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3/3/16
鳴海山南側路線 暨 六龜警備道 2013/02/16
這天由茂林萬山聚落北側往五公廟的產業道路往返鳴海山 (標高 1411M),
順訪昔日六龜特別警備道上的 鳴海、宮、桑名、四日市、石藥師、庄野 等遺址, 歷時約四小時半.
然後再改由登山口往南小繞一圈, 看看當年警備道在這一帶最重要的據點 - 瑪雅監督所 的遺址.
繼相隔 12 天前的 真我山之行 , 得知由萬山聚落北側直上到鳴海山南側的道路路況還可以,
這天就開著我那台老爺車上山了, 但老實說這條路對轎車來講還是有些勉強,
上山時光是 7.5km 的車道便戰戰競競地開了 50 分鐘, 在
某個旁臨險崖的髮夾彎竟還打滑, 試了幾次都上不去, 真嚇煞人也,
下山時更是神經緊繃地駛了 55 分鐘, 開車上山真的要量力 (車) 而為啊.
相較之下, 往返鳴海山等的山間行走就太愉快了, 就舒服的林子跟步徑, 思古幽幽, 且將時程高程簡記於下:
09:36 由登山口 (停車處) 起登 (位於高約 1080M 處).
10:32-10:39 網子山 (標高 1378M). 附近為四日市遺址.
10:57-11:03 往返桑名遺址 (位於高約 1340M ↗↙ 1350M 處).
11:15-11:27 往返宮遺址 (位於高約 1350M ↗↙ 1370M 處), 宮遺址所在山頭或稱鳴海下山.
11:51 鳴海山入口 (位於高約 1390M 處).
11:56-12:13 鳴海山頂 (標高 1411M), 午餐. 登頂前有鳴海遺址.
12:17 回程經鳴海山入口 (位於高約 1390M 處).
12:36 回程經宮遺址入口 (位於高約 1350M 處).
12:48 回程經桑名遺址入口 (位於高約 1340M 處).
13:10-13:15 回程經四日市遺址並探看 (位於高約 1375M 處).
13:32-13:38 回程經石藥師遺址並探看 (位於高約 1240M 處).
14:00-14:10 回到登山口並探看附近的庄野遺址 (位於高約 1080M 處).
14:14 南行來到「瑪雅監督所」遺址 (位於高約 1070M 處).
14:26 五公廟後的稜上水塔 (位於高約 1060M 處).
14:34 五公廟後的產道 (位於高約 1040M 處).
14:52 回到停車處 (位於高約 1080M 處)
◎ 此行在鳴海山南側的行跡地圖 (紫線), 前述的驚嚇髮夾彎有用紅色標上個「險」字, 橙線則是前次的真我山之行所走過的部份. 另標出警備道上其它可能的遺址所在, 淡褐色字是有看過記錄或親見駁坎群較多的地方, 灰色字的所在則是純屬推測. 底圖摘自中研院網站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的圖層.
另外, 說到六龜警備道, 是日治時代在台灣南部所建的第一條古道,
如今還有被利用的部份, 行來真是山林悠悠、寬適愉快.
當時不但警備道沿途設置了通電的防備線, 更駐防著高密度的武裝力量, 計有 4 個監督所跟 54 個分遣所.
這 54 個分遣所的名稱, 便依序是以日本「東海道」的起點日本橋, 與隨後的 53 個宿場為名.
而在此行所到達的鳴海山以南, 除了有警備道上的 瑪雅 (マガ) 監督所,
應該還有 鳴海、宮、桑名、四日市、石藥師、庄野、
亀山、関、坂下、土山、水口、石部、草津、大津 等最後 14 個分遣所 (最後 8 處於此行未訪)。
◎ 承前, 截取 1924 年的日治三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的一部份, 可看到北起「日本橋」, 南到「大津」的六龜警備道的虛線標示 - - - - - - . 雖然沒有標出所有的分遣所, 但在前圖中的瑪雅 (マガ) 監督所跟大津分遣所倒是有被畫出來. 底圖摘自中研院網站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的圖層.![]() |
◎ 位於萬山聚落北側的岔路口 (由左下方而來), 從這邊右上約 7.5km (爬升約 660M) 可到稜線上的鳴海山南側登山口.
◎ 這段長 7.5km 的道路, 前面的 2.5km 是混凝土路面, 但偶有破碎起伏處.
◎ 還可看到這面五公山農路養護工程的告示牌, 所以目前的路況尚佳是有經過養護的.
◎ 而後面的 5.0km 土石路面, 車子慢慢開倒也還可以 (除了某個被嚇到的髮夾彎以外) .
