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桶後林道登「烘爐地山」的三條路線

活動日期
2004/7/18 - 2004/7/18
所屬團體
中中登山隊(星期日登山)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uank(圓開)

2004/7/21


桶後林道登「烘爐地山」的三條路線
日期:93年7月18日星期日。天氣:晴時多雲。
隊伍:中中登山隊。
隊員:25人。
領隊:徐代雄。
嚮導:蔡先生、黃先生。
紀錄:uank。
****************************************************************
★行程簡介:
  桶後林道12.6K處(桶後吊橋)-(1小時)→烘爐地山登山口-(2.5小時)→烘爐地山-(1.5小時)→舊桶後林道烘爐地山登山口-(1小時)→新舊桶後林道分叉口-(1.5小時)→桶後林道12.6K(桶後吊橋)
★落差:
  烘爐地山登山口-→烘爐地山---------------------約上升550公尺
  烘爐地山----→舊桶後林道烘爐地山登山口-----約下降400公尺
★登山時間:
  桶後林道12.6K處(桶後吊橋)→烘爐地山→桶後林道12.6K處----約8.5小時(包括午餐和休息)
****************************************************************
◎前言:
  1.烘爐地山是蘭陽五大名山之一,兩週前沒走成,這次趕在桶後林道車輛總數管制之前,完成登頂之願望。
  2.蘭陽五大名山:由北而南排列
   <1>鶯子嶺山(H 943M,3-1130)
   <2>三角崙山(H1029M,3-4165)
   <3>烘爐地山(H1166M,一等三角點)
   <4>大礁溪山(H1161M,3-4160)
   <5>阿 玉 山(H1420M,2-1026)

