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桃花源馬祖【南竿、東引、北竿】三日遊
日期:100.09.09至100.09.11三天
成員:樂樂登山隊計22人
紀錄:小李
為了完登小百岳之一的雲台山,參加樂樂登山隊的馬祖三日遊行程;馬祖昔日為前線戰地,隨著時空轉換搖身一變成為觀光勝地,四鄉五島加三十多處島礁,宛如撒落台灣海峽上的一串珍珠;戰地風光、自然人文景觀,再加上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出現,使馬祖群島成為觀光的海上桃花源。馬祖熱門的景點有八八坑道、馬祖酒廠、鐵堡、北海坑道、鐵堡、東湧燈塔與芹壁村等,依行程分別摘要如後:
旅遊行程:
第一天(100.09.09):
松山機場->南竿機場->八八坑道->馬祖酒廠->240巨砲->馬祖民俗文物館->北海坑道->鐵堡->津沙聚落->雲台山->馬祖巨神像->天后宮->海天酒店(夜宿)
1、八八坑道:
坑道主體由花崗岩構成,相傳是先民躲避海盜的藏身山洞;國軍進駐馬祖後,加以鑿高、挖深與強固,闢為戰車坑道,全長200公尺,可容納一個步兵團的兵力。後來移交馬祖酒廠使用,坑道內冬暖夏涼,長年溫度約15-20℃間,具恆溫穩定作用,是絕佳的儲藏酒窖,尤其陳年老酒,因停產之故,現存均為十五年以上,存量賣完即停,更顯其珍貴。坑道內酒香四溢,置身其中不禁令人微醺。
2、馬祖酒廠:
酒廠目前僅開放展覽室及八八坑道,室內除展出馬祖酒廠歷代出產的紀念酒、現在已絕版的藥酒等珍貴酒類,遊客還能透過影片介紹、實物展示的方式,來了解馬祖酒廠的今昔。參觀完畢後,還能喝上一杯酒廠招待的高梁酒,讓很多遊客,尤其是喜好杯中物者趨之若鶩。
3、大砲連240巨砲:
國軍240榴砲,823砲戰時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效射程2萬3千公尺,光是砲台至少3個人高,需要16名阿兵哥才能操控。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還沒除役的重裝武器。
4、馬祖民俗文物館:
如果要對馬祖文化有個通盤的了解,走一趟民俗文物館就對了! 民國91年重新整建的馬祖民俗文物館,為一地下一樓,地上四樓之建築。外觀融合閩東聚落房屋間錯落的特色,老酒罈、小窗、美人靠裝飾期間,閩東美學精華盡現於此。 館內各層主題不同,從歷史起源、地形地貌、常民生活、語言文化、風俗建築,均有詳盡且豐富的介紹。 近年馬祖在考古上成就頗豐,本館一樓亦建置展示區,展出相關文物。
5、南竿北海坑道:
南竿北海坑道是馬祖最被推崇的戰地景觀,位於仁愛村附近一處澳口,外觀平凡,但進入坑道內才發現,整個坑道充滿詭譎而神秘的氣氛,工程之雄偉,真是別有洞天。這座「井」字造型的坑道,高度為18公尺、寬度10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水道640公尺、漲潮時水位為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坑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又被譽為「地下碼頭」。沿著步道蹺行一週,全程約為30分鐘。
6、鐵堡:
鐵堡位於仁愛村西側通往津沙之濱海道路下方,這裡原是一座突出於海上的獨立岩礁,早年國軍因為戰略需要而挖掘岩礁使它中空,上覆以水泥掩體,在此設立據點,傲然聳立於狂濤中,旁邊岩礁上插滿了玻璃碎片,防止大陸的水鬼摸哨。
雖然廢棄已久,但據點內仍保有完整的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台、廚房、廁所、房間、臥床等防禦工事和生活設施,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7、津沙聚落:
津沙村偏居南竿西南角,沙灘閃閃發亮,古稱「金沙」。位居戰略要地的津沙在砲火中首當其衝,又因漁源枯竭,村民大量外移,卻意外保存了這個百年聚落,西邊山邱家古厝造型規模直逼芹壁海盜屋,與四維林義和古厝相互輝映。岸邊的碉堡便利屋是全國僅見的碉堡廁所,一旁的碉堡藝廊更絕,創意滿分。
8、雲台山:
雲台山標高248公尺,僅次於北竿壁山(標高294公尺),是南竿第一高峰。初春至夏初之雨季或霧季時,周遭山嵐環繞,呈現隱約之美。雲台山已經列為台灣小百岳之一,由於視野開闊,幾呈180度,是登高遠眺馬祖列島與大陸山河的最佳景點,氣候晴朗時,不但東、西莒近在眼前,就連大陸北茭半島都清晰可見。
9、馬祖巨神像:
甫於98年10月完工的媽祖巨神像,高度28.8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神像。巨神像周邊,陳列由十二幅雕塑組成,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居民勘查神像周邊地形時,意外發現位於巨神像正下方的門前山坑道,也成為當地居民津津樂道的逸事。
10、天后宮:
馬祖天后宮位於馬祖村,是島上媽祖的信仰中心,信仰者眾,香火鼎盛。南竿馬祖村居民口耳相傳,當媽祖之父遭逢船難,她便投海救父,卻不幸遭惡浪吞噬,屍身漂至村內澳口,後經居民發現後拾起安葬,民眾為感其孝心,以雕刻鳳紋的石棺厚葬。媽祖生前為善人間,又得地靈之利,於 9月初9在此羽化昇天。明朝時,媽祖受封為天妃,清康熙時晉封為天后,也就是天上聖母的別稱,因此供奉媽袓的廟,便命名為天后宮。
第二天(100.09.10):
南竿福澳港->東引中柱港->東湧燈塔->烈女義坑->一線天->安東坑道->東引酒廠->海現龍闕->國之北疆->三山據點->和尚看經->明建星飯店(夜宿)
1、東湧燈塔、擂鼓石與太白天聲:
*東湧燈塔:聳立海崖之腰,英格蘭的建築風格被譽為「東引別墅」。雪白塔身、鑄鐵欄杆及白色圍牆樓梯,在湛藍海水的映襯下,教人心碎。清光緒30年興建的東湧燈塔由於腹地不足,房舍只能沿著山勢向更高處延伸、散佈。燈塔下方有兩尊霧砲,如今助航的任務交由霧笛來執行,繼續守護航海人。
*擂鼓石:這一塊突出於東湧燈塔步道途中的大岩石,圓鼓鼓地,上頭趴著一頭豬公,在裂岸濤聲中隱約傳來鼕鼕的鼓聲。
*太白天聲:聳立在巍峨巨石之上,極目四望,半個東引島進入視界。春夏之交,雨霧迷離,風聲與海浪澎擊岩岸,潮聲交錯,彷彿走入太虛。
2、烈女義坑:
是一處海蝕崖,崖高百餘公尺,光聽地名就猜得出是女子殉節之處,原來又是海盜惹的禍。走進崖端,果然恐怖;遙想當年烈女,若非守貞自愛,萬念俱灰,也不至於躍下深淵。
3、一線天:
一線天的海蝕地形極為壯闊,兩面岩壁垂直相鄰,下通海上接天,海潮夾雜侵蝕石塊,萬馬奔騰。觀景台邊的岩壁上提了「天縫聆濤」四個大字,頗為貼切。
4、安東坑道:
是「累死人」坑道的翹楚,雖藏於地底但連長室、中山室,甚至豬舍,一應俱全。進入坑道前記得開燈,一方面安全考量,一方面也能一窺坑道風貌。昔日的防禦孔道,如今變身為不可多得的觀景台,谷灣式海岸和飛天白龍似的東湧燈塔都遙遙可見,更是一級賞鷗聖地,要注意的是,燕鷗對於吵雜聲十分敏感,賞鳥一定要輕聲細語。
5、東引酒廠:
「東湧陳高勝賽茅台」,東引酒廠的展售中心懸著照樣一句橫幅,乍看不由得存疑,但醇酒一旦入喉,任誰都要豎起大拇指大讚:誠不虛也。
6、海現龍闕:
在馬祖的海蝕地形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數風虎角的海蝕門(海拱)了,漲潮時如蛟龍嬉戲於海上,所以稱「潛龍鬧海」;退潮之後卻只見拱門中的清淺海水,就成了「海現龍闕」。
7、國之北疆:
石碑矗立在羅漢坪岬角之上,騁目眺望,滄海無限;天氣高爽時,北疆之北的國度悠悠入目。
8、三山據點:
「三山」是屏衛東引西方海域最重要的據點,扼控清水澳與南澳口,佇立鱷魚頭上窮盡千里目,回望中柱港,晴好的日子韓可以眺見亮島、南、北竿和大陸沿海島嶼;日落時分,餘暉之下漁舟點點,尤其令人留戀。
9、和尚看經:
西引島「二六據點」山坡有一巨石矗立,由中柱港西望,宛如一位定力高深的修行者;昔日漁民稱為「魚先生」像是站立山頭的帳房先生;落日時分,從南澳遙望「和尚看經」,在夕陽襯托下,更是動人。
第三天(100.09.11):
東引中柱港->南竿福澳港->北竿白沙港->壁山觀景台->戰爭和平紀念公園->北竿遊客中心、坂里沙灘->芹壁聚落->橋仔漁村->南竿機場->松山機場
1、壁山觀景台:
壁山是馬祖第一大高峰,海拔298公尺,陡峭的程度從壁山路便足以體會。從壁山觀景台俯瞰,塘岐、后澳、機場以及螺山、蚌山、無名島、峭頭、大坵、小坵等連串島礁,盡入眼簾,天清氣朗時,對岸山河清晰可見。一旁的壁山千階步道有1400餘階,全程走完可獲「壁山千階」授證,是馬祖最具挑戰性的步道。
2、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12據點盤據在螺山、蚌山上方,新建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雄據山頭正欲迎客,一旁的大胆據點卻無聲訴說著戰爭歲月的滄桑。
從12據點前行是驚險的螺山步道,全程大致沿著40公尺等高線,珍貴凹葉柃木(濱柃木)承受風剪,蒼勁嶙峋,與台灣高山上的玉山圓柏遙相輝映。
3、北竿遊客中心、坂里沙灘:
立在坂里沙灘邊的鮮黃小廟十分惹眼,嬌小玲瓏的廟宇尊祀的可是媽祖娘娘呢。北竿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坂里村,對面的「坂里古厝」矗立百年,曾被國軍徵調使用,如今王氏家族交由馬祖國家風景區整建管理,重現大厝風光。
4、芹壁聚落:
芹壁是馬祖唯一保存完整,並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閒置空間再利用」的閩東式傳統聚落。芹壁的美在於質樸,閒靜地在芹壁度過一整個午后,時光之輪停止轉動,更能體會安靜的美好。
5、橋仔漁村:
橋仔村位於壁山北向山谷內,谷地經雨水切割,山溝縱橫,小橋處處,福州話「仔」者「小」也,所以稱「橋仔」。橋仔廟宇林立,一村八廟,又稱廟村,冠絕馬祖。橋仔富漁鹽之利,而且自始就是對大陸商業的轉口港,商業鼎盛,漁帆林立,曾經聚居超過千人,是北竿第一大村,如今神比人多,豈不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