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千岳俱樂部?

7777(roc)

2005/10/20


最近聽說有某些山友要成立基石千岳俱樂部,個人有些想法如下:
有關台灣三角點的基石,陸測三等以上三角點,三等四千號以上788點,二等290點,一等約98點,加起來約1176點,地籍三等以上三角點1070點,因此若要成立千岳俱樂部可能有實質上的困難。首先是千岳的定義,山:一般指高度500公尺以上坡度較陡峭的,500公尺以下坡度較和緩的稱為丘陵;岳:高大的山。所以岳的高度應該不可以少於500公尺,最少也要1000公尺以上,依照此準則,地籍三等以上三角點1070點幾乎都要扣除﹝只剩7點﹞,一等約98點也要扣除二分之一以上,二等290點最少也要扣除二分之一以上,三等四千號以上788點也要扣除200點以上,如此有三等以上基石的岳大概只剩下750到800點左右,可能無法達到千岳的條件。若高度放寬到500公尺,就能達到1000點﹝約1030點﹞,但好像就跟岳無法相符合了。因此建議所謂千岳,應該包含設立基石時間超過一甲子以上﹝比較老舊,包含森林點三角點等舊基石,有古蹟的意義,而且某些非三等以上三角點的山頭,視野或高度都不比有三等以上三角點的山頭差﹞,高度1000公尺以上的,如果能夠,改為【甲子基石千岳俱樂部】,可能比較實際。僅供參考!

所有回覆

  • 第一次看大鵬兄這麼精闢的發表看法,以您的經歷、精研及精準的摸點,無論將來以什麼名稱成立俱樂部,我深覺少不了您,您的發表我欣賞。
  • 非常感謝大鵬兄精闢的見解,本週六(10/22)千岳俱樂部之籌備會議必會列入參考,本人身為此次會議的聯絡人也希望全國對基石有研究心得的專家能持續不斷給予我們指導,讓我們不致閉門造車,以下是本次籌備會議的一部分討論議題: 1.千岳俱樂部成立前之籌備會議定於94年10月22日15:00起~23日10:30止,假林口鄉台電新村2號舉行(位於竹林山觀音寺附近的台電宿舍區)。 2.本次會議討論議題包括千岳俱樂部的名稱、定義、宗旨、章程(諸如:參加會員的資格限制、幹部及會員的會費及每年的年費(所繳費用作為印製路條及每年定期舉辦年會開銷用)、設立獎勵項目例如:三百岳獎、五百岳獎、八百岳獎、千岳獎、完成一等、二等三角點獎、完成某一山脈或山塊所有基石獎、完成某一縣市所有基石獎、高山百岳獎、中級山(選定)百岳獎、郊山(選定)百岳獎…等)及其他相關事宜。 3.成立『千岳俱樂部』的主要成員為『基石俱樂部』的要角,原本想使用基石俱樂部的招牌擴大招收對三角點有興趣的山友加入,但受限於基石俱樂部內部有不同意見,只得另起爐灶成立新的全國性跨社團的俱樂部,本俱樂部將本著延續愛好基石的精神,繼續努力,為邁向完登全國三角點而奮鬥! 4.未來『千岳俱樂部』可能統一只有一隊,不再分區各組小隊,可行做法:路條以『千岳俱樂部』為名,再以顏色來區分北、中、南、東各區。
  • 那好,那好,既然百岳受限於國家公園不能爬,就來爬千岳,也比較不會畸形,再來可以讓國家公園的山沒人爬,讓他臉上無光 徐兄,加油啦!
