。原路退回空地叉路,取右行。
10:18 沿宅邊竹林有路可循,途中有不少的叉路,判斷上大費周章,大致沿左行,最後又上先前的造林路。
10:23 到達四叉路口,有藍天舊的指標牌: 右上往大平山約20分,右前下橫山約100分、三方向山約80分,直行往破子寮山約60分。換上新的指標牌,H513m。
11:22 往大平山(大坪山)出發。一路上不見任何的登山路條,可見此山的冷門。且路跡不明,砍路綁路條,費了不少的時間,在山林投樹下,終於找到圖根點 H575m。原路折回。
12:00 回到四叉路口午餐。取右下橫山、三方向山。
12:20 下行石階路保持的相當的完好,只是因少人有些濕滑,最後下到芊蓁坑溪,這裡有座水泥橋,橋下碧綠清澈溪水,環境相當的清幽,真是夏日消暑的好去處。過橋前往右沿溪路應可到虎豹潭,過橋前或後往左也發現有路,不知通往何處? 取過橋後往右上舊石階路,H457m。(由紅檀到此亦可稱為紅壇古道,此古道路徑台灣堡圖並未標示。而是標示由虎豹潭沿溪過來到越嶺鞍部)
12:31 抵已廢棄大平10號(大平30號),有幾間大土角厝組成民宅。未上民宅前路有叉路可去橫山或下石盤寮瀑布,但未注意到。由民宅左側探行,發現有路遂行,H482m。
12:56 山腰路路跡尚明,只是少行人,意外發現桃園長青隊向陽竹的路條,古道往下行漸漸聽到溪的流水聲。
13:06 叉路,往左有路來會,是否先前12:20 過橋往左的沿溪過來的路? 根據台灣堡圖三方向山古道,應該是這條路線,而非大平10號過來的路。取右下。
13:07 過溪,溪水很淺,此為芊蓁坑溪的中股支流,溪的對岸有舊的石階路。
13:12 續行下到溪旁廢棄的梯田,梯田長滿了短草通過容易,H490m。
13:30 走到梯田的盡頭無路,退回叉路有下溪路到對岸仍是梯田,此段梯田長滿了雜草較難行,只好循梯田邊緣而行,隨後梯田消失,改沿溪邊走石階路。
13:38 續行石階路往上,又出現了梯田,下方仍是溪流,抵梯田空地。此處是個不錯的午休地。
13:48 通過小段的芒草林,但不礙事。梯田上方有一廢棄的石頭厝。
13:58 梯田的最後盡頭,往上無路,遂往左下過溪有路,再稍往上行有舊路的遺跡,至此上稜脫離了溪流,H508m。
15:14 往後古道路跡不明,只好邊找邊砍路,終於接上往丁蘭山的路徑上,此和太平尪子嶺越嶺鞍部上方,相差約有100公尺遠,H567m。
15:27 抵太平尪子嶺越嶺鞍部,往丁蘭山前進。
15:40 過 610箭竹峰,H618m。
15:52 580峰前叉路,原本要由往破子寮下山。一個恍神竟取左下行,正確是應往右上。發現新的砍痕且路況不錯,心想只好將錯就錯一路往下。
16:14 下行路經一墳墓,隨後就來到廢棄梯田,梯田盡頭無路,取左下過溪到左側,此溪為芊蓁坑溪的右股支流,H517m。
16:32 古道梯田沿溪而建,情況和三方向山古道雷同,再過溪到右側。
16:36 接上芊蓁坑產道,入口下方有間工寮,附近芊蓁高分35分11。
16:49 脫離公路下大平28號盧姓民宅,指點昔日通行舊路,H492m。
17:00 循舊路而行,再度接上產道,往右下踢行。
17:03 左側路口有禁止進入的指標,此為10:23大平山往破子寮的造林路續行,往右下行。
17:18 過泰平四鄰和一鄰叉路取左行,經路旁土地公廟。
17:22 接上雙泰產道芊蓁坑入口,H428m。取左行往紅壇途中不期而遇到山友良民和信堯兄等四位,告知東柑腳山基石已找到。

路況:
由雙溪鄉泰平村紅壇通往大平山的古道, 路況比預期的好. 隨後往三方向山下溪過水泥橋經大平10號, 其屋後有路可通往芊蓁坑的中股, 再沿著上源的梯田路而行, 路跡尚明,到達梯田的盡頭過溪上山徑, 此段古道已無路跡可循, 因此只好循稜砍路,接上往丁蘭山的路徑(離越嶺鞍部約100公尺),回程無意中下到一條往芊蓁坑的古道, 此古道亦沿溪而行, 路況相當的良好, 這裡小溪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非常適合夏日消暑。

參考資料:
1.獨步山林間271:破子寮山 [2004/2/28]
http://kennyhpk.myweb.hinet.net/index271.html
2.藍天圖集(三018) 紅壇-大平山-破子寮山越嶺丁蘭谷出雙溪車站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733
3.藍天圖集(三117) 芊蓁坑橋-破子寮山、三方向山、大平山o型連走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832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北勢溪源頭古道探訪〜三方向山古道連走芊蓁坑古道O行路線
  • 上個月也曾想走這條路線 但到太平十號以後就沒找到路(地圖上要在古屋前右叉) mori兄果真高人 很是佩服
  • 此處沿溪古道景色如畫, 值得再找時間去踏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