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川古道走透透尋訪夢幻的石盤寮與石盤谷瀑布【出大溪】-順登鶯石尖與外大溪山
日期:97.08.29
成員:國樑、振昌與小李
紀錄:小李
大溪川古道位於頭城,又稱內大溪古道,係先民沿著大溪川河階地屯墾的舊道,舊時應有不少的農家,甚至設有內大溪分校;惟因生活不易與天災頻繁,早已遷移,古道回歸自然。
近來mori兄與眾山友的努力下,古道風華再現;週五休假循著古道尋訪石盤寮與石盤谷等瀑布,瀑布位於大溪川上源,保持著原始的風貌、夢幻般景觀;大溪川溪水清澈,處處青潭,遊魚可數,為炎炎夏日消暑、戲水的絕佳健行路線。
行程簡介:
07:20北宜高頭城交流道會合,循台2省道北行,至126.2K處左轉宜1線往泰平方向行。
07:43叉路口,左往明山寺,取右往自來水水源保護區
07:45福德廟,有停車場;倘假日鐵門會上鎖,循水泥路長驅直入。
07:47水泥路終點,此處即大溪川古道口,左有貨櫃屋、菜園等,與農婦閒聊;將一部車置此回程用,指標古道往蕃薯寮山、桃源谷步道與石盤寮瀑布、越嶺烏山,回大溪車站約60分。
07:53原路回,順道載農婦至叉路口;取右宜1線續行,經明山寺。
08:08鶯石尖登山口,高310m,約位於5.8 K處,電桿為明山寺64號;取左土路行(應為保線路),綠草如茵,接近稜線轉為山徑。
08:17叉路,右往基石約3分,取直行。
08:18鶯石岩,崖邊的平台地,展望絕佳;俯瞰大溪漁港、東北海岸、龜山島等,眺望灣坑、頭蕃薯寮、七兄弟、窖寮等山。
08:20退回叉路,順稜山徑行。
08:22△鶯石尖,又稱鷹石尖或鳶嘴尖,高41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山頂反而無展望;續行往七兄弟山、外大溪山。
08:24原路回,眺望睏牛山。
08:36登山口,循宜1線續行。
08:38外大溪山登山口,高336m,約位於6.1 K處,電桿為明山寺81號;取左往外大溪10-15分,隨即有竹叢,為舊果園;山徑緩上,路徑清晰。
08:46沼澤地,應為舊集水池,山徑腰繞上稜。
08:51△外大溪山,高 46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於稜肩處、無展望,續行往鶯石尖、七兄弟山、窖寮山;隨即原路回。
09:05登山口,循宜1線續行。
09:12大溪川古道口1,約於2.6K處,電桿為明山寺131號;有大溪川古道、石盤寮瀑布指標;循宜1線續行。
09:16大溪川古道口2,約於1.7K處,電桿為明山寺155號;左前方即窖寮登山口,約60分,為藍天新闢的稜線徑;續前行經縣界。
09:26三分二山登山口,高444m,約於雙泰公路18.6K處;右上往三分二山,右下泥土路往金鳳宮、大溪川古道。
09:28循土路下行,眺望睏牛山。
09:33廢棄挖土機。
09:35叉路口,左方的紅色鐵皮屋即金鳳宮(昭天宮) 、內大溪35號;取直往大溪川古道、石盤寮瀑布,山徑陡下。
09:44小溪底,大溪川支流的源頭,古道左繞;前行下至另一股支流。
09:52合流口,二股支流匯合,下方有一小瀑;古道腰繞,路條頗多。
09:57平台地,叉路,左下大溪川古道、石盤寮瀑布;右往土地公30公尺。
09:58磚砌土地公廟,土地公雲遊四方去了!
10:04續行,左下往石盤寮瀑布。
10:08大溪川主流,溪源水量不大,古道過溪(1)。
10:12過溪2,沿途河階為廢耕地。
10:16過溪3,溪水清澈,碧綠水潭。
10:20過溪4,溪谷景色優美。
10:23過溪5,處處遊魚。
10:26過溪6,溪谷巨石壘壘。
10:28過溪7,均可踏石過溪。
10:31過溪8,溪流於此左繞;溪對岸應有山徑出宜1線1.7K處。
10:38過溪9,溪畔野薑花盛開。
10:44叉路,山徑右出宜1線2.6K處;過溪,溪左為芒草叢,順溪畔行一小段。
10:47左切接回古道。
11:00溪底叉路,右順溪出大溪,取左往石盤寮瀑布;山徑陡上。
11:04石盤谷,為一滑瀑,於小瀑頂;取右岩盤過支流,涓涓細流;山徑陡上。
11:17休息,澳熱難當。
11:30續行,古道為山腰徑、路轉平緩;雜木林有狗吠聲、見到二隻狗。
11:42溪溝1,前行進入竹叢。
11:45石厝,規模頗大,廢棄已久,屋內竟然長出樹木。
11:49續行。
11:50連續經過二處溪溝地形,續行經崩塌地形;山谷傳來山羌叫聲。
12:06廢棄梯田。
12:07叉路,直行往630或610鞍部、可往橫山、三分二、三方向等山;取左下。
12:10△石盤寮瀑布,標高315公尺,瀑高約30公尺,水量不大、格外娟秀;瀑底為碧綠深潭,魚蝦悠遊;於此午餐,煮麵,喝咖啡、泡茶,餐後下去泡水,清涼舒適。
13:22休息夠久了!原路回。
14:02回至大溪川叉路口,過溪循古道行,路條稀疏。
14:14叉路,直行仍為古道、無路條;左下方即石盤谷瀑布,循藍天指標拉樹垂降而下。
14:21△石盤谷瀑布,瀑雖不高,深藏幽谷,碧綠深潭,夢幻般的景色。
14:32續行,古道應在上方、路況不明;決定循溪谷行,處處深潭、遊魚歷歷可數;溪谷寬廣、循溪畔行,不斷踏石過溪,偶需高繞過峽谷地形。
15:03小水潭,古道於此回至溪底。
15:11古道應過溪、上切回至山腰徑;續循溪畔行,眺望尖聳的睏牛山。
15:16雙溪口,溪谷寬闊。
15:26叉路,左側山徑往尪子嶺、睏牛山、三方向山;取右進入溪畔梯田、翠綠的草原、芬芳的野薑花;廢棄的內大溪分校應在附近。
15:31古道叉路,山腰徑,路條轉多。
15:44崩塌地形,經樹枝橋,俯瞰溪谷;對岸的產道有數間房舍。
15:50過溪。
15:53再度過溪
15:55過溪,接古道口;循土石路行。
15:56產道三叉路,左側亦有路條、順支稜可通往蕃薯寮山;仍循產道直行。
16:03過水泥橋,自來水取水口,接水泥路、回至早上停車處;更換衣物。
16:13車行,原路回至宜1線,取右行。
16:35回至三分二山登山口取車,循雙泰公路回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