0700 台北車站。
  ◎羅斯福路→新店→北宜公路(台9線12K)右轉→接台9甲線→
0755 台9甲線14K,【烏來】。
  ◎過烏來橋後,隨即左轉(直行往福山),沿桶後溪左岸,循台9甲線道路,續往孝義前進。
  ◎不久遇分叉口,右上為大刀山登山口,取左沿桶後溪左岸(台9甲線)續行。
0810--0818 台9甲線18K,【烏玉檢查所】,停車,辦理入山證。
  ◎面對檢查所,右側有內洞林道,可通往大刀山、大保克山,但不易進入。
0820 台9甲線19.5K,【孝義】,路右有阿玉溪山登山口,往前一點,右側為西坑林道(原台9甲線預定道路),取左續行,進入桶後林道0K。H260M
  ◎桶後林道多為柏油路面,上次颱風造成的落石已移除,路況良好。
  1>桶後林道0.4K,右側有小產道,為【路門山登山口】。
  2>桶後林道1K,過橋右側為【下阿玉山登山口】。
  3>桶後林道11K,路右有攔砂霸,攔砂霸左側為【中阿玉山登山口】。
0902--0905 <1>【桶後林道12.6K處,桶後吊橋】,下車,整裝後沿溪左岸(南側)林道出發,設有路障,只有行人可通過,改為土石路面。H460M
  ◎左側有桶後吊橋,可到台電保線所,再往上可登鳥嘴尖、金紙崙山。
  ◎道路兩旁停了數十部車,往前走在鵝卵石護堤外的溪邊,搭了十幾頂帳蓬,這些遊客昨天就來了,溪底擠滿了玩水的人潮。
  ◎桶後溪沿途,每隔一小段就有一座攔砂壩。
0913--0917 <2>路右為【大礁溪山登山口】(上山3小時,下山2小時),往前幾步就是桶後溪主支流會合口【雙溪口】,換雨鞋過溪。
  ◎雙溪口主支流附近各有一座攔砂壩,壩體壯觀。
  ◎溪水很淺,山友們踩踏石頭,一一通過。而兩週前來時,水深及大腿,所以今天特地腳穿涼鞋,手提雨鞋,打算到烘爐地山登山口再換穿雨鞋,不過看溪水流量這麼小,是多慮了。停下來換雨鞋,就這麼短暫換鞋時間,所有山友已走得不見踪影,留下我殿後,成為押隊者。
0918 <3>過溪後20公尺,路右為【小礁溪山登山口】(上山3小時,下山2小時),取直,循桶後越嶺路往東續行。H480M
  ◎途中經過兩三次小溪溝,水淺,一路平緩上坡。
0933 <4>遇【乾溪】,溪床寛大卻無水,踏過溪床續上行。H535M
0940 <5>遇【崩塌區】,需過搭建的木橋。
  ◎沿途桶後溪中,有許多遊客在玩水。
0944 <6>路左有【吊橋】,可抵桶後保線所,上登鳥嘴尖。取直,循桶後越嶺路續行。H570M
  ◎路右(吊橋正對面),有往上之路,但不知通往何處。
1005 過溪,雖架有三根杉木(但已斷一根,不穩),由右側繞過。
1006--1012 <7>左叉口,直行仍為桶後林道,取左,約走10公尺過桶後溪,抵【烘爐地山登山口】。H620M
  ◎起登即為超陡坡,需拉繩或抓樹根,攀爬頗為吃力,向東偏東北上行。
1026 上到稜肩,坡度趨緩。H740M
1033 小山頭。H760M
1039 過廢林道,續陡上。H780M
1041 過廢林道,續陡上。H790M
  ◎出現芒草,戴上手套。
1049 鞍部。H820M
  ◎遇見同隊一位山友,在陡坡中途休息,可能狀況不太好,有原路退回的打算。
  ◎離開芒草區,回頭可展望背後的小礁溪山(H1147M,無基點)。
1100 上到像山腰路,左轉走一小段,隨即高繞上去,接寛稜。H850M
  ◎這段稜線路,由寛稜漸變窄稜,坡度平緩,朝東北緩升。
  ◎落後山友跟到稜線路中途,向我說要在這裡午餐,不一定會登頂。我則續向前行,準備到烘爐地山才午餐。
1124 遇陡坡。H990M
1134 遇廢林道,向東續陡上。H1030M
  ◎爬升20公尺,接稜線,轉左偏北平坦而行。
1150 接東西向稜脈,右轉向東續行。H1110M
  ◎沿途稜線上,大多為箭竹雜木林。
1204 <8>抵【1140峰】,續向東微偏南陡下。
1216 稜線上小凸起。H1100M
1223 鞍部,回頭向西北可展望1140峰,尖尖聳立著。H1015M
1233 <9>【姑婆寮尖分叉口】,左往姑婆寮尖,取直往烘爐地山續行。H1125M
  ◎又出現芒草,一路手撥前進。
1243--1305 <10>【烘爐地山】(H1166M,一等三角點),山頂上只剩下一位同隊山友(老鄭)在午餐,和三位自組隊山友,其餘11位隊員已陸續往前下山去了,有的可能要趕著續登小礁溪山。午餐,休息後往東南方下山。
  ◎整個山頭為芒草所圍繞,向東可展望龜山島和蘭陽平原,向北可展望姑婆寮尖、姑婆寮山,西南邊為芒草和樹木所遮掩,看不到小礁溪山。
  ◎手機響起,中華電信在此可通,是兒子打來,告知母子二人本來計劃騎二重疏洪道環狀自行車道,卻錯過了回三重的出口,竟騎到樹林去了,而向我求救?(心想:難道不會就近問人?)還好自組隊有位山友,對那一帶的自行車道非常熟悉,解決了我的難題。
1315 <11>【鞍部右叉口】,有藍天隊指示牌(直往龍潭、礁溪、三角崙,右往桶後越嶺縣界、小礁溪山),取右,進入稜溝,向南續行。H1120M
  ◎先峰隊員打手機給老鄭,指稱他們走錯路,往礁溪下山去了,要我們不要步他們的後塵。很顯然四位先峰隊員錯過第一個鞍部分叉口,沒有右轉,續往前行,到第二個分叉口才右轉。
1327 向左下切,陡坡芒草區,拉繩小心下降。H1080M
  ◎這裡是展望蘭陽平原的絕佳位置,龍潭湖就在山腳下,非常清楚。
1340 路趨平緩,進入雜木林。H1020M
  ◎沿途是平緩上下起伏稜線路。
1353 稜線上小凸起,再偏左下降。H1020M
1412--1415 倒木空地。H900M
  ◎遇到四位山友回頭往上走,指稱領隊打手機要他們回頭,回分叉口再右轉下山。我說:地圖上明顯指示,要到溪溝才有分叉口,且左右轉皆可出去接桶後林道,此後我們六人一起同行下山。
  ◎山友都說由烘爐地山下來,遭到蜜蜂螫,正在慶幸自己沒有被螫,哪知行進間,右手碰到樹枝,隨即姆指感覺刺痛,右眼餘光看見一團白光,如同蒲公英種子般散開,右耳後頸及雙肩馬上感覺被密密麻麻的針所刺,疼痛萬分,比被蜜蜂螫到還痛苦,哀叫連連,加快腳步向下衝。
1439 <12>遇溪溝,這裡是【舊越嶺路烘爐地山登山口】。左右皆可出去,取右循溪溝續行。H780M
  ◎兩側都是高聳的山,這條溪溝卻沒有多少水,但石頭長滿青苔,要小心踩踏。
1447--1453 溪溝邊大空地,休息。H770M
  ◎拿出優碘,請山友幫我抹在剛剛被叮到的部位,傷口很像被蜂螫,但不知是何種植物,竟然有這麼強的「殺傷力」?這時才發覺帽子已掉落。
1502 <13>【左叉口】,左邊為陡坡路,結滿登山路條,可往834峰,再出去接桶後林道。我們決定取直,沿溪溝續行。H750M
1519--1522 接桶後溪支流(由右方流下來),休息,研判地圖,對照指南針,決定取左,溯這條溪下行,直覺上可接到桶後林道。H735M
  ◎沒想到這是條溯溪路,時而溪左,時而溪右,交錯下行,遇到深潭和小瀑布,則採高繞,抓樹枝或樹根,小心翼翼,緩慢前進。覺得這條溯溪路好長喔!沿途只看到「熊」隊的路條,很舊,還印了一隻熊。
1551--1556 接桶後溪(由左方流過來會合),休息後,過溪續行。H670M
  ◎時間已近下午四點,不知何時可接桶後林道,帶來的水又已喝光,看見山友們都在裝溪水,心情沉重,有做最壞的打算。
1557 <14>接桶後林道,這裡是【桶後越嶺新舊道叉路口】,終於得救了,原來我們剛剛走的這條溯溪路是桶後越嶺舊道。左上往桶後越嶺新道,取直,沿桶後溪左岸山路,向西北下行。
1608 過溪。
  ◎這一段路,林道都在溪邊,樹木遮蔭,非常空曠而涼爽,是中途休息的好場所。
1612 來到上午起登的【烘爐地山登山口之分叉口】,取直,沿林道續行。H620M
1617 過溪,橫跨小溪的三根杉木(已斷兩根)剩下一根,還是從旁繞過。
1640 路右有【吊橋】,可通往鳥嘴尖。H570M
1645 【崩塌區】,過木橋,一天下來已被踩踏下陷。H550M
1651 過【乾溪床】。H535M
1710 路左,【小礁溪山登山口】。H500M
1711--1733 雙溪口,過溪,踏石而過。【大礁溪山登山口】
  ◎領隊和山友們都在這裡休息等候,我走最後,清點人數發覺少一人。就是登烘爐地山時,落在我後面的廖姓山友。不知他是原路退回,還是續往前行。
  ◎領隊當機立斷,要山友們先回到出口,中巴處等候。吩咐小飛俠回去問看看,廖姓山友是否已在車上,再回來通報。留下一位健腳山友,準備隨時上山找人。
  ◎不久,小飛俠回來通報好消息,人已回到車上。
1744--1757 【桶後林道12.6K,桶後吊橋】,中巴停放處,吃完西瓜後,回程。H460M
  ◎得知同隊山友,有人下到溪溝【舊越嶺路烘爐地山登山口】後,取左下行,接桶後林道後再右轉回程。看來那條路線比較好走,不必走溯溪路。
1824 桶後林道2.7K,路旁有瀑布,雖然氣勢不如颱風過後,但仍很可觀。
1951 台北車站。