◎ 終於來到鳴海山的南側登山口 (圖左的林間缺口), 圖右上面擺有背包的是我的老爺車.
◎ 寬適愉快的警備道.
◎ 網子山前四日市遺址的一部份, 就在路邊.
◎ 網子山的基點四周林密無視野.
◎ 網子山的三等三角點 (編號 7143) 長這樣, 兩個方向並呈.
◎ 緊臨山頂南側的寮子, 許多人會在這邊炊事. 前前前張圖中的殘牆在本圖左邊圖外看不到的地方, 回程在本圖寮子的後方也有找到一段殘牆.
◎ 桑名遺址平台前的斜坡道. 從警備道往返桑名遺址所在的山頂平台, 落差約 9 公尺 (取自 GPS 記錄中的高度差) .
◎ 續行, 桑名遺址與宮遺址之間的六龜警備道.
◎ 宮遺址. 從警備道往返桑名遺址所在的平台, 落差約 15 公尺, 距山頂還有約 4 公尺高 (取自 GPS 記錄中的高度差)
◎ 宮遺址上方的山頂處, 有座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
◎ 這山頭又被稱為鳴海下山 (或鳴海西峰) , 山頂的圖根補點長這樣, 兩個方向並呈. 上頭的數字應是後人所偽刻.
◎ 宮遺址與鳴海遺址之間的警備道, 有段長約 40 公尺的矮牆, 是此行所見最長最完整的石板疊牆, 特別記錄一下.
◎ 鳴海山的入口, 左上可到鳴海遺址跟鳴海山頂, 直行可通往扇平那邊的林道. 取左上.
◎ 鳴海遺址前的斜坡道.
◎ 鳴海遺址. 從警備道到鳴海遺址所在的平台, 落差約 10 公尺, 距山頂還有約 12 公尺高 (取自 GPS 記錄中的高度差) .
◎ 鳴海山頂.
◎ 鳴海山是以前的高雄縣十大名山之一, 基點的東北方向有一小片視野, 可惜現在是起霧的狀態.
◎ 鳴海山的三等三角點 (編號 7139) 長這樣, 兩個方向並呈.
◎ 回程.
◎ 因為後來就比較熟悉這些分遣所的長相跟形勢, 在下山的途中就找到了石藥師遺址, 位於警備道西側約 10 公尺遠的山脊處, 落差僅約兩、三米.
◎ 也找到了庄野遺址.就在停車處北側約 30 公尺遠的密林中.
◎ 由停車處又續沿著山脊南行, 在停車處南側約 200 公尺遠的地方, 是 瑪雅監督所 的遺址, 緊臨在警備道 (目前是廢林道的狀態) 的西側. 監督所的位階, 在當時算是比此行所見的 鳴海、宮、桑名、四日市、石藥師、庄野 等 6 個分遣所還高的.
◎ 瑪雅 (マガ) 監督所的遺址這邊有片 ^ 型的殘牆, 是當時架設屋頂的地方, 這大概也是此行所看到的, 最高最完整的石板疊牆了.
◎ 繞了小半圈來到五公廟後的產道處, 今天就不下去了, 直接沿著大路走回停車處再開車下山.
◎ 雖然開車下山的一路上都很緊張 (在上山時的某彎被嚇到後, 在這段路上的心情就都怪怪的), 遇到好風景處還是要停車拍照. 遠方是多納高吊橋. (攝於高度約 600M 處)
◎ 在某處北望美雅谷上游的大坍崩. (攝於高度約 550M 處)
◎ 這邊可以俯看多納高吊橋與嶄新的多納橋. (攝於高度約 500M 處)
◎ 東向的展望 (與前圖同一拍攝處), 圖左上色淡的尖峰是多納那邊的足母山 (標高 1218M) .
◎ 接上美雅谷道路後, 由岔路口往南約 1.3 公里可回到 萬山-多納 之間的公路, 往北路程約 510 公尺則可來到這個溪谷. 觀光客模式啟動. (位於高度約 390M 處)
◎ 承前圖, 小溪谷處再東折便是這個美雅谷的入口碑, 只是一切都跟當年的青山綠水不一樣了.
◎ 來到多納高吊橋的西端. 東西兩端的橋柱相距約 230 公尺遠. (取自 GPS 記錄中的點位距離)
◎ 吊橋走過去走回來, 途中俯看下方的多納橋跟龍頭山.
◎ 回到吊橋西端, 側看長長的吊橋.
◎ 離開茂林前, 來到多納橋西側的濁口溪畔, 是以前叫做老鷹谷的地方, 前方是龍頭山 (圖右尖丘頂有涼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