  • 本次千岳俱樂部籌備會議預定出席人員名單(暫定): 1.基石俱樂部台中山怪隊:陳清坡先生 2.基石俱樂部台中新象隊:張賀融先生 3.基石俱樂部台北友緣隊:羅清田先生 4.基石俱樂部三重秀多隊:廖詠和先生 5.中華山岳協會藍天隊、北聯隊:許良治先生 6.中華山岳協會野虎隊、北聯隊:溫世忠先生 7.台北縣登山會:徐國彰(聯絡人) 及台中二位山友。
  • 刪除
  • 我也蠻同意校長所言,既然叫千岳就以山的定義 摒除基石這些因素去選擇,譬如說高度,或是難度, 亦或是展望,獨立性等等.... 如果要純以基石為目標,可以另定"千基"俱樂部, 要細分可以分很多基石種類的目標,包括原點 或是補點,或是森林三角點等.... 山是山...基石是基石.兩者混在一起...我覺得很 混淆,最後不管千岳是用何種標準選出來,我希望 其結果,所有一千座山(甚至是超過一千座以上)是 可以很平均的散落在台灣各山區,不會密集於西部 而冷落了東部,也不會都偏向知名的山,而冷落了 一些很冷門或許也很難的中級山. ps.個人看法.也希望山友大家聽聽別介意
  • 首先感謝眾前輩對即將成立「千岳俱樂部」的各項高見,在此在下要概略說明欲成立此俱樂部的宗旨與意義: 1、成立的宗旨是希望廣招對三角點有興趣的山友,共同分享樂趣及心得交換,以及資訊交流。 2、「南台灣名山大系」乙書主要作者,黃水明前輩曾許下「千峰山叟」的理想,也是以郊山為主,頗能融入一般大眾的生活圈,只要肯多出門運動,多走幾座山,千岳只是時間的問題,何難完成,只是我覺得「千峰」的定義應該以「台灣山岳一覽表」上有記載的最基本依據,或具獨立山頭地圖上有標示的山名,當然有四等以上基點的最好,兩峰間隔太近,副峰自行取一個山名列入一岳便有不妥,例如嘉義縣大尖山到梨子腳山基點峰之間,有座有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的山標高1274公尺取名「平等山」,梨子腳山主峰標高1234公尺卻另立山名「馬鞍山」,梨子腳山基點峰西南方有座標高968公尺取名「大坪山」無基點,無獨立明顯山峰且無基點又距梨子腳山基點峰太近,這三座山都不應列入「一座山」,但「埤頭山」一等磐石、「三汀山」陸補三等,兩點原都是原點且相距僅約20公尺卻有兩個山名也該列入兩點。 3、「千岳俱樂部」的最終極目標是完成「山」的三角點,而且全部必須是「三等以上原點」,但基本理想是完成四等以上「千點」即可,原欲以「千點俱樂部」為隊名,但因唸起來不夠通順,所以便以「千岳俱樂部」為名。 4、完成何種點可列入計算一點:一等三角點、二等三角點、三等三角點、圖根點、森林三角點、內補一等三角點、內補二等三角點、內補三等三角點、總督府圖根補點、內務局補助三角點,這些點是最基本考量,至於完登一點的定義是要有清晰可辨三角點號碼的照片,若有人與基點合照的照片則更好,若無號碼的基點則以「字」為依據,例如「一等三角點」、「森林三角點」等字。 5、待完成以上基點共一千點,再踢除一等三角點、二等三角點、三等三角點以外的點,再重新計算,可以再延續繼續玩下去。 6、若已完成一等三角點、二等三角點、三等三角點原點一千點,再踢除平地三角點,以「山」的「三等以上三角點原點」繼續努力,是最高等級的夢幻組合,這點相信至今全國尚無任何一位山友完成,若有心完成的山友,若非職業性質,單純以假日登山且幾乎沒停歇,預估至要要花費15~20年以上時光。 7、至於「山的海拔高度」定義,例如「鐵砧山」獨立矗立在大安溪畔,高度雖只有236公尺,您能說他不是「山」嗎?「火炎山」標高596公尺,埋有三等三角點,高聳獨立,山容壯觀,地質特殊,動植物生態豐富,展望特佳,自大安溪畔上登要兩小時,雖然高度不到1000公尺,確是十足夠名列台灣「名山」之一,「前東港山」於平坦的西濱海岸線凸聳,還有一個小小的鞍部,擁有一等三角點原點,高度11公尺,或許亦勉強可列入「山」的行列,「馬鳴山」高度10公尺,埋有二等三角點原點,但無略為凸起的「高地」,是否列入「山」則可再議,但既以「山」為名,我建議列入,否則條件太嚴苛,便失去玩基點的意義,「三點山」原海拔高度4公尺,擁有三等原點四八二號,原點已失,於海堤上另立三等內補點047號,高度6.721公尺也遺失,諸如此點就有待討論。