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留言版

有人知道合歡山的山難嗎 ? (不是奇萊)


民國82年, 在桃山跟向導聊天時, 有提到合歡西峰這邊回程時, 曾發生意外, 原因是起霧.

向導說:一群登山團體10多人,含兩位向導, 下午從合歡西峰要回松雪樓時, 起霧, 因路跡不明, 又是冬天下雪, 一直找不到路, 以致迷失方向, 最後因天色越來越晚, 又非常寒冷, 不得以, 兩位向導, 只好請大家先聚在一起, 便先去探路.

結果, 這個團體後來被其他隊伍發現, 但那兩位向導, 當晚卻一直沒有回來, 也找不到人. 隔天霧散後, 才被找到, 但已無生息. 兩人倒臥地點, 前後差不到 100 公尺, 距離松雪樓好像只有 300 公尺. (對不起, 地點,還有一些細節已忘, 或可能記錯)

由於這件事, 年代久遠, 網路上也查不到合歡山有任何山難, 除了車禍外.

所以想問問看, 有誰正確知道這件事的過程 ?

還有, 為何探路的向導, 在合歡山, 這種最不可能發生意外的地方, 竟然兩個都出事(失溫) 走了 ?

所有回覆

  • 合歡西峰回松雪樓?這路線有問題喔....
  • 我不太清楚實際路線, 理論上是: 西峰 -> 北峰 -> 小風口(上車, 台14) -> 松雪樓 (車子經過). 會不會以前真的有人, 從西峰, 沿東南方,過合歡溪, 直接走到松雪樓 ?
  • 四大天王之一不是也是這樣?(失溫) 所以末段那句...我們才稱之為[意外]. 另外為了趕到松雪樓的情節跟奇萊山難情節很像.
  • 參考看看 http://tmd.mosir.com.tw/forum_content.asp?SpaceID=21&SubjectID=22870 http://www.boso.com.tw/cgi-bin/show.exe?acc=759&id=8147&begrec=1
  • 手頭上有本李希聖先生的台灣登山史,其中我找到有關合歡山的山難是發生在民國六十六年的寒假,(應該是台中市)居仁國中四名學生在合歡山失蹤
  • 【 台灣山岳傳奇 】 黑色奇萊 神秘詭譎 台灣登山界對台灣的各大名山,有所謂「五岳三尖一怪」的稱呼,其中的一怪,指的就是奇萊連峰。 提到奇萊,即使不爬山的人,心頭也要升起一股敬畏感,奇萊的惡名昭彰,台灣高山中無出其右者,這也讓它獲得了「黑色奇萊」的別號。 黑色奇萊,其來有自,民國六十年代的山難事故中,發生在奇萊山區的就有五件,死亡與失蹤人數高達二十一人,紀錄可謂驚人!而且,這幾件奇萊山難死的都是青年學生,包括清大學生七人、東海輔大學生三人、陸軍官校學生六人、台中居仁國中學生四人,在當時社會上造成極大的震撼,也更使黑色奇萊的神祕莫測愈描愈黑。 奇萊連峰的黑色紀錄,令登山高手也要敬畏三分,爬遍台灣高山名峰的山界元老蔡景璋,提到最令他覺得困難的大山,他毫不思索的說:「奇萊!」 奇萊的詭譎,在於山中瞬息巨變的天候,雨量大、雲霧多,前一刻還是晴空無雲,轉限間就可能烏雲密布、細雨綿綿,提到奇萊山區的氣候變化,登山界沒有人敢輕視,而這也正是奇萊的高難度所在。 一般人常說「奇萊山」,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由奇萊主山、奇萊北峰、奇萊東峰、奇萊南峰、卡羅樓山等諸山組成的奇萊連峰裡,並沒有一座山叫作奇萊山。 提到奇萊名稱的由來,也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奇萊」是泰雅語,指得是白雪覆蓋的山頭,有人則說「奇萊」是日語「討厭」的意思,代表這座山十分險惡、令人討厭,但是長期研究山與原住民文化的楊南郡則認為這些都是牽強附會之說,他指出,奇萊是日據時代花蓮的名字,當時的花蓮平原就叫作「奇萊平原」,旁邊的奇果連峰因以得名,只是一個地名而已,並沒有太多涵義。 