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南方四島熱浪行

活動日期
2018/5/24 - 2018/5/26
所屬團體
山谷登山會
困難度
1
類型
» »

minnelee(李XX)

2018/6/14


活動名稱:南方四島熱浪行(附航跡圖及GPX)

活動日期:1070524~~26

參加人員:王素娥、王佳琪、黃金澤、洪正信、鄧淑美、李陽琛、曾瓊慧、陳力平、王永華、陳景怡、周南莛、呂文雄、崔古鼎、林國銓、林鈺鈴、范垂嘉、陳乃綺、李東方、           呂志廣、黃盛璘、林鼎貴、楊志城、黃織芬、徐光蓉、林向愷、頼子珍、黃郁萍、           李昆明、左玫蕊、張英岳、張淑芬、彭海燕、謝美玉、楊秋震、王素梅、張倍祺、           劉璧玲、陳惠英、林惠婉、李俊民

攀登山岳:尖礁山(47m,土地調查局三等三角點,3-915),東嶼坪(61m,內政部三等三           角點補點3-IC337)

 

活動概述:

  澎湖南方四島在望安、七美之東,是由面積較大的四個主要島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以及周邊小型島嶼的頭巾、鐵砧、鐘仔、豬母礁、鋤頭嶼等島嶼所組成,屬設立於10368日的「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所管轄,是臺灣第九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二座海洋型國家公園。

  南方四島遺世獨立,加上近幾十年來受到產業結構轉型、交通不便造成物資補給不易等影響,人口逐漸外移,現今島上除了少數居民外,平日少有遊客造訪。未經過度開發的南方四島,無論是自然生態、地質景觀或人文史跡等資源,都維持著原始、低污染的天然樣貌,擁有天然的珊瑚礁群,指引船隻的黑白燈塔、神秘的遺落古厝,每個島各自擁有特色,就像是散落在澎湖南海上的寶石,閃耀於清澈的漸層藍海水之中,絕對是一生必探訪的澎湖秘境。

本文內容摘錄自海洋國家公園網站:https://www.marine.gov.tw/遊憩資訊/各島遊程

 

預訂行程:

5/24(四)台南-東吉

1. 西吉藍洞、海上長城巡航;2. 西吉無人島探秘;3. 夜宿東吉

5/25(五)東吉-七美-東嶼坪

1. 東吉環島健行;2. 七美半日遊;3. 夜宿東嶼坪

5/26(六)東嶼坪-台南

1. 東嶼坪探秘;2. 探索潮間帶;3. 海水浴;4. 西嶼坪嶼、鐵砧嶼、頭巾嶼巡航;5. 返程

  

行程記錄:

5/24(四,晴)

0830台南高鐵站集合,分乘中巴及自小客往將軍港。

0931抵將軍港,大家協助將公裝公糧上承租之專用遊艇百樂得66(連絡電話0952-300583)

1032經巡防安檢後起航往東吉嶼。

1219抵東吉嶼碼頭,東吉嶼是南方四島中面積最大的方山島嶼,因位置靠近臺灣(臺南),航程僅約2小時30分,早年島上漁獲多送往臺南販售,島上日常生活用品亦購自臺南,在南方四島中相對繁榮。長期接觸府城文化關係,島上的婦女穿洋裝、抹粉,打扮得比澎湖婦女時髦,所以澎湖有一句「東吉查某、西吉菜脯」的諺語,說明了當時東吉嶼的富庶景象。

1235下完公裝公糧後,出發往民宿。

1240經啟明宮,啟明宮是東吉嶼的信仰中心,供奉徐府王爺,廟內刻有「高山聖吉」的牌匾可推測其約在清嘉慶年間(西元1808年至西元1811年)及同治11(西元1872)分別修建,廟內裝飾雕樑畫棟,是村內最繽紛華麗的建築。

