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09/2/15
〈北竿瑣記〉
到馬祖的第一天, 先在南竿的民宿放好行李後, 再去福澳港搭船往北竿來個半日遊,
以機車代步, 約四五小時走逛, 到訪的點依序大致有
白沙港、坂里沙灘、午沙坑道、午沙港、
塘岐村 (午餐)、壁山觀景台、橋仔港、芹壁聚落與永康步道 等.
以登山者的眼光來看北竿島, 最想要一訪的自然是壁山 (294M), 它不但是北竿島的最高峰,
在馬祖諸島中也是排名第一的, 可惜山頂仍為軍事禁區, 只開放到東側的觀景台 (高約 260M).
另有午沙坑道, 是兩端開口, 藏在山壁裡長約半公里的水道, 鬼斧神工令人讚嘆;
還有在北竿具代表性的坂里沙灘、芹壁聚落、塘岐村覓食、白沙午沙橋仔三大港等,
合起來便是我們的北竿半日遊.
白沙港
從南竿搭船到北竿還算方便, 南竿福澳港到北竿白沙港的直線距離是 5.7 公里, 船程約 10 到 15 分鐘,
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每小時一班船從南竿開出, 一天有十一班船往返,
福澳港這邊是每整點發船, 而白沙這邊是每半點發船 (末班船是下午五點半) .
在福澳港搭九點整的船 (單程全票是 120 元, 小孩半票 60 元, 候船室當場買票) ,
約十五分鐘後到白沙港, 港邊租了兩台機車後便開始北竿之行.
但兩台車 1000 塊的機車車況實在是不怎樣,
其中一台還有些狀況, 騎老遠了才確定不對勁又折回去換車, 多耗去不少時間.
而白沙港看來是後來才擴建的人工港,
原有的「白沙」早已不知去向, 白沙聚落則小小的, 在碼頭東側的山腰上.
坂里沙灘
坂里聚落位於芹山、坂山、里山之間的平野, 其農產曾供應著島上的大量所需,
臨海則更是北竿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美麗沙灘, 寬達 0.5 公里, 從位於坂里的遊客中心走過去正好,
而退潮時分海面下降, 在沙灘下方露出來的卻是滾來滾去的礫灘, 相當特別.
午沙坑道
離開坂里聚落, 續騎往午沙坑道的西口, 途中有地方可俯看方才的坂里沙灘 (亦有步道可走下沙灘).
午沙坑道是段藏在山壁裡的水道, 東西口間的直線距離約 500 公尺, 鬼斧神工令人讚嘆.
進入坑道要先看好漲退潮的時間, 像我們進入時潮水已經在漲,
在坑道內從西口走到東口時, 只見衝進來潮水就快要漫過步道了.
沒多久後騎車繞到另邊直接進入東口, 只見坑內的步道都已在水線之下, 坑道內也已經熄燈.
坑道兩端距離機車最近還能停放的地方, 西東分別都還有約 150公尺 與 200 公尺遠,
步道多在崖下海邊鑿階而行, 東端還需穿過午沙水庫壩與一撤防的哨堡,
反正連坑道外的景緻也相當美麗, 很值得一走的地方,
有遇到一群人就由坂里沙灘經午沙坑道一路走到午沙港, 再另找車輛接駁, 看來也是不錯的安排.
午沙聚落、午沙港
若是要驅車從坂里到午沙, 要沿著公路轉折陡上,
越過芹山的南脊 (高約 130M), 再經上村、加油站、碧園, 然後陡下到午沙,
真是迂繞不少, 但好在有不少遼闊的眺望點, 讓人心曠神怡.
午沙是早年利用海運到離北竿的登岸處,
因此村子裡有著舊候船室、舊碼頭、以及當年供應餐宿的舊商家等的陳跡.
海邊的柔細沙灘約有 250 公尺長,
西南向開口的海灣, 東北方又有北竿最高峰壁山的屏障,
在冷冷的馬祖北竿 (約攝氏十度), 午沙這邊顯得份外溫暖美麗.
塘岐村覓食
塘岐村是北竿的行政中心, 北竿的餐宿供應也幾乎都在這邊, 所在來這邊午餐也是再正常不過的.
