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大混-李棟山懷古兼賞楓之旅

活動日期
2003/12/6 - 2003/12/6
所屬團體
山通大海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mori(mori)

2003/12/7


◎大混往李棟山稜線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昔日殺戮戰場,故事發生在明治四十四 年至大正二年期間,當時佐久間總督,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他的「五年理番計畫」,以武力的手段使隘勇路逐漸往山區伸展,即所謂的「隘勇線前進」(或是警備線前進)。當推進到李棟山附近時和當地的泰雅族馬里闊灣群( Marikowan)發生數次嚴重的激戰。在大正元年(1912年) 9月28日至29日,日人稱太田山事件,原住民乘颱風之際,催毀日警隘勇線設施,計二日傷警備人員五十三人,殺死三十二人同年十月三日,當日軍警再度推展隘勇線時,遭受到強烈的抵抗,結果陣亡二百四十八人,負傷二百八十四人,終於佔據李棟山、馬美山、烏來山、巴蘇臺高地築砲台,來壓制馬里闊灣各部落。此稜沿途有日軍軍營和駐在所遺址和並有故桃園廳巡察渡邊要之墓,為歷史見證及意外見到不少的楓紅,今日之行可說是滿載而歸。

日期:2003/12/06
人員:hunter5 N mori
天氣:陰天

行程如下:
06:00 新竹出發。因在縱走之故,所以先將一台機車騎往李棟山停車後,再往八五山登山口。
08:00 至李棟山莊和朱莊主寒喧幾句就啟程。
09:00 抵登山口整裝出發。GPS (275823 2732554),H1206M。
09:11 剛開始為大路,不久就轉為桂竹林的小路。遇一右下叉路,資料顯示為登大混山之舊路。GPS (275889 2732274),H1257M。
09:55 見到兩株並排的樹木。
10:21 一路上緩慢的上坡。不覺已經來到石砌的營房遺址。
GPS (276111 2732036),H1520M。
10:33 遇一岔口直行往李棟山。取左上,不一會兒就登上大混山。
10:37 大混山基點。三等三角點 NO.6270 H1541M。有一缺口稍可展望到李棟山。
10:54 取原路下來,回到岔路口。續行不久有一山谷可以當作營地。GPS (277008 2731544),H1524M。
10:57 路旁的再度出現石推的駁坎。
11:10 有一處展望點可眺望東穗、島田、石麻達山等山。
11︰31 山徑轉上稜線兩旁出現為數不少的楓紅,GPS(277710 2731656),H1573M。邊走邊注意楓紅並拍照。
11:50 至一寬大營地。在1616峰山頭,GPS (277885 2731687)。上方疑為駐在所遺址,沿左方而行明顯的隘勇線路徑。
12:21 進入香菇園見到白色的蕈類,猜測為猴板凳。前行不久有一處佔地廣闊的半圓形的駁坎圍牆,四周皆是種滿了杉木林。
12:29 見到一株奇特造型的樹木。
12:43 高大筆直杉木林區。GPS (278484 2731772),H1669M。兩旁陸續都有楓紅出現在兩旁。
13:00 過1731峰瘦稜後開始出現箭竹林。到達H1730M,GPS(278673 2731761)。前行不遠有一處極佳的展望點,這時山徑左轉下至鞍部。
13:09 鞍部為濃密雜木林,由此切離路徑往發現幾顆超級紅的楓樹邁進,前觀賞拍照。
13:32 一路上上下下過了幾個小鞍部。開始上坡為一片箭竹林。GPS(279378 2731817) H1777M。
13:36 越過一山溝。GPS(279461 2731827),H1782M。沿右山溝路而行應可到達李棟山。直陡沿稜而上,因走得太快錯過了渡邊要之墓。
13:39 內鳥嘴山叉路口,GPS(279531 2731896),H1810M。續行。
14:00 來到李棟山後方山谷,這裡居然也有不少的楓紅。山溝路可接到這裡。
14:05 李棟山山頂,一等三角點, H1913M。 遇到一對來自台中的夫婦和其小孩。
15:08 至李棟山莊煮麵喝茶和台中山友聊天後,才知道他是台中長青的黃副會長。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mori兄: 真佩服你們兩位!以機車接駁的方式,縱走大混山和李棟山。尤其對於李棟山的歷史典故,敍述得非常詳細,讓人對這段歷史有清晰的概念。借用這個機會再貼幾張上星期日拍到的照片。
  • 附上大混山基點, 李棟山古堡照片
  • 大混李棟山頂,陵線展望篇:
  • 圓開兄: 謝謝你這些珍貴的補充相片。這次縱走因為有太多的驚奇,所以足足走了五個多小時,不過收穫很多。由於對於原住民和日本的征戰故事的喜好,而這些似乎都和山及古道有很大的關聯。促使我這幾年來登山的原動力。李棟山事件可以寫一本書,它的來龍去脈,我手頭上的資料並不多,尚在研究階段,在登山補給站上發表,算是野人獻曝了。
  • 大混-李棟賞楓篇: 謝謝圓開兄的補遺, 我與mori兄沒能尋得渡邊之墓. 大混-李棟可說是一趟古蹟之旅也可算是賞楓之旅,此行收穫良多,以李棟山莊作為登山最後目的地,品嚐朱莊主為登山客準備的七葉膽茶, 再煮一包麵犒賞自己, 然後焚香祝禱, 真是享受. 若行程只安排到李棟山, 別忘了多走二步路往大混山方向只須一分鐘即可見到楓葉林. 大混李棟若有車接駁建議來此一行, 沿路有多處楓葉景觀可見, 別只低頭趕路隨時可抬頭駐足欣賞楓紅.
  • 大混-李棟營地篇: 大混李棟之間有二處營地, 應可做為宿營用美中不足的是沿路無水源需自行背水上山.
  • mori兄: 你太客氣了!李棟山事件的來龍去脈,是否能Email些相關資料給我,讓我能更深入地了解,萬分感謝!
  • 圓開兄: 目前正在閱讀整理中,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有辦法,e-mail 給你。
  • 2004/12/18 登山補給站聯隊共28人,再次暢遊此路線,在此附上航跡圖.這次天氣晴朗至登山口往八五山上方約5分行程,有一處能清楚展望到整個李棟山-內鳥嘴山稜線,在李棟山古堡一償夙願見到大霸尖山,品田山.桃山.伊澤山,不過南湖中央尖仍為雲霧所擋. 關於李棟山事件,見拙文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