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記錄(2017冰雪冬攀)

文章標籤
登山安全

chiwen(及文)

2017/2/16


CO中毒事件記錄與檢討


今年(2017)二月海外冰雪攀行,一名隊員發生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大家都已有多次冰雪地經驗,帳內煮食並不陌生,也因此有所輕忽。經過這次教訓才知,一點點環境條件的改變,或裝備細節,都可能讓習以為常的動作潛藏致命危機,不可不慎!


<記錄者(我)為EMT1,以下患者簡稱pt>


環境描述:2017.01,山區積雪30公分~1米不等,海拔約2100M,夜間降雪不斷,氣溫-5~-10


發生情況:行程第一天,走傳統路上山,最後到達第二天欲攀爬的冰瀑附近紮營,無活水源。天黑後下雪不斷,四人共搭兩帳,各自帳內融雪煮水。後來我聽到異狀去隔壁帳查看時,見pt側倒在睡墊上,兩眼睜開但毫無反應,牙關緊咬、緊握拳,全身僵直抽蓄但溫暖,呼吸淺、間隔長,偶爾從喉嚨發出無意義的怪聲。


當下只想到兩個可能:1.多日感冒+海拔升高+寒冷而併發的肺部問題(肺水腫之類,但現場混亂未聽到囉音),2. CO中毒。


初步處理:改成半坐臥姿勢,繼續喊他(仍無反應)。大開帳門讓空氣流通。走得比較快的夥伴馬上準備下山求救,同時以手機連絡當地友人


狀況緩解:從發現狀況後約過10分,pt情況改善,約兩分鐘後開始能講話。

他表示在帳門口旁邊,使用小火融雪約五升,當時帳門有拉開一小口,只覺得融雪過程中心情逐漸變差且不耐煩、身體微微感到奇怪的感覺,但因重感冒多日身體敏感度較遲鈍。當奇怪的感覺越來越強烈而決定到睡墊上準備打開睡袋休息時,情況急轉直下,瞬間倒地,完全失去對身體的掌控能力,雙手緊緊握拳,身體不斷的抽蓄,意識彷彿被吸進深深的井底,雖然看得見、也聽得到大家的腳步聲與呼喊聲,卻完全喪失言語及肢體表達能力,對肉體上的感受、呼吸與否也毫無知覺,意識不受控制的逐漸遠去,在大家一陣慌亂中,帳門大開,新鮮空氣開始對流,意識與身體才重新接軌,回歸正常,但身體仍僵硬握拳、不斷抽蓄,兩三分鐘後,夠吃力的發出聲音(仍是抽蓄不斷),之後慢慢地回復說話能力,能清楚的說話表達,身體也慢慢放鬆下來、回復知覺。


後續:取消下山求救,但記錄時間、GPS位置、生命徵象 (剛恢復時呼吸30次/分,心跳120/分,約15分鐘後呼吸18,心跳108)。pt表示全身發冷且酸軟無力,可能是剛剛持續僵直抽蓄導致,於是給予保暖、熱糖水、各種聊天按摩,大概半小時後復原。此外一直感到急需新鮮空氣,因此拉開外帳一側增加對流。後來整晚除了感冒的頭痛咳嗽以外並無其他不適

同帳的另一人雖未出現抽蓄、意識不清,但表示頭很暈且反胃,待在帳外呼吸新鮮空氣


原因檢討:當時使用的是金字塔外帳,中間以登山杖單點支撐,四面拉繃營繩固定。之前已多次在該帳內煮食,但外界多為較硬的雪,今晚則是粉狀新雪且持續降雪不止,四圍因此被徹底密封。煮水時帳門約開口1/3,但該外帳上方無通風口,很可能並無對流。pt在帳口旁小火融雪,由於過程費時且須細心查看鍋內狀況,口鼻長時處在鍋爐正上方,估計因此而吸入不少CO導致了中毒狀況。(註:CO比空氣輕,會往上方累積)


回想前陣子跟當地友人的冰雪地行程時,不論多冷他們都會堅持拉開一點帳門才煮東西,當地戶外雜誌中也多次翻到「避免CO中毒」為雪季登山的重點提醒之一。仔細想想,冷風吹雪天確實讓人想要將自己完全密封在帳棚中,可能此種意外並不少見,而對溫暖的台灣來說是比較少發生的事。就跟寒冷冬天關上門窗煮火鍋,可能造成CO中毒是一樣的道理


使用爐具:soto sod-310,鍋具:jet boil,-20度寒地瓦斯


其他附註:

