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來過金門而且覺得斗門古道還不錯,
那就更不應錯過蔡厝古道, 及其東北向的岔出.
越過太武山巔東側, 蔡厝古道這邊有著更遼闊的視野,
也多了幾處適合眺望的碉堡, 以及更有意思的岩面行走, 更近的水影波光.
總之, 這一帶應可說是金門地區山岳行走的首選.
由太武山 (262M) 北側的蔡厝聚落 (約 20M) 起, 沿著當年的古道南向,
先越過一山腰上的橫向車道 (約 100M),
再續上越嶺 (約 230M) 到山間玉章路旁的海印寺 (約 200M) ,
除了部份古階群與花崗岩面外, 這段路幾乎都已是新舖的石階面, 慢慢走約在一小時內.
當年的古道應該還可再南行到太武山的南腳, 但目前可能仍屬軍事管制沒聽說可以通行.
原路折返稜線後, 續沿稜往東北向就是原始山徑了,
經大堡、二堡、情人堡再下到北側的山腰路車道 (約 120M),
途中三次南探小徑往玉章路再折返,
其中又以大堡旁的第一次南下最精采, 會經過一大片陡岩下到太武池上方.
沿著情人堡北側的山腰路車道西向, 第二處北岔的廢營舍還有個坑道可以探險.
再續西接上蔡厝古道後, 沿著古道下山回蔡厝, 這樣子整個走一圈下來, 費時將近三小時.
(步程時間為 AM6:30~9:15)
--
這次的金門三天兩夜行,
是住在「瓊林寄」隔壁的「笨斗居」, 由掃把 (蕭先生) 接待,
但也有讓蔡老大招待到早餐, 相當感謝.
除了蔡厝古道以外, 掃把建議的寒舍花、歐厝海灘,
還有蔡老大以前回文提到的浦邊僑鄉等都有到訪, 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 蔡厝古道的登山口 (攝於回程時).








◎ 途經的「百二崁」, 是途中最有古道氣氛的地方.
◎ 登稜, 由東側仰望太武山巔.
◎ 來到海印寺前, 免不了要再看看那可望不可及的太武山巔.
◎ 蔡厝古道行程地圖 (綠線), 橙線是去年所經斗門古道的行跡. 等高線在 200M 以上以乎少畫了好幾條.
稜線上所經的三個碉堡 (大堡、二堡、情人堡) 的名稱,
則沿用在當地所見的標示, 可能會與他處文章的記述有所不同.
◎ 在太武池上方的玉章路上仰望陡下所經的岩面. 最頂處可看到大堡.
◎ 沿稜東北行, 前方即情人堡, 這邊似乎是太武山區已開放的據點中, 視野最遼闊的地方. 遠方可見五虎山.
◎ 從情人堡俯看金沙鎮市區 (沙美) , 水邊 (榮湖) 的小鎮籠著薄霧, 在朝陽下相當美麗.
更多的圖文 (52 張圖) 可見於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jj-mount/article?mid=5350 金門行 之 蔡厝古道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