還有王雲卿先生記載中的平地點「東勢閣」高度259公尺,二等三角點,「過坑」高度364公尺,三等三角點,「竹坑」高度206公 尺,三等三角點,諸如此類有獨立山峰的「平地點」都該列入「山」的行列。 8、同時擁有「一等、三等(例如土庫岳)」、「二等、三等(例如石頭坑山)」、「二等、圖根點(例如烏土崛山)」、「三等、森林點(例如大尖山)」……等的組合亦應可列入兩點。 9、張大師大鵬兄曰:三等以上原點共2,246點,基石俱樂部的所有成員所摸過的三等以上原點,保守估計至少有1,200點以上,且還一直增加中,基石俱樂部的成員一直有個理想,希望能參加「全國登山大會師」,並於現場展示三等以上原點的照片1,000點以上與全國山友共享樂趣,但這個工作一直沒人作,或許將來的「千岳俱樂部」會有人如此作。 10、「基石俱樂部、「千岳俱樂部」的成員都是喜歡基點的山友所組成,且許多都是身兼兩個俱樂部的成員,希望能將「基點」的共同理想互相融合,相輔相成。 以上只是在下的個人淺見,尚待前輩與同好們共同指導與討論。
  • 拼命找基點而忽略掉登山的過程,這一點讓很多山友對這群執著於三角點的人投以異樣的眼光,爬山是一種享受一種鍛鍊,是心靈層次的修持,淪為找基點比賽時格局不但變小也讓那顆「測量工程使用的標石」反客為主,找基點只是登山過程中的一項小小註腳,一座山本身並不會因有無基點而產生差別,名山大家都愛去,很多設有基點的山其貌不揚只因它是測量用而不是觀賞用,拍過基點照後留給登山者的回憶其實不會很多。 千岳俱樂部到底和基石俱樂部有何不同?不就是找基點嗎?百岳的制定和風行已歷時三十餘年,關於百岳資格的爭議也從沒停過,千岳之於百岳數量多十倍其爭議是否也是十倍,爬山隨性一些會輕鬆很多,到處找基點是很好玩的休閒活動,多納入一些人文、歷史、自然、及研究會比單純的累積基點數量有趣得多!
  • 本人最欣賞TACAN的論點,TACAN大師的意見,常是我爬山及作人處事上重要的參考及依據,但有點意見如下:所謂登山隨性,就是說爬山喜歡怎麼爬,就怎麼爬,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汲汲營營的找基石的沒錯,放蕩不阿享受山林的也非常好,著眼在您的立論基礎在那,所謂異樣的眼光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有不同的見解。以前我去一位叔伯輩的家中,此長輩長期在東部造林,聽說我要去爬山,馬上不客氣的說:太閒沒事幹是不是?山有什麼好爬的!但如果和藍天隊長談及爬山,又是一番勉勵和贊賞。所以從此以後,無論別人是要怎麼做或怎麼說,我都不會覺得奇怪。不過要成立一個組織,就必須要成員的意見或想法相近,若思想不同如何和的來?以某XX俱樂部為例,到現在好像名存實亡,才會有另起爐灶的想法。 小花兄及校長兄的獨立山頭論點,應該好好考量進去,不過此等山頭沒有測量資料的比較少,大多都有陸IV等以上的測量,但還是要列入考慮。
  • 登山本來就是集多種樂趣與知識的總合:運動、健身、交朋友、地形研判、攀岩、溯溪、野外求生、野外急救、認識野外植物、認識海濱植物、認識野溪動物、認識山林動物、認識岩石、認識溪流、認識水塘、學習野炊、賞花、露營、冰攀、賞鳥、賞蝶、賞昆蟲、觀旭日東升、看夕陽餘暉、觀星、觀瀑布、嚐地方小吃、人文、考古、攝影、集三角點.......等多的數不清的專業技能,相信大多數喜歡基石的山友都是「雅士」而非「莽夫」,登山集點只是其中一個樂趣而已,感謝張大師與李大師的提議,千岳俱樂部若有幸組隊成功,會將更多元化的登山技能與專業知識廣為引用與學習。