◎後記:
一、參考地圖:----藍天圖集
 1.(四110) 台北縣烏來鄉桶後溪越嶺路登烘爐地山三條新路線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579
 2.(四108) 台北縣烏來鄉桶後溪登烘爐地山下礁溪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577
 3.(四174)桶後越嶺及附近山況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643
二、參考記錄:
 1.端午操練—桶后登烘爐地山----linmom(林沖)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8345
 2.從桶後溪登烘爐地山下礁溪----fixon(許重成)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564
 3.桶後溪越嶺路登烘爐地山三條新路線: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561
三、桶後林道實施車輛總量管制措施:
 1.宣導期:即日起至93年7月31日止。
 2.正式實施:93年8月1日起。
 3.管制地點:烏來鄉烏玉檢查所至桶後招待所沿線。
 4.管制時間:A)週休假日星期五1200至星期日1200。
       B)每年暑假期間(7月1日起至9月31日止)全天。
 5.管制數量:每日限制進入汽車100輛及機車100輛。
 6.洽詢專線:(03)528-6629新竹林區管理處育樂課。
 7.受理申請:93年7月15日起於林務局網站接受網路申請
       http://www.forest.gov.tw
四、注意事項:
 1.由烘爐地山南稜下山,很容易錯過第一個分叉口,要注意10分鐘以內會到達。
 2.當天先鋒隊員衝太快,就錯過了這個分叉口,在第二個分叉口右轉後,一路遇分叉口取右,等接到桶後林道時,已經快到礁溪土雞城了。
 3.【舊越嶺路烘爐地山登山口】的溪溝,兩端都可接到桶後林道,但由烘爐地山南稜下山,到此應取左下山,接上桶後林道後,右轉向西回桶後吊橋。
  註:如果你喜歡溯溪,那就取右去享受一下溯溪的樂趣吧!

