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行腳

馬來半島第一高峰~大漢山Gunung Tahan(2187公尺)


馬來半島第一高峰~大漢山Gunung Tahan(2187公尺)

『哇靠!河水那麼大!要怎麼過河!???』

雖已回到台灣快一週了!不過,還是對這趟去到馬來西亞爬其馬來半島的最高峰~大漢山,心中的震撼還是久久無法輕易忘懷,行進隊伍一前一後才間隔不到10分鐘腳程,涓滴溪水竟成了洶湧大河?這真是嚇傻我這登山老鳥,好在有原住民響導乘夜等河水稍退立即砍樹架好一座便橋,我們才得以在晚上摸黑進到原訂紮營地與前面隊員會合!

這趟行程我先簡短敘述一下,2009年3月13日(嘿!還是黑色星期五咧!)出發
第一天 搭華航早班機在午後2點抵吉隆坡,隨即赴大賣場採買鮮果瓦斯等糧食裝備,晚上八點到吉隆坡的中心站(KL Sentral)與部份隊員會合,坐上20:20臥舖火車向北出發,在隔天03:50抵JERANTUT
第二天 在JERANTUT車站會合也是從新加坡搭火車過來提前二小時抵達的山友,在火車站小休,天未明就換乘連絡好的九人座到淡比令河渡Kuala Tembeling,在此用早餐,等八點辦事處開門登記入園入山,換坐舢舨船沿淡比令河Kuala Tembelin上溯,我測了距離,應該有60公里遠吧!坐到瓜拉大漢國家公園河口Kuala Tahan都近午了!找到預定好的民宿,放好裝備外出到船屋用餐,下午放假,沒功課!可以到附近走走,也會合到早先在此等候的英國隊員!晚上搭船過河去國家公園內夜遊,在此遊客幾乎都是洋面孔,拿探照燈或頭燈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國家公園內夜行性動物的活動!
第三天 清晨我們這支國際登山隊八員搭交通船過河在八點國家公園辦公室報到,花約一小時檢查登記裝備,連電池.塑膠袋.內衣褲.瓦斯幾罐.罐頭幾罐都要登記檢查~今天要在熱帶雨林裡重裝行進18公里,算是很操哦!水蛭超多的,管你是黑皮膚白皮膚黃皮膚,通通有獎!
第四天 今天的考驗上午是延續昨天的熱帶雨林,只是,有爬上一粒小山Gunung Rajah(576m),可以看得到往後三天後要爬上去的大漢山,此後下坡到Camp Putih營地後,這整個下午就是會不停的過河跟溯溪,這背包一定要大塑膠袋包好,因為,河水最深都到我胸口;就在天色將暗之前的快19:00時抵Camp Teku合流口營地,在此,水蛭的功力發揮到極致,連帳篷裏點蚊香噴樟腦油拉鍊包得密密緊緊的,還是被『它』(leech)得逞!
第五天 今早一出發就走錯路,白白被水蛭吸了好多口水,還浪費掉一個多鐘頭,今天的考驗是[ 爬長稜 ],要由合流口營地爬升一千多公尺到Camp Pumkin營地,這長稜爬得可真累,又臭又長,途中有一處叫Sarsi小山坵的肩狀稜,翻成中文,就叫做[檜山],原來這兒還是有檜木的,不過,這今天唯一跟前二天不同的地方就是隨著高度的爬升,水蛭竟悄悄地消失不跟了!
第六天 今早一出發,就是一個下馬威,開始攀岩,好在一路都有繩索,40分鐘後爬上班今峰Gunung Pangkim,從此開始才是享受主稜縱走有微風又有好展望,一路走走停停拍照,還要走十幾道上上下下的架設鋁梯,在午後三點爬上那道最長超過五米的鋁梯,經過一個大岩壁瘦狹地型後,景像丕變,變成寬廣的矮樹叢,展望極佳!再走五分鐘後抵各冬峰Gunung Gedong,這營地是一處山頂,最高處還立有一粒超大顆的三角點,站在基點上,快近360度的展望,不論是晨或昏,總是大夥交談的焦點!
第七天 今早先是一個稜上好風光,賞盡馬來半島遠山雲海翻騰,與大片的豬籠草原,自Camp Padang營地後的考驗才是沼澤地型是今天的重頭戲,登山路徑上全是爛泥,需要小心踩點,只要有人一隻大腳踩進沼澤拔不出來,眾人就會哄然大笑,因為你的犧牲,嘿!嘿!馬上提高警覺,換踩旁邊有樹枝的地方!過午後,漸漸脫離沼澤區,山頂在望,再經一段路上都是壺穴水源地後在14:20爬上此行最高點,也就是馬來半島的最高峰~大漢山Gunung Tahan(2187公尺),今天算是此行功課最少的一天,因為,我們就在山頂紮營,山頂有雨水集坑,也建有廁所,晚上風好大!
第八天 今天的作業是繼續向北沿稜下山,也就是一般想爬這大漢山的Merapoh最速路線,此去直下1600多公尺,直到lata luis營地才喊停~近天黑前的一場熱帶雨林暴雨,讓溪溝成河,處處黃瀑,直折騰到快晚上九點才抵營地!今天好累好累…………………………..( leech又來了!)
第九天 今早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揹著這幾天爬山後空無糧食只剩垃圾的大背包,再過幾次河後,在正午,經過一道吊橋,嘩!眾人看到吊橋那頭的現代房舍,終點終點~終點到了!此地有水龍頭,稍事梳洗,國家公園也派來二部車來載我們經13公里的柏油路後到sungai relau(國家公園在Merapoh的辦公室);司機將我們放在一間Registration,還識趣的打開電扇,嘻!因為~接下來職員會過來拿著當初我們在Kuala Tahan入山時裝備檢查登記的那張表格一一唱名檢查,你有沒有將垃圾空罐廢電池帶下山~~~再來就是等發登頂証書啦!還可以好好的洗個澡……….!
登山已近尾聲,這天下午要出去Merapoh,除了慶功宴外,還須在22:20抵gua musang火車站,搭上臥舖火車,一夜殺回吉隆坡~
第十天 火車回到出發原點吉隆坡的中心站(KL Sentral)時都已近早上十點,媽媽咪呀!mamamia!搭火車躺了快12小時,全身骨頭都差點散掉!就近就在中心站(KL Sentral)上找希爾頓飯店住一晚!
第十一天 近午時分搭EKspres,才35元馬幣就送我到機場,在晚上八點回到台灣!