  • 張醫師: 「XX俱樂部」只是最近沒有辦年度聚會,大家互相連絡、交換資訊仍很頻繁,互相關懷的心、堅固的友誼也一直沒變,這個俱樂部永遠存在,隊員們也都一直身為此俱樂部的一員而榮。成立千岳俱樂部也與原先的俱樂部沒有互相牴觸,只是希望結合同好來一個不同玩法、更須努力多摸幾顆三角點的用意而已,待組織、架構完成,便會公開詳細的千岳(點)、(山)認定標準、加入辦法、年費、福利、聚參次數...等,敞開大門邀請有志一同的山友一起努力奮鬥。
  • 什麼時候才會正式成立?迫不及待想加入。三等以上的原點我摸了五百六十顆,如果能夠早點成立,個人就以一千五百顆為目標好了。 三角點遍佈全國各地,不論高度,都有其視野,每一個點都有其背景和故事,很適合我們這些生活上徬徨無助的飄泊者,做為師法的對象,可以透過尋點的過程,在簡、易、困、難...之間品味各種心得與感受。 山不在高,在於視野;人生不在位高權重,在於胸襟,故我樂以基點或山頭為師。 基點因為見證近百年的風霜雨雪,是故應以古物視之,在尋找古物的過程,一方面發思古之幽情,自惕不望本的襟懷;另一方面,時可登高覽勝,時高時低,體驗不同高度的視野,讓生命的張力更延伸。 不一定要高才一定叫山,不一定要難,才一定有成就,數字的追求也可以很滿足,是不是要別人來頒困難得到獎,以為努力做肯定,就輕鬆一些,自得其樂也無窮好了。 因此如果能早一點成立這個團體,一定可以為個人的生活帶來更多不一樣。
  • 大哥 你的目標不小喔,如果只單純指三等以上"原點",不管補點, 一千五百顆跟我當初算現存的原點數目頂多差一百多顆... 我想以現今台灣基石界我想最接近這個目標的應該是耀崑 前輩了....真的不容易...非常不容易.近乎不可能 基本上到達一千顆之後,你會發現每五十顆就是一個還蠻 大的關卡....不過呢.目標大我想要到達目標的決心就強了 ...北京人大哥一起加油呢 ps.爬山什麼目標都可以...,沒有一定最好的,開心為最後標的
  • “目標”這個東西,本來就多半有難度,太容易,一不小心就完成了,那就不能稱為事業了。 “事業”這個東西,本來就不一定志在賺錢,別人的事業在賺到錢後賺更多的錢,我的事業在爬過山後,再爬一座山。用一生的時間來成就自己最喜歡的事業,我很願意。 平均一個星期爬一座山的話,一年可以爬五十座,二十年剛好一千座,那時我剛好年近六十,開始是走馬看花的年齡,到時山爬不動了,和山友分享分享心得和照片,退休的生活能夠如此,夫復何求? 現在大家都年輕,就一起為二十年後累積累積信心和希望吧。
  • 您好: 沒想到大哥您也是三角點的佼佼者,超過五百顆三等以上原點,在登山界已是曲指可數,必須跑遍台灣各地了。千岳俱樂部初步規畫有:千點、千山、千岳三種組合,計畫書正由徐國彰山友擬稿中,預計95年1月舉辦成立餐會,非常歡迎大師您的加入。
  • 感謝前輩看得起。 起步沒幾年,不嫌小弟肉腳,只要知道地方,屆時準時參加。
  • 非常歡迎基石界的重量級大師加入「千岳俱樂部」,近期即將張貼加入資格與辦法及章程,歡迎指教與討論。
  • 「千岳俱樂部」籌備會會議記錄 一、時間:94年10月22日15點30分~18點30分 二、地點:台北縣林口鄉台電新村第一出差宿舍交誼廳(一) 三、發起人員:溫世忠、陳清波、楊邱明、張賀融、郭振雄、江素禎、許良治、羅清田、徐國彰(整理記錄) 四、列席人員:蔡天生、廖詠和 五、會議結論: (一)、俱樂部名稱:定案為「千岳俱樂部」。 (二)、宗旨:希望廣招對三角點有興趣的山友,共同分享樂趣及心得交換,以及資訊交流。 (三)、組織:設「部長」一人,二年一任,連選得連任一次,北、中、南三區各設一位「副部長」擔任各區召集人,部長另指派一位秘書長、一位財務組長、一位公關組長及審議委員3~5人(含評審主任委員一人)。 (四)、定義(認定標準): 1.