1244於民宿安置行李。東吉嶼屬於南北兩端地勢較高、中間較低的馬鞍地形,中間較低處為主要聚落集中區,現在村落的位置是早年的海底,因陸地逐漸抬升,村民逐漸往現在的港邊居住。東吉嶼聚落建築群多數以背山面海的姿態分布在鄰近港口較低坳處,交錯的巷弄小徑穿插聚落中。由於鄰近府城臺南,東吉嶼自古即是臺澎海運貿易的轉運站,長期接觸外界,加上生活富裕,東吉嶼也出現了許多和洋式的建築,融合了澎湖傳統古厝加上西式洋樓及日治時期臺南的仿巴洛克設計影響。隨著居民外移,留下的那些古厝彰顯過去的繁華,依舊別有一番風味。

1258前往遊客中心聽簡報。

1308遊客中心,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成立後不設管理處,其經營管理納入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既有之組織體制。

1452午餐後出發徒步環島。

1459氣象站,春末的太陽火傘高張,雖有絲微海風,仍敵不過氣候的酷熱,陽傘、遮陽帽、默鏡、袖套……把全身包得緊緊的,只擔心回復原膚色的不易。

1526東吉燈塔,建於東吉嶼北方的尖礁山上方,也是全島最高點,三角點就在燈塔旁,是船隻行經黑水溝的重要指標。早年發生於望安海域的船難事件,幾乎都在東吉嶼的四周,所以日本人在明治44年(西元1911年)興建燈塔,希望可以改善當地海域之航行安全。

1607石巨人岩柱,數根岩柱矗立東岸臨海處海岸,受侵蝕形成貌似人型,因此有「石巨人」之稱,一旁的碎石坡則是岩柱風化後崩落而成。

1615日軍遺址,為日治時期日軍登島所建的砲兵房舍遺址,當地人稱為「兵厝」。由目前所殘留的防空壕、依地形挖掘的防空洞、軍事瞭望台以及木質宿舍殘留的建築基座,可窺探其軍事戰略的重要。

1618菜宅,日軍遺址周圍留有大量廢棄且長滿雜草的菜宅,由於當地一直都有強勁的東北季風,為了讓脆弱的農作物在冬天裡還能照常順利生長,維持作物的生生不息,村民在山坡上另築一道防風牆來減低風襲便有了「菜宅」的出現。但久旱未雨,一片枯黃,只能想像翠綠草原一望無際,阡陌交錯宛如「翡翠豆腐」般的美景。

1637東宮,是祭拜鬼王的陰廟,因為這裡是墳墓區,所以立了這間陰廟。東吉人口外流嚴重,這廟也許久沒人祭拜和清理。

1724虎頭山,在東吉嶼碼頭南側,由海上眺望,其山勢如一隻小虎伏在大虎身上,因而得名。虎頭山上有一座虎頭山石塔,與西吉嶼沙溝塔隔海相望。澎湖地理環境特殊,土壤貧瘠不利農耕,且冬季經常籠罩在凜冽的季風之下,民眾多以討海為生,但因海象瞬息萬變,出海身亡者不計其數,故發展出許多獨特的辟邪祈福物;澎湖的石塔具有鎮風、止煞、鎮守山靈、指引、反制、補風水、保平安、發財、豐收、添丁、延壽等功能,在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內就有7座,除虎頭山石塔外,西吉嶼有4座及東嶼坪嶼有2座。

1736回至民宿,南方四島電力由柴油發電機供應,水則由海水淡化廠提供,資源有限,領隊籲請隊員珍惜各項資源,並將垃圾集中帶離島上,不增加島嶼負擔。碼頭旁另有一堤堰,形成一處天然海水游泳池,在其中游泳是一種享受。

 

5/25(五,晴)

0746出發往西吉嶼,因西吉嶼現無居民無碼頭設施,故改搭兩艘小遊艇經安檢後前往。西吉嶼位於東吉嶼西方,地形北高南低,屬於平坦的方山地形,坡度較陡處集中於島嶼北側。北半部的海岸多為海崖,玄武岩景觀壯麗,底下則有多處的海蝕平台,每到冬季是澎湖南海各島中紫菜盛產主要區塊之一。東南側海岸多礁石,部分是由珊瑚及玄武岩碎屑組成的砂礫石灘地,過去聚落主要分布於煙墩山山腳下及島嶼的東南端延伸至海岸附近,港口也位於此。