資料~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位于東南亞各國的中心點,國土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領土包括兩個部分,馬來半島南部習慣上稱為西馬,婆羅洲島的沙巴及沙勞越兩州則稱為東馬。

從地圖上看,馬來半島就像一大片樹葉浮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除一面和泰國接壤外,其他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610公里,不過海岸附近多為沼澤地,天然良港不多,唯有西南海岸的馬六甲海峽,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問的通道,因此馬來西亞正好位於兩大洋之間交通的咽喉。雨量可是名列世界前茅~

馬來西亞半島上超過7000英呎的山共有七座,山雖不高,個個都很難爬,難度比之東馬那粒4095m神山難上好幾倍,茲列出如下~
1. 大汉山 G.Tahan 7185' 4°38'N 102°14'E
2. 哥布峰 G.Korbu 7162' 4°42'N 101°19'E
3. 扬巴峰 G.Yang Blar 7156' 4°39'N 101°22'E
4. 加永峰 G.Gayong 7129' 4°41'N 101°19'E
5. 查玛峰 G.Chamah 7123' 5°15'N 101°35'E
6. 扬压峰 G.Yong Yap 7113' 4°46'N 101°23'E
7. 乌鲁土拔峰 G.Ulu Sepat 7091' 5°08'N 101°28'E


網站介紹~
1.以下這網址所po上來的照片是2008年商業團山岳探險俱樂部所走的路線跟我一模一樣,請留意,它共有part1~part5,很多照片,看過後,就可以知道[ 難不難! ]
http://anakhutan.multiply.com/photos/album/17

2.以下這個網站有點類似台灣的登山補給站,在馬來西亞登山找伴或登山資訊聯繫可以在此登山交流
http://cforum3.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399345&extra=page%3D1

3.以下這個網站是馬來西亞的商業登山團,有興趣者請自行跟他們連絡,賴兄只是介紹有這一團即將在2009年6月6日至13日舉辦登大漢山,賴兄並不認識他們,請自己自由決定風險!
http://ewchuah.multiply.com/journal/item/73

4.以下是大漢山的國家公園官方網站
http://www.wildlife.gov.my/

5.以下這家商業登山隊可以參考他的價格跟路線,還有要準備的裝備
http://www.impressions.com.my/Tahan/gunung_tahan.htm

6.以下這家商業登山隊也可以參考一下,看似規模蠻大的!
http://mymountaingoal.com/

7.以下這網址是新加坡隊在2003年七月去走最短路線時所寫的登山記錄,有興趣者也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snowmountains.qsurf.org/users/yeti/tahan/tahan1.php