塘岐大街主要就是一橫兩豎, 再加上旁邊北竿機場的大廳, 恰是一個「℉」字 (以左下角為北方).
村子裡有間 7-11 就位於 ℉ 字裡的上橫,
大年初六的北竿有點冷清, 大部份的餐廳都沒開,
後來是在 ℉ 字裡的中橫找到一家「饌食」小吃解決.
壁山 (294M)
壁山同時是北竿與馬祖群島的最高峰, 可惜山頂仍為軍事禁地尚未開放,
但還能到其東側的壁山觀景台 (高約 260M) , 視野極佳值得一登.
在山腳下的塘岐村北側有登山口 (高約 10M) , 可沿著「壁山步道」上行到觀景台的南側,
可惜受限於時間與同行者的狀況, 只能在步道口的兩端拍拍照.
騎著機車從北脊上到壁山景觀台, 路況很陡, 會讓人擔心狀況不佳的機車還能不能撐得住呢;
而壁山北脊可俯看北側的橋仔港與大坵、高登等離島等, 也能稍解不能登頂之憾.
◎ 從壁山觀景台俯瞰大沃山、螺山、蚌山, 與后澳村、塘岐村、塘后道沙灘、北竿機場等,
下近還可看到在壁山步道中途的平台.
橋仔聚落、橋仔港
橋仔聚落位於壁山北側溪流的出海口, 算是北竿島上最有「小橋流水」的地方, 據說橋仔也因為橋多而得名.
西向開口的海灣可以躲東北季風, 西北方距福建黃歧港只有 15 公里,
在開島之初還曾是北竿島的出入門戶, 也可說是北竿島上最有歷史的地方.
而北竿的三大港:橋仔港、午沙港、白沙港依序先後擔任北竿島的海運門戶, 還真的是風水輪流轉哪.
村子裡的石厝群也是可以看看的,
古港風光, 再加上因為人口外流已經「廟比人多」的眾廟, 這是橋仔的風景.
芹壁
芹壁聚落, 是這天待得比較久的地方, 在之前對馬祖還算陌生的時候,
這邊就是最常在其它部落格、旅遊網站中聽聞到的, 馬祖地區的地名.
老實說我不是很能理解為何這邊會那麼讓人著迷,
連那個對諸良辰美景總是比我還遲鈍的某人, 來到這邊也變了個樣, 反倒我才是那個不解風情的人;
家裡的小男生也異常興奮, 迷宮般的街巷, 有趣的建物結構, 一堆可以探險的舊屋, 這個我倒是懂的. :)
所以, 我就一個人去走步道了.
芹壁聚落分成西東兩大部份, 各整建一條步道通往南邊山脊上的「上村」(約 140M) ,
東邊那條叫「安寧步道」, 西邊那條叫「永康步道」.
走西側的永康步道原路來回 (在下端起點有家已經歇業的「永康商店」) ,
沿途山海藍天, 俯看著又是漁村又是山村的芹壁聚落, 風景當真不錯.
遺珠
然後就趕去白沙港搭下午三點半的船回南竿了. 如果有比較多的時間, 在北竿還會想多去走走的,
有此行芹壁步道中漏掉的安寧步道、只摸到兩端的壁山步道,
還有只來得及從壁山遠望的后澳村大沃山、螺山步道等.
◎ 北竿壁山之航跡圖, 底圖摘自 Google Earth.
〈南竿瑣記〉
在事先所查到的資料中, 南竿主要想去拜訪的地方大致就是
最高峰的雲台山、北海坑道、
三個西南向開口的海灣與聚落 (鐵板, 津沙, 馬港)、
最熱鬧的山隴、以及古厝最多的牛角等.
因為到離馬祖, 以及往返各離島等都會經過南竿, 所以除了第一、二、三天分別往北竿、東莒、東引外,
南竿這邊並沒有安排特定的日子, 只利用其間的空檔走訪上述想去的地方.
第一天 (2009/01/31):
松山機場 → 南竿機場 → 鐵板住處 → ( 福澳港 → 北竿 → 福澳港 ) → 鐵板 ↘↖ 北海坑道
第一天是北竿日, 南竿的部份行程則只有在回來之後, 就近在鐵板 (仁愛村) 一帶晃晃 (含北海坑道) .