不過,說起來,奇萊雖然讓一般人聞之心驚,但是原住民泰雅族人卻對它有一種特殊情感,這其中還包含著一個民族命運的故事。 楊南郡說,對於泰雅族而言,南北縱列的奇萊連峰是其民族史上很重要的山,因為它見證了泰雅族史上兩次影響深遠的事件,第一次是十八世紀時的民族大遷移,泰雅人從西部橫越奇萊連峰進入東部的立霧溪、木瓜溪側定居,奇萊成為泰雅族東遷的主要路線,第二次是民國三年的日據時代,日本人為討伐東部強悍不馴的泰雅族,重兵補給越過奇萊高峰,進行太魯閣之役,此役泰雅族人死傷慘重,可以說是一場「民族的劫難」,而奇萊正位在日軍的攻擊路線上。 許多泰雅族人提到奇萊,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因為這裡曾是祖先的活動範圍,也是他們早期主要的狩獵區域,在他們的心目中,奇萊就像是老家一樣,一點也不可怕呢。 (1995/11/03)
  • 編故事的話最好有日期, 隊名, 人名更有說服力, 要不然只能說某一次, 某一天, 某一夜, 某人遇到........嚇得....., 有沒有其它的說來分享一下. 想知道的是那倖存的人如何度過, 可以如何避免.
  • (小心一親芳澤,小心一去不返) 黑色奇萊美得過火 「抓緊鐵線!不要放手;不要放手!」站在三千三百公尺的奇萊高峰上,滿臉是汗的中壢登山社領隊陳朝旺啞著聲音一邊大叫,一邊在卡羅樓斷崖稜線上大步跑著。 兩名登山隊員迅速上前抓住身體已斜向懸崖外,只靠兩隻手緊抓著崖上一根鐵線的女隊員游美鳳。 游美鳳慘白的臉,滿是驚懼,身體傾倒那一剎那,空白的思維映現的是,奇萊山已奪走了廿三條登山人的性命,莫非她也要葬身崖下。她悽厲的尖叫:「快!快幫我!」一條粗壯有力的臂膀伸了過來,穩住了搖搖欲墜的游美鳳,及時將她拉出了鬼門關,游美鳳滿臉感激的望著領隊陳朝旺,他點了點頭,嚴肅的警告她:「記住,儘量壓低身體,寧可用爬的,也不要冒險站著抵擋亂流強風。」黑色奇萊奪廿條人命在登山界人士口中,奇萊山被稱為「黑色奇萊」,並不是因為山脈大都是由黑色板岩構成,而是因這座山,從民國六十年至今,已奪走了廿多條愛山者的生命,它的險峻,使它獲得了這個恐怖的封號。端午節當天,卅一歲的陳朝旺率領中壢登山社一支十二人隊伍,凌晨兩點便從奇萊山腰的三號成功堡出發,當時滿天星斗,看來是個絕佳的好天氣。 早在前一天自中壢出發時,陳朝旺一路上便告訴隊員奇萊的山況。他說,民國六十年,清華大學登山社的五位學生攀登奇萊,結果無人生還,那次事件,為國內山難史揭開悲慘的序幕。 第二年,輔大和東海大學的三名學生,可能輕估了奇萊山的難度,從能高越嶺線進入奇萊山區,打算縱走奇萊連峰,殊不知沿途根本沒水源,從此一去不返。 民國六十五年,一支由陸軍官校八位學生組成的登山隊,從「正途」合歡山松雪樓進入奇萊,不料只攻上山主稜線,便碰到颱風,大家決定撤退,結果只一人成功撤下,另一人三天後在合歡山腳下,昏倒的前一刻被人發現救起,其餘六人則統統喪生山區。 民國六十六年,又有四位居仁國中學生誤闖奇萊,結果不但無人生還,連葬身何處都不知道,此後,奇萊山難事件頻傳,他記憶所及,已有廿三人喪生此山。 陳朝旺帶領攀登奇萊的登山隊,已有十二次,基於安全,兼顧及隊員體能,只有五次成功的完成奇萊北峰、主峰、南峰及南華山等連峰縱走,其餘都只攀登主、北峰之後便撤退,避開了最危險的卡羅樓大斷崖。 這次他所率領的這支登山隊,年紀最大的是中壢市普仁國小工友五十二歲的「老宋」,年紀最小的是廿二歲的游美鳳。儘管隊員有過攀登十來座山的經驗,對於縱走奇萊,陳朝旺依然不是很放心,尤其氣象預報說將有鋒面來臨,而穿越的卡羅樓斷崖,全程不但達五六公里,稜線上多處僅容落腳。 