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20100814西合歡山、溯合歡溪上小風口

活動日期
2010/8/14 - 2010/8/15
所屬團體
westiegogo
困難度
0

parasha(捲毛)

2010/8/18





起源是登山補給站山友jj Lu的啟發,短天數又地形地貌
豐富,不會太困難(雖然中間有無路高繞),交通方便的
高山,這是一趟很值得的行程。


成員:jade、搖卡、捲毛

照例周五晚開車上合歡山,很順暢地在十二點左右到
小風口。第一次走這個組合,從集合到目的地很乾脆
,除了跟毛怪登山外,很久沒有經歷這種簡約風了。


前天是英仙座流星雨,等了幾顆流星,銀河與夏季大三
角很清楚,明天天氣不會太差,安心意滿地跑去睡了。


8/14 晴

露宿袋加內套果然不行,黎明前冷到半夢半醒,大卡的
鳴喇叭清醒了睡意。不知何時,路經合歡山的大卡在輪
廓邊裝上了七彩燈,替夜晚的台十四甲增添了一些風情
。大卡高強度大燈遠遠地打上小風口停車場灌木,那一
剎那有點白色聖誕的味道,出發前睡不好,倒不是太幹
大卡...。


0710 走咧!

大家有輕鬆的自信,走得算快,仔細評量上反射板
這段稜線其實非常陡,還是有點小累。

0900 北峰。本來要一起去西合歡山的scout破功,vicky
就陪著下撤了。

快到反射板前就看得到綠茵谷地了,有點小興奮。


1150 下華岡叉路口。
以前在還要向前約150m的鞍部,應該殊途同歸。
搖卡和jade去攻西合歡山,有點小累留在這裡等。


1310 攻西峰回。

1325 GO!

下合歡溪這段頗陡,大概要下500-600m,大致上植
被的變化是 短箭竹──杜鵑刺柏(花季應該非常美
)──冷杉林──鑽冷杉林下粗硬箭竹──平緩瘦稜。
這地方沒來過,聽著越來越近的溪水聲有點興奮,對
合歡溪的期待越來越高,一口氣殺到溪底。


1445 抵溪底。
右側對岸有路標及人工遺跡,應該很快就接到合歡溪步
道了,沒去探,出華岡是下次的事了。


1500 決定繼續走,換溯溪鞋上溯。


1730 三溪匯流口(還不到綠茵谷地,不過四肢並用非常累,就
紮營了。結果傾盆大雨......


08/15 多雲到晴


0530 GO!
昨晚判斷綠茵谷地還要沿主流再上,於是出發去找。

0630 綠茵谷地。主流在石門北峰(哈哈山)山麓做了一個很
大的迴旋折而向東往雪訓中心的方向。從三溪匯流口到
此,合歡溪呈平緩流淌的小河,有點老年期溪谷的味道,
這讓我想起南三段主稜上錐錐谷往下哈依拉漏溪北源的
三溪匯流口,以及丹大溪營地上源的童話世界。同樣有
世外桃源的乾淨景致,大型動物的排遺卻非常少,應該
跟台十四甲公路的人潮與車潮阻絕有關吧。而合歡山西
面接力行產業道路,北接中橫,就不像北三段、南三段、
南二段等山區遼闊而人煙罕至吧。


在綠茵谷地的盡頭(再往上山谷就收束起來了,遇到一隊
要溯合歡溪上雪訓中心的,正在拆帳)。忘了對指北針,
不過,上哈哈山從這附近上切確實比較合理。據說上切點
前有大樹及路條為記。



0800 回三溪匯流口營地。


0930 二米滑瀑。高繞,從左側的局部小岩稜上。猜測在(27725
,267377)。
從上溯開始,河道起伏都不大,也沒有困難的地形,二米
滑瀑前有深潭,我們就卡住了。很後悔沒在滑瀑附近多探點
路,高繞花了兩個多鐘頭。大概上了不到兩百,不過途中我
有點緊張,行前判斷太樂觀,這個上切高繞變得有點辛苦,
沒有路的高繞下切之不確定感讓人變得很焦燥,危機意識
陡升。