在鐵板的住處是「海浪花客棧」, 雖然只住兩晚,
但是客棧蘇老板的休旅車為了接送我們往返機場碼頭, 總共倒是出動了六趟.
客棧五樓的面海房, 風景相當好, 早上在放行李時就忍不住多拍了些相片.
下午蘇老板從福澳港接我們回鐵板, 是直接在北海坑道那邊放人, 逛完坑道後再自行散步回客棧.
北海坑道正值退潮, 剛好能進去走一圈,
可看得出其工程浩大, 據說也是馬祖地區最值得一走的坑道;
回程穿過鐵板聚落也有許多驚喜, 窄巷、石階、古屋, 令人多所留連.
而鐵板沙灘的夕照更是迷人, 讓人忍不住想小小稱讚自己一下: 「還真會挑住的地方呢」.^^y
只是大年初六的鐵板聚落相當冷清, 除了連續兩晚我們都是客棧的唯一住客,
鐵板主街的所有餐廳竟然也全都放年假沒開 (除了兩處炸雞排之類的攤子外) ,
正在考慮要不要跟老板借機車到遠方去買晚餐時,
發現天后宮旁的天堂島咖啡仍是開張的 (但隔天也放假去了), 點了份愉快的素套餐.
晚上在房間裡也相當舒適, 除了風景好 (海上明月照), 自備筆電還有無線網路可用.
另外, 在一月底二月初的馬祖南竿, 位於背風側的鐵板相對上也算是比較溫暖的地方了.
◎ 南竿北海坑道.
第二天 (2009/02/01):
鐵板 → 山隴吃早餐 → 牛角聚落 → 雲台山 → 津沙聚落
→ 鐵板 → ( 福澳港 → 東西莒 → 福澳港 ) → 鐵板
→ 鐵堡 → 津沙 → 馬港 → 珠螺 → 清水買晚餐 → 鐵板
第二天是莒光日, 有關南竿的行程則是, 早上去吃早餐時順便逛一圈, 傍晚去買晚餐時又順便逛一圈.
早上跟客棧老板租兩台機車, 從鐵板往山隴 (介壽村) 是寒風刺骨的 5.9 公里路.
山隴這邊除了有 7-11 門市以外, 用餐的選擇也是比較多的,
因為某人想喝熱豆漿, 看到一家生意最好的「山東小館」, 就決定是它了. :)
之後去牛角聚落 (復興村) 小晃一下, 海邊可以看到前一天才去過的北竿島, 感覺相當親切;
再上雲台山的觀景台, 風景與眺望皆絕美, 而視野裡依然有著北竿.
雲台山高 250M, 在山南的十字路口 (約190M) 離開公路往東北向騎入較窄的車道,
約 0.37K 可繞到山頂北側的觀景台 (約 240M), 但山頂的部份就只能在下方張望了.
◎ 在南竿雲台山觀景台遙望福澳港與北竿島等.
下山回到十字路口, 直接往西南向溜下津沙聚落.
津沙位於南竿最高峰雲台山的西南側山腳下, 也是頗有古意的聚落,
沙灘小巧可愛, 避風之外, 在這邊晒著暖暖的冬陽, 格外溫暖舒服. 然後便沿著津仁步道騎回鐵板休息.
而在往莒光鄉 (東莒、西莒) 的行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搭船時的航道,
在離返南竿時都是緊貼著南竿島的西北角與西岸而行, 可在海上看到另一面向的南竿風光.
傍晚從客棧騎車去買晚餐時也順便小繞一圈,
這一圈倒是繞了約 11.0 公里, 為了到車程其實只在 3.0 公里外的清水儷賓小吃.
繞行首站是「鐵堡」, 人去堡空的舊哨堡, 位於公路下方的突出岬角,
岬角的脊線上可通行, 而脊線下的山體內又另有坑道房間等, 也算是見識到另種軍事風情.
然後津沙聚落只在其上方通過, 勝天水庫 (儲水沃) 就在路過時順便看看.
馬港, 對於旅行者而言, 最大的意義可能是在於她有一間 7-11 吧 (笑),
其實她還有南竿最大的天后宮與最長的沙灘.
