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PAC攜帶型加壓艙上課心得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走在大霸的山徑上,明明就是緩下坡,我的感覺卻像是在爬陡坡,全身的力氣像被吸乾般行屍走肉,眼窩很痛,頭很沉重,吃不下,睡不著。

    這就是我的高山反應。



    台灣有許多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近來登山風氣盛行,如果有在注意登山新聞,不難發現常常會有高山症的消息,這些消息中,還有為數不少的遺憾發生。



    高山症的解救辦法十分簡單,就是下撤,下降到高度不會發生高山症的地方,不是什麼偏方,也不是什麼靈丹妙藥,就是下撤,如此而已。



    可是台灣的高山環境卻容易受到地形、氣候、路程等因素的阻隔,導致高山症發作時來不及下撤到不會發生高山症的高度

    偏偏,高山症從發作到無法挽回,常常只在很短的時間,再加上,許多患者習慣隱忍,以為自己撐一下就過去了,導致足以反應的時間更為緊迫



    有一年,和咪寶一起去山上測量,那一次天氣很好,沿途的高山野百合盛開好香,陽光灑在身上好舒服

    而且,最難得的是,我的高山反應變輕微了!

    一向不能吃不能睡的我,那一次不僅吃得下,而且夜裡還真正有短暫睡著,我幾乎以為自己擺脫高山症

    隔天,一早也是大晴天,咪寶跟我背著小背包帶著郊遊的心情往品田去,一路興奮地拍著世紀奇峰和海上的大鯨魚

    雖然在高山上我毛帽不離頭,可是過斷崖時,風很大,呼呼吹著有點寒意

    待我們測量完成回到山屋,開始隱約覺得不大對勁

    首先是吃不下,我拿出高山症時唯一吃得下的--蘋果,發現自己一口也吞不進去

    我決定回到山屋裡躺一下看會不會好一點,躺在山屋的上鋪(自從在山屋遇到的警察跟我說他曾經在我睡的床位上放過什麼,我無論如何都只睡上鋪)

    躺著讓腦袋感覺更脹,對身體的控制似乎快速流失著,我起身喝了一口水,那口水完全留不住立刻奔流出來弄濕了睡袋

    馬上跟咪寶討論,事態嚴重,我跟咪寶說,我想撐,但是有很多案例都沒辦法撐過當晚,我們得下山

    咪寶用最快的速度把一個星期份的食物跟裝備全部胡亂塞回背包裡,完全不管什麼打包了

    然後我吃了藥,忍住不吐出來,告別了獨自在山屋裡休息的大學生,他說,這時候下山絕對沒辦法在天黑前到登山口吧,確定要下山嗎?

    很確定。

    離開山屋還不到一百公尺,剛剛吞下去的藥跟水全都吐了出來,什麼都留不住

    那天下午,山徑上起了濃霧,我們沿著每一百公尺一個路標奔跑

    對,奔跑,完全沒有休息地奔跑

    就像在跟死神賽跑,通常人家這麼說時,指的是醫生在跟死神賽跑,沒想到我有機會親自跟死神賽跑

    在天完全黑到看不見之前,我們抵達登山口的吊橋,雖然有好一點,但沒有完全好

    我們追上了那天早上下山的商業團,問到他們的遊覽車還有空位,拜託他們讓我們付費搭便車下山

    他們在宜蘭晚餐時,我已經可以吃得下餐廳的炒飯,等到半夜回到台北,下遊覽車時,我有撿回一條命的感覺

    那天早上我還吃飽睡飽,開開心心出發,中午前登頂折返只感覺失去食慾,然後兩個小時的時間吧,迅速惡化到立刻決定下撤

    如果那一天我們沒有衝下山,不知道還能不能有機會寫出這些



    有些高山症的患者,沒有機會像我這樣好運,可以跟死神賽跑

    他們發病的地點可能還要走兩天以上才下得了山,或者天候狀況惡劣到不允許趕路,下雨下雪下冰刨,天黑,斷崖,甚至體力已經不足以支撐下山的路程

    你以為叫直升機就沒問題了嗎?