0800途經西吉嶼西北側海岸,西吉嶼保存有中新世臺灣海峽玄武岩火山活動最後噴發的地質紀錄、玄武岩地形的之多樣性與海蝕地形的完整性。沿途高聳又寬廣的玄武岩景觀,由海上觀賞,規模壯觀,氣勢磅礡,美得令人屏息。柱狀玄武岩更可見特殊的海崖,海崖長期受到海水沖刷與侵蝕後,質地較鬆軟的岩塊崩落,便會形成海蝕溝,就是熱門的『藍洞』所在之地。

0802小遊艇以熟練的技術庭將船頭頂在岩礁上,讓我們一一下船,整隊後沿著玄武岩節理往東北向攀登。

0823北岸海蝕洞(灶籠),這是一個受海水侵蝕造成向內凹陷的海蝕洞,因頂端塌陷,當地居民稱為「灶籠」,海蝕洞上方為玄武岩風化的紅土層,中層受侵蝕程度略低,玄武岩柱狀節理較明顯,最下方玄武岩則因受風化作用影響,玄武岩斷裂崩落後,形成一半開放孔洞,由排列整齊的柱狀玄武岩往下望,可由洞口看見透亮清澈的海水,讓人忍不住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與奧妙,故有藍洞之稱。(澎湖縣政府已公告西吉嶼天然海蝕洞為「澎湖縣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範圍,未經申請許可進入,最重依法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0838再往東行,紅土層植被甚少,亦無建築,一路上僅有遠遠的山羊蹤跡。

0855右側已有殘破的民宅出現。

0858煙墩山,可遠望東北下方的彎墩頭塔,這市是南方四島七座辟邪祈福石塔之一,坐落在島嶼東北方海邊俗稱「東崁頭彎墩頭東」,是歷史最悠久的石塔。塔四周圍荒野平坦,塔面向四面八方,為一玄武岩外塗水泥漿的圓形三層塔。以前西吉的人認為東吉島的地形其外貌很像『蟳』,稱為『蟳穴』,村民咸信螫的腳張開,會對西吉嶼產生不利的影響,為了對付東吉蟳的螫,因此建塔以反制東吉的蟳螫。塔頂本有一銅燈為商船所使用的銅燈罩,是民國五十四年一漁民去東沙補魚時在沉船上撿到的,先捐給西吉宮後移置塔上,現已不見。

0903公井已乾涸,但昔時提井水的質樸農村生活,似乎又鮮明起來。

0906抵安全寶塔,坐落在聚落東側俗稱「大井腳」的平坦海岸,因此又名「大井腳塔」,塔坐北朝南,其造型宛如酒瓶,塔身為圓錐形玄武岩結構,塔頂構造可放置有玻璃罩的煤油燈,四面留孔照明,使船隻能夠辨識安全距離,目前塔頂已部份損毀。。塔的西側原有一座土地公廟,廟內供奉福德正神一尊,負責鎮守寶塔與海灣,現僅殘存基座。

0918續行。左前方可見安全寶塔東南方約八十公尺的沙溝塔,因建在沙溝而命名,第一層為方形,第二層則身似酒瓶,是玄武岩外塗水泥的雙層塔。相傳西吉村於民國50年左右出生的嬰兒,眼尾都會帶著紅色血絲,染上俗稱的「紅眼睛」怪病,直到周歲才會消失,居民認為是東吉的虎頭山對沖西吉所致,為了反制便在靠近村落俗稱「沙溝岐頭仔」處,建立「沙溝塔」。塔坐西向東,與東吉嶼隔海相望,塔頂略成四角形四面留孔,供點煤油燈作照明之用。這些具歷史記憶的石塔可遙想當年居民風俗信仰,而東西吉的鬥風水也為當地留下許多傳說。

0922西吉嶼聚落,聚落旁散落的菜宅,依照傳統以硓(石古)石為素材,依傍著住宅而興建,為了抵擋強烈的東北季風侵襲,村落北側一畦畦的菜宅高度與厚度都很龐大,玄武岩也堆疊得十分緊密。由於島上無碼頭可供船隻停靠,加上整體環境惡劣不利生活,西吉嶼於民國67年由政府輔導遷村。遷村後無人居住的古厝群抵不過風雨摧殘多已破落,廟宇神靈也遷移故土,徒留荒煙漫草包圍整座村落。許多菜宅也因人口外移、疏於維護而倒塌,放眼望去只見無盡蔓延的荒草。

