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阿美族聖山八里灣山(吉拉雅山)【小百岳NO:91】-花蓮小百岳之旅一(1)

活動日期
2009/4/11 - 2009/4/11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阿美族聖山八里灣山(吉拉雅山)【小百岳NO:91】-花蓮小百岳之旅一(1)
日期:98.04.11
成員:振昌與小李
紀錄:小李
花蓮地區還剩八里灣、萬人與初音山等三座小百岳,計劃一鼓作氣以三天時間完成,邀約同學一起成行,沿途順登花東縱谷約30座有基石的小山。
八里灣山位於花蓮豐濱,日本人稱貓公富士山,阿美族人稱吉拉雅山,為阿美族人的聖山,亦為該族的發祥地;此山為東部海岸山脈三雄之一,有顆一等三角點、且為台灣小百岳之一,但似乎仍不受山友青睞,沿途沒幾條路條;惟近幾年來阿美族人連續舉辦尋根之旅,步道尚稱清晰。
行程簡介:
06:40石碇交流道會合,經北宜高、蘇花公路至花蓮,沿台11省道往台東方向行。
10:14至台11省道約50.5K處的豐濱,右轉八里灣產道【花51線】(民族路),道路沿貓公溪旁行約7.1K。
10:30廢校的八里灣分校,高66公尺,停車於操場。
10:43出發,上貓公溪的堤防,有攔沙壩至對岸;不想脫鞋,由下游淺灘處繞至對岸,怎麼找不到登山口?
10:51八里灣山登山口,位於攔沙壩對岸旁的崩塌地,陡上約20公尺入樹林即有明顯山徑,沿途無路條;進入廢棄梯田區,叉路縱橫,不要懷疑沿著牛隻踐踏泥濘的山徑行、就是正途。
11:05展望點,回頭俯瞰貓公溪、部落等,眺望裸露的新瑞山;廢棄梯田形成草地,泥濘的山徑有如磺嘴山,牛群應出沒頻繁,卻又見不到半隻,有些疑惑?
11:13通過大草原,前方進入山腰徑,沿途有許多大榕樹。
11:23山徑轉陡,雜草叢生、山徑不明,為此行路況較差的一段;平坦地小憩。
11:37水泥柱界樁。
11:38接廢棄土路,取右行,開始出現「阿美族聖山Cilangasan尋根之旅路線」;牛隻踐踏的產道非常泥濘,有些難走,八里灣山矗立眼前。
11:47土路終點,有一牛木柵欄;取右下過溪流,往上遊行約30公尺。
11:51步道指標1,往舊部落3500M,有面燒陶地圖,另有一步道整修工程告示牌;沿步道緩上,中途有小溪。
12:04小溪澗1,沿途為老舊腐朽的木階步道。
12:08小溪澗2,步道沿著小溪畔而行,水聲潺潺。
12:24步道指標2,前往舊部落2200M,回往工寮1500M;高524公尺,於此午餐。
12:41續行,前有另一溪澗;前方步道右轉緩上,回頭俯瞰豐濱市集等。
12:53高掛的骷髏頭,應該是猴子?岩石似乎是海底上升的。
13:07步道左下,經小溪源,隨即接到土路,右側有摺疊的帆布木架;直覺應取右行,隨即土路終點;於此找路,正確應取左土路緩下。
13:18步道指標3,往舊部落700M,往發源地1200M;取右上往八里灣山,偶有芒草擋道,無礙前進。
13:33「阿美族 加油」標語,步道轉陡。
13:41岩石處,步道應取右繞過芒草,誤取左岩稜上,隨即接回正路。
13:51上至主稜,依舊為腐朽木階路。
13:58△八里灣山,標高924公尺,一等三角點;基石於倒塌的鐵架舊瞭望台下,續行仍有山徑,亦可出八里灣分校登山口;山頂有2000年起阿美族各部落的尋根立碑,應有絕佳展望,可惜雲霧間只隱約俯瞰貓空溪谷、大海等。
14:10原路回,雲霧逐漸消散,沿途視野闊。
14:33回至步道指標3,右往舊部落,取左回。
15:23步道指標1,過溪接土路回。
15:30叉路,左下山腰徑,途中發現一隻陸龜。
15:50大草原,看到一條盤捲的大眼鏡蛇正在日光浴。
16:04下至貓公溪底登山口,洗刷污泥。
16:10八里灣分校,往返全程約5小時20餘分(含休息等),落差近900公尺。
16:23原路回至台11省道,沿途順道撿幾顆路旁的基石。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再貼幾張阿美族聖山八里灣山景觀照片