    天候惡劣的時候,直升機也無法及時抵達

    你只能眼睜睜,等待上天的判決



    那一年在南湖圈谷,颱風天,老天就像拿著水桶直接往我們身上倒,倒個不停

    我們已經走了近十天,我低頭小心不要踩到腳下開滿紫紅地不可思議的南湖大山柳葉菜

    領隊拿出糖果塞給我吃,我虛弱地搖頭表示已經塞不下了,他告訴我,他就是在這裡親眼看到學姐倒下的

    高山症,學姐很能忍耐,所以是直接倒下的,大隊人馬馬上同心協力背起學姐衝下山,在半夜抵達登山口由救護車直接載往醫院

    那陣子常常可以看到大家分享關於背學姐下山的心路歷程,據說醫生說,再晚一點就來不及了

    生死一線

    當然,我也知道,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大概就沒救了

    學姐很瘦很瘦,沒有人背得動我的

    於是,我從不去高山縱走,幾乎不去超過兩天路程才能下山的高山

    但是,我讓自己頻繁上高山,試著為自己做高度適應,暗自期待著或許有一天能夠親近北三段

    在高山上待最久的時間是在三六九待上一星期,不誇張,一星期幾乎都沒睡,也沒什麼吃

    仗勢著隨時準備跑下山,倒是沒有更惡化



    胖子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配合的時候發生高山症,是不是就沒救了?

    一直到我上了PAC的課,我才知道,或許還有救!

    王士豪醫生以及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以及許多有心人的幫忙下引進了PAC,攜帶型加壓艙

    其實我在還不了解那是什麼的時候就報名參加了,因為大家都說學會使用很重要,等我上過課,我覺得...

    媽呀!這真是太重要了!每個有機會上高山的人都該會呀!簡直是高山界的CPR來的



    PAC攜帶型加壓艙,是一種模擬下降高度的加壓艙,目前為止,王士豪醫生已經藉由PAC直接與間接救了幾條人命

    PAC是由民間的力量引進,王士豪醫生宣導、募款,募得了許多PAC,然後與各單位協商,由志工背上各山屋安置,但是台灣山屋目前還沒有100%安置PAC

    關於PAC更詳細的訊息可以直接到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官網上看:

    http://www.taiwanwma.org/



    PAC不是由政府力量來主導,其實有點可悲,甚至連設置都還沒有達到百分之百

    在這個動輒告救難救護人員,動輒要求國賠的病態環境中,誰也不敢跳出來擔責任

    感謝王醫生願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還要承擔著風言風語的各種陰謀論

    我真的覺得,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PAC,不管是PAC的用法、維護、效用、限制、甚至各種類似產品的優劣比較、案例...

    好過無知與揣度



    讓我真正接觸到PAC是因為王士豪醫生的理念

    他認為,只有在各山屋放置PAC還不夠,他希望,能有更多人,有機會操作到PAC的人

    每個最好都能夠好好學習使用PAC的正確方法,不要一知半解反而招致危險



    PAC使用不當是可能會有很嚴重的後果的



    關於PAC的使用眉角,王士豪醫生希望我們上課時不要錄影,他希望每個人都是透過實作來學習、認識PAC的使用

    而不要只看了網路上的一段影片,便以為自己學會了,我相信有許多天資聰穎的人,但是,PAC課程上有很多是看影片無法學會的

    要拿到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頒發的PAC證照,你除了需要上關於高山症的課之外,還得實際操作一次

    並且還得跟你的搭擋輪流躺在PAC裡感受被救的感覺



    如果你以為不就是躺在一個大氣球裡面,那就錯啦!

    有些人會因為壓力的變化產生類似飛機起降時耳朵不適的感受,不是每個人都有感,但是我得說

    有感的我覺得飛機起降時耳朵根本就不痛,可是躺PAC時耳朵超痛的啦!

    躺了三次後,我發現在接近充飽氣的狀態下,耳朵特別不舒服,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一樣?

    但是實際體驗過,我更能理解患者在PAC裡的感受,這真的是很棒的點子



    PAC的課我一共上了三次,三次實作,三次試躺,暗自祈禱不要哪一天真的有機會躺進去了

    課程上,王醫師先從高山症的成因講起,講到症狀,講到治療(藥物的部分很受用,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說了)

    最後講案例,案例部分採問答方式進行,讓上課者去思考面對高山症時的因應之道

    王士豪醫生教大家一個回答撇步:

    不管在山上身體不適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只要答案是:

    下撤

    就錯不了。



    如果是高山症,那當然要下撤

    如果不是高山症,下撤不就等於離醫院更近,更有機會得到妥善的醫療

    既然生病了,為什麼不下撤?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值得捨棄生命往前走呢?



    接著,就拿出PAC,每六個人一組,開始學習實作,每六個人一組會配一個教練,教練會詳細教大家所有使用PAC應該注意的事項

    這些上課內容我都不會貼出,因為我很認同王醫生說的,每個人都該親自上課學習使用PAC

    有心人士抓著這點想攻擊王醫生斂財,我得說,王醫生募得的PAC已經能讓垂危的民眾無償使用,而學習使用方式這些人還想要免費!!!

    到底有誰會想用這樣吃力不討好的方式賺錢,指點別人很容易,這些躲在暗處的人你又做了什麼?



