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連登大粗坑與小粗坑古道,順登大、小粗坑等山-九份山城尋訪採金古道之旅

活動日期
2005/3/5 - 2005/3/5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連登大粗坑與小粗坑古道,順登大、小粗坑等山-九份山城尋訪採金古道之旅
1、大粗坑古道-位於台北縣瑞芳鎮,古道由侯硐、經大粗坑古聚落、通往九份。清光緒年間基隆河掏出沙金,溯源至大、小粗坑發現金礦露頭,創造出金、九地輝煌一頁的採金史。最早發現金礦的小金瓜露頭,即位於古道入口附近,興盛時古道沿途有規模頗大的落聚、甚至還有小學等;隨著繁華落盡,古道掩沒於荒野蔓草當中,如今政府將古道整修成為步道,讓後人緬懷曾經輝煌的歷史。
2、小粗坑古道-此條古道由侯硐、經小粗坑古聚落、通往九份,沿途處處古厝、土底公廟、學校等遺跡,如今亦整修為步道。
『小粗坑為顏雲年發跡之處。日據時代,台灣五大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彰化辜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基隆人顏雲年原為瑞芳警察署巡捕,日本據台,接管九份金礦,但不諳台人習性,無法有效管理礦區,遂將小粗坑礦區委託精通日語的顏雲年承辦開採。顏雲年銳力經營,遂逐步擴大事業規模,而成為九份平溪一帶的礦業巨子,成就顏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小粗坑採礦始自1899年,距今逾百年,而這小粗坑聚落歷史亦超過一個世紀。……』以上資料引用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日期:94/03/05
人員:郭協理夫妻、興宗、秋菊、振昌與小李夫妻計七人
記錄:小李
行程簡介:
08:00士林出發,上高速公路於八堵交流道下,由102號縣道(瑞八公路)往瑞芳方向行,與同事會合。
08:57瑞芳,右轉北37線往侯硐方向行。
09:02小粗坑古道入口,位於北37線2公里處,入口有標示「小粗坑古道路線圖」,將一部停於此下山接駁使用。
09:04二部車續行往侯硐,侯硐原名「猴仔洞」,據考證係源自清朝雍正年間先民墾植,當時有附近有數量龐大的獼猴群因此得名,後更名為「侯硐」。早年生產「黑金」,曾是台灣煤礦的主要供應地,自79年瑞三煤礦場結束開採後,侯硐小鎮逐漸由燦爛歸於平淡,留下廢棄的礦坑、黑色的建築。
09:05於橋前左轉往「侯硐國小」,89年間來金字碑古道時,經過此國小,當時象神颱風帶來的土石流,沖毀校園,全校殘破不堪,現已重建完成。
09:07叉路,右為金字碑古道入口,取左行,過了「淨寺」,路面變的凹凸不平。
09:10將車停於路旁,標高198公尺;整理好出發,順公路行。
09:22大粗坑古道入口,標高220公尺,有「大粗坑觀光步道」石碑,有指標通往九份觀光人行步道2.6公里。左側有一間古典的石頭厝民宅,道路續往「昇福坑金礦」的橋樑已被洪水沖毀。近日來的陰雨,右上方出現一片宛如新娘薄紗的「菜刀崙瀑布」。
。順石階步道上登,不久可見到溪對岸的「昇福坑金礦」的礦坑與建物。沿途溪水清澈,水聲潺潺。
09:27崩山處,標高266公尺,步道整段崩塌,向上高繞。此山坡地為順向坡,裸露出頁岩的石壁,地質不穩定,應很容易崩塌。
09:35通過一段被土石掩埋的步道,左有一間「萬善堂」,有立碑建於明治二十二年。
09:39小溪,有一段步道堆滿土石,去年的颱風帶來的土石流,損壞的步道尚未修復。前行不遠有牌示「原有步道已坍方,請改道」,有一新的石階步道上繞。
09:45傾圯紅磚屋休息,標高365公尺,應為以前的礦坑工寮;今日萬里無雲,回頭眺望五分山、三爪子坑等山。
10:00循步道續上。