1150 切回溪谷(北峰下來的支流),猜測在(27755,267400)。
好在看得到小風口支流的轉折,約10′就接回了。


1210 溪谷變小,兩側箭竹擋路,不時需要用手撥開。不到三平方公
里的集水區,有著如此豐沛的乾淨水量,真的很神奇。

1335 小風口管理處取水裝置,右上脫離水路,大致上沿水管走。


1400 接到小風口管理處。

還算順利,避過緊接著來的午後雷陣雨。二米高繞的問題如能解決的
話(不好意思,沒有找到好方法,這是一條很精彩的路線,而且是短
天數的可選擇。


另外,不過一天到綠茵谷地很硬,紮營在合歡溪步道上比較可行合理
,隔天從哈哈山或小風口出來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想一天就住到綠茵谷地的,只有從小風口下溯一途了,而且最好
有帶溯溪裝備,安全還是要注意的。


相片麻煩到部落來看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parasha&book=26


所有回覆

  • 您好: 我於99.07.18走合歡溪上源~石門北峰: http://tw.myblog.yahoo.com/jw!l0UMyxmaHBAtiz9Onsoc/article?mid=2702 也是因為jjlu先生的文章才去的。 那個2m瀑我是由這裡下來的,差不多只花10分鐘而已。
  • 果真是做了蠢事後才會發現,當時沒有多探一下路,想得太複雜了,忘記沒有太困難這個提示.... 謝謝你的說明,這樣更多人能利用條路線了
  • 雖然我沒去,不過料想能10分鐘通過的山友絕非泛泛之輩~~ 一查,原來是星星老師啊 這樣PARAHSA就不用太自責了啦~~哈
  • peggychang您好: 謝謝您的稱讚! 我發現您也喜歡爬困難的山耶! 今年四月底您們有去死亡稜線嗎?我去的時候已是78年3月的事了, 奇萊北壁也是77年11月的事,沒想到奇萊北壁現在也大眾化了。 很高興在登山補給站上認識您!
  • 原來「搖卡」是人的稱號啊, 前陣子 Calvinh6 在敝人的文章回應時還那我納悶了一陣子, 想說是不是新的招呼語. ^^ 剛才在 yaohsing 老大的部落格找到那兩米瀑的原圖 (1280×960) , 果然不太好克服的樣子. 在之前查到的記錄多由北岸小繞而過, 有人提到要以約六米長的繩子垂降...... 敝人在六月的合歡溪有帶繩子備用, 但沒走到那兒也沒用到繩子, 記錄中就忘了提. 若有帶到夠長的繩子, 也許捲毛這隊就不用繞那麼高了, 交待不夠清楚的地方還請見諒. -- 只是, 印象中從合歡西峰的下溪處, 到上游的合流口間, 幾乎所有的小地形都是從南岸繞過的, 或許 yaohsing 老大在二米瀑那邊所採用的南岸路線才是最「巧」的走法. :)
  • 通常蠢事只能怪自己,這是真理。 行前並沒有做好功課,更新最新的資訊。星星老師的行程我漏掉了。 不過我有帶一條6mm30米的繩子。 我們是從北岸高繞的,上一點點後橫切,看到二米瀑後是個潭,一度想垂下去,有考慮到背包沒有防水打包,就沒有冒險了。(怕隊友相機會溼) 這是條好路線,也許下次從小風口下,從哈哈山回來,也是很棒! 總之,這一段溯溪像加九寮的難度,可以玩水,有去過的就很清楚這個比喻了。
  • 阿竹大 捲毛說的是,我們功課沒做足,才會搞得有些狼狽。你的資料不但促成這次的行程,也讓我們在陌生的溪谷裡確認位置,非常感謝你! Hi!捲毛 在那段混亂的高繞過程,多虧你的冷靜和判斷,我們才能順利走出來,說真的我看不出你當時有緊張!很高興一起經歷這段難得的經驗。 搖卡
  • 我猜,大概大家都是上溯,由下游往上看,很自然選北岸高繞, 而我由上游下來,看到的溪谷是左彎,轉彎處也算緩,很自然地 就選擇南岸高繞,最高點離溪只有十多公尺(印象中),只是剛開始 要高繞時,是一個約2m的落差,不好爬,我第1次爬時還掉下來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