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登山隊
日期:2009/04/18~21
人員:Zax、Jamil、張耀南、Taiwangogogo、蔡褀盛、黃志光
領隊:Taiwangogogo
記錄:Jamil
前言
《莎韻之鐘》的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今宜蘭縣南澳鄉)之泰雅族利有亨社。一名泰雅族少女莎勇因協助日籍教師幫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而台灣總督為了表揚莎韻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即稱莎韻之鐘。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策略。
莎韻‧翰勇檔案
●「莎韻之鐘」事件主角莎韻‧翰勇,1922年1月18日出生於「利有亨社」,後稱「流興社」。排行么女。年幼時極愛哭。十二歲本科畢業;十三歲農業科畢業;十六歲為女子青年團的準團員,十七歲為正團員。(團員是十六歲至三十歲,該團於昭和十一(1936)年成立。)父翰勇.買寶,母哈寶.普娜,生有二男六女。
標高一千二百三十四公尺的「利有亨社」,有五十二戶,人口三百人,「教育所」內兒童五十餘人。此小社却占據往深山「莫瑤社」、「金洋社」之重要地理位置。
一九三八年,女子青年團田北正記老師出征,男子有十五歲的「平野勇吉」,女子有七人(莎韻‧翰勇、松田雪子、松村美代子、松本光子、松坂道子、中本靜惠、中村淑子)背負行李,莎韻幫忙扛行李渡南澳南溪卻不幸溺斃。當日,莎韻負責扛擔裝滿田北衣物的行李皮箱。最先是「平野勇吉」過橋,女孩們為是否過橋猶豫著,當時,「駐在所」的道島巡查正好來到橋之另一端,強烈風雨中揮著手,「過橋,無妨!」叫喊著。因而,在先頭的松村美代子過橋,接著就是莎韻過橋。該「丸木橋」長約20公尺,是由粗大的木材兩根構成。當莎韻為濁流吞沒時,道島巡查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把皮箱推到岸邊後,曾兩次看到莎韻之手。無奈水流湍急,砂石亦流動著,讓處境更艱困,終是救援不成。一行人繞了遠路,走到「南溪」。而其後的一個月裡,人員輪番出動,每日探尋莎韻。
原本是單純意外,日本政府大肆炒作成「愛國故事」,台灣總督還贈鐘表揚,日本為此創作「莎韻之歌」,拍電影大肆宣揚。
「莎韻之鐘」在台灣光復後不見了,有人說,國民政府不滿殖民文化扭曲,把鐘給毀了;也有人說,被人偷走盜賣,真相無可考據。
縣史館指出,日本政府把莎韻溺斃意外,形塑成軍人出征的悲壯色彩,強調男子赴征是光榮的事,莎韻不顧安危扛行李過河,也是回應國家召喚,同樣是英勇而光榮,莎韻是原住民,也代表教化苦心沒有白費。
在這些考量下,日本政府全力炒作,辦理畫展、傳唱莎韻之歌,成了受國歌曲,演唱歌頌莎韻事跡的歌曲成為風潮,最後還請當時紅星李香蘭扮莎韻拍攝電影,只不過,電影增加「師生戀」情節。要在利有亨社拍攝電影,除了運送機械器材外,五六十人,數十天的住宿問題也難以解決。所以拍攝地點不在利有亨社,而是跑去南投霧社取景。
莎韻人生最後一段路程,岳界暱稱為《莎韻之路》
------------------------------------------------------------------
第一天
2009/04/18 星期六 天氣陰
0700 舊旃檀駐在所遺址停車場出發。
0702 路牌叉路,舊武塔古道路牌,右為下溪之路,取左山腰路。
0723 過楠溪。
0758 過小溪。
0836 過合流溪,上方即楠梓駐在所遺址。
0900 崩塌地1,小心通過。
0942 彬浪獵徑叉路左陡上,古道直行。
1010 過南澳南溪。
1051 崩塌地2。
1118~1242 林務局廢棄工寮,倒塌無法住人。
1257 武塔教育所叉路,左下往武塔教育所,續行。
13:03 廢墾地,芒草、懸鉤子、刺蔥佔據。邊緣乾溪。
1307 退回到武塔教育所叉路,左下教育所。
1318~30 武塔教育所,遺有公尺直徑的鑄鐵浴缸、小學生的白瓷便器、大鑄鐵炒鍋碎片。升旗台上插有中華民國國旗與武塔村旗。
1344 上昇到武塔教育所叉路。
1412 回到林務局廢棄工寮,背上重裝,退回到30公尺水源處裝滿一天的水,溪溝邊拉繩陡上。
1425~1502 工寮,以前應是農寮,兩具蠻新的的噴霧器。誤入後方長滿了比人高的芒箕,好幾公頃大的廢懇地。由工寮左側草地進入獵徑。一路爬昇。
1639 抵獵寮營地開始下起毛毛細雨。四周寬廣平坦,稍整理是今晚不錯的營地。
