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霞喀羅古道順登西高橋山石鹿大山一日行

活動日期
2003/6/21 - 2003/6/21
所屬團體
台林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honggoo

2003/6/23


霞喀羅古道順登西高橋山石鹿大山一日行
時間:2003.06.21.星期六
天氣:陰
紀錄:葉倫芳
霞喀羅古道,又稱石鹿古道,是早年新竹縣五峰及尖石兩鄉山地部落,重要的聯絡步道,修築於1920年代,北起秀巒,南至清泉,大約有60餘公里,整條古道,因需翻越霞喀羅(石鹿)大山,而得名。五峰、尖石是泰雅族人,生活的天地,日治時期,泰雅同胞常有英勇的抗日事蹟,日本政府為了便於統治起見,乃開闢此條步道,警備性質高於聯絡之用。因此,在沿途設置了20餘個警察駐在所,是當時全台灣警察駐在所密度最高的地區。如今,在時空環境的變遷之下,抗日事蹟成為歷史,警察駐在所湮滅成遺址,古道早已失去聯外交通功能,只留下一堆人民思古之幽情。
原先的霞喀羅古道,有部分路段,現在已闢建成公路或產業道路,有些部分崩塌毀損,而大部分則因久未使用而棄置,且年深代遠,早已埋沒在荒煙蔓草之中。今天我們所走的石鹿至養老一段,全長約有20餘公里,是經過清理整修過的,沿途徑寬路明,起伏不大,可以說是滿佈自然原始山林,濃蔭蔽日,有山有水,風景美如圖畫的優雅古道。它的行程,大致可分成三個段落:
一、石鹿古道登山口至霞喀羅大山登山口,這一段屬上坡段,剛開始均算平緩,後面的一段為上坡,但不會陡,正常速度約需70分鐘左右。林種以人工杉林為主,雜樹林為輔,間有楓林分佈。
二、霞喀羅(石鹿)大山登山口至白石派出所,此段基本上都是水平腰繞,縱有起伏,也是小起落而已,正常速度約需3.5小時左右。林種以雜樹為主,亦有楓林分佈,間有松、杉夾藏其間。
三、白石派出所至養老登山口,此段基本上是下坡,是緩下坡,不會陡的,正常速度約需3.5小時左右。林種為楓林,雜樹林、竹林,幾乎鼎足分立。
古道全程,以一般的速度而言,約需8小時左右,以較輕鬆的走法,亦可在10小時以內完成,如想安排一日遊的行程,建議事項如下:(1)租用中型巴士,且駕駛一定要熟習路況,方便大繞遠路接駁,單趟車程約需3小時。(2)在台北開車時間,盡量趕在早上6點以前出發,避開尖峰時刻。(3)盡量安排於白晝期間較長的季節,時間較充裕。
今天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走完古道全程,欣賞古道之美。但是成員當中,不乏登山高手,不順便爬個山,是不會過癮的。因此,全隊分成3組進行。A組是純遊古道,不爬山,共有8人。B組是出於好奇,順爬新開發的西高橋山,共有7人。C組是登山高手,順爬西高橋山與霞喀羅大山,共7人,他們的腳程快得沒話說,最後都比正常速度的人,提早1小時以上下山。因為我於今(2003)年3月29日,去登佐騰山時,也順爬了霞喀羅大山,因此,這次就不想再重複上一次霞喀羅大山,便加入B組活動,放鬆心情,好整以暇的遍賞沿途綺麗風光。這裏實在太棒了!喜歡古道的山友,即使在溽暑盛夏,來此走一趟,必定會讓你心涼脾肚開,不信的話,來了你就知道。
0640 台北火車站西廣場開車,走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先走120道,右入竹林大橋,於竹東轉入122道(南清公路),過桃山燧道,於48K後左入清泉(台北至清泉車程約需2小時),再往石鹿古道前行,前一段為柏油路,至最後民宅轉彎後,為泥土路,中車可開至見左方有明顯迴車寬廣處止(因前方有樹幹橫出檔路),小車可開至登山口止。
0940 中車只能至此,下車,想順爬霞喀羅大山者,先行。
0950 產業道路終點,石鹿古道登山口。左方見有叉路,釘有標示牌,可上西高橋山,約15分鐘。我今(2003)年3月29日來時,尚無發現,應是新開發路線無疑,基於好奇,先上去看看再說,一路鬆軟好走。
