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X軸﹝或Y軸﹞座標正負值相反之森林三角點探討;順找打鐵坑、船頭及石門的森林三角點

活動日期
2004/3/31 - 2004/3/31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7777(roc)

2004/4/1


X軸﹝或Y軸﹞座標正負值相反之森林三角點探討;順找打鐵坑、船頭及石門的森林三角點
根據日本山林課的原始資料,發現很多森林三角點經過換算後點位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如河床、崖壁﹞,若把X軸﹝或Y軸﹞座標正負值互換後,才會在應該出現的地方﹝如肩稜、獨立山頭﹞,因此很多原始資料找不到的森林三角點都可以在新座標找到,還有一些原本沒有資料的森林三角點,也可以經由視準角資料而找到。如高雄山區的冠字號碼為補近、補山及補中的,很多X軸座標正負值都相反,經校正後就有很多被找出來了,如杉林鄉的粗坑、下寮,美濃的船頭,六龜的大崩逢山、打鐵坑、大津、真我山西南峰、真我山北峰,甲仙的頂四社寮、小林、番子寮山等。中部也有不少點是如此,如南觸口山、九仙山、檜山等。依視準角資料而找到的如甲仙的圓山為次山(6),及美濃石門的補中(3)﹝找不到基石﹞等。因此在基石尋找的過程中,資料的篩選及過濾實在相當的重要。由旗山走184線往六龜,至184線45.05K右側為圓墩山礦務課1036號登山口,再前行至184線45.2K處新寮橋前遇左岔路,路口有法師宮很好找,順往茶頂山天雲宮路標走900公尺遇岔路,取右直行,不要再順往茶頂山天雲宮的路標走,再走約1.05K遇右上土石岔路不取,再走300公尺接土石路時遇左岔路不取,再走約250公尺過小橋後遇右岔路,路左有【旱河分55】電線桿,右轉再走約200公尺遇岔路,轎車停此,取右邊路走,再走約150公尺遇右陡上開發中的小山頭岔路不取,直行到路底大空地停車,順小徑沿開墾地右側走到鞍部附近﹝走左邊稜線也可,但要開路﹞,左上入樹林接補鳥小徑,經二個小山頭後即達打鐵坑森林三角點。本點原資料X軸座標正負值相反。此山東邊山下為一大廟之大遊憩區。原路回到184線41K處往北走高109線往美濃黃蝶翠谷,走約8K到朝元寺前右轉往黃蝶翠谷,,經翠谷橋後不久遇過產業橋之左岔路,左轉後不久遇左邊水泥路到民宅,左轉沿水泥路到路底民宅前空地停車,由民宅旁果園小徑順小水管一直往北走,走約300公尺到果園盡頭,仍順小水管小徑走,走約50公尺有右岔上山小徑往大墓﹝順小水管直行就到有水之小溪﹞,取右走到大墓,再沿大墓東邊不明顯小徑【水平】走到乾溪谷後,再左轉陡上東邊稜線,再順小徑接廢棄產道到基點下岔路口,可直陡上接東港博岳之小徑到船頭山森林三角點,或左轉繼續走廢棄產道約20公尺,再右切到肩稜地即達。東港博岳之登山口在東邊山下,路較陡峭。此路線沒有綁路標,請小心走。原路回到過產業橋之左岔路,左轉往船頭及出火坪方向北行,走將近1K時左有土產道,此為東港博岳之船頭山登山口,繼續北走,再走約1.8K遇過橋之左岔路,先左轉走約200公尺遇直行土路不取,左轉經養雞場後過溪再找地方停車,東港博岳之甲河山登山口在養雞場,沿西稜走到最高點後稍降即達甲河山礦務課1027號基石,本人是過養雞場後再過兩次溪床後由西北邊小支稜走,較近且好走。原路回到過橋之岔路口,左轉往北轉東往石門,到達過溪處大養雞場處找不到礦務課1028號基石,再順路走,遇右岔路不取,取左下走,過溪床後繼續往西北方上山,走約400公尺遇左岔路,可由此路上,本人是再往前約300公尺再遇左岔廢棄路停車,沿廢棄路之字形上,最後由左邊竹葉林空曠處陡上稜線,再左轉南行到大水泥蓄水池後山頭,找不到補中(3)的石門森林三角點,只找到經濟部水資會76年3月立的美濃No.10導線點。此路線也沒有綁路標,請小心走。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附加幾張照片 圓墩山:礦務課第1036號 美濃甲河:礦務課1027號 美濃船頭:森林三角點
  • 請問 7777 前輩:

    不知「鑛務課」點位的原始資料是什麼格式?最近獨步山林間的蕭郎大哥對於一些點位的座標有些疑問,覺得是否轉換之前就已傳抄錯誤

    http://forum.waytogo.cc/viewtopic.php?p=19538#19538

  • 它用平面直角座標轉換,不是一般的轉換系統,比較少用,目前只有聯勤才有此轉換系統。
  • 請問可以說明詳細一些嗎?

    根據蕭郎前輩的說法,鑛務課 854-900 都能連成一線,但中間卻有 890突然跳到遠遠西邊北投去,因此推測是橫座標有問題。是否原始記載就錯了、或換算時有算錯?



  • http://forum.waytogo.cc/viewtopic.php?t=12414

    藍天隊江隊長提供了原始資料,原來是換算後的橫座標錯了一位:

    300983.556 → 309983.556

    所以實際位置是在風櫃嘴附近,但應該已不見了。


    另,蕭郎前輩根據資料後面「備考」記載的「元要塞第三地帶[外]」、加上正好圍起基隆區域,推測跟基隆要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