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山裡的故事

八探安通越嶺古道辛苦行

oneug(1隼)

2009/3/11


最近整理一些舊資料,才發現安通越嶺古道久藏「案」下,今拜玉長公路通車之便,橫越古道後接人,可省下繞道東富公路之遙。而玉長公路通車後,古道西段也在林務局的主導下,新砌了一條健行步道,全長約2000公尺,直上烏帽子山南麓稜上,途中建有觀景涼亭,及二處觀景平臺。至第2觀景平臺可選擇順登安通越山(原點)海拔994公尺,3等4157,來回約150分鐘,全程於原始林中,路跡尚稱明顯,坡度不大,可深入淺嚐東部中級山的野味。

安通越嶺道、安通越山(原點),於玉長公路23.5k富祥橋旁下產業道路,沿路可見「安通越嶺道」標示,離富祥橋約3.1公里遇民房「安通7號」,4. 2公里抵越嶺道登山口停車場(可停約5輛)。


八探安通越嶺古道辛苦行

緣起

有關安通越嶺沿革,引據台東史誌略以:「同治十年(1871)發生牡丹社事件,十三年(1874)日本出兵討伐,清廷賠款50萬兩,日本撤軍告一段落,幸好事件並未擴大,然終使清廷對東部之經營政策轉趨積極(孟祥瀚 1988)。

負責處理牡丹社事件的福建海防大臣沈葆禎,於日軍撤離後授命開始經營台灣,擬訂「開山撫番」政策,獲清廷大力支持。

開路係利用軍隊力量,分北、中、南三路。中路由總兵吳光亮領軍,自林杞埔(今南投竹山)東行,翻越八通關,至璞石閣(今花蓮玉里),即今之八通關古道。嗣後又打通璞石閣至成廣澳之安通越嶺道,翻越海岸山脈。」

台東社會教育館:「日據時代,日人略加修築,改稱紅莝越嶺道。東自台東縣長濱鄉竹湖村石門溪起,於烏帽子山南鞍翻越海岸山脈,沿安通溪西出今日之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

安通越嶺古道在過往一直扮演著許多重要角色,早年它曾是分居海岸山脈兩邊的阿美族姻親節慶時互相往來的要道;太平洋戰爭期間,物資特別缺乏的年代,很多民生物品被日本政府列為管制品,不准自由買賣,部份民眾為獲取民生用品,利用古道運送魚貨及菸草等物,古道又成了「走私路」;而古道也曾是基督教傳教士至東部傳教的「宣教路」。」

因此探索海岸群峰,橫跨山脈的第一線安通越嶺古道是如何也無法錯過的,但苦於手邊資料是一片空白,後於網上得知台東鳥會與竹湖山居賴先生91年6月辛苦打通,並接待一般遊客作懷古之旅,乃偕番妻於91.09.25-26夜宿山居專程拜訪,希望能獲知些許訊息,以作為橫越古道的準備,但交談中山主似有保留,只好作罷。


第一次探行92.11.30(南竹湖東上)

古道行懸念既久迄未成行,如梗在喉,不吐不快,「ㄔㄢv ㄔㄢv豆干切五角」,將心一橫,決心自力救濟,橫越古道。

本次行程只希望能找到東上的登山口,再作安排。

八個人二部車,沿台11線南下,到竹湖先後拜訪掃別山及石門山,這二座竹湖地區最具秀麗的郊山。再沿石門山南麓產業道路西行,產業道路漫漫長長不知通往何處,也不知路況如何,途中且因差點「ㄉㄧㄠv車」,不敢再貿然前行,遂於一溪流旁停車休息。打開地圖對照,直覺今天尋找的方向可能是對的,大夥自我安慰式的下了結論,在儲存了一點點信心後,相約擇日再探。


第二次探行93.04.18(安通西上)

在政府「德政」下,長濱公路西段工程正如火如荼展開。一入安通溫泉隨即深受滿天塵土飛揚的窒息感,安通溪床也已面目全非,不復流水淙淙的悠然景色。過了安通溫泉,由於附近山區產業道路發達,車輛蜿蜒於曲折山路中,尋尋覓覓,猶如瞎子摸象。

近午時刻,車行到了烏帽子山西南麓產業道路盡頭,海拔約為615公尺的支稜尾上,車輛停妥後,發現這裡真是一處絕佳的觀景,舉目望去,花東縱谷綠野平疇,阡陌相連,一覽無遺;中央山脈迤邐如屏,山容壯碩,雲彩旖旎,綺麗的風光,萬種的風情,讓人心曠神怡,好不舒暢。然大夥這時竟只顧驚豔與讚嘆,尋路任務暫拋一旁。