8.以下這個網址是介紹馬來半島(西馬)上的高山,有興趣到西馬爬山的山友一定要看看!
http://www.growing123.info/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58&id=79


短短一年內,去了西馬五趟,還為了入境方便,搞了一個一年期無限次數入出境簽証,算起來台灣的中級山,尤其是花蓮東部那種翳鬱森林燜溼叢林這馬來西亞登山的難度都遠遠超過我們!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大漢山(Gunung Tahan) 登過大漢山(Gunung Tahan)的人都明瞭,大漢山確實是一座與眾不同的山種,未曾涉足大漢山的人說甚麼也想不到,西馬最高點的周遭,竟存在著一片與西馬地質特色毫不相同的遼闊高原地帶,和一望無盡的自然盆景型奇特景觀。 大漢山以海拔7,186英尺高度居西馬山岳翹楚;然而,它卻屬於遠離西馬主要山岳集中地區,獨自屹立于半島東端的一座孤立山系,也就是自成一格的大漢山脈。由于山體脈絡在地理上與其他諸岳疏離,它能自行繁育出許多自身特有的植物物種群落。 大漢山屹立於彭亨州國家公園中,和沙巴州神山國家公園相似的是,大漢山實際上是國家公園最主要的實體組成部份。彭亨州國家公園當局也和沙巴神山國家公園一樣,為大漢山劃定了特定的登山路線,並強制由專業登山嚮導帶領,以免登山者惡意破壞或污染山林,或在山中迷途,不同的是,大漢山劃定的特定登山路線有3條,比神山多。 大漢山原是西馬攀登難度最高的山峰,但隨著1987年剿共戒嚴令解除,原本封禁的主幹山脈諸岳陸續開放,在吉隆坡眾多山岳人社團的策動下,各主要山峰的攀登也陸續勘探出來,更開發了數條山脈大縱越型新路線,其難度都遠遠超過了大漢山;如今,大漢山在山岳攀登難度名冊中,僅排在第6位,但仍保有”最遠距離攀登’的頭銜。 這條最遠距離的登山路徑,便是大漢山歷史最悠久、最具傳統意義,也是大馬山岳界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路線___瓜拉大漢(Kuala Tahan)路線。數十年來,這條山徑上不知累積了多少登山愛好者的歡歌笑語和青春血汗。如今,”『大漢山歲月』”的持有者,仍在全國各處細細緬懷在這條山徑上奮戰的每一細節,每當旁人問起,仍會興奮得喋喋不休一一訴說的,乃是那條奇美的經典山徑。 其實,大漢山的特色,便是土質貧瘠,若與林木茂密的主幹山脈諸岳一比,更顯而易見。但,這卻也是大漢山最迷人的地方。瓜拉大漢路線上有許多個營地,每一個營地都有一個獨特的名字。這是名山才有的奢侈現象。 由瓜拉大漢路徑往返大漢山,一般需6至8日。瓜拉大漢其實是地名,國家公園總部便設在此處。想到達瓜拉大漢,需先乘坐舢舨快艇,沿彭亨州濁黃的淡比令河(Sungai Tembeling)逆流而上,3小時方可抵達。由瓜拉大漢國家公園辦事處出發,便是正式攀登,進入原始熱帶雨林。由於大漢山土質貧瘠,低地原始雨林顯得較為稀疏,行走4小時後,便到達第一個著名的營地___馬蘭帶(Melantai)營地。這段長達12公里寬闊平坦的林中道路,其實是西馬山岳中最好走、最簡易的山徑。越過馬蘭帶營地,便是另一段長達15公里漫的漫長山徑 ” 27嶺 “ 山徑,需時6小時,但仍寬闊好走,坡度不大。翻完27嶺後,便是另一著名營地___大漢河(Sungai Tahan)河谷地區的布貼(Putih)營地。 大漢山擁有西馬諸岳中最寬闊的河床溪谷。動輒40至50米寬,水流汌急。從布貼營地開始,便可一睹其真面貌。大漢山水質卻有與其他諸岳所無的一大特色,便是奇妙的茶褐色,隨著地勢愈高,水色愈深。那是因為大漢山奇特的腐植土層能分解林中枯葉的色素,雨水流入土層後便被染成茶褐色,但卻絕非污染,因水色雖⊙ ,卻清澈如琥珀般迷人。 