1.CO的排除不易且會積存,症狀解除後幾天,仍要持續多給氧氣

2.自己目前經驗(也沒很多啦)是體重越輕、身材越小的,越容易出狀況

3.CO中毒後若出現神經學症狀如意識不清、抽蓄者,可能有預後問題,比方說呼吸系統的損害,這類問題可能延遲出現,所以請去醫院檢查

4.現場除了開窗戶還可以怎麼辦?...有PAC、BVM的話有幫助,以後上山可考慮加帶BVM... <自己的反思:CPR吹氣用的隔離罩,自己曾經會帶,後來想說反正壓胸比較重要,便不再帶。但CPR根本不只是壓胸啊,有些狀況給氣更重要!偏遠地方真的需要給氧時,BVM確實是無可取代的>

5.抽蓄時不用努力去幫忙他解除,防止患者進一步受傷即可(例如跌倒),但抽蓄太久會有生命危險


(代友轉貼)


所有回覆

  • 之前的圖片不見了?

    KXXT的金字塔頂部的氣窗好像沒有支撐片,要靠風繩拉開,而且太小,就算拉開,還是感覺通風量不夠,我手邊的SMD Lunar Solo LE也有類似問題,如果四邊完全落地,睡覺都會感覺悶,如果遇到下雪封門,結果可能是CO2中毒,要麼睡不著,要麼睡著醒不了。所以一直想找人改成雙向拉鍊,上方拉下一些也許會有所改善。

    而且金字塔在雪地,因為角度陡峭,四邊被雪封底會比一般帳篷還要快,外圍三面打雪牆也只能改善側風吹來的雪粒堆積。

    可以試試傳統的建牆墊高,天幕或金字塔罩上去,因為不密合,所以通風。因為夠高,所以不太會被封底,缺點就是太麻煩,踏實營地就累死了,還要鋸雪磚@@"~~


    (圖中屋頂為TrailStar,一夜偶有粉雪掉入,露天溫度約-10,帳內0上下,主人連絡不到,所以只能局部盜圖了.........)

  • 自己也準備金字塔帳雪地用,就在想用雪封除了門之外的底部,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聽聞有人外面大風雪,因通風口關係,帳內也下雪,還打算封掉,我的通風口比較低,要用風繩拉角度。看樣子還是不要封比較好。

    自己雪地也都在帳內,單層是有雙通風,雪地帳也都開留上方紗網。

    也曾體力透支雪地煮完東西吃一半後,恍惚和帳上手電筒對話後瞬間昏睡,醒來精神飽滿,現在推想,可能當時也有輕微中毒?


  • 雪地上,被雪封底是遲早的,有時還須人為封底,比如帶雪裙的帳篷,目的是防止雪粉從下面吹入帳內,這對無底金字塔這一類的遮蔽物尤其重要,以免第二天發現雪粉沾濕裝備。

    透氣的效果可以是多重設置的,單氣窗如果開太大,除非像H牌一樣做特殊的設計,否則有可能造成"兜風",影響整體結構的穩定,但類似的設計,不容易在金字塔或是A塔上實現,天幕類行的就更別想了。雙氣窗有對流效果,可以卸掉部分風壓,紗網可以阻擋雪粉,但是只要風向適合,被封的可能還是很大的。或者在兩顆釘之間的雪地挖坑透氣,也有很多人這樣用,只是有下雪,遲早被填滿@@。另一種透氣的方式是使用透氣材質來製作帳篷或天幕,原因是當氣溫夠低(例如最高溫-3)或是海拔夠高(例如終年雪線以上),此時幾乎沒有液態降水,採用低防水高透氣材質搭配雙氣窗可以有效實現氣體流通,有人使用這種材質自製單層A塔,在5400還活的很開心,據說還能降低呼吸產生的水氣結成冷凝水,同時同地另一頂單層雙人隧道內部結了一個完美的霜殼,透氣A塔只在頂部有輕微結霜~~~以上都是在帳內煮食的結果。

    個人認為裝備設計者要考慮到使用者所處的使用環境,但是使用者也必須對所處環境和所帶裝備仔細檢視,才能趨吉避凶。以下面的金字塔為例,在非雪地使用,因該毫無問題,風繩拉點完備,有實力去海邊硬抗強風,但是如果在雪地遭遇週邊封底,頂部的小小的氣窗就變成了裝飾品~~

    以上個人淺見~~~

    帳內煮食須小心行事,不可不慎,鄒兄遭遇堪稱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