1010 西高橋山,H1770M,山字森林三角點,全山杉林,山頂為樹林圍住,無視野展望。樹上有藍天新釘上的標示鐵牌,92.6.14立,距離今天剛好一週。照完相,往前稍為探了一下,無出路,原路退回。
1025 回到古道登山口,開始走古道,尋幽探勝,路徑清晰,一路緩坡,寬敞好走,沿途以人工杉林為主,雜樹林為輔,蒼翠清新,賞心悅目。一路上都有廢棄的電信桿,有的被砍斷,有的被刮刨,有的倒臥在樹林中,能直立者已所剩無幾,不過這些電桿可當路標依據,跟著它走就不會錯。
1048 高橋遺址,甚寬敞,駁坎完整,地上遍植杉林,整齊美觀。
1115 上至稜線,此後的路,非常自然原始,樹木高大挺拔,稜下有深溝大石,山野氣勢十足,而且一路鳥叫不停。
1122 拉繩上去有叉路,樹上釘有標示牌,右線水平腰繞,可近20分鐘(這個時間標示,應該不正確,等一下會說明),左線繼續上稜線,既然時間不急,又有山可爬,乃取左上稜線。
1136 稜線上崩塌山壁,山頂佈滿松針,鬆軟有彈性,有些視野,但是時已起霧,毫無展望。
1143 接回古道,由剛才的稜線叉路至此,僅走21分鐘,而右線的腰繞至此,也要13分鐘,相差至多應在10分鐘以內。因此,剛才標示牌上所寫的可近20分鐘,應屬高估,否則那就要看你是怎麼爬的了。
1145 霞喀羅(石鹿)大山登山口,在此午餐小休。
1205 續行,沿古道方向前行,正擬起身上路時,見到順爬霞喀羅大山的7位山友,紛紛回到登山口。一般而言,由登山口至山頂,來回約需1小時,而他們郤花不到40分鐘,真是厲害啊!
1211 小溪溝,有水源,溪溝前後均見到箭竹一小段,沿途景觀亦有改變,古道下方的山坡上,松、杉之造型美麗多姿,有些比盆栽的形樣更漂亮。最近一週來,各地不是鋒面帶來雨水,就是雷雨不斷,所以今天在古道上見到的溪溝幾乎都有水,而且水聲花啦啦,水量還真不小,從此之後,到下山為止,不論遠近,耳邊始終迴旋著淙淙流水的聲響。
1228 溪溝上方石壁,類似斷崖,有細繩綁著二根像似快要腐的小樹幹,也有細繩可拉,因石壁不深,約2.5公尺左右,小心即可。
1238 遇二棵併立大倒樹,10公尺後仍有一棵,再過10公尺又一棵,全部共4棵,均需穿行其下而過,之後有一段箭竹。
1245 叉路,左前方10公尺處有一很大的營地,像是駐在所遺址,往前亦有明顯路徑,但未見路條,不知通往何方,也有可能是獵徑。右方轉向循山腰繞行,路條不少,遂取右腰繞,前行不久,又見電信桿,更加強信心,走古道,一直沿著山腰繞,便八九不離十,只要一偏離山腰,又見不到路條,那就要及早回頭了。
1255 右上有叉路不取,路中有大倒木,蹲身穿過。此後,一路倒木多,山容壯闊,林木蒼翠,雜草蓊鬱,像似走入荒野之地。
1316 好像駐在所遺址,附近林相景觀很原始。
1325 像滑梯形的石壁,沖下一泓清水,很大。
1331 乾溝,但是溝下有很大的水聲,此溪溝應係伏流。這一段路,石頭多,咬人貓也多,要特別小心。
1343 明顯的陡下,約20公尺,之後復平緩,二旁芒草多,約5分鐘路程。
1414 簡易的獵寮,就在路中央。
1417 峭壁一小段,有拉繩,要小心。
1422 溪溝,水大,右上方有瀑布,沿途石頭上長滿青苔,雜草叢生,有剌植物,咬人貓處處都有,一路有陷阱,小心為上。
1430 有一棵大樹,樹根樹幹的前段橫出擋路,之後的樹幹又向上直長,人要通過,須靠向最左邊側身而過。而橫在路上的造型又很奇特,樹分上下二層,各成空洞,可望見路前方。
1442 一條石頭溪溝,整個溪床上都是大塊石頭林立,水量很大,溪水由上往下沖。不管是由下往上看,或是由上向下望,水流遇到石頭,都會激起潔白的水花,清澈透明,看久了覺得流水像有節奏感,真是美麗極了。
1455 有一條迷你溪溝,但是水量很大,隨後,地上可見一根廢棄黑色塑膠水管,推測應是接往白石派出所的水源,因該派出所已廢棄,無需再使用。
1510 整片楓林,幽靜自然,看了就舒服。