在氣流上,是來自東側太平洋氣流和西側西南氣流交會處,這種來自兩種不同方向的氣流,除了造成稜線上氣流不穩定,根本就拿不定下一秒鐘狂風會自東側襲來,或自西側掩至,教人不知應把抗風重心放在左方或是右方,更何況鋒面將到,一個不小心,被強風順勢吹落斷崖,在當地絕不算是意外。絕美眩人吸引山癡奇萊山固然險惡,它的絕美卻令人目眩。這段季節不論從合歡山松雪樓,或從屯原進入天池保線所奇萊山區,沿途都可看到遍山盛開著山社鵑和各種小野花,把山容裝扮得一片亮麗,更有多處瀑布,水光激灩,空濛氤氳。 從松雪樓至奇萊山區的二三號成功堡,坡度不大,但過了成功堡直上海拔三千三百六十公尺的奇萊主稜,一路上不是垂直峭壁,便是坡度仰角六十度以上的陡坡,攀爬極為吃力,尤其在負重二三十公斤背包下,誰都無法預料一旦失足,會是什麼結果。 從二號成功堡起,一路上便再沒有水源,爬上海拔三千三百六十公尺的主稜線,大約要花費四個小時,體力稍差的已感吃不消,加上高山空氣稀薄,無不氣喘如牛,但有「山癡」之稱的領隊陳朝旺,因須來回照顧隊員安全,實際等於要爬上兩趟,但他依然健步如飛,大家都對他的耐力十分羨慕。 有人問他累不累,陳朝旺的回答是只要每個隊員體力夠,他就不累,他說,他最記得的是有一回,一路上他除要背自己的背包和公糧,還得再背另一位女團員的重裝備,下山後秤了重量,兩個背包重量竟超出五十公斥,他只知道那一次「真的很累」,而不知道全程是如何走完的。 上得主稜線後,陳朝旺把隊員的重裝集中一處,召集隊員輕裝攻三六○五公尺的北峰,隊員普仁國小教師黃明信一路作嘔不適,經驗老到的陳朝旺為他抹上白花油,並要他停下來深呼吸,並略作按摩,竟然不藥而癒。他說,那是登山「恐懼症」,經常會碰到,只要放鬆片刻便可好轉。步步為營逃出鬼門關登山容猙獰的北峰須經過一處斷崖,沿途盡是危崖峭壁,相當危險,但大家依著陳朝旺指示,腳步避免交錯的橫移,便能輕易過關,北峰至海拔三五五九公尺的主峰間,一路是大片矮箭竹,既壯觀,又美麗,整座山恰像包裹著一張綠色絨毛毯,令人心曠神怡,主峰雖然陡稍,但尚不難攀爬。 從主峰穿越卡羅樓斷崖至南峰,是全程最危險路程,陳朝旺說,他雖不信教,但每率隊員穿越卡羅樓時,總是要求隊員禱告上天,不要颳強風、不要下雨,崖上稜線被風化淘空的路基仍然禁得起承受踩踏,讓大家安全通過牛魔角。 隊員們在陳朝旺領導下,步步為營,稜上有許多地方雖綁有鐵線繩索,但兩端相隔達廿多公尺,而且大多已鬆動,加上繩索有彈性張力,陳朝旺要求隊員切莫真箇依賴這些繩索,否則整個人很可能要「飛」出懸崖外。 兩側斷崖在兩股不同方向氣流吹襲下,不斷湧上濃霧,正當隊員小心翼翼的行進,突然颳起了陣陣強風,且挾著當地慣有的「雲雨」,隊員游美鳳因未伏低,左一陣強風、右一陣急雨,重心一個不穩,整個人斜斜飛出斷崖外,賴著一根鐵線支撐才沒墜下,所幸陳朝旺也及時趕到,將她扶正,驚險的逃出了鬼門關。 從此,陳朝旺緊護著驚魂未定的游美鳳,一直通過卡羅樓山,到南峰腳下塔羅灣溪畔紮營。20度奇萊緣與山為伍陳朝旺平常在中壢市福特六和公司上班,外表斯文,同事都不知他是桃園縣有名的登山好手,走在斷崖上,雖背負四十公斥重裝,依然如履平地。 他說,擔任登山領隊純是興趣,他熱愛高山,雖然奇萊爬了不下廿次,帶隊攀登奇萊也有十二次,但每一次到奇萊,都發覺各有不同山容,景觀迥異。 陳朝旺的太太彭蘭萍是中壢市龍岡國中教師,兩人因山結緣,彭蘭萍也是登山好手,擁有嚮導證,夫婦倆已訂下計畫,卅五歲前要完成攀登百岳。 他們說,山能使人脫俗,滌盡平地的一切汙垢,也只有到山區裡,才能找到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假如你們也不幸遭遇山難,你們會怎麼樣?」陳朝旺搶先回答:「能夠永世與山林為伍,正是我的願望,我早就對蘭萍說,假使我逾期三天未下山,妳就不必再找我了,因為我已到了我喜愛的地方!」 彭蘭萍對於丈夫的話,只笑說他們都是愛山人,老天自然會有安排。 (1992/06/27)