  • 小李兄: 之前去八里灣山,有聽豐濱當地的原住民說,每年雨季會將牛隻趕下山,圈養在台11線旁空地讓過路的遊客拍照的,因該是這樣才看不到牛隻的。
  • 登花蓮八里灣山建議新路徑 算起來,這座八里灣山應是我在花蓮爬最多次的一座,廿年前還可以沿貓公溪產業道路在到八里灣分校前四傳車可過溪,有礦場路通到您標為廢棄產道這裏,這兒好似是一個谷地,當時,這裏還放牧一大群野牛,直到溪邊獵寮! 當年的登頂路徑就是由您標為木柵欄這裏開始上稜後,沿主稜開路,稜上黃藤頗密,直接切上山頂瞭望台. 在當年登山路徑不明顯的年代,東港博岳隊等一些基石探勘者就是這樣走的. 大約十年前,我也曾花費三天時間由奇美水源地走舊登頂路徑先爬上大奇山後,再朝北沿海岸山脈主稜爬上八里灣山,這回,原本是想縱走到貓公山基點再切下貓公山溪南產業道路,怪都怪在偷懶,(其實是缺水),第三天午後就由您標為紅虛線這條傳統上瞭望台補給路線下山去啦!我也曾經在[ 台灣山岳雜誌 ]看過有人投稿由大港口經大港口山過大奇山再到八里灣山後下八里灣分校,所以,這座八里灣山是很確定的有三條路線分由南由西由北可登頂! (依我在貓公山登頂的山頂路況來看,沿稜縱走應是沒有問題的!) 現下,我再推薦一條由東邊這裏新闢的登山路徑告訴大家,那是2005年隨日本山友山形老先生與山林桑因下山走錯路無意中發現,原住民又開了一條新路由東邊這裏上下的一條很好走又免日頭曝曬的新路徑,當年我還沒買GPS所以怎麼走無法描述大概,不過,我對這條山徑推崇有加,原因是,免去過河貓公溪,走東邊這條山徑一直都無人有記錄po上來,站在推廣登山的角度,實在有必要找出這條路秀出航跡造福普羅山友大眾,這條東邊上下的山徑已建立如木馬道的山路,要消失是不太可能,而且半途還有水源煮食熱食,又不用過河,很是適合大隊人馬,我把下山的地點公佈出來,希望有花蓮或者有心團體能將這條新路公諸於山界!
  • Taipei101 兄: 每次賴兄的登山記錄宛如遊記般,總引人入勝! 聽賴桑娓娓道來,方知八里灣山有三條路線由南、由西、由北可登頂;另竟然還有東面的木馬道,山徑可謂是四通八達! 惟此山貴為一等點且列名小百岳,沿途仍見不到幾條路條,可見東部山岳荒涼的程度;以北部的登山經驗,於此很難比擬。受限東部交通不便,除非基石的癡迷者,千里迢迢至此登山,真的不容易!更突顯賴兄一篇篇的記錄的珍貴,造福不少基石愛好者。最後感謝您提供如此多八里灣山的資料。 小李
  • cys941083 兄: 去年偶遇時聽到小草兄已完成小百岳,當時沒有特別感覺!最近緊跟您們的腳步,方體會要完成小百岳的不容易,目前還剩13座。 東部的小百岳已完成,剩下高屏的11座與金馬2座,希望今年能完登。另感謝您告知此訊息。 小李
  • ==> 在 Taipei101(賴兄) 的文中提到: > 現下,我再推薦一條由東邊這裏新闢的登山路徑告訴大家, > 那是2005年隨日本山友山形老先生與山林桑因下山走錯路無意中發現, > 我對這條山徑推崇有加,原因是,免去過河貓公溪, > 這條東邊上下的山徑已建立如木馬道的山路,要消失是不太可能, > 而且半途還有水源煮食熱食,又不用過河,很是適合大隊人馬, > 我把下山的地點公佈出來,希望有花蓮或者有心團體能將這條新路公諸於山界! 感謝賴兄公佈下山地點, 敝人對於八里灣山的東側路線已經注意頗久, 您提供的資訊對於找到登山口幫助很大. 在找到登山口後, 人生就是彩色的了. :) 不過, 這路線目前路況並不算好, 林相佳的地方走來是還可以, 陽性植物較茂盛的地方撥鑽就有點辛苦. 敝人由民宅後頭竹林上山, 費時約 3hr 到八里灣山東鞍 (約 660M) 便因時間因素折返, 而這段路已經看不出還有什麼像木馬道的規模, 回程還常要繃緊神經找路. 另外也很感謝 brownlee (小李) 的航跡檔, 在敝人的記錄中有用到其中一個叫「步道指標3」的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