0952有勝橋聚落裡跨過小溪的小橋附近不少口水井,少數口井底部仍有水。遷村前,此地村民仍過著點油燈、提井水的質樸農村生活,現已人煙消散。

1010原船返航,船東體貼的駛往藍洞,一窺受海水侵蝕造成向內凹陷的海蝕洞,高聳的玄武岩倒映在清澈的海水中,一抹陽光斜射入洞,令人印象深刻,嘖嘖稱奇讚嘆。

1044返抵東吉島,小休,稍解烈日的威脅。

1123整理行李,換搭百樂得66號往七美,

1240抵七美碼頭,前往鴻海餐廳用餐。

1344分乘機車往遊七美双心石滬、小寶島、南嶼城、龍埕、七美人塚等景點。

1650回抵七美碼頭,前往東嶼坪嶼。

1730東嶼坪嶼,為一800萬年前火山熔岩所形成的玄武岩方山地形,島上的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是澎湖群島中較為年輕的島嶼。早期因為漁業發達,曾經有500多位的居民在島上共同生活,然因漁業逐漸沒落,現在只剩下10位左右的居民。貌似關公像的玄武岩位在東嶼坪嶼碼頭旁,因長期受到海水與風化侵蝕,使得周圍岩石呈現土黃色。由一旁道路抬頭仰望塔仔,其背部與碼頭相連,正面底部探伸入海,其形勢樣貌彷彿一尊側坐的關公像,正氣凜然地望海護衛著東嶼坪嶼。當地人稱之為「塔仔」。由碼頭進入西南方的小社區,可以看到島上行政單位皆聚集在此,包括衛生室、派出所與海巡安檢所及東嶼坪嶼遊客中心。

1825往七尺門沙灘游泳,遊客中心前有片廣大的沙灘,當地人稱為「七尺門沙灘」,其東西橫貫約500公尺,寬闊有如人的七尺身軀而得名。這裡的沙灘由灘岩、沙、礫岩所組成,海水清澈,日曬後的水溫適中,適合游泳與潮間帶觀察。遠處鐘仔嶼與陸連島清晰可見,陸連島是指分離的陸塊或島嶼,因沉積物堆積而與大島相連。陸連島其中一側為廣闊的海蝕平台,平台上佈滿野蚵等潮間帶生物,陸連島與海蝕平台都是退潮時才會露出,當地人稱為「四仔角」。

 

5/26(六,晴)

0736出發徒步環島,由青蛙石旁山稜往北攀登。形似青蛙蹲踞狀的「青蛙石」,由玄武岩集塊岩所組成,為早期火山活動時岩漿與火山灰從地底噴發後冷卻的地質景觀。其柱狀形狀較小,比板狀較為明顯,雖然外表受風化而變成黃土色,但其內層仍為黝黑且緻密。

0821金龍塔,東嶼坪嶼中央有一道當地稱為「沙溝仔」的溝渠順著地勢向西流,居民在源頭與入海口各建一座石塔,分別是位於東海岸的「金龍塔」與西海岸的「池府塔」(又稱虎塔),以鎮守溝首與溝尾,保護村莊地理風水以求平安。鄰近海灣的金龍塔,早期是以水泥石塊砌成,有方型基座,約3公尺高的圓錐狀帶有塔尖,四方各留一門,民國80年(西元1991年)改建為水泥建造的三階圓錐狀塔,外圍一樣有石牆,面海之處則有加高的牆,這是為了要將沙溝頭阻塞,以達到避邪效果。目前塔高約6公尺,塔身漆成醒目的紅色,四面鑲嵌有石碑,西面刻有橫式「金龍塔」字樣。