由布貼前往另一著名河床畔營地特古(Teku),需5小時,其實仍在這條茶褐色、縱橫交錯的大漢河支流網地域,沿主流而上,並需數度涉過河床。抵達美麗的特古營地,便已耗去兩個登山日了,大漢山的低地段落也到此結束。屹立在特古營地前的,便是大漢山的基部山體。至此登山者已經走過30多公里的漫長路程。 由特古出發,得先翻越4座著名的大漢山前衛峰,那便是班今峰(Gunung Pankin)、15梯峰(Gunung Tangga Lima Belas)、里士級峰(Gunung Reskit)和各冬峰(Gunung Gedung)。在班今峰的山腰,仍有一個著名的雷士(Wray’s)營地,和另一個較不著名的因營地旁長著幾株垂葉羅漢松營地。營地高達海拔4,000英尺。 一過雷士營地,地貌開始顯著變化,告別低地熱帶雨林和高山熱帶雨林,進入高山薄子木林帶。上述連體前衛峰的前3座,都屬於高山薄子木林帶地域,海拔高度5或6千英尺以上。登上最後一座前衛峰各冬峰前,得先沿鋼索攀上鋼索崖,頗為驚險。 各冬峰海拔高度達6,676英尺,是著名的雲海之峰,山峰以東是一片”區域性小氣候雲海”結集區,只要天氣良好,雲海層每天都會在此結集。由各冬峰開始往馬拉坡(Merapoh)前進,便是有著奇特植物群落生長狀態的大漢高原了。 大漢高原是由一些巨大的砂質岩、石英岩等多樣岩體組成。在這片大面積岩石層地表上,薄薄的鋪著一層烏黑酸土,土表上繁育著多種高山灌木叢。由于土層薄淺,灌木扎根無力,所以長得相當矮小,一般僅2英尺高。站在高原上放眼四顧,岩地高原上盆栽般的灌木叢延綿如海,漫步其中毫無困難,偶爾雲朵飄來,竟有置身仙境的感覺。 大漢高原四周環山,長年冷熱變化極大,植物群落類型有岩生、水生、雲霧生、天然進化和突變特有種等。每年2、3月是杜鵑花灌木與薄子木的花季,9、10月時則有山蘭群怒放。登頂山徑兩旁,長著成列的山陽蘭,都會開滿怒放。 大漢山特有物種如大漢妮西棕、白杯豬籠草以及許多特有的高山杜鵑和蘭花,都能在這片高原上找到。松木則以崗松和陸均松為主。著名的草原(Padang)營地看來極像足球場,地處大漢高原中央。營地不遠處有大裂谷,長1公里多,便是大漢高峰了。由瓜拉大漢抵達大漢高峰,路程55公里。 由瓜拉大漢攀登大漢山的登山者,一般不在山頂宿營,而是扎營于美麗的草原營地,之后輕裝往返大漢峰頂。如果宿營于山頂,在整個行程上並不協調。其實,這座西馬山岳中最寬闊的頂峰,無論景致或視野,都較草原營地有過之而無不及。 1994年,國家公園當局另在馬拉坡小鎮另辟一條登山路徑,那就是第2劃定路線的馬拉坡路線。這條路線並不迂迴婉轉,而是直接由大漢山西面山體出發,兩天便可登頂,往返僅20多公里。途中有巨大瀑布景觀,紮營山頂也相當方便。但其整體沿途景致,遠不如瓜拉大漢路線優美及變化多端,僅是一條節省時間的捷徑罷了! 97年後,國家公園當局又開辟第3條路線,即最新的話望生路線,其攀登難度、距離與所費時日,都介於瓜拉大漢與馬拉坡之間,屬於”中庸”路線。由話望生小鎮出發,末端將與馬拉坡路線重疊。一般登山者習慣上把馬拉坡路線與話望生路線稱為”後山路線”。 註:居住在大漢山北部的準黑人原住民,把大漢山稱為”里來岩”(Batu Relai)──學者們認為,這個名稱才是大漢山的真正名稱。 ★以上文章是賴兄由馬來西亞最有名的登山家[甘倉林先生]由其著作裏選輯翻成繁體中文,我利用閒暇之餘一字一字敲打節譯出來,期與我台灣登山同好分享!其著作權是歸屬於甘倉林先生,本篇文章介紹大漢山,賴兄認為很是客觀與實際,對我台灣登山客想要瞭解西馬山岳頗有助益,站在推廣登山的角度,賴兄未經甘倉林先生的同意即節譯此文,如有侵害著作權行為,賴兄願意承擔一切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