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勘東模故山東北稜,幫東模故山找出一條美麗的O形登山路線,這樣東模故山就不會繼續寂寞而孤獨。寂寞的山和寂寞的人一樣也喜歡愛山的人用心來造訪她、用腳來陪伴她,用生命來體會她。』
人員:台灣山岳中級山初階訓練營學員六名。教官:龍頭、祺盛、友聖。
預計路線:
D1:哈盆越嶺古道入口 → 哈盆越嶺古道 → 避難小屋 → 東模故山東北稜 → 東模故山(1144峰) C1
D2:C1 東模故山(1144峰) → 循稜經963峰下稜 → 南勢溪 → 哈盆越嶺古道 → 哈盆越嶺古道入口
實際路線:
D1:哈盆越嶺古道入口 → 哈盆越嶺古道 → 避難小屋 → 東模故山東北稜 → H940M營地 C1
D2:C1 H940M營地 → 東模故山(1144峰) → 循稜經963峰下稜 → 南勢溪 → 哈盆越嶺古道 → 哈盆越嶺古道入口
紀錄:(文字:小根、華倚。航跡:Ryan。照片:龍頭、祺盛、宗智)
D1 (陰微雨,晚上雨勢稍強)
0500 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經福山派出所辦理入山手續。
0640 哈盆越嶺古道入口處停車,整裝。路條為選舉旗幟剪裁製成,顏色約有兩種:紅色及淺藍色。
0704 GO。
0743 過小溪,小心通過即可。
0806 小空地休息,此處為波露山登山口。
0815 GO。
0837 過波露溪。長筒雨鞋勉強可過。
0920 東模故山傳統登山口,下切至兩溪(南勢、露門)匯流口左側,渡溪後接963峰北稜稜尾至963峰,再至東模故山。樹上有藍天隊指示牌 (2011.4.14)。
0922 過露門溪。水深及跨下。脫掉雨鞋及褲子,腳穿毛襪充當溯溪鞋。
0944 全員通過。整裝。
1000 GO。
1023 福山植物園、志良久山、哈盆露營地叉,續行哈盆露營地。
1046 哈盆露營地。取水用午餐。天空開始降微雨。
1146 GO,準備過溪上東模故山東北稜。
1154 過淺溪,雨鞋可過。繼行遇大溪,走溪岸尋找合適過溪點,未果。
1206 退回哈盆露營地。退回哈盆越嶺古道,研究下方溪流有無合適過溪點。
1213 找到兩條釣徑,祺盛及友聖教官各自下探,龍頭教官繼續退回哈盆越嶺古道,探勘更好的過溪點。
1226 經過大家尋找一番之後,最後以距離哈盆遺址還有五分鐘的步行距離(由西北往東南走)的下溪釣徑當作過溪點。我們在此過溪點的入口處綁了三條路條,詳細座標請參考航跡圖標示。
從過溪點入口一路陡下便至窄溪床,此處植披多為高大芒草,直接取最短距離至南勢溪邊,沿著南勢溪的右岸溪邊往下游走 1 分鐘的路程即可找到渡溪點。渡溪點特色:溪面最寬處、水勢平緩、沒有水花。附近環境特色請參考附檔照片,也請參考航跡圖標示(TWD67座標系統)。
1300 直線橫渡南勢溪。水深及跨下,必須脫去鞋褲過溪。取水。過溪後是廣闊平坦地形,滿布芒草,偶有幾棵孤獨大樹,往西走至東模故山(1144峰)東北稜稜尾,途經大樹之處均密綁布條。中途穿越小竹林,再走至大樹底下空地。至此仍為平坦地形。
1333 大樹底下空地,仔細一看,兩棵大樹緊鄰一塊,垂直插入雲霄,一棵大樹上面有鳥巢蕨,有明顯板根。往前直行到東北稜稜尾,偏左腰繞緩緩上稜尾,可見獵人砍痕,路底十分清楚,應為獵徑。續行約一分鐘,左側旁有小溪經過,離獵徑約一公尺,溪寬不到50公分,H600M,雖然水量不大,但極易取水,此為最後水源。續循獵徑緩緩上稜。沿途密綁布條、製造砍痕,也請參考航跡圖標示(TWD67座標系統)。