這邊的地形也很特殊, 雖說是西南向開口的海灣,
但其東北側越過一矮丘便又是另一方向的海灣了, 除了也可以遠眺北竿方向的海景,
主要公路也在這邊穿過矮丘再沿著北濱直接往南竿東半部的鬧區.
後來再行經珠螺到清水, 看著隔海已經點燈的北竿島, 又是另番意境.
而清水村這邊除了買晚餐之外, 也有一家 7-11 門市,
若人在鐵板半夜想買個什麼東西的話, 車程三公里外的清水村會是比較近捷的選項.
第三天 (2009/02/02): 鐵板 → 福澳港 ( → 東引 )
第三天是東引日, 有關南竿的部份就只有福澳港以及剛出航的時候而已.
可從北側的海面分別回看福澳港與牛角聚落, 或是在更遠處回看整個南竿島.
第四天 (2009/02/03): ( 東引 → ) 福澳港 → 南竿機場 (霧) → 牛角 (宿)
第四天是返鄉日, 但飛機光訂到位也沒用, 若航班取消的話就還是要重新候補.
等了一整天, 天氣都沒有轉好, 在當天的末班飛機也確定取消後,
便就近往牛角聚落的鼎鑫民宿投宿 (從機場大廳到鼎鑫民宿的路程是 900 公尺) .
而意外地, 這天倒是在山隴與牛角都分別走了步道.
山隴這邊,
是在機場外停車場的西南側找到可以下山的步道口 (約 50M),
下行可走到山下的白馬尊王廟旁, 再到山隴市區 (約 20M), 計下行約 6min, 返程上行約 10min ,
順便採買一些吃的喝的回去, 讓在機場的漫漫等待可以比較不無聊一些.
牛角這邊,
則因為所住的鼎鑫民宿居高臨下 (約 80M), 放好行李便趁著天還沒暗逛逛這座山城.
縱橫交錯的巷弄對於剛來的客人有如大型迷宮一般,
就抓個大致的方向下到底街 (約 10M), 然後晃往海邊, 再走另一條路回到民宿. 很有意思的石厝聚落群.
晚餐, 跟開機車行的民宿老板借輛機車去山隴買, 路程不到一公里.
牛角地區是北向開口的山谷, 算是迎風面, 所以今晚也是在馬祖的四個晚上中感覺最冷的一夜.
第五天 (2009/02/04): 牛角 → 福澳港 → 基隆港
由於前一天的滯留, 這天是意外多用到的一天,
因為今天就算待在機場也只能排補位, 且南竿機場還不一定會開放 (後來證實又停飛了一整天),
就改去搭臨時加班的台馬輪 (週三本來是沒有台馬輪回基隆的) .
台馬輪拖拖拉拉到下午快一點了才出航.
晚上快八點時到達基隆港, 還來得及坐自強號到台北再轉搭高鐵回高雄.
◎ 南竿雲台山之航跡圖, 底圖摘自 Google Earth.
注意由福澳港往東西莒的航線是緊貼著南竿島的西北側、西側而行, 恰可由海上近攬南竿島的西岸風光;
而南竿有四家 7-11 的門市 (分別位於山隴、福澳港、清水、馬港), 也為旅行者增加了不少方便.
總結馬祖的四鄉五島 (南竿、北竿、東引、東莒、西莒, 前三島自成一鄉, 而後兩島屬莒光鄉):
1. 開放島嶼最高峰的有北竿、南竿、東莒:
北竿壁山 (295M), 南竿雲台山 (250M), 東莒東犬山 (120M), 但前兩山只開放到近山頂的觀景台.
2. 保留並整理舊石厝聚落, 值得一訪的也是北竿、南竿、東莒, 親訪後覺得不錯的有
北竿: 芹壁 (最富盛名)、橋仔.
南竿: 牛角 (範圍最大)、津沙、鐵板.
東莒: 福正 (個人最喜歡)、大埔.
3. 有美麗沙灘的依然是北竿、南竿、東莒:
北竿:坂里沙灘 (遊客中心旁, 並整理為海水浴場), 午沙沙灘 (在最高峰的避風側, 最是溫暖美麗),
塘后道沙灘 (最長, 可惜沒時間到訪), 而芹壁、橋仔聚落前也各有一小片沙灘.