1520 右方為白石派出所,共有二棟建築,一間應是辦公室,門面上還掛著警徽,另一間應是宿舍,裏面還有老式的灶頭,屋頂尚完整,牆是用竹編泥巴糊成的,已相當破損,牆面上寫了不少看不懂意思的字,好好的遺蹟,徒遭破壞,好可惜。旁邊還有雨量觀測站,周圍的環境有些髒亂,看了不願久待,隨即離去。路在派出所的正對面,一路下坡,路大好走,不久可見到二段美麗的竹林。自此以後,竹林、楓林、雜樹林,幾乎鼎足而三分立,也不時可聽見淙淙流水聲,古道是越走越精彩。
1600 白石吊橋,民國63年6月竣工,約有100公尺長,是一座鐵絲吊橋,看起來很老舊,很多鐵絲都生銹了,舖在上面的木板,也出現腐朽。更誇張的是,吊橋二旁的護欄,像攤開的雙手,向外斜張,兩手根本搆不到。也就是說,你要過吊橋,只有直挺挺的往前走,這對膽子小,或稍有懼高症的人來說,是有些困雖,而且在安全上也有顧慮,希望主管機關能儘快改建成鋼纜又符合人性的新吊橋,不要等到不幸事情發生後,再來放放馬後炮。僅管是這樣,這裏的風景實在是太棒了,二岸峭壁青山含笑,橋下溪水萬馬奔騰,頭頂山嵐縹緲無蹤,看起來山水已入畫,意境高雅深遠,要不是想到危橋之上,不宜久留,還真想賴著不走了。過橋後,隨即陡下,先沿溪行一大段。
1609 峭壁斷崖,約有5-6公尺高,搭有木梯,木梯的結構,約碗粗的樹幹,看來亦朽朽的。往後路上舖設的木橋、棧道等,看來也不是很堅牢,這一點,大家要自我小心。
1648 小吊橋,約有10公尺左右,亦是石頭溪,水量大。
1655 一片竹林,路左方竹林較密集,路右方竹林較稀疏,看起來美美的。之後又看到楓樹純林一大片,濃密的樹葉,嫩嫩的,綠綠的,隨風搖晃,你說有多美就有多美。現在雖不是賞楓季節,想像楓紅的景況,走起路來,還會輕飄飄的,爽啊!走這趟古道,太值得了。
1705 左方為馬鞍遺址,左方樹上釘有二個小牌,一為反向往布奴加里山,登山口在過吊橋左切上,另一為前往馬鞍遺址。下山之路在右手方,取右而行。
1728 路二旁為整片純竹林,筆直的竹幹英挺高拔,竹枝及葉子長在尾部一小段,非常整齊美觀,這種景緻,約有5分鐘路程。接著竹林、竹雜樹林、雜樹林,夾雜不斷,也不時發現松、杉、楓樹挺立其間。
1800 又是整片楓樹林,期待楓紅時,再來一遊。
1813 右方有石壁小瀑,瀑下有小潭,溪上有棧木橋,頭頂上見有黑色水管橫空而過。
1818稜尾轉彎平台,視野好,只見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景色優美。
1823 竹林,左下方有一片非常開闊的水蜜桃園,園下方有一鐵皮屋工寮。此時忽看見一隻鳥,離我約3公尺前方,大概有鴨蛋大,全身黑色,每當我走一步,牠便飛一步,始終保持相當距離,牠一飛起來,雙翼張開,兩翼靠背脊的地方,各有一片白羽毛,相互對襯,尾巴也會張開往上翹,形同燕尾型,中間也有一根白羽毛,看起來真是協調美麗極了。如是者,共有五次之多,最後要離去時,連翼都不張,像是高空垂降往前彈出去,那種流線型的滑翔姿勢,簡直帥呆了,最後才見牠展翅飛離。可惜,我並不知道牠的名稱。
1832 接上土石產道,小車可開至此處,左方視野不錯,有展望。
1840 養老登山口,結束今日霞喀羅古道行。走過千山萬水,看盡雲岫美景,霞喀羅古道還是值得再來一趟。
1910 全員到齊。
1918 開車北返,產道結束後即入竹60道,(此路始自尖石大橋,至新光部落止)。過秀巒檢查哨、田埔,往尖石方向前行。
2030 宇老,晚餐。
2100 開車,出竹60道後,入120道,再右入台3線,於關西上北二高。
2300 回到台北。

所有回覆

  • 徐兄:霞喀羅古道美得不行了,再加上又可順登大山數座,是不去不可的行程,只是接駁是一大問題,或許參加週六登山隊是最佳方式,但週六日通常是親子時間,所以只能再等機會了。小弟也賞鳥,有興趣猜猜,徐兄描述三項訊息:山鳥、黑色、鵝蛋大,可能的鳥種有雨燕科、燕科、紅嘴黑鵯、小卷尾、白尾鴝等,雨燕與燕少於平地活動可排除,紅嘴黑鵯有特殊紅嘴為記,如再加上白尾羽,就可能是白尾鴝了,但白尾鴝嚴格來說是深藍色,附圖鑑一張供比對。
  • 霞喀羅古道確實很美,非常值得去,只是自行開車,接駁確是一個大問題。另外,小弟姓葉,不姓徐,真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