  • 呵呵.....還有人想知道這件山難發生的始末啊! 這件山難是發生在民國69年初,發生事故的團體是救國團桃園團委會工青隊,嚴格說來,他們並不是登山的隊伍,而是一般的賞雪隊,因他們抵達大禹嶺時已近中午,草草用餐後就出發了,一路抄捷徑上山,最後發現不對勁時,已經是在合歡北峰基點附近了,當時因下大雪、有霧視線不佳,領隊當時將近36位隊員(包刮兩個尚在糨褓中的嬰兒)集中在雷達反射架下,就與另外兩位嚮導分頭找路,但其中一位嚮導因過於寒冷,於半途回到反射架下與隊員相互依偎取暖,並安撫隊員情緒。 無獨有偶,出發時有幾位隊員因事落後,當他們沿著公路抵達松雪樓後,發現全隊失蹤,因天色漸晚,緊急就近向救國團合歡山莊的管理員求援,輾轉報案 後,由當時駐守在寒訓中心的官兵,組織成一80多人的搜救隊伍,沿著道路兩側向山區搜索;當寒訓中心的搜救隊官兵,找到他們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 領隊和另一位嚮導一直未歸隊,而提前歸隊的嚮導也無法指出他們的行蹤,於是留下12位弟兄就地掩蔽,待天明後繼續搜索。其餘人員則護送獲救的婦孺民眾先行下山,並由專車轉送大禹嶺山莊、觀雲山莊安置。 次日,晨7時先尋獲領隊遺體,是位於北峰基點下方10公尺處,過不久在往西峰的稜線下的冷衫箭竹叢中,尋獲另一位嚮導遺體。 此事件就如先前研判,是抄近路惹下的禍,而領隊與嚮導疏忽抄捷徑的次數與對等的高度,致使造成此一意外事件。 此事件發生後,公路單位開始架設圍欄,禁止人員再走捷徑。
  • 巡山行者 大哥, 謝謝啦, 應該是這件山難. 我就記得什麼西峰,但為什麼要去松雪樓 ? 不是先到小風口嗎 ? 這些細節一直想不起來, 也可能當初領隊口誤. 兩位嚮導發生意外, 應該是迷路,慌忙找路後, 導至體力耗盡,失溫所致. 可見擔任嚮導,領隊, 真的要有能力, 與萬全準備, 疏忽不得.
  • > 這件山難是發生在民國69年初,發生事故的團體是救國團桃園團委會工青隊 這件事情在下聽救國團嚕家(嚕啦啦)的人提過,可是說故事的人,說殉職的兩名領嚮是嚕家的?
  • 有記錄以來... 傷亡的次序: 墬崖>迷途>... 不過不曉得其中的迷途下溪谷的墬崖, 歸類成墬崖或迷途? 除了心理之外, 備用衣物絕對很重要的...
  • >除了心理之外, 備用衣物絕對很重要的... 何解?是換上備用(乾燥)衣物來避免失溫嗎?請賜教。
  • 那次意外我知道,應該不是69年,時間應是73年1月2日。因為山難隔天清晨是我第一次上合歡山賞雪,當我們到大禹嶺就聽到山上有山難。我們到北峰登山口時,剛好看到阿兵哥【我也是那時才知道合歡山有駐軍】抬受難者在公路上走,當天整個山上一片混亂,阿兵哥的裝甲運兵車硬逼那些計程車【那時山上計程車真是山霸王】讓路,也是第一次看到77通訊兵在那邊大喊大叫。
  • 備用衣物除了禦寒的外層衣之外, 最重要的是貼身的衣物也要準備. 雖然現在標榜排汗貼身衣物, 但是有時是卻是緩不濟急, 最差的狀況是防水外衣+乾的貼身衣物, 當然這也需要良好的天然或人工的遮蔽所, 大塑膠袋是最基本的... 相關資料可以參考"廚司"的網站, 或者教育部登山教育的文件, 有近200頁. (很多好像是歐陽寫的). 剛好跟我的想法都很像...找不到連結我再po出來. 我平常單日來回的也都"傳"一套, 內衣褲, 一長褲, 襪子... 因為想到四大天王的失溫就很不解... 當你把緊急遮蔽所建立後, 就該整理自己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