南竿:就鐵板、津沙、馬港那三個西南向開口的海灣.
鐵板的感覺還不錯; 津沙也在最高峰的避風側, 小巧迷人; 馬港最寬但船艇也多, 略嫌雜亂.
東莒:猛澳沙灘 (夠長夠柔細, 據說晚上可撿星沙)、
福正沙灘 (也在遊客中心旁, 應是不錯的弄潮區, 但北向開口, 較適合夏季來訪) .
4. 有開放的軍事坑道並已拜訪的有北竿、南竿、東引:
北竿午沙坑道:兩端開口的長型坑道,
南竿北海坑道:只一開口的井字型坑道, 這兩個坑道都與船艇有關, 須注意潮汐才能進入.
東引安東坑道:斜下的坑道, 只能在上端坑口出入, 下端在臨海的崖壁上開口風景甚佳.
5. 有燈塔之勝的: 東莒、東引.
東莒的東犬燈塔, 東引的東湧燈塔, 都是百年以上的古蹟, 造型典雅, 周圍風景亦佳.
6. 海水最清, 地勢也最獨特的: 東引.
因為離閩江口最遠, 海水最清澈也最深,
島四周幾乎全為花崗岩海崖, 不只山勢陡峭壯觀,
且離岸數米水深便可達數十公尺, 據說也是海釣客的最愛.
綜合以上諸點, 好像有個島什麼都沒有......... 也只能說聲抱歉了. ^^
更多的圖文, 可見於下列四篇敝人的部落格文章
北竿篇 http://blog.xuite.net/jjlu07/mount/102127646 (50張圖)
東莒篇 http://blog.xuite.net/jjlu07/mount/102127465 (33張圖)
東引篇 http://blog.xuite.net/jjlu07/mount/102127267 (34張圖)
南竿篇 以及總結 http://blog.xuite.net/jjlu07/mount/102127059 (63張圖)
◎ 馬祖群島的相關位置圖. 底圖摘自 Google Earth.
〈東莒瑣記〉




到馬祖的第二天,
近午去福澳港搭船往東莒也來個半日遊. 以機車代步, 約兩個小時的走逛, 到訪的點依序大致有
猛澳港、大坪村、東犬燈塔、福正聚落、
神秘小海灣、大埔聚落、東犬山、懷古戰備道、猛澳沙灘 等.
以登山者的眼光來看東莒島 (原名東犬島),
最想一訪的應該是東犬山 (120M), 有步道 (北) 與車道 (南) 皆可通山頂.
但更吸引人的還有東犬燈塔, 名列二級古蹟, 藍天下潔白典雅的塔身相當迷人;
加上帶古味的福正、大埔聚落, 還有順便路過的海崖上方, 合起來便是我們在東莒的短暫遊程.
而離開東莒後, 又在西莒島也小停一番才回到福澳港.
猛澳港、大坪村
從南竿福澳港到東莒、西莒島, 目前一天有三班船可利用,
單數月份是走 福澳港 (南竿) → 青帆港 (西莒) → 猛澳港 (東莒) → 福澳港 (南竿) ;
雙數月份是走 福澳港 (南竿) → 猛澳港 (東莒) → 青帆港 (西莒) → 福澳港 (南竿) .
在福澳港的發船時間是 0700、1100、1430,
約 50min 後到青帆或猛澳港, 又約 20min 後抵莒光鄉的另一港再返程回福澳港.
而東西莒間一天又另有四班交通船,
在西莒青帆港的發船時間是 0730、1000、1400、1700, 約 10min 後由東莒猛澳港折返西莒.
南竿到莒光不分東西莒的單程票都是 200 元, 東西莒間的單程票是 80 元 (半票的話票價皆減半) .
今天 2 月 1 日是先東後西的第一天, 在行程的安排上剛好方便許多,
可以安排東莒島兩小時出頭, 以及西莒島一小時的停留.
在福澳港搭 1100 的船約 1152 抵猛澳港, 東莒「船老大民宿」的老板相當親切,
打通電話便來碼頭載我們到大坪村換租機車 (兩輛共 400 元), 還車時則只需把車子丟在猛澳港就好.
