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況回報

屏風山新舊路線的比較

所屬團體
週三登山隊、台灣山岳教育公益協會
困難度
0
經緯度
0.00000, 0.00000

Taiwangogogo

2011/10/12


屏風山新舊路線的比較

在這三天的假期,我跟著高山初階訓練營的教官和學員們走了一趟屏風山。 我們由大禹嶺傳統路上屏風山,然後再由新路線回落鷹山莊(新路線的航跡圖和記錄請參考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36427,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36562 )。

由塔次基里溪支流到吊橋的山腰路對沒有爬中級山經驗的山友們來說還是一樣的危險,合歡金礦營地之後的過溪路段比從前更加危險,而後的抓樹根拉繩陡上稜線的路段當然是需要步步為營。

由屏風山山頂經北稜再轉西北稜下到松林營地(正確位置請參考相關紀錄的航跡圖)的新路徑依個人意見而言是非常的清楚而且路條也夠多。 但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一段新路還沒有很多隊伍來走,所以建議山友們能夠由松林營地原路來回新路上屏風山,這樣會比較清楚路況和路徑。 當然,若是隊伍當中有豐富中級山經驗的山友們隨行的話,不妨可以和我們一樣的走一趟O形路線的來體驗新舊路線的差異。 這一段路線,個人覺得最需要留心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由山頂沿著北稜下切大約100公尺落差之後的小岩壁地形,另一個是在北稜開始轉走西北稜沒有多遠處的大岩壁地形(海拔高度約為3070公尺處)。 現在兩處岩壁都有架繩(非常感謝山友們在小岩壁幫忙架設一條扁帶)。 雖然大岩壁落差較大,但是因為一來我們有架設兩條主繩,二來大岩壁的抓點和踏點非常的多而結實,所以只要懂得『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原理,以及小心的觀察抓點和踏點的位置,應該很安全才對(至少比合歡金礦營地之後的過溪點安全的非常多)。 不過小岩壁雖然落差較小,但是因為半途中有兩處需要腰繞橫渡的路段,因此下切時,山友們需要非常小心(上切時應該沒有此問題,所以我們才會建議沒有走過新路的山友們最好是以原路來回的方式來走新路會比較妥當)。

(含午餐時間在內,我們大約花了13個小時走完由松林營到屏風山的O形行程。 不過因為有多位學員的體能、技術和經驗都還未臻成熟,同時教官也一邊走路一邊進行教學活動,另外當天天氣也不良的關係,所以我們才花了這麼多的時間來走。 我個人估計,若是有爬高山或是中級山經驗的山友們來走的話,最多只需要10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走完O形行程。)

其次,由落鷹山莊東稜的新路,似乎已經有很多人來走了,因為路況已經和一般的中級山路徑沒有兩樣,甚至有不知名的山友們也來幫忙把芒草路段砍的非常乾淨,一些擋路的粗樹幹也被鋸斷。 雖然落鷹山莊東稜的新路可能比傳統腰繞路要多爬將近250公尺的落差,但是為了安全考量,個人相當建議大家改走新路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不過因為落鷹山莊的人不歡迎山友攀爬他們的鐵門,所以建議大家還是以合歡農場的紅色鐵門來進出登山口。

這一次走屏風山新路遇上一件很有意義的登山美談。 有三位以屏風山完登百岳的山友們挑選新路以原路來回的方式攀登屏風山,他們應該是首批以新路完登百岳的山友們。 其中更有一對夫婦,他們兩人一起首登百岳,也一起完登百岳。 我想對於愛山的人而言,這真是一件令人高興也令人羨慕的美事。

所有回覆

  • 恭喜教授隊伍完成O型路線,值得一提的是,那三位由新路線完成百岳的山友,就是我去走嘆息灣時認識的山友,阿傑與徐大哥,他們一路上都在跟我詢問新路線的狀況,我也一一仔細回答,果不其然的,三位高手藉由GPS+我的粗略意見走新路線完成百岳,我的心中感到很開心,有種幫助別人的喜樂,恭喜他們,也祝福新路線的生命可以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