註一、借用北聯隊的地圖來作說明:
 1.桶後林道登烘爐地山有三處登山口:
  A>【吊橋】過後20分鐘, <7>左叉口,取左,過溪即為烘爐地山登山口。
  B>【桶後越嶺新舊道叉路口】,取左溯溪,走桶後舊越嶺路,接溪溝,到烘爐地山登山口,左轉上山。
  C>【保線路、舊越嶺叉路口】,取左入溪溝,到烘爐地山登山口,右轉上山。

註二、北島地圖錯誤說明:
 1.目前桶後林道【車行終點】在桶後吊橋,而非圖中標示之處。
 2.往鳥嘴尖除了桶後吊橋外,另一吊橋未標示出來。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1.由烘爐地山南稜下山,要注意第一分叉口右轉的鞍部。 2.下到溪溝,分左右兩條路線,以取左路線為宜。
  • 烘爐地山山頂的展望良好,可向東展望龜山島和蘭陽平原,向北可展望姑婆寮山和姑婆寮尖等等。
  • 今年 6 月多時去走同樣路線,一樣選擇越嶺舊路回來 從早上 9點 走到晚上 10 點多 在越嶺舊路時,一度懷疑走錯路 後來略為上攀,使用GPS定位,才比較確認位置 因為接上新舊路叉路口時已經天黑,一片漆黑,無從確認桶後越嶺舊路 請問一下桶後越嶺舊路真的是溯溪路嗎??? 還是有另一條陸路沿著這條支流呢???
  • DaDu(大肚)兄: 1.桶後越嶺舊路確實是這條溯溪路,因為沿途「熊」隊的路條就綁在這條支流上。 2.我們也是第一次走這條路線,也一度懷疑是否走錯路,但是看不到陸路的山徑,只好一路溯溪走下去。 3.我們沒有摸黑,快接上新舊路叉路口時,山徑越來越明顯,證明桶後越嶺舊路真的就是這條溯溪路。
  • 想不到圓開大師也會走到「心情沉重,有做最壞的打算」,難怪當天山友下山時說,我選擇不上烘爐地山是正確的。感謝圓開大師的紀錄,下一次再走的話,希望不會走錯路。
  • omar兄: 1.當天領隊有發地圖供山友們參考,我也帶了指南針和高度計。但是走了很久,一直接不到桶後林道,不由得「心情沉重」。 2.總認為登山應該是走山路的,怎麼會走這麼長的溯溪路?又不是來溯溪的。當天這條路線,山友們都沒走過,總覺得前途充滿著不可知的變數。 3.回想年輕時曾經迷過路,橫衝直撞,弄得滿身大汗,心神不寧。才知道遇狀況要保持冷靜,也了解到指南針的重要。 4.結果只差一分鐘的行程,就接到了桶後林道,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5.累積這次的經驗,更增加了自己的信念:「除了要冷靜下判斷,也要有堅持到底的毅力。」
  • Dear uank(圓開)兄: 謝謝你幫我做確認 我本來不甘心,還想找一天再去那個新舊路叉路口作確認呢....:P 那天也是跟著"熊"布條一路下溯,天慢慢的暗下來 跟你一樣,心情越來越沉重...........:P 心裏直想著以後不走這種 O 型走法了 以免無法原路退回.......
  • 前幾天我看了這篇遊記後自己一個人在立委選舉那天去爬烘爐地山. 在回程時我還儘量小心別走到了溯溪那條路.結果天不從人願, 不但最後又跑到了溯溪路, 而且還是從834峰下去的. 當我看到溪水的那一刻都快哭出來了. 看著GPS還有地圖覺得應該不是太遠, 所以硬著頭皮上路了. 說真的, 還不是普通的累, 也不知走了多久才接上林道. 真的, 我一輩子都不會忘了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