10:05「大山國小」廢校,標高404公尺,旁有一間石厝「大德宮」,尚在使用。此廢校為二層建物,底層有許多土石,但神奇竟然有一條小溪從教室流過。由後面的階梯上到二樓,教室沒有門窗,但尚完整。有一團體帶了幾十位的小朋友抵達,深具意義的懷舊之旅。
10:15續行,前方為大粗坑古聚落,有傾圯的石厝、完整兩層樓房等遺跡,很難想像,隨著金礦的沒落,人去樓空,宛如滄海桑田。
10:25騰空橋入口,標高445公尺,跨越山谷,通往上方的產業道路。循階梯路上登,下方為陡峭的山坡為芒草林,有許多廢棄的石厝等遺跡。上至產業道路取左行往102縣道,呈之字型上繞,中途有一土石崩落,車輛無法通行。
10:40接到102縣道,標高514公尺,有「大粗坑觀光步道」石碑,標示往金字碑古道2公里。俯瞰剛才的騰空橋,宛如一條長龍;取左數十公尺隨即左轉另一採礦道路。
10:44大粗坑山東峰登山口,標高517公尺,有山水雲指標,取左入山徑。
10:46大粗坑山東峰,又稱金瓜石山,標高540公尺,礦物課398號基石,GPS(334561 2777280),續行約20公尺另有一顆不知名基石,二顆基石均略有破損。山頂視野佳,北面為雄偉的基隆山,山腰為九份、金瓜石山城,俯瞰海天共一色的美景。
10:49寒風刺骨,無法久留下山了,回至登山口續循採礦路行。前方「小金瓜露頭」遠觀宛如河馬頭。
10:53人行觀光步道入口處,通往九份,有一金礦解說牌。
10:56叉路口,標高529公尺,前行往華視轉撥站,有保線路通往小粗坑古道,取右上。
10:58左方即為大粗坑山,右方為「小金瓜露頭」,取左入芒草徑。
11:01大粗坑山,標高573公尺,省府圖根補點。上方有一座高壓電塔,取左於芒草林尋獲省府圖根補點基石。全方位的視野,東面為無耳茶壺、半屏、燦光寮等山。
11:09回至登山口,循泥土路續行,正在鋪設石階步道。
11:11叉路,取右往小金瓜露頭,有採金礦坑口、觀景台、步道等設施。回至叉路,續行。
11:16接到人行觀光步道,標高524公尺,取左循石階步道往九份。
11:29接柏油路,左上方為欽賢國中,直行下102縣道,續行數十公尺取左入小路,前行不遠右下陡峭的階梯路,下方有一涼亭,接到狹小水泥路,取民宅階梯路下,已進入九份老街。
11:47聖明宮,規模頗大,廟前有解說,述說九份因採金沒落,原本祀奉土地公,信仰中心逐漸轉移主祀關帝君的「聖明宮」,道盡一頁滄桑。
11:52續沿羊腸小徑下,下到九份最繁華的「輕便路」。十幾年前來九份尚是古樸的山城,後每來一遍總覺得又增添幾分商業氣息。遊客熙來攘往、絡繹不絕,已成為著名的觀光區。九份因金礦發跡,因金盡而沒落,宛如由燦爛歸於平淡,如今又復昔日繁華。近中午找家小吃店用餐,人潮洶湧,尚需等待。餐後逛老街,老婆免不了採買一番,直往我的背包塞,男人真命苦!
13:00出發了,沿「輕便路」行,左轉小巷往「山海觀」行,小徑蜿蜒曲折。
13:12福德祠,標高342公尺,有石碑記載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六年,步道至此消失不見?郭協理打開鐵門,經過廟前,發現古道位於廟後,有老舊路條。
13:16入山徑,古道沿山壁闢建,右方為深遂的溪谷,久無人行,路徑尚明顯,部分路段崩塌。
13:25崩塌地形,路徑整段崩落溪底,請大請稍後,左繞入樹林,繞過崩塌地,於前方的廢棄工寮前找到正確路徑,回頭請大夥過來。
13:40通過崩塌地,循山徑行,有許多石厝遺跡,此段古道荒廢已久,時時停下來找路,古道循山腰右繞。
13:55經過一山溝地形,上至平台地,找不到路條,請大夥稍候、前行覓路。到處是芒草或荊棘等有刺植物,順著曾被砍過的芒草上登,未找到登山條,已接近稜上的高壓鐵塔,郭協理通知找到正確的山徑,回頭。
14:06循山徑上登,正確的路循溪溝行,位於芒草林中不易發現。
14:14礦坑口,標高407公尺,有許多工寮遺址,途中須注意芒草中路徑旁有一大洞。