眾人正得意幾近忘形時,幸好遇見樂合村6號林姓農民,才將我們拉回現實,並承他熱情指點,我們很快找到位於竹林內的登山口。

入登山口後大致一路陡坡,約1小時上至稜線,上稜後先找了一處視野不錯的觀景點,稍加整理休息午餐。飯後援例一泡烏龍,藉著山風中飄散的茶香,遠眺太平洋海天一色浩浩瀚瀚,以及東海岸綿延不斷的翠綠風光,尤於對照著山腳下圓錐形的獨特山容確定為赤門山時,對下次的探行開啟了無比的信心。但為顧及回花路遠,決定今天探行至此,下次再探擬於615公尺支稜尾上露營,並期隔日能以一天時間完成古道橫越。

下山後已近黃昏,停車處忽見藍鵲、朱鸝穿梭枝椏間,欣喜之餘,對橫越古道又加持了不少信心。惟稜上獵具甚多,誠美中不足。


第三次探行93.05.1-2(安通西上)

鑑於上次探行順利,依計劃於615公尺支稜尾上過夜,希望第二天一舉OK。

5/1下午三點,沿台9線南下,西射的陽光已被阻隔在中央山脈的雲天之後,背陽的山景像抹上了層層灰濛的暗藍。然而海岸山脈卻依仍曝曬在炙熱的豔陽下,翠綠而亮麗的色彩,一路吸引我們的目光直上營地。

當晚星光熠熠,縱谷間散居的村落也微閃著稀疏的燈火,營地旁營火虫更不甘示弱的閃爍飛舞,我們身居其中,目睹自然的巧妙,一夜璀璨,讓人回味,令人難忘。
第二天7:00,先請小樑兄開車至南竹湖等候我們凱旋下山,大夥信心滿滿,輕裝上路,山路雖是陡峭,行來卻覺輕鬆愉快。

上稜後沿稜往南,途中見二條基石陳舊紅布條,心想,果真對了,約行300公尺遇岔路,因前行草長阻路,左下有一明顯路痕,乃斷然下行,反正無路開路,先下再說,此時上午8:40。

僅約緩下30-40公尺後,即無路跡,但對於砍路找路我們一向充滿信心,認為只要抓住赤門山方向應不致誤差太大。當下往下直衝、直砍,砍!砍!砍…!殊不知惡夢才剛開始,路怎麼越砍越陡,草也越砍越多,林木越來越密集,山腰間才下又上,又上又下,下砍至海拔約700公尺處,前面幾乎垂崖懸壁,左探右走均是死路一條,心想「那也按奶吸」,既然下探無路,只得回走上稜(13:10),作了約4個多小時的白工。幸好稜上大哥大可通,山鴻兄即電請山居主人及台東鳥會廖老師,是否惠請告知下切點?然而只回以「東段均無路條可循,你們可能無法東下」,及「不知道」…。夥伴們,只好再自力救濟了。

回走上稜後,改向稜南續砍,稜線轉瘦,坎坷難行,手也有點軟了。忽再見一基石陳舊布條,信心大增,續砍,不久於稜左芒叢中見一未具名紅布條,但下約10公尺即無路跡,為免重蹈覆轍作白工,回稜再往南砍,約半小時依舊全無路痕可循。

14:00GPS定位287860 2575173 海拔921公尺,二支山刀早鈍,休息,午餐,並電請小樑兄將車開回安通。
不只槓龜,還累翻了。


第四、五次探行93.05.13、14(南竹湖東上)

5/13山鴻兄以機車循第一次石門山南麓再探,終找到東上登山口,原來第一次探行的產業道路路底就對了。

5/14山鴻兄伉儷開車再探,不知是「皇天不負苦心人」,還是「吉人自有天相」,第五探終踏上了馬太鞍草原。鍥而不捨的精神,令人欽佩。
感恩ㄛ。阿彌陀佛!阿門!


第六次探行93.05.16(南竹湖東上)

俗云打鐵趁熱,東上已然跨出一大步,信心重燃,透早即出門,9:20車停產業道路路底,沿泥土路續行,5分鐘後叉路,直行沿引水圳路(寬如產業道路)續行,約25分鐘至路底,跨越石門溪,溪左即見登山口(289830 2576157 144公尺)。

過登山口陡上,馬太鞍草原的新主人-一群野牛哥兒們,將路徑搞得非常複雜,左彎右鑽,好不刺激,約15分抵草原。

馬太鞍草原原係廢耕梯田,多年來蒙牛哥們努力維護,草皮翠綠如茵,像鋪設了層層地毯,草原旁有一小湖泊,水面滿覆浮萍,綠綠的很漂亮,身歷其中,還以為誤入誰家庭院,真是賞心悅目。

11:20我們在草皮旁九芎樹下午餐,聽鳥鳴,聽虫唱,輕輕搖擺的樹枝引來了海風,涼涼的,很舒服。一泡烏龍過後,白梅姑娘再祭出暗槓冰凍啤酒,哇!太high了,炎炎夏日,一杯冰酒下肚,精神為之大振。