說到猛澳港, 其實這邊並沒有什麼猛的, 只是這「猛」字在福州話裡有「網」的意思而已.
而大坪算是東莒的「市中心」, 不只地理位置居中, 恐怕也是島上唯一還有供應餐宿的地方,
大坪村距猛澳港的路程約 1.0 公里, 要從碼頭這邊散步到達也不是不行.
話說大坪村是馬祖地區罕見的, 不靠海的村落,
西南方距島上最高峰東犬山的直線距離約 0.7K (走步道登頂的話路線也接近直線) ,
而這邊東北方距福正聚落路程約 1.6K, 距東犬燈塔約 1.7K,
南方距大埔聚落的路程約 0.9K, 西南方距大埔石刻 (三級古蹟) 約 1.6K ,
若那天可以再來東莒當個閒客, 在大坪村這邊也還真是個「剛剛好」的地方.
東犬燈塔、福正聚落
東犬燈塔興建於清同治 11 年 (西元 1872 年), 目前名列二級古蹟,
隨著東犬島被易名為東莒島, 東犬燈塔也常被稱為東莒燈塔.
除了燈塔本身造型典雅之外, 在燈塔這邊的視野與風景也相當好,
可俯看西側山腳下的福正港、福正聚落、福正海灘, 還可西向遠眺西莒島.
在燈塔的大門旁 (約 60M) 有步道可走下福正聚落 (接車道處約 20M) ,
這段舖階步道長約 200 公尺 (步道再續往下還可到海邊港邊則未計) .
福正聚落也是古意盎然, 有許多讓人想多看幾眼的石厝群,
再搭配附近的潮間帶、長沙灘、燈塔等, 私以為這是比北竿芹壁聚落還更能吸引人多所留連的地方呢.
◎ 進燈塔區大門後再爬個小坡即東犬燈塔.
右下的白矮牆又稱防風牆, 因為嶺上常常風大, 當年若要從辦公室提著油燈往燈塔, 則可以走在牆的背風側.
大埔聚落
大埔又名大浦, 這個「浦」字在福州話裡有「小港灣」的意思,
西南向開口的天然深海灣, 在東犬島「夏福正、冬大浦」的俗諺裡,
正是當年依季風改變作業地點的漁民, 會在冬季時聚集忙碌的地方, 海灣裡也常泊滿了小船.
而時境變遷, 這個也曾熱鬧一時的地方, 在後來漁源枯竭之後, 住民就嚴重外流,
目前似乎是空無一人, 只留下一棟棟的舊石厝靜訴著往事.
東犬山等
東犬山高 120M, 當地人又稱 119 高地, 應是馬祖各大島中唯一有開放的島嶼最高峰,
從其東北側的鞍部 (約 60M) 就有步道可以登頂, 另外也有車道可從南側上到其西南脊再直達山巔.
雖然說是開放, 但山頂旁邊仍有軍隊駐守, 當機車嘟嘟嘟地衝到山頂時,
就有幾位駐兵分別從不同的陣地走出來看著我們. O__O
又因為要趕 1410 往西莒的船班, 位於島嶼西南角的大埔石刻、懷古亭等就只路過而不停留,
沿著西側崖上的懷古戰備道慢慢降到猛澳沙灘, 再到碼頭候船室放車、買票, 剛好來船也將進港.
西莒
來到西莒, 可能是因為天色變得陰霾, 反正就是興趣缺缺, 也沒去探問租機車等的事宜.
就只簡單地從青帆新港出發, 爬爬小坡到半山腰的涼亭 (約 20M) 俯看,
再鑽入有如一區國民住宅的青帆村落, 然後下到青帆舊港, 最後再晃回新港的候船室等船.
西莒島就這樣子算是來過了, 不知道會不會有點對不起它呢. ^^;;
◎ 東莒西莒與東犬山、東犬燈塔之航跡圖, 底圖摘自 Google Earth.
〈東引瑣記〉
馬祖的第三天, 早上去福澳港搭台馬輪往東引, 約中午到達,
由中柱港碼頭到南澳北側高地的明建星飯店, 有老板陳小姐接送, 並提供機車出租.
