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3/12/13
能高越嶺西進東出─硬蜱驚魂篇
作者:Fannie
帶下山的硬蜱還活著
為了登山,去上了很多課程及讀資料,對硬蜱有粗淺的瞭解,知道牠咬住人就不會輕易鬆口,不小心拔會讓牠的口器留在皮膚裡,最好用特殊的「硬蜱移除器」小心將牠拔起。牠叮咬時並不會痛、也不會癢,咬時會將螺旋體注入皮膚,吸咬時間愈長,得到到萊姆病的機率愈高,萊姆病會引起心臟、神經或關節病變,若嚴重病變,有可能致死。
隊友都還在睡,不好將他們吵醒,我靜靜的繼續躺著,有時感覺有點癢,但我知道那是心裡作用,其實真的不痛也不癢,要不是我睡不著,在自我按摩,恐怕都不會發覺已被硬蜱咬了。
隊友鬧鐘響了,凌晨4:30比預計5:00起床提早了半小時,看見二位男隊友坐起,我跟雨林說「幫我看一下背部,好像有個東西」,我將頭燈遞給他照,燈光一照,他馬上「唉呦~」的發出叫聲「有隻蟲耶~~」,我說「果然不出我所料是硬蜱」,我們的對話馬上把大家驚醒,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怎麼拔除它,「如果無法完全拔除,是不是把牠貼住,下山再去給醫生拔呢?」,我說「要用硬蜱移除器,有人有嗎?」沒想到逸楓說他有,真是讓眾人驚喜,但逸楓說他朋友送他移除器,卻從來沒有用過,只是在網路看過影片。
硬蜱叮咬在背部,移除之前的樣子 (飛馬拍攝)
近照
我想沒問題的,如果無法完整拔出,下山再就醫也行,於是請隊友幫我拍照做記錄,照瓅心的建議先用優碘消毒,拔出後再消毒一次,取出我的藥包,Gina幫我消毒,由逸楓執行拔除手術,卡嚓卡嚓大家搶先照相,逸楓夾著硬蜱轉轉轉,就拔出來了「還活著,應該口器沒有留在皮膚裡,要不要裝起來?」,「要要要,我要帶去給醫生看」。盧大夫生平第一次執行手術完美成功,那支「硬蜱移除器」被大家列為登山必備小物,直嚷著要團購。
大家討論為何睡在6人中間的我會被硬蜱咬呢?硬碑的宿主可能是貓、狗、老鼠…,我說「老鼠~半夜我跟一隻老鼠四目相對耶~」,隊友就開玩笑說「厚~牠記住妳了,所以派牠的寵物來找我!」。其實我一直都蠻鎮定、平靜的,反倒是隊友們受到驚嚇直呼「太恐怖了」,大夥開始玩起「自摸」遊戲,檢查一下有沒有被硬蜱咬到。我要大家票選山中最恐怖的昆蟲,果不其然,硬蜱得到壓倒性的勝利。
這也是我說山岳到底可以教我們什麼!?「它教我們做事要有準備,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只要具備知識、工具、技術,這些事都不足以驚恐。
這張角度清楚看到硬蜱頭埋進皮膚裡 (Photo by 逸楓)
其實被硬蜱叮咬未達24小時,得到萊姆病的機率是零,但保險起見還是去大醫院看感染科,如果要預防性投藥,最好在叮咬的72小時之內,我怕來不及掛號看診,於是先吃了之前醫生朋友開給我的藥Doxycycline 200mg後,再帶著硬蜱及藥去給醫生看,結果醫生連硬蜱看也不看,我說請醫生看一下傷口,不知口器有沒有留在體內,他說用正確拔法,就不會留在體內,我的方法很正確,叫我把手中的藥吃完就好,連掛號費都免收了,好像我小題大作似的>_<!!。
雖然如此,不過還是小心為上策,多跑一趟醫院還是對的。在山中如果被蟲叮咬,建議:
1.最好記清楚蟲類模樣,或將蟲隻帶去給醫生辨別。
2.如果一個月內有莫名的症狀,要立即去看醫生,交待旅遊史。
【硬蜱】又稱八隻腳,蜱(tick,俗稱壁蝨)是一種「絕對外寄生吸血性的螨類」,必須吸血才能成長發育,牠可攜帶、傳播多種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疾病,例如出血熱、斑疹傷寒、回歸熱、蜱癱瘓及法定傳染病萊姆病等等;當蜱在刺吸人類和動物的血時,除了造成人體血液流失,還會使刺傷處發炎、潰爛。
