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討論區

Easy shelter? Poor shelter!

tzou(鄒仔)

2008/4/2


單一營柱可採用中央式,
變形為棚布投影線上, 通常立於門中央,
但可採用屋式單斜或多面體之鑽石型.

雙柱最簡單即是屋式, 門就是垂直於雙柱軸線,
變形可為多面體鑽石型增加空間外也讓出入更方便,
此時雙柱軸線剛好位在門之投影線上, 兩者平行.

不管雙柱或單柱都可以採用樹木輔助,
除了單柱之中央型之外, 圖片中即是採用此種單柱中央式,
若是天氣狀況良好, 也可以藉由周圍樹木或其他低矮灌木等提高"棚線",
除了增加視野和空間外, 出入也比較方便.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天氣晴朗 兩天一夜 水陸山行 參圖路徑
  • 鄒仔大大 請問一下 你從大濁水北溪上溯布蕭丸 市從莫很啪過去嗎 還是直接從布蕭丸上到溫泉? 照片那個峽谷和幾個落差潭 上得去嗎? 還有小弟想自己設計一頂帳棚 台灣什麼地方 買得到 silnylon 布料 蚊帳 和營住? 感謝!
  • 維克多兄: 我是逆時鐘, 而且在另一文當中提到, 也有路徑圖.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2657 西邊和北邊的路應該是接下來要去的, 入口都喬好, 就等時間, 其它在入口處的排徊和散步只要假日應該都會去散步. 至於材質的部份, 我也想是否可以直接在台灣買? 不然目前應該尼龍布最適合了, 這便宜貨(雨衣帳), 一物當兩物用(我都有帶傘), 算是省去不少重量, 吃的方面就只有煮湯, 加高能量乾糧, 帶酒精爐, 我執行的都是低賤的輕量化作業. ps.接下來就等下雨測試了...
  • 兩位老大剛從不蕭丸回來嗎,我3月底走水路進去,約2/3路程水太強就放棄了,又不好上切,若你們成功登入請分享吧。
  • 請問如果下雨,或雨勢不小該如何處理?
  • 說來殘愧, 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 南北溪合流到中間點的清水流營地足跡很多, 而到莫很北溪合流腳印沒看見, 真的要跟很有經驗的人走, 那邊真的是他們的傳統領域, 如過溪點的選取和方式, 真的佩服萬分(以完全不採用人工確保的方式渡溪). 熱情的曹兄和年輕的勇士, 跟我述說著故事, 又激起我的夢想, 但是真的要很虔誠謙虛的面對, 不管是山林水文, 或者生活在這一片土地的居民. 一切決定在水量. (水流速似乎比水量更重要.) ──────────────────── mysweetcola兄: >>請問如果下雨,或雨勢不小該如何處理? 這次前去, 巧遇未曾謀面的"朋友", 並說您來的正是時候, 遇到"貴人", 貴人就是我稱之為"夢想的啟發者", 貴人也教了我許多此區的一些經驗, 就是一切決定在天氣或水量, 我是如此幸運, 遇到一群貴人, 回來之後重看貴人的文章記錄, 原來還有更危險刺激的狀況, 下雨或水勢不小, 超過探險的臨界(冒險! 冒生命危險), 只有一種方法, 撤退! 比較怕的是卡在中間, 進退不得. 膽識和經驗, 我想我渡過幾次溪後就會完全投降.
  • 若遇大水無法前進勿逞強,否則上切走山路更辛苦,冬季枯水期是朔水路的好季節,我連續兩年都進去,今年只走半程(水大),去年不錯收穫也不錯,對了,我連續兩年都找當地原住民帶路,我當地的朋友,不過我覺得各有優缺,優點是,他們體力好腳程快(我體能也不差,負重全程跟上),缺點是,很多觀念無法苟同。特別是在安全方面。
  • 若有興趣,可計畫從宜蘭四季進來,從澳花出來。
  • kevin兄: 您提到的狀況, 很有趣, 就像不同文化的價值差異. 個人也是比較保守, 一切都要在安全的份際運作 前陣子看一本大陸作家的 [探險論], 中西的探險精神差異跟環境有關, 而非種族或文化, 只是歐洲之島國是以航海為探險的根基, 台灣雖是島國, 但還是以陸路為主. 背囊中有好幾條路線, 當然會慢慢完成夢想的旅路, 包含您提的這一路線, 較近期應該是 寒溪-亞普拉塞-塔貝賴-哈卡巴里斯 可以的話一次來回, 哈卡巴里斯-流興-雅音山-銅山-南澳北溪-寒溪. 較短程的應該就是次考干到比亞豪. 有一群人的夢想是從比亞豪上游上南湖, 這是最早期且可能是遷徙的路線, 有機會或許會跟他們一起走看看.
  • 在大濁水溪水路進出,有一種玩法,我走過2次勘察的心得。當地獵人會把深山中的xxx用卡車內圈放水到滑下游。有一年下山時我把裝備包防水包借他們的下滑,下山後我心想,我可以穿潛水用的防寒衣家救生衣帶頭盔拉著裂物內圈順流下滑,防寒衣防寒,救生衣有助浮防撞的功能,於是我有練習幾次,可行。這是我觀察大濁水溪流況的新玩法,其實也不新,只是台灣大概沒人玩,在美國可樂著呢。(從莫很溪與大濁水交叉口出發至文明社會約2個小時內或更快,外加中途休息吃泡麵巧克力,怕失溫) 下次補照片。
  • 漂流? 林宗聖山友翻成 [澗泳], 資料有看到獨木舟走莫很-北溪, 但不知是否成行? 南澳北溪則有老外獨木舟挑戰過. 這個夢想我也有作夢過, 混合式的, 甚至是陸海空連貫, 不過用雙腳算是風險較低的方式, 還要養家活口...... 講到橡皮圈的方式, 唉! 不小心真的就飄到太平洋了, 台灣目前大概就這邊採用這種運載方式? 真的很有趣. 北溪有一段有大的落差小瀑, 在中間清水營地上游, 那一段可能就要下來走比較安全. 和平北......我想我比較保守點, 還是陸路或從上游那邊進入就好了.
  • 獨木舟,我這次在下山的路上曾想過,代充氣舟,哎呀....重阿。輕裝下大波到河床進.到莫很溪口大約5-8個小時不等,看路況。單單充氣舟我忘了幾公斤但聽玩舟的朋友說蠻重的。光背舟我的行程就只能單一化了,這我想過,唯一的方法只能想到就是順飄了,待大家想想看有沒有新玩法了。不過您說的澗泳,在國外有看過。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