飯店放行李後, 先去午餐再以一個下午悠哉走逛, 到訪的點依序大致有
北澳港、東湧水庫、東引酒廠、安東坑道、東湧燈塔、遊客中心、中柱港、清水澳、國之北疆 等.
以登山者而言雖然很想去東引島的最高峰恩愛山 (178M), 但山頂為雷達站只能望之興嘆,
而其它較有特色的地方則有安東坑道、東湧燈塔、國之北疆等, 然後隔天再搭早船回南竿.
而東引的軍事氣氛, 在馬祖諸島中也是最濃厚的,
軍比民多, 騎著轟隆隆的機車不小心吵到正在教練場中訓練的小隊,
到處都遇到穿著草綠服走來走去的阿兵哥, 還有幾乎所有的制高點都還是管制區, 這也是東引的特色.
中柱港、南澳聚落
來到馬祖的超好天氣只維持了一天半, 第三天在東引時便幾乎都霧霧的.
在 南竿福澳港 與 東引中柱港 之間, 只能順便搭往返基隆馬祖的台馬輪,
而且就單方向而言是一天去、一天返, 也就是說兩天才一班船, 因此在行程的安排上頗費思量.
台馬輪的船程如何, 主要是看由基隆港出航時是單日還是雙日, 通常時程是這樣的:
單日:基隆2150 -(跨日)→ 南竿0700/0930 → 東引1130/1200 → 基隆1830 ;
雙日:基隆2150 -(跨日)→ 東引0600/0630 → 南竿0830/0930 → 基隆1730 .
是否開航, 或是會不會準時到離, 都易受天候影響,
而目前每周二為固定保養日改由軍方的合富輪開航, 時程也會有些不一樣,
詳細情形則仍需以新華航業公司的正式公告為準.
在 2 月 2 日這天, 因為前一天是單日, 所以有南竿往東引的船,
約 0930 由南竿福澳港起航, 11:45 到達東引中柱港; 隔天再搭一早六點多的船由東引回南竿.
不過中柱港這邊並不負責票務, 若要搭台馬輪離開東引的話, 需前一天在市區的老爺大飯店買票.
中柱港在南澳聚落下方南側約 0.4K 遠處, 是又另建的突出深水堤,
在 1987 年才啟用的的新碼頭, 後來便整個改變了島上居民與軍旅的動線,
而原來在聚落下方的南澳漁港也被合併, 算是中柱港的一部份.
再說到南澳聚落, 其實整個東引幾乎就只有這麼一處「市區」而己,
並以聚落的中道為界, 分成包含全東引的兩個行政村, 北南分別為中柳、樂華, 實則只是一個聚落.
這個傍山而建的大村子, 當年幾乎都是徒步在窄巷裡縱橫上下的, 因此後來開闢的車道也相當「畸型」,
真正穿過聚落的車道只有一條, 還是由東側的山嶺上直下到「市中心」,
再往南斜折到村子的下方 (南折的路段是只能下行的單行道).
而我們所住的明建星飯店位於聚落北側的高處, 雖說是俯看南澳與中柱港的好地方,
但要行車的話就要高繞到更北側的村子後山再斜下到路尾才能抵達,
若要從飯店「直接」進入村落中心, 反而就只能散步前往而已.
初來乍到搞不清楚狀況, 騎車要去「市中心」吃午餐時, 也因此多繞了一些地方. (其實走路去就好了)
北澳港、東湧水庫、東引酒廠品酩
北澳, 相對於南澳, 位於南澳的東北方, 是隔座山之後北向開口的凹谷與海灣,
海灣的地方是當年的北澳港, 凹谷的地方築堤攔水就是後來的東湧水庫.
從堤壩這邊再沿著谷地右側 (西側) 的車道南向續往谷地上端, 越嶺之後便是東引酒廠.
酒廠位於另個南向開口的谷地的上端, 也許是因為滿足了某種特定的天時地利, 因此也產名酒.