0828再由金龍塔右側往上攀登,東側的海蝕拱門是玄武岩歷經侵蝕形成的特殊地質景觀,向海望去,可見一海蝕溝地形,火山凝灰岩層的兩側玄武岩向外突出,中間凹陷陡降形成「小海灣」,海灣右側的玄武岩,因岩漿噴發冷卻時間不同而有柱狀及板狀兩種節理,其下岩層呈南北走向,岩脈延伸入海,底下則為火山角礫岩層。這是東嶼坪嶼後山(東、北岸)可見到海蝕溝、海蝕洞、海蝕柱等多樣的玄武岩節理地質景觀。

0843登上東嶼坪山,左側西嶼坪嶼與其左側的鐵砧嶼近在咫尺。

0853往西有另一小山頭,有海洋國家公園主控制點DU10402。東嶼坪嶼由二大塊陸塊組成,故形成南、北二塊高地,登完北方高地,就此循山稜往下走,沒有山徑,沒有樹木,對著東嶼坪嶼聚落直下。

0911依地勢而闢建的梯田,春末應是一片翠綠,但因今年無雨,竟是枯黃遍野。

0914菜宅景觀,北方陸塊早期多種植農作物,為了抵抗迎風面強勁的東北季風,讓農作物產量提高而構建的。菜宅因人口流失而佈滿雜草,然而斑駁的遺跡,卻是昔日農耕的最佳印證。

0919東嶼坪嶼聚落,在南山和北山中間地勢較為低窪平坦的陸域則是東嶼坪嶼聚落集中的地區。聚落房舍除零星散落於南端,其主要座落於島嶼西邊臨海之狹長腹地,自港口與池府宮村廟起,由南往北延伸,聚落形式呈帶狀。房屋多為傳統閩式建築,從島上較為古老的建物中發現,最早先民登陸時的落腳處較接近港灣,而現代建築則依序由南到北沿著山丘避風處逆向而建,村舍由密漸疏,只能由古厝來緬懷往日繁盛。

0923池府塔,為高約6公尺的葫蘆型水泥塔,建於民國54年,是鎮守溝尾保護村莊地理風水以求平安的建築。

0928路旁廁所已無四壁,徒留蹲式馬桶面向大海,是個無敵海景厠所,也道盡東嶼坪嶼的繁華盛衰。

0935池府王爺廟,為島上的信仰中心,由該廟大殿所懸的匾額來看,推測嘉慶甲戌年(西元1814年)以前即已建廟。供奉蘇府、池府、蕭府王爺。池府廟旁有一水泥製的觀景台,是舊時引導船隻入港所設置的「點燈設施」,如今點燈設施已不再使用,此處反而成為攝影賞景的絕佳制高點。

1005復往七尺門沙灘游泳戲水。

1402午餐後收拾行曩出發往西嶼坪嶼。

1409西嶼坪嶼碼頭,西嶼坪嶼位於東嶼坪嶼的西北方,是一略呈四角型的方山地形,因無法築港,僅有一條碼頭位於島嶼的東南方。

1415華娘廟,它是西嶼坪嶼居民的信仰中心,為保存最完整的建築。華娘廟主要供奉主神武帥、媽祖、三太子、陳將軍等諸神,其規模與外觀相較其它島嶼的廟宇雖略顯失色,但從金爐及廟宇建築設計中,仍可回溯當年新建落成的過往輝煌。

1421出發往聚落與菜宅,因地形關係使得村落建築無法聚集於港口,因此選擇坡頂平坦處來定居發展,聚落位於島中央的平台上形成另一種特殊景觀與人文特色。由碼頭通往內陸聚落的道路,是一段約50公尺長的「好漢坡」,通過斜坡的考驗,就能看到以硓(石古)石、玄武岩堆疊而成的澎湖傳統古厝,由於島上無避風山坳,因此聚落多設於台地低窪處。古厝因居民外遷多呈現荒廢毀損的狀態,村民為了能在廟會時回老家暫住,少數是仍保存完整的。這裡和東嶼坪相似有著聳立的岩塊山頭,以及石塊上的可愛羊群。

1438土地公廟,坐北朝南座落島嶼北側,與碼頭旁的華娘廟分居北南,用來鎮守北方煞氣,避邪庇護村莊,土地公廟旁的海岸景觀可見火山角礫岩組成的地質及遠眺頭巾與鐵砧,往前可見由大片礫灘組成的海岸。

