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拉賀部落至司馬庫斯部落之泰雅古道已全線打通
嘎拉賀部落至司馬庫斯部落之泰雅古道已全線打通,這件事在嘎拉賀部落算是一大盛事,但許多山友大多不知,所以我特別po上來讓大家知道。
此處所指嘎拉賀部落至司馬庫斯部之泰雅古道,非傳統路線嘎拉賀紅河谷過溪兩次登雪白山下司馬庫斯之山路,但最後一小段還是有接最近司馬庫斯部落雪白山出口。
聽說花了20餘萬元的經費,沿途真的有整理過,需要綁繩子處都綁了繩子且還很新好像沒人用過,循著綁了嘎拉賀部落的路條前進,腰繞路徑雖參有上上下下但平緩較多且遠,不像紅河谷陡上。此行程先是沿著山的形狀腰繞很久(旁邊遠處好像有溪谷),越過2215峰走一小段稜線路再陡下後又是一段腰繞路很久,最後又越過一個稜線經過一個大石壁後,很快就接到最近司馬庫斯部落雪白山出口之統路線(不會經過咬人貓那一段路)。
安哥等8人,12月5日宿嘎拉賀部落彩雲農場,因晚上嘎拉賀下了整夜冰雹,週六早上天氣陰轉雲層漸散,當地居民說線嘎拉賀紅河谷過溪兩次登雪白山下司馬庫斯之山路可能會因此較不好走,有提到嘎拉賀部落至司馬庫斯部落之泰雅古道已全線打通,數日前剛經過鄉長帶隊探勘.砍草開路過,據當地居民說只需7~8小時,故將路線改成嘎拉賀部落至司馬庫斯部落之泰雅古道。
很美的行程,雖然沒爬任何一座中級山,但與傳統路線嘎拉賀紅河谷過溪兩次登雪白山下司馬庫斯之山路比較,已升級到中級山探勘路線。行程安排從嘎拉賀部落起算,一般山友隊伍可能要安排重裝半途過夜(山路平緩多重裝不會累,獵寮及營地很多,中途也不乏水源)。
健腳者可一天走完,但任何中級山該帶的裝備及緊急露宿禦寒取暖行動備份糧,不可缺少(12月白天溫度低至零度,晚上低至零度以下),一日行程者為有可能摸黑出登山口故可預做在司馬庫斯部落民宿或宿營一晚。
非常健腳者除外,關鍵點就在於原住民如果走7小時,我們一般山友大概就要加倍。約7小時乘以x ,x 大於或等於2。再加上找路條(越過2215峰後路條漸少,途中還協助在中途獵寮揀拾到的一捆嘎拉賀部落的路條加上隊友帶的布條,沿路續綁,到最後布條路條都用盡了)、天黑後(山裏天黑的比較早約5點就 暗了)速度慢了,x值就會增加。
我會不會太多嘴,又沒參加這個行程講這麼多,不過是以前向原住民問路多次的經驗累積起來,講給大家做參考。
-------------------------------------------------------------------------
以下引用是領隊安哥所說:
這條路線是依照嘎拉賀和司馬庫斯兩部落在11/29及11/30兩天綁路標(嘎拉賀/司馬庫斯部落古道)砍草所標定的路徑.除了小部份稜線及出雪白山登山口(司馬庫斯端)重疊外,和從嘎拉賀登雪白山下司馬庫斯的登山路線有極大不同.
大致上是從嘎拉賀水源地起登(非紅河谷),逆時鐘方向沿低陸山-玉峰山稜線下方腰繞至2215峰前攀上界稜,再往雪白山方向走一段稜線(未登頂),下到尖石鄉這邊稜線下方腰繞接到雪白山步道出登山口.
自林鄉長率眾開通這條古道後,我們應該是第一次走這路線的登山隊伍.一路林相優美而原始,巨木林立,個個生機盎然.也如俊哥所料,霧淞美景令人流連讚歎,大開眼界!
古道全長約19公里,有三四段路徑沒有布條,路跡也不清楚要小心判斷.在尖石鄉這邊腰繞的路面土石鬆軟,斜度大踏點少,很不好走.和霞喀羅古道,巴福越嶺相較,後兩者簡直是康莊大道!
傳統路線有登山路條,有GPS航跡圖,有行程記錄,等高線地圖上也有標示路線.雖然循著稜線陡上登頂再陡下,但相對路線清楚,時間上也好掌控.
泰雅古道就完全不同了,聽說較平緩(但一定繞遠路),只要八小時(那是當地人的腳程),其他完全沒資料可資參考.
行程結束後彩雲農場曾伯伯來電確認全隊平安下山,他在星期六(12/6)連絡不上我們時還打電話到司馬庫斯遊客服務處詢問我們一行人是否有到達部落.
已向曾伯伯反應的沿途原住民遺留垃圾和古道司馬庫斯端欠缺布條的情形,由他向鄰長/村長/鄉長循行政系統向上報告.
.嘎拉賀友人秦先生(住彩雲農場上方)說,這條古道就是司機吳先生帶鄉長一行人從司馬庫斯端探勘過來的.
另外,司馬庫斯對於開發這條部落古道並不如嘎拉賀積極,可能是本身觀光方面發展得不錯.
以下節錄terry所說:
安哥攜帶1/50000的地圖,另外我有下載傳統路線的軌跡及攜帶記錄及藍天的路線圖,配合GPS/指南針能沿途定位比對,確定路線未偏離,出登山口後,產道分歧,安哥浪費不少時間探路,我則於後來留守登山口等待期間,詳細重讀記錄,反而很快就能確定路線。
------------------------------------------------------------------------
以上所提傳統路線應是指嘎拉賀紅河谷過溪兩次登雪白山下司馬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