若布條被拆,又找不到砍痕,可往東走約五分鐘至小溪旁,但是不要過溪,要沿著小溪左岸的溪邊,五分鐘內便可找到溪旁獵徑,獵徑路底十分清楚,應不難找。
1433 休息。獵徑上發現許多獵吊,小心通過避開獵人獵吊。H645M。
1438 GO,繼續尋找獵徑上稜。
1550 開始尋找今日迫降營地。
1600 H940M營地 C1。植披為矮小蕨類,稍微清理一下即可容納 4Tx3。開始下小雨。龍頭教官教導學員使用大D扣環拉出Y字型主繩,幫助學員搭外帳避雨。收集溼木頭準備升營火。
1700 開始雨中生營火。
1900 幾度嘗試後,終於生出熊熊營火,薪柴十分粗重,雨再大也能燒到半夜。生完營火後學員開始用餐,準備睡覺。半夜雨下的不停,環境非常潮溼。
D2 (早上微雨轉無雨,下午微雨)
0500 C1 H940M營地。收拾營地。用早餐。
0632 GO。繼續上東北稜。出現小箭竹植披。
0722 ▲東模故山 (H1144M)。山頂只有三條老舊路條,足見東模故山相當冷門。休息拍照。尋找963峰這條稜線的下山路。路跡不清,偶爾發現老舊路條。沿途補上許多路條,並且砍除雜木清理路跡。
0929 963峰。休息。沿途出現各式各樣舊路條,路跡時有時無,此時路條早已耗盡,只好拼命製造砍痕。
1134 小空地。休息。溪聲十分清脆,溪對岸是志良久山。
1228 南勢溪。溪流十分湍急。
教官思考如何過溪。龍頭教官往兩溪匯流口找,祺盛及友聖教官往上游找。上游溪面較寬,約30公尺,較有機會渡溪。
每位隊員利用雙稱人結做確保,接著利用雙漁人結讓20M繩變長,此為確保繩。把確保繩一端綁在彼岸樹上。另一端交給攻擊手。第一棒攻擊手龍頭教官,入溪後拼命游過對岸,無奈水勢湍急,過不了溪面中線。龍頭教官緊急下達收繩指令,有驚無險將龍頭教官拉回岸上。此時有兩個選擇:繼續往上游找過溪點,或再試一次。
這時候學員宗智大哥跳出來當攻擊手。準備妥當後,宗智往上游大石頭移動,縱身一跳,強勁水勢將他拖到下游,但高手就是高手,拖到下游之前他早已翻越溪面中線,有驚無險緩緩走到對岸,大家不禁振臂一呼,同時也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宗智喘口氣後,將確保繩另一端綁在樹上。
雖已架好確保繩,但激流將確保繩拉成V字形,若人員背包一起渡河,很可能會卡在V字尖點,無法憑自己力量走上岸。教官思考有無更安全的渡河方式。曾思考用另一條繩子綁在渡溪者身上,幫助渡溪者渡溪,但全隊繩子所剩無幾,必須思考替代方案。此時龍頭教官早有錦囊妙計。將彼岸確保繩解開,利用雙漁人結讓確保繩變更長,在確保繩上固定一個大D扣環,接著調整兩岸確保繩固定位置,測試系統。對岸收繩彼岸放繩,大D扣環能從彼岸游到對岸就算成功。確保系統架設成功。
這套系統可以讓人包分別過溪,若人員卡在溪流快滅頂時,可強力拖拉人員上岸,安全無虞。人包一個接一個渡溪,龍頭教官押隊。龍頭教官將確保繩解開繫在身上,對岸人員解開確保繩,收短繩子,走到上游固定住確保繩,龍頭教官緩緩渡溪,腳步穩健通過中線走到對岸,過程十分順利。
1500 全員平安通過。整裝。
1515 GO。
1522 上切回哈盆越嶺古道。
1524 東模故山傳統登山口。
1535 過露門溪。
1630 過波露溪。休息30分補充熱量,不用午餐直接下山。
1700 GO。天色漸漸昏暗,開頭燈摸黑。
1825 哈盆越嶺古道入口。探勘行程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