    教練示範完使用PAC的所有細節後,接著就是考試。

    考實作,教練會問跟PAC使用有關的所有問題,包括使用時機、使用方式、注意事項...連患者耳朵不適時該如何試著緩解都會問

    這樣鉅細靡遺就是希望要是有那麼一天PAC派上用場時,使用者能盡量注意到每一個細節



    上過PAC的課,我如獲至寶,有種自己有救了的希望

    甚至我還覺得每個長程高山隊伍都該隨身背一個走,雖然說一個將近十公斤,但人命無價呀是吧!

    我開始逢人便問有沒有上過PAC的課呀,直到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協作,他告訴我,他好想學,這個年輕的協作都和太太一起上山

    遇到他的那一次,他太太正好生病了,他一定很擔心



    後來遇到了協作的老闆--阿清,詢問了一下,才知道阿清也一直很希望讓員工們都能學會正確地使用PAC

    於是我又去問了王醫生幫協作們上課的可能性,因為阿清提到小谷可能也會想要上課,所以也連絡了小谷,小谷早就想讓員工上PAC的課了

    最後約了請王醫生與教練們跑三趟到南投教協作們,為了節省費用,教練們一起擠一台車一早開車南下

    而聽到我轉述裝備運輸難題之後,吳哥馬上表示他願意協助運輸,感謝吳哥!

    協作們的上課費用則是由先前捐款專款專用給搜救隊員、消防局、原住民的PAC訓練課程費用支付

    感謝這些好心人,阿清說,當協作那樣辛苦為的就是賺一口飯,要他們拿出上課的費用是有困難的

    感謝這些好心人,你們捐的錢,是花在刀口上的,整個環節,每個人都那樣一心一意想把學會正確使用PAC這件事做好



    認識阿清很多年了,說不上很熟,但是那些在三六九廚房鬼影幢幢的夜晚,我永遠記得阿清跟我說過的那些鬼故事

    還有他上山救人的故事



    電視上的阿清有一點靦腆,阿清本人則是冷面笑匠,可是當他說起他當鳳凰志工的種種,卻有種令人無法逼視的正氣

    阿清說,他背著被虎頭蜂攻擊逃出的山友時的故事,雖然是邊說邊笑的,但是遇到虎頭蜂不是開玩笑的,他並沒有選擇跟著逃跑,而是冒著生命危險衝進去背出素昧平生的山友

    不管你找到什麼原因批評阿清,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別說冒著生命危險了,要是被救的山友或是他的家人事後告到阿清傾家蕩產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可是他卻能夠這樣義無反顧

    我的原住民朋友們多半有著這樣的義無反顧,當他們表示很想學習使用PAC的時候,一開始我是很高興的

    登山的人有福了呀!

    但是我又不禁為他們擔心,如果救人的結果反而是害了他們,該怎麼辦?



    協作們為了餬口而登山,對他們來說,抽出一天來學習使用PAC,就少了一天的收入

    對阿清來說也是這樣,這一天,他們不接團,為了山友的生命,他們認真地來上課

    我想不出其他登山者有什麼理由覺得自己用不到、覺得自己很聰明不用上課就會使用

    當然,曾經發生高山症的人,再度得到高山症的比率是明顯高上許多,但是從未發生不等於一定不會發生

    體力好也不是免得金牌,我還記得,當我步履蹣跚走在大霸山徑上,旁邊的那個又高又壯的游泳校隊學弟虛弱地只能窩在帳篷裡

    什麼樣的人會得高山症,還是個謎,只能知道某些因素可能可以減緩、某些因素可能會加劇



    有人可能以為協作學會使用PAC只是用在取信客戶,當然,取信客戶沒有什麼不對

    雖然看不出來,但是咪寶和我曾經參與了一次山難搜救,當事人是一對夫妻,單攻主峰一直到晚上九點還沒回到山屋,冬天寒流,沒有禦寒裝備,新手

    等領隊報案,搜救隊伍出發已經是晚上十二點的事了(三個小時就衝到登山口整裝出發很厲害了)

    咪寶白天留了協作的電話,我們再快,也要好幾個小時後才到的了山屋,人能不能撐過那晚都不知道

    沒想到協作接了電話,半夜裡,他的領隊支持他上山去找別隊失蹤的人(當然寒風刺骨協作自己竟然也願意不睡覺上山找人)

    這位領隊自己煮早餐給隊員吃(領隊的語氣讓我好感動,他說:"爬山的人,煮早餐不算什麼!",但是後來在新聞看到他的故事以及多年後遇到他證實後讓我好心碎)

    天亮前,就接到協作的電話告訴我們他找到人了!人平安,這對夫妻能繼續享用人間悲歡

    義無反顧。

    這個協作是小谷的人,而最讓我敬佩的人就是小谷的弟弟霹靂馬,正氣又強大,神一般的人物

    我不懂到底誰有資格鄙棄這些了不起的英雄



    就我所知道的這些原住民協助搜救的故事,沒有一個願意收錢

    大多數是救完回來就默默離去,有時候我都想,這些被他們救的人知道到底是誰救了他們嗎?