------------------------------------------------------------------
第二天
2009/04/19星期日 天氣陰偶小雨
0718 再見了獵寮。
0834 獵徑叉路,左往彬浪獵寮,取右往富太山。沿路獵徑只見到二條老舊路條,我們補了一些。
0836~56 富太山,3-4267,H1351M。四周雜木林,無展望。
0924~46 左轉過崩塌地。
1020 富太山叉路,右往舊武塔,取左下接古道。
1031 接繩陡下接古道。
1106~1232 乾溪溝,上方有水,午餐休息。並備一天的水。
1254 獵寮2。
1406 崩塌地4
1431 有水獵寮,搭在小溪澗高灘地。
1515 小溪澗。
1533 崩塌地5
1614~22 公務宿舍遺址, 旁有升旗台。下方50公尺即流興教育所遺址,有升旗台與莎韻之鐘基座,雜草叢生,任其荒蕪。流興部落遺址遍植楓樹。
1629 夜宿林務局工寮,建在流興駐在所遺址上,兩旁木板床可睡八人。
------------------------------------------------------------------
第三天
2009/04/20星期一 天氣陰小雨
0700 回顧流興教育所遺址,將莎韻之鐘基座四周整理一下,拍照留念。
0725 背起加了雨水背包穿過林務局工寮。
0732 兩個方形儲水槽。一個空空,另一個裝滿綠水。
0753 叉路a,左往布蕭丸溫泉,取右先往俚與邊山。
0808 俚與邊山,3-6651,H1137M。也是無展望。
0820 回到叉路a,取右往布蕭丸溫泉。
0835 叉路b,左下溫泉路,取直行稜線。
0939 小山頭過後,左邊崩塌區,瀉下流興溪支流。右邊峭壁,前有酒桶形974峰,攀登不易,硬著頭皮由左邊拉樹攀岩腰繞通過。
1058 駁坎1,此處有可能哥各朱社遺址。
1128 駁坎2。
1142 700峰,情況與974類似,由右側拉樹攀岩腰繞通過。
1314 陡下芒草區到流興溪支流。
1318~1446 往右下游走180公尺,溪的左岸,兩溪匯合口,即布蕭丸溫泉。台電工寮在下游80公尺處,不大不避雨,勉強可住兩人。布蕭丸溫泉邊午餐休息,洗溫泉。
1545 走溪底往上游過流興溪支流,到兩溪匯合口。
1609 取右側溪谷上溯,遇深潭,為安全計,退回離溪陡上稜。
1614 陡上稜,發覺不對,又下起毛毛細雨,退回較寬平林中緊急紮營。
------------------------------------------------------------------
第四天
2009/4/21 星期二 天氣陰
0635 出發。先沿溪邊山腰緩上再陡上。
0718 下溪底。
0725 離溪陡上。
0827 接上古道。
0848 小支稜叉路。
0916~35 砲台山叉路。右上砲台山,取左下續行古道。
0953~1058 古道最高點1150M,小平台午餐休息。
1118 飯包尖叉路鞍部。右往東飯包尖山,取直往北續行古道。
1134 第一次過合流溪。
1226 經過六次溪後,再走兩次溪底。
1249~1323 第七次過合流溪,休息泡茶聊天後過溪,上坡。
0405 第八次過合流溪。
1418 回合流溪與南澳南溪會合口。
1459 過溪8
1532 過楠溪後,拉繩陡降南澳溪走溪底
1551~1612 離溪上岸休息。
1649 涼亭前可停車。
1651 旋塘溪匯入南澳溪有一廢吊橋,拍照留念。
1702 大哥大可通,聯絡郭先生來接人。
1722~1854 自來水儲水池,清洗換裝。
1907 熱情的原住民青年送我們到金洋部落找吃。拍謝,家家打烊,下次請早。
2000 郭先生終於出現了。蘇澳打牙祭。
------------------------------------------------------------------
サヨンの鐘,莎韻之鐘(台灣)電影片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o9PuLecA6M&feature=related
サヨンの鐘(月光小夜曲)大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vELu918CAc&feature=related
月光小夜曲/鳳飛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BAHln8qU0I
月光小夜曲/余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VscHrGfM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