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北勢溪源頭虎豹潭古道、芊蓁坑古道、紅壇古道O型走:一條無懈可擊的最佳消暑新路線

活動日期
2008/5/3 - 2008/5/3
所屬團體
山通大海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mori(mori)

2008/5/4


北勢溪源頭虎豹潭古道、芊蓁坑古道、紅壇古道O型走:一條無懈可擊的最佳消暑新路線

前言: 在2006.06.04 曾由柑腳越嶺虎豹潭登三方向山出內寮,由於橫山和三方向山之間稜線路況不佳,以致於摸黑到晚上7點多才下山。回家後發現台灣堡圖上有一條昔日虎豹潭越嶺到三方向山的保甲路,心想此古道水路是個不錯的替代路線。不過由於此區可參考的資料甚少,加上古道路跡是否仍存在? 所幸藍天隊江啟祥隊長曾在十幾年前走過,提供不少了路況,使得此處踏查成功,在此感謝。此路線的開發,一來可以躲過難纏的芒草林,二來古道沿溪水源充足,可以消暑。今日踏查的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此古道仍保存的相當的完整,只是久未人行,部分石階和梯田路較泥濘溼滑而已。古道上山光水色,嘖嘖稱奇的梯田、小橋、舊古厝,其美麗的景緻並不亞於北勢溪古道、彎潭古道、坪溪古道,加上可順登三方向山,形成一個完美的古道健行登山路線。
以下路線提供大家參考
1.虎豹潭古道、紅壇古道O型順登大平山,約5~6小時。
2.大平山第二登山口登三方向山、芊蓁坑,約6~7小時
3.虎豹潭古道登三方向山、芊蓁坑古道、紅壇古道O型,約8~9小時。
4.大溪蕃薯寮經睏牛山登三方向山下虎豹潭約8~9小時,若下紅壇約7~8小時,惟需兩地接駁。
5.桃源谷經睏牛山登三方向山下虎豹潭約8~9小時,若下紅壇約7~8小時,惟需兩地接駁。
6. 三方向山北稜下虎豹潭約9~10小時,惟需兩地接駁。


注意事項:
1.此處部分石階濕滑且要過溪數次及部分梯田泥淖,要前往的山友請穿雨鞋最為適合。
2.此處為大台北水源保護區,到此登山健行的山友,請勿污染水源。


日期:2008/05/03
天氣:晴
人員: 黑龍兄、煙松兄、良民兄、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35 雙溪車站會合後過雙溪高中,取右走雙泰產道12K至虎豹潭,路口對面有間土地公廟。
08:11 整裝後出發,至虎豹潭前,取右過欄水壩水泥階梯樁,此路為通往橫山的路徑,H401m。
08:18 叉路,右往大平34號私人民宅勿入,取左有舊石階路。

08:30 過第一水泥橋,橋的附近有一小土地公廟。
08:32 沿溪古道好行,可看到虎豹潭不為人知美麗的另一面。抵叉路口,右上橫山,今取直行,H392m。
08:41 泰平溪溪水在此形成一個曲流。
08:43 過第二小水泥橋,沒想到這百年以上的古道,路況還這樣好。
08:53 過小溪澗,H421m。
08:57 四叉路口,往左通往民宅。先取右下一探過溪,對面可看到一民宅,此路似乎通往林務局管護所。若不過溪沿溪邊山壁上行,似乎也有路徑,不過往後就崩塌難行,此路應該是台灣堡圖上的實際上沿溪古道路線。退回叉路口,取右上黃土山路,H416m。
09:15 此黃土路寬大明顯,是否沿溪古道因無法再行,所闢建的高繞路? 此路線在所帶去台灣交通地圖有明顯的標示,過鞍部往下行。
09:21 十字叉路口,左下有下溪路,往右也有路,取直行路,H475m。
09:36 杉木林古徑,美不勝收,抵廢棄古厝,山徑由民宅左側往下,H499m。
09:45 叉路,往下有路,先取右行發現只是耕作路,原路退回至先前叉路,取右下有明顯石階路。
09:52 過舊樹枝橋,這裡廢棄古厝遺跡占地廣大,此為芊蓁坑溪的一小支流,原本以為到達主流。過橋後往右上探路,結果不通。黑龍兄,稍往後退取右有明顯的路徑。走廢棄梯田的邊緣,有桃園長青的舊路條。
10:03 叉路,可看見溪到主流,先往右有路徑下梯田,結果此路不通。再往取左下溪,。
10:17 過溪到左側,斜對面發現有路,H445m。
10:20 廢棄梯田路,梯田旁有明顯的駁坎,想像在深山當中耕作的辛勞。稍作休息後上路。
10:42 循梯田路往溪上游而行,梯田上長箭竹林真奇特! 續行經小段芒草路,越過溪到右側。
10:49 過溪後有小段泥淖梯田路,沿其邊緣而行,終於接上大平山過溪後的第三水泥橋。由此往左過橋可往紅壇、破子寮,往右上石階路往大平10號和橫山,直行沿溪路往三方向山。原本今日要探大平10號到石盤寮瀑布路線,因時間稍嫌晚,臨時改變行程,取直行探沿溪古道路,H459m。
11:42 剛開始沿溪古道路明顯仍是廢棄梯田,至溪邊後往右上取高繞路,可發現一些舊路痕跡。由此開路,隨後往左下切有明顯路路跡,再取右沿廢棄梯田往溪上游行,來到雙溪會合口,這裡是一處美麗的小瀑布。此雙溪口為芊蓁坑溪右股和中股的會流處,H457m。
12:00~13:05 過小瀑布後取右沿溪中股行仍是梯田路,此處路跡梯田泥淖難行。隨後下溪過到溪右側,接上大平10號過來的路,再往前行就是溪邊,在此午餐休息,H483m。
13:11 過溪走石階路下廢棄梯田。
13:14 右過到溪的對岸梯田,梯田盡頭改走沿溪石階路,H497m。
13:17 上廢棄梯田空地。
13:23 過廢棄古厝遺址。
13:27 小支流雙溪口開始上稜,H505m。
14:16 重新整修上禮拜路徑,並取直線路接北稜路,叉路口釘下指標牌,右上三方向山,取左下丁蘭山,H588m。
14:25 過太平尪子嶺越嶺鞍部。
14:40 過610箭竹峰,H624m。
14:44 580峰前叉路,右上丁蘭山,取左下山腰路,H587m。
15:00 經古墓,H561m。
15:32 續下沿溪邊廢棄梯田,接上芊蓁坑產道到達大平28號盧宅。
15:43 走民宅舊路再接上產道右下行不久,取左由禁止進入的指示牌,進入造林路,此為大平山第二登山口。
16:28 再登大平山(大坪山) 有一圖根點 H575m。原路退回往取右下紅壇。
16:48 途中叉路先取右下一行小段路造林路,再切左下過廢棄民宅。
16:56 到達泰平溪支流叉路取右行。
17:08 紅壇大平山新登山口,位於傳統黑頂小屋舊登山前約20公尺,雙泰產道9.9K處。右往雙溪,取左行虎豹潭,H431m。
17:29 經路旁海芋園,H401m。
17:49 終於回到虎豹潭,完成今日無懈可擊的完美古道O型路線。

後記:
根據台灣堡圖,由當時的「大平警官駐在所」出發,往內寮的路線的保甲路有二,一就是我所稱的三方向山古道,由虎豹潭沿溪出發,至大平10號前水泥橋越嶺後腰繞過三方向山於尪子嶺。再分二路:一往內寮,另一往大溪。此古道踏查的結果,和現存的古道大致相同,除部份路段已採高繞外。因從虎豹潭出發,所以可叫做虎豹潭古道。另一路同樣從虎豹潭出發後,至08:57四叉路過溪走到16:56泰平溪支流叉路至紅壇,經過當時的「大平街庄役場」。隨後走芊蓁坑產道,循現在登破子寮的路徑,於大平27號民宅附近,再一分為二,一往丁子蘭坑,一下內寮赤皮寮。其中現今由紅壇登大平山的路徑,實際上台灣堡圖只畫出到支流叉路部分,往後到大平10號前水泥橋部分,並未畫出。此路線應該是兩保甲路聯絡道路,因從紅壇出發,所以稱作紅壇古道。另外本人所稱的芊蓁坑古道,由芊蓁坑產道至大平28號接上太平越嶺鞍部的山徑,此路線台灣堡圖也同樣未畫出,應是當地人經尪子嶺出入大溪出入的交通路線。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虎豹潭古道、芊蓁坑古道、紅壇古道O型走:一條無懈可擊最佳消暑新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