12:30拿出地圖對照,依經驗法則,採由稜線上攻。約30分鐘的找路砍路,非常的、粉陡的上到稜線(海拔約為390公尺),稜為平稜,路徑非常明顯,往左疑是製樟所遺址,取右沿稜續行,15分鐘後見一路由右方接上(289305 2575523 374公尺),再對地圖,判定應為下接馬太鞍草原古道,眾人敲定下山時再來印證。續行,鑽入箭竹林叢,路面泥濘,仍見牛哥行跡,約20分鐘抵一山溪,水流充沛,水質清澈,為最後水源,回走約80公尺,路邊有石砌坡崁,旁一明顯小徑直入箭竹林中,此後沿小徑緩上,15:00抵「七人寮」?GPS288595 2575043 520公尺。

今天成績尚可,15:45下轍,至平稜叉路左下,路跡明顯,循之字緩下,不久接馬太鞍草原,本段確定古道無誤。但全段由上山至下山仍須山刀理路,恐是久已無人行經。

回花蓮的車上,大夥竟不以古道行又跨出一大步為喜,一路上卻只惦念著馬太鞍草原的純真與浪漫。


第七次探行93.06.13(南竹湖東上)

策馬再戰,冀望今天一舉成功。

9:50停車,13:20過七人寮,往西緩上,不久路跡漸蕪,山刀再度出鞘,約15分鐘漸轉陡上,陡,還陡,怎麼越來越陡,沒有草木借力,人就往下滑,上得很辛苦,想到第三次探行的白作工,拜託這一次不要走岔了。阿彌陀佛!阿門 !

14:30砍過730公尺回見東海岸。

14:40「三角兜」中見一蛇蛻,足長二米多多。

14:50谷中坡地,除了樹高遮蔭,遍地馬藍,地形複雜,至此而後路跡全無,你看我,我看你,無麥按怎,只得暫且休兵。山鴻兄雖再往上碰運氣,可惜無功而返。
對照地圖及GPS288133 2575058 816公尺(幸好有GPS),距離第三次安通西上最後定位點直線僅200公尺,真是天大喜訊。但為免摸黑下山,只好,忍痛,回家,了吧。


第八次探行93.06.16(安通西上)

抱著必勝決心及無比信心,再度造訪古道,我們預備了六罐冰凍啤酒,以備慶祝今天的安通越嶺「必將」「橫行」成功。

這次改採西上至第三次回撤的定位點下切,只是因為覺得砍路往下砍比較輕鬆,別無他故。

9:15抵615公尺停車處,縱谷風光依然,只是這次無心賞景,輕裝上路,50分鐘就上到稜線,孟宗竹旁的小平地被有心人開發並搭蓋了簡易獵寮,可憐山上的野獸朋友將是性命待卜。

10:30沿稜南行,至第三次定位點前路左的芒叢中,見不具名紅布條仍在,GPS補定位得知離上次最後定位點僅300公尺,遂決定由此下切。先吃飽一點,補足體力,再拼。

11:40下切,衝呀!「但真正是無賴好輪」,12:10砍到一棵很大樹下見沒入黃藤叢中的竹湖山居布條。

12:40多棵大九芎木下偷懶QK一下,忽聞前方山鴻兄鬼叫、尖叫連連,原來……通了,哇!終於通了。

12:50馬藍滿地,接上東上山徑,啤酒慶祝。我咧靠!

13:40下撤,算算時間允許,15:30於下接古道後,轉往製樟所遺址續探。往製樟所方向隱約雖見路跡,林中葛藤較雜,小徑多分歧,最後於近稜尾處,樹林中的草叢內發現七口由石頭堆砌成圓形,直徑約一米並留有通風口,像是爐灶的遺跡,其旁再發現幾塊破碎的磁片,以外別無他物。

17:00製樟所下撤,走上次砍的支稜直下,坡陡難行,真不曉得上次是如何上來的,我們都快變成山羊了。

18:30停車處,小樑兄這次總算完成接人的任務。
回家的路上,海水藍藍的,天空藍藍的,夕陽的雲彩也是藍藍的……。不覺中一覺醒來,花蓮早已萬家燈火,七彩的霓虹燈閃爍著耀眼光芒,似乎慶祝我們快樂歸來。


後記

橫越安通越嶺古道,原先以為輕而易舉,以為只要找到入口,則萬事OK,因為太自信讓我們嚐盡了苦頭,但也要感謝老天讓我們因此多走幾次,增加了更多學習與觀察的機會。古道久藏山林,生態豐富多姿,野牛、山豬、山羌、蛇、鳥、昆虫、野生蘭、花、草,蕈…等,在在讓人眼花嘹亂,尤其鳥類生態豐腴,稱之賞鳥天堂應不為過。