1441原路返航。

1504上船往將軍港返航。

1747抵將軍港,在平沙167號海商熱炒聚餐後盡歡而散,結束三天兩夜的南方四島之旅。

 

伙伴回響:

◎感謝各位大大,這是一次很值得的聚會,會會老朋友,認識新朋友。

隊員盡興了;

領隊辛苦了;

掌厨的辛苦了;

掌櫃的也辛苦了,當大家在回味時她還在盡責的為我們忙退費。辛苦了。

 

◎這一趟澎湖南方四島之行……謝謝如林老師的邀約,讓我有機會見到台灣的新視野,雖然自己也愛到處旅遊,也到過澎湖……但對離島中的離島,確不曾踏足過,尤其第二天上了西吉這個曾有數百人煙的島嶼,因地理天候關係,全數遷徙而形成的無人島,只剩孤樑斷柱現況,深深感觸到所謂“滄海桑田人事已非”的真正意含,也看到澎湖人對惡劣環境下求生存的韌性,對祖先給予的土地,無怨無哀的守護與保留的態度,真讓東方感動

這趟旅行,真的讓我在身''靈方面有全方位的新感受……所以謝謝這次安排活動的每一位哥哥姐姐們,沒有你們這麼無私及用心的付出,單靠自己是不可能看到這麼多美麗與感動的事物,真的真的謝謝您們。

最後“”也感謝這次同行的夥伴們,你們沿途相互提醒'相互協助'相互告知下的貼心舉動……讓東方這次沒有遺漏或遺失任何事與物,而且我從沒跟過你們一同出遊過,對我而言,除了如林老師外,各個都是陌生,但哥哥姐姐們卻能沒架子的主動願意和我互動,讓我很快的融入你們,我除了能說謝謝外……還是謝謝了……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有你們真好)

 

◎退休之旅能和山社老友暢遊南方四島,終生難忘。待農舍蓋好歡迎路過來厝坐坐。

 

◎吃得超好,玩得盡興,還可退錢,感恩。

(再次感恩所有付出的伙伴)

 

◎鼠哥鼠妺也200

當然還有其他,謝謝大家

還有在小小廚房煮煮煮的煮婦、煮夫們,力平媽比鍋子矮,尤其辛苦!(oops)

 

◎真是感謝大家的安排,除了阿廣, 阿英,力平/永華,財大力粗的60,素娥,東方的籌劃執行,更要感謝幕後/厨房工作人員的辛苦了,就像大部分山社的活動, 在大家一起工作, 一起享受的原則下,永遠都是一個難忘的人生旅程。最感謝是在最後一分鐘報名的情形下,讓這個老骨頭有機會跟小學妹/小學弟一起度過三天美好的時光。 感謝感謝。

 

◎感謝阿廣大人的安排,阿英的運籌帷幄,力平媽辛苦備料賜我們美食,東方扛來好料,還有許多自動自發清掃、協助炊煮、為團體默默服務的朋友。也謝謝素娥姊幫我報名,這真是一趟永生難忘的南方四島遊。

 

◎到家了:)已經開始懷念3天跳5島的美好印象:) 謝謝和辛苦的廣哥..力平媽..英姊姊..師母..東方..和一起玩樂三天的大家,晚安!

 

◎這次的旅遊行程規劃與安排以及採買接送真的要感謝阿廣、力平媽、王大哥、英娘娘、6:0、東方、小黃.....真的太感謝妳(你)們大家的辛勞!讓大家都玩得開心盡興哦!⋯⋯

 

◎緊張緊張!趕上高鐵,時間還有餘,謝謝中巴司機努力趕路!也謝為大家接駁的忽輸們!

 

GPX檔:

https://onedrive.live.com/?cid=80A803BAAAF0678F&id=80A803BAAAF0678F%212534&parId=80A803BAAAF0678F%21943&o=OneUp

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blog

 

更多GDB檔及航跡圖請至李俊民的 OneDrive >Documents 下載

https://onedrive.live.com/?cid=80A803BAAAF0678F&id=80A803BAAAF0678F%21943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