被硬蜱叮咬後,如果超過48小時才拔除硬蜱,感染率萊姆病機率高達100%,若在24小時內拔除,則機率約30%;疾管局也從2007年10月15日起,將萊姆病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如果發現病例,必須向疾管局通報。
【萊姆病】硬蜱所傳染的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但人不會互相傳染。早期病人會出現慢性遊走性紅斑,到了中晚期,神經系統、心臟、關節都會受損害;疾管局進一步指出,中晚期的病變症狀包括:關節變形、關節炎、顏面神經麻痺、心臟傳導缺損及心包膜炎等等。
網友Paleo補充:被 tick 叮咬,並非時間愈久,就會感染萊姆病等人畜共通傳染病,而是看該 tick是否帶有特定病原。就像是蚊子會傳染登革熱,但不代表每一隻蚊子都是登革熱病媒蚊。這樣提醒只是希望山友不要因此恐慌,只要細心拔除 tick,下山就診預防性投藥,萊姆病在醫療資訊缺乏的地區才有較大的致命危機。
編按:感謝Fannie慷慨分享面對硬蜱的處置情形,Paleo補充相關資訊,希望透過此次分享,讓網友對硬蜱多一分留意!!
被 tick 叮咬,並非時間愈久,一定會感染萊姆病等人畜共通傳染病,而是看該 tick是否帶有特定病原.
就像是蚊子會傳染登格熱,但不代表每一隻蚊子都是登格熱病媒蚊,或者被愈多隻蚊子叮咬,得到登格熱的機率就愈高.
這樣提醒只是希望山友不要因此恐慌,只好細心拔除 tick,下山就診,預防性投藥,萊姆病在醫療資訊缺乏的地區才有較大的致命危機.
感謝Paleo分享相關資訊,且讓我們補充進文章內。 ^^
我懂了。
如果沒有硬蜱拔除器,就用手指將硬蜱轉幾圈,輕輕拔起,應也不失緊急處治的好辦法。
感謝分享此文。
用(箭)竹片中間開槽也可應急
我上次遇到硬蜱的紀錄
http://blog.sina.com.tw/snowrober/article.php?pbgid=32787&entryid=574750
這次硬蜱蠻大隻的,用小的硬蜱移除器可能也不好處理
後來到醫院急診室去,醫生也不好處理
http://blog.sina.com.tw/snowrober/article.php?pbgid=32787&entryid=604730
這篇是有硬蜱移除器的記錄,CDC專家送我的
台灣研究硬蜱的專家真的很少
這篇內容還有就是朋友被咬到,然後在臺中榮總住半個月的記錄(有萊姆病的第二期症狀(關節炎,關節有積水))
幾乎可以判定是來姆病,.台灣被硬蜱咬到發病的不多,
但是到榮總住院半個月也是夠辛苦了
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多注意
小弟在102年12月3日單攻志佳陽山時,在5.4K到6.0K賽良久間,也勾上了兩隻大隻的(約0.6cm)硬蜱,一隻在手套上、一隻在衣服上,還好休息時及早發現移除,不然…就也中標。也許…野生動物的族群數量越來越多了,看來…日後上山真的要帶這拔除工具了…。
請問是在那一個路段中蜱的?
是在天池山莊嗎?
Thanks.
以前都不知道有這問題,學到新知了,謝謝
To 大山豬:
徒手處理還是擔心口器會卡在傷口處。
To uncleben:
Fannie是在檜林保線所發現的!
硬蜱拔除器有多種款式,建議團隊醫藥包中可以準備一組,以防萬一。
Fannie隊友攜帶的是此款
還有這種款式,同樣藉由夾+旋轉來移除硬蜱→http://www.keepon.com.tw/showGoods.aspx?id=8694
使用說明:按下頂端的彈簧按鈕,讓拔除器的夾子確實夾住硬蜱或蝨子,越靠近皮膚越好。注意不要直接拉扯,應慢慢逆時針轉動按鈕,直到硬蜱脫離你的皮膚,並盡快消毒被叮咬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