    他們感謝嗎?

    上面的搜救故事後,咪寶跟我獲頒了一面獎狀,但是這面獎狀給錯人了吧,應該是要給那位救人的協作的呀!

    我們得到的答覆是協作不需要獎狀,這面獎狀讓我如坐針氈,時時提醒自己要感謝這群人

    馬里歐在知道尚萬強救了自己之後,都會為自己的不感恩感到羞愧,我們有好好謝謝人家了嗎?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的秘書告訴我,這群協作們很幸運地用到了最後一筆捐款,之後這筆專款就告罄了

    其實,幸運的不是協作們,是日後真正被PAC救活的山友

    你們知道,在你們享受山林時,有多少人為了登山安全在奔走嗎?

    然後還有人要攻擊,PAC的效果不是百分百,請問一下,你以為目前的醫療已經進步到百分百保證了嗎?

    醫療會有風險,如果有簽過手術同意書就會有印象,你的人生也沒有什麼百分之百都在你的控制之下的

    只是不醫療,你的風險就更大,如此而已



    王醫生引進了PAC,募得了一百個,安置在各山屋裡,但是他知道,這樣只做了一半

    另一半是需要使用者都學會正確的使用方式,他不辭勞苦組織教練團隊四處奔走上課

    今天這次的課程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些協作們的身影散布在各個山頭,他們義無反顧

    教練們幾乎會問每一個協作同樣的問題:

    "如果使用PAC之後,患者有改善,他表示想要繼續行程,可以嗎?"

    協作們,每一個,都大聲地說:

    "不可以。"

    就好像我常常對小熊貓說的語氣。

    但是我仿佛可以看見那些覺得我已經好了為什麼不可以繼續前進的嘴臉

    推心置腹,我得承認,在我第一次上PAC的課之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背著一個PAC我就不用怕了!

    錯了!

    使用PAC之後如果情形有改善也絕對不可以繼續前進,只能下撤!

    上第三次PAC課程後,我終於記得王醫生講的,他第一次親自使用PAC救活病人的案例:

    那是一個叫阿義的布農族人,地點在嘉明湖,當各種藥物都束手無策後,王醫師想到了PAC

    當PAC讓阿義有明顯的改善時,王醫生在考量是否繼續等待放晴之後的直升機

    後來他決定:

    見好就收。

    讓阿義趁著身體狀況恢復的時候

    馬上下山

    不是沒事了,我繼續上山工作

    PAC的功能不在讓你靠勢,如果你能因為PAC暫時撿回小命,要記得,這是暫時的,唯有下撤,才是真正讓你撿回小命

    請不要為難為你用PAC急救的協作們,請不要跟自己的生命過不去

    協作們是真正認真上過課受過訓練的



    第三次上PAC課程是和阿清他們一起的,這是學員最認真的一場,考試時,他們沉著記得每一個細節

    比起前兩次上課,這些沉默的英雄們,更加努力,更加用功,他們是真的很想學會使用PAC來救人的

    如果你學會PAC,有人有需要的時候,你一定要用嗎?

    沒有一定

    在網路上看過王醫生寫的希望讓台灣高山症零死亡的熱血文章很感動

    http://tw.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929

    但是就像CPR一樣,也許有人會跳出來義無反顧,然後他也可能會被告到家破人亡

    那還要學PAC嗎?

    當然要,因為你最有可能會用到PAC在他身上的人,就是跟你一起爬山的夥伴,你的朋友,甚至你的家人

    (小熊貓為什麼不好好學呢T_T)

    救命術,學而不用,時時複習

    最後,當初告訴我很想學PAC的協作還是沒學到,以及其他當天沒辦法趕到的協作們,我們還得更努力一點

    如果對登山醫學有興趣,推薦王士豪醫師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on.the.mountain/?fref=nf&pnref=story



    最後兩張放的是協作們的講義筆記。

    高山症怎麼辦?

    下山。



    PAC是不是無所不能?

    不是,它只是讓即將消逝的生命有一線生機

    如果有幸握住這一線生機,請見好就收

    立刻下山。

  • 看到朋友分享網路上有人對PAC的使用有所疑慮與猜測

    想就我自己上課的心得來分享一篇

    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