而酒廠的展示中心是不賣酒的, 所以在接待人員奉上小杯陳高時可以不要有買或不買的壓力,
連我這種對酒類幾無概念的也覺得手上的那一小杯液體真是香醇,
極小口極小口地慢慢啄飲而盡, 全身發暖. (忘了說, 這時的氣溫也只有攝氏十度出頭而已) .
安東坑道
安東坑道大致南北向穿過二重山 (165M) 的山體,
入口在山脊北側高約 110M, 下方開口在山脊南側的海崖間高約 60M, 水平位移約 400 公尺.
可對照看到的遊客動線圖, 北端入口在圖右的下方,
進入坑道後大約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便「用掉」所有的陡下, 之後大致水平續行.
水平段的中間有左 (東) 向岔出通往一坑口;
坑道續行到盡頭處則大致呈十字型, 左、前、右 (東南西) 又分別有三處坑口 (該圖則漏畫了西坑口) .
安東坑道的別緻之處, 主要是在於坑道出口的風景吧,
除了遠眺燈塔或是近看崖灣, 據說也是偷偷欣賞各式燕鷗的好地方,
還有就是, 近入口處的陡下或陡上, 在回程時的運動量還真是不少,
而那個在過年後就已經號稱是六歲的小朋友, 為什麼一直都還要人家抱呢? :)
另外, 坑道內的燈光開關是在入口處由遊客自行開啟的, 再加上一張臨走記得關燈的佈告,
也許由有關單位改裝成自動感應照明的方式會比較好.
◎ 在安東坑道下端的東坑口欄杆處看著下方的海灣與遠方世尾山山腰上東湧燈塔.
東湧燈塔
隨著東湧島被易名為東引島, 東湧燈塔也常被稱為東引燈塔, 落成於清光緒 30 年 (西元 1904 年) .
其歲數如今也已破百了, 燈塔座落於東引島極東世尾山 (146M) 的東側山腰上, 名列三級古蹟.
除了造型優美又被雅稱為「東引別墅」, 在這邊遠眺、看海,
或配合季節賞鳥賞花 (保育類的燕鷗與紅花石蒜) , 也是件賞心樂事.
到東湧燈塔需車停在兩百公尺外 (約 70M), 再沿著步道慢慢走到燈塔處 (約 100M).
恩愛山、遊客中心、又路過中柱港
恩愛山 (178M) 是東引的最高峰, 但因為雷達站的關係, 只能在其附近東看西看,
這次騎車只到其南側山腰的東引醫院門口 (約 110M) 便折返.
回到東引酒廠一帶, 改往西南向的山腰路走,
來到東引島西南端的遊客中心, 除了拿折頁看多媒體外, 這邊的地理位置也是有風景看的.
再續北行往西引島, 還會再經過一次中柱港與南澳聚落的下方.
西引、清水澳、國之北疆
西引島在與東引島間的連絡橋興建後, 便被直接當成是東引地區的一部份了,
若說到島上的聚落, 則只有后澳山南鞍的「三家村」, 似乎真的是只有三戶, 其中還有間簡單的民宿.
感覺在過了中柱堤到西引島後, 除了經三家村、清水澳、到「國之北疆」的這條線以外,
全部都仍是軍事禁區, 而那個西引島的最高峰后澳山 (121M) 當然也不用去想了.
清水澳原本是「深水澳」的意思, 在后澳山的西鞍再南下小灣, 便是舊港所在,
南向開口的海灣, 兩側有山嶺包夾, 水道長達一公里, 天然條件相當不錯,
在二十多年前還沒有中柱港的時候, 東引地區的海運出入還是以清水澳為門戶.
而同樣是從后澳山的西鞍起, 先西上小爬一段路再沿山腰西北向而行, 等到達南北向的脊線後再沿稜北下,
最後會來到一崖上平台, 便是「國之北疆」碑石的所在, 位於突出的海崖之上, 視野相當好.
尾聲
等又回到南澳, 晚餐便真的是散步到「市中心」去找地方吃了.
隔天早上六點鐘離開飯店, 在濃霧中搭上已經誤點的台馬輪往南竿, 便是歸程的開始.
不過這一歸卻是在 38 個小時之候才終於回到基隆港, 東引還真是個「遙遠」的地方啊.
◎ 東引與無緣的恩愛山之航跡圖, 底圖摘自 Google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