14:26接到保線路,右前方即三叉路口,標高458公尺,有指標右往九分(頌德公園)450公尺,左往台電電塔300公尺,前行往侯硐2050公尺。從福德祠上至三叉路,此段古道荒廢已久,久無人跡,應由九分的頌德公園接保線路較為迅速。
14:34循小粗坑古道往侯硐方向行。
14:36小粗坑登山口,標高481公尺,有指標110公尺,取左上。
14:39小粗坑山,標高491公尺,台陽礦82號基石,山頂為芒草,展望佳,風大無法停留,回至登山口,循步道下行。
14:46十字叉路,標高427公尺,左上應可通往小粗坑山,右下粗坑山(展望台),直行往侯硐。當時誤判右往「山神廟」,取右陡下,走一段發現方向錯誤回頭。
15:07回至十字叉路口,循古道下。
15:11山神廟,標高392公尺,續下。
15:20路左有一間頗具規模的石厝,依資料由此叉路可下銀絲瀑布、鑛口,循古道續下,已進入小粗坑古聚落。
15:24三叉路口,標高309公尺,有指標右往眺望台100公尺,直行下侯硐,取右行,到處是石厝。
15:26右方的石厝有人住,有「佛門寺院,前行者請繞道」告示牌,不擾人清修。
15:27侯硐國小小山分班,已廢校,尚有操場、鞦韆、老樹、斑駁的石牆等。
15:29土地公祠
15:31眺望台,此處即粗坑山,標高311公尺,有一顆台陽礦83號基石,俯瞰瑞芳市區,並可看到下方基隆河的員山子分洪道。此處有叉路右上小粗坑山,即剛才尋找山神廟誤下的山徑,卻於離此眺望台數十公尺處回頭。
15:37原路回至三叉路,續下侯硐。
15:53廢棄石厝群,有許多高大石牆、駁坎等遺跡,另還有被樹根包圍的巨石。
15:55下至溪底,水量不大,對岸有一水泥平台地,地上有白色的絕緣瓷器,應為以前礦場的設施。
16:01三叉路,有指標往土地公祠70公尺,往侯硐550公尺。
16:02土地公祠,建於昭和八年,標高182公尺。
16:08過鐵橋至對岸。
16:09又過另一座鐵橋,續行不遠接水泥路,古道入口處有停車場、路線圖等。
16:15早上停車北37線小粗坑古道入口處停車場,標高87公尺,開車至大粗坑古道早上停車處取車,結束今日探索採金古道O型路線之旅。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再補幾張大粗坑與小粗坑古道照片
  • 精采吶,印象一一被勾起,只是有些印象己經印証不起來了,不再走一回好像會被湮滅,畢竟這些回憶經不起歲月沖洗,只好再走一趟囉..
  • 提供一張菜刀崙瀑布照片.
  • afa兄: 我們不過是追隨藍天山友等前輩的腳步,按圖索驥一番吧了!對於您們先進等不斷開拓新的登山路線,將好山好水介紹予後來的山友敬佩萬分。但此路線確實值得一再玩味,下次再安排帶隊再走一次。 小李
  • laipub2兄: 感謝提供菜刀崙瀑布的照片.,您是什麼時候去的水量蠻大的?五年前走金字碑古道時,此條溪幾乎乾涸,這次再去溪水豐盈,此條溪流應屬荒溪型溪流。 小李
  • 小李兄: 幾年前走過大粗坑古道連走金字碑古道, 那時菜刀崙瀑布以上的路跡就有些掏空, 昇福坑礦坑在民國五十二年開採, 電影"多桑"就是以那裡為拍攝地點,編導吳念真本身就是"大粗坑人".大粗坑在民國六十年代以前因人口較多,曾設有一里就叫大山里,因而增設大山分校,國小一二年級學生在那裡上課, 三-六年級就要下到侯硐國小上課, 學童兩者返往非常辛苦, 有興趣者可看"台灣念真情"一書,中有詳細的描述.
  • Mori兄: 感謝您的大粗坑古道人文的說明,讓我更深入了解此山區的歷史,有機會將找「台灣念真情」此書來翻一翻。 另Mori兄北插天縱走南插天的行程有夠精采。 小李
  • 李兄: 其實我們是同一天去的,只是你們由大粗坑上小粗坑下,我們由小粗坑上大粗坑下,我們在9:50到小粗坑古道入口即有一部車停放,應該是你們的車,我們應該在九份老街錯身而過,希望下次能在山林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