「點」:一等三角點(原點、補點)、二等三角點(原點、補點)、三等三角點(原點、補點)、陸補點(水泥製不算點)以上所有點以有號碼為準,號碼被水泥蓋滿者不須照到號碼即算,基點僅剩磐石或斷頭沒有號碼、銅標、測 補點皆不算點,基點在民宅內以照到民宅門牌號碼為準,基點位於營區內、電台內以照到門口為準,另外還有日據時代埋設之總督府圖根補點、內務局補助三角點、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殖產局三角補點、森林三角點、海軍點、礦物課點、日據時代埋設之一等水準點原點(有編號並照到號碼才算)、日蝕點均列入一「點」。「山」字水泥柱、「水資會」、「不銹鋼」、「內導點」、「農航隊」、「示十」、「控制點」、「測校」、「阿里山」、「北市」、「樟林地界」、「台演三角點」……等非正規點不算「點」。 2.「山」:依王雲卿先生所編「台灣山岳一覽表」、「內政部出版之三角點成果」有山名且有任何點者都算山,另外「新中橫點」及「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算山,但不列入點;而有二個點的山列為一座山二個點。 3.「岳」:依王雲卿先生所編「台灣山岳一覽表」、「內政部出版之三角點成果」有山名且有三等三角點(原點)以上基石者算岳。高山百岳若全部完登,沒有點的高山百岳亦列入一岳(山)(點),此外一等、二等三角點原點須全部完 登,平地點之一等、二等原點亦可列入一岳(山)(點)。 4.「平地點」:依王雲卿先生所編「平地三角點一覽表」、「內政部出版之三角點成果」為準均列為「點」,但不列入「山」、「岳」計算。 5.以上之「點」的定義,以有人與清晰可辨的號碼合照為準,無號碼之點,以有「基點名稱別」清晰可辨之字與人合照才可算一「點」,例如「森林三角點」、「圖根點」、「總督府」、「內務局」、「日蝕點」、「海軍」等字。 (五)、獎勵項目:共設七個獎項,會員須於每年10月底前提出申請,由審議委員在年底前審查後,在隔年年初第一 季活動(年會)表揚,其獎勵項目如下: 1.「五百點獎」:頒發獎狀乙幅。 2.「一千點獎」:頒發銀盾乙座。 3.「五百山獎」:頒發獎狀乙幅。 4.「一千山獎」:頒發銀盾乙座。 5.「五百岳獎」:頒發獎狀乙幅。 6.「八百岳獎」:頒發銀盾乙座。 7.「一千岳獎」:頒發金牌乙枚(約2錢)。 (六)、加入辦法:除由二名會員推薦外,並須完成基石300點以上,並提出照片(可清楚辨識人和基石號碼的合照),由審議委員會審查決定。 (七)、年費: 1.入會費:5,000元(含送路條10公斤【約2,000條】、有部徽之長袖排汗衫一件及帽子一頂、該年度活動聚會經費)。 2.第二年起每年年費:2,000元(該年度活動聚會經費)。 (八)、活動(聚會):每季舉辦一次(每年至少四次,含一次年會),每次二天一夜,由北、中、南三區輪流舉辦,費用由參加會員平均分攤,也歡迎會友共襄盛舉,但會友酌收費用將比會員多些(視情況而訂)。 (九)、待本俱樂部若達成熟階段,將向內政部申請為全國性正式社團組織。 (十)、其他未定事項待會員進一步制定與討論。 最後經出席者一致推舉: 第一屆「千岳俱樂部」部長由任職台電公司計畫經理「溫世忠」先生擔任。 北部副部長:羅清田先生、中部副部長:張賀融先生、南部副部長:另尋。 審議委員:楊邱明先生(北部)、陳清波先生(中部)、南部另尋一人,評審主任委員由陳清波先生擔任。 秘書長:徐國彰先生 財務組長:徐國彰先生(暫兼)。 公關組長:另尋。
  • 為鼓勵開發新點,建議由千岳俱樂部成立後開始,若找到以前未發現之新點﹝要將資料送評審委員審核,通過才算﹞,應該給予2-5點的實質獎勵,以達公平!廢點找到者,更應加碼!
  • 太棒了,真像華山論劍,高手匯集,有北X,西X,中神X,還少,東X與南X. 小輩我有一點小意見: 多設兩個獎: 1.新點獎:三等以上原點獎,有人發現新點算一點,但可頒獎肯定辛勞. 2.台灣之巔獎:要領此獎要完成百岳,完成所有一等點,完成中級山1200M以上~2999M300座,完成1000個三等以上的原點,還要完成千岳,但千岳可含以上的山頭不含平地點,這樣不錯吧. 小小意見參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