山鴻兄伉儷勞心勞力,是本次探行成功最辛苦的一組,膽大心細,鍥而不捨,衝鋒陷陣,打死無退。再一次感恩ㄛ。

山友如欲橫越古道,慢慢走,慢慢看,慢慢享受,一天時間足用,但最好自備車輛及司機,以備兩邊接送。本線可東上西下,或者西上東下,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東上西下,海拔須上升800公尺左右,上坡路程較長,但下山後安通泡湯,紓緩筋骨,將是一大享受。西上東下,除前一小時陡坡外,餘為下山路線,輕鬆愉快,記得抵東海岸後,先來罐冰啤酒,再找間民宿或海邊露營,第二天起床時,太平洋的日出必值回票價。

本文所說「安通越嶺古道」,經比對大致沿台東鳥會路程。馬太鞍草原至七人寮應是古道舊路無誤,餘則不敢貿然確定,留待日後查證,但西段烏帽子山南麓以下可能只是獵徑吧。

依據日本明治三十九年台灣日日新報社繪製之古道路徑(賴銓淵先生提供,1996年遠流出版公司複製發行),是由頂坪尾稜經製樟所遺址上稜(海拔約400公尺平稜)直上烏帽子山南麓後即下切至「古里娜漢」,再沿安通溪西出。

另據陳山鴻先生提供:「對照聯勤44年版地圖所繪,古道西段係沿安通溪而上,在五萬分之一地圖上地名「吧支微」這個地方陡上。據當地老農描述,當時古道寬約兩米,不料前年(2002年)颱風襲擊,土石流失樹倒路癱,古道毀損消失;而東段有3條路線,一是經馬太鞍草原上頂坪;一是由頂坪尾稜經製樟腦油遺址而上;另一條由城山〈彭仔存〉經寧誠宮沿產業道路下石門南溪、順著河谷上溯;3條路線在頂坪海拔約400米處分別相接…」。

台東山友私下表示,91年9月納莉颱風侵襲後,古道路斷迄今無人再走,則當山鴻兄電請山居主人及廖老師時……,我們錯怪了,謹申歉忱。


注意事項:
1、馬太鞍野牛群活動力強,近石門溪前的圳路直至400公尺古道稜線上皆是牠們的活動範圍。
2、夏秋時節攀走,須留意蛇類及蜂群。
3、本山坡度陡峭不適合一般健行,攀登時應事先考量體能狀態。
4、須備用山刀。


古道西段補記

安通越嶺道源自前清「開山撫番」政策,於「八通關古道」完成後,遂又翻越海岸山脈,打通璞石閣至成廣澳之越嶺道。古道久藏山林,近來拜林務局之賜,重新規劃越嶺道西段,全長約2000公尺,直上烏帽子山南麓稜上,雖非原徑,然於翻山越嶺之際,亦可體驗先民開路艱辛及古道肩負之時代任務。

玉長公路23.5K富祥橋旁下產業道路,沿安通溪往東,沿路可見「安通越嶺道」標示,遇民房「安通7號」,約4.2K處為越嶺道登山口。

拜訪古道最好選在曙光微露之際,群山似隱若現,輕駛過鄉間小路,直上海拔592公尺的登山口。山風微拂,鳥鳴不絕,林隙間朱鸝乍現,正好趕上大自然的彩筆,精細描述雲端上的「天宮堡壘」。

古道前段大都穿梭於桂竹林中之字緩上,竹林中鳥況豐盛,原本應是悅耳鳴啾,竟成吵雜。約20分至觀景亭,面對縱谷山脈,景觀煥然一新,而以雲彩幻化多變更勝群山一籌,至此路轉階梯漸呈陡上。來到木栱橋時,林相也漸恢復成原始的闊葉林,林木蓊鬱,林下多蕨類,屬「過貓」最為膾炙人「口」。續上,階梯路陡行於林蔭下,偶於開朗處見縱谷豁然,約30分鐘抵稜線嶺端第一景觀台,往南平走500公尺為越嶺道終點第二景觀台。

第二景觀台也是續往安通越山的登山口,安通越山海拔994公尺,位於海岸山脈南段北部之成廣澳山稜北段脊嶺,跨花東兩縣,全程於原始林中,起伏不大,但因藤蔓阻路,雖仍可辨認,但山刀不能免,約90分鐘抵三角點。林中曲徑幽深,左閃右爍,枝椏間一邊穿透著中央山脈的高聳嵐影,一邊瀏覽著太平洋的水天縹緲;偶或雲霧籠罩,森林略顯神秘,攀附在老樹枝幹上的豔紅杜鵑,迷霧中也見嬌柔。

佇足古道亭台俯瞰山海,一