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坂 3-6374 1277m 296368 2676346
西寶(補沖14) 森 1149m 298254 2676604 (高度實測)
[前言]
才一個禮拜前Kaku就跟花蓮的登山團體來爬過荻坂山,取得熱騰騰的第一手資料
如何不心動呢,此山之前在賴兄,北京人,阿賢大哥等人的合作之下,把在荻坂當
護石的森林三角點給正立重置,此行沒有能夠一嘗饅頭....做些貢獻,只好找個
西寶來替代囉,感謝此行同行的克德大哥,小憶跟XX的協助....否則我應該是爬
不上去的...
[航跡圖閱讀須知]
1.本記錄所有座標都是採用虎子山系統/台灣二度分帶...並非TW67系統,需注意.
2.有關航跡圖中航點圖示,大致上同於上河南北島慣用圖示,有特殊自創的圖示
不明白,可以參考下面航跡圖補述內容即可明白圖示含意.而一些沒法用圖示標明
的航點,我會在航點名稱上補充簡短說明,或是參考航跡圖補述中更詳細的描述
3.每個航點都會有抵達第一次的時間說明在航跡圖中,下山或是其他緣故經過第
二次則不會有任何抵達時間的額外說明.
4.因為GDB檔比較少山友使用,如有山友需要此檔案私底下告知小花,小花一定會
寄到你的個人留言版中.
[航跡圖補述]
因為此山紀錄還蠻不少的,小花就簡略性的寫一些,從"01"離開公路往下走,如附
圖所顯示入口,下方還能看到已經被廢棄的洛韶一號民宅,幾乎從離開洛韶一號之
後都有蠻明顯的獵徑還有路標可以跟,只需稍微留意路底...在快到"繩"處有一個
稍大落差需要小心抓繩而下,之後就可以在"古道"處接上合歡古道的支線.
由此支線往左行,古道規模如附圖所顯示,雖然寬度不如主線來的寬闊,但碰到崖
壁硬鑿路徑,或是古道下方扎實駁的崁都能看見,沿著路徑頗佳的古道下行到"02"
處才取右下切離開古道.但之後仍是有幾段看出有人為駁崁的遺址.
在"芭蕉樹下溪溝"處是沿一小溪溝地形而下,其中"3"跟"4"是途中溪溝碰到的水
源伏流.之後在溪溝快結束之前從附圖其中一張所示要拉繩而下到溪底.到溪底
之後沿著河邊走約三四十米距離過溪到對岸,對岸剛好有個大石擋住登山口的路
徑,從此跟行同樣是獵徑且有路標的路況陡升,在航跡圖中一直要到"古道主線"
處才正式接上上方合歡古道,此古道寬闊但也同樣是有一定坡度往上爬升,路況
也同樣維持蠻理想的,大約在"脫離古道上切"處才正式脫離合歡古道上切,此上
切前面一小段都還蠻陡的.但還好都不算危險.
之後路況偶而需要動刀清除路徑上藤蔓雜草,但基本上都是闊葉樹林底下,隱約都
看得出路底,在"水槽遺址"處看到如附圖所顯示的遺跡.我以前在太魯閣區域看過
另外兩個同樣的遺跡,但同行夥伴討論可能是集水槽用途支用,至於到底真的遺跡
建造的目的為何我們都不敢說.
在"上主稜"之後正式接上荻坂的主棱,由此而行路況平緩多了,也容易走.在"05"處
有一擺POSE大石,好像每次有來此山的山友都會爬上去拍張紀念照.在"06"處又是
一大石比較難從正面突破,必需要從其左側腰繞而上,也有繩索可以拉,但有些危險
稍微注意一下踏點抓繩或是樹根繞過.在登頂荻坂山頂發現立好的森林點,感受到
山友們努力所留下來的痕跡.不由得也慧心一笑
下山時決心不探饅頭山,會到登山口之後繼續開車往西寶而行,到桓山隧道北側之
前停車,我們找尋登山口一陣子,由其中一位山友從隧道口右側陡切而上(事實上
要隧道口邊直接陡切,還是先橫切踏著軟綿綿的黑色塑膠管一段之後才陡切,看大
家的功力了),正式上切到隧道口上方之後會漸漸變得沒那麼陡,我們此行路標並
沒有綁很多,可能會斷斷續續碰到路標,在快接近基石位置時,坡度會變的和緩,基
石剛好在兩個電線桿的中間,附近都是芒草,當下我們還灰心以為此基石已經被當
初立電線桿的工程單位給弄掉了,好在基石露一小臉才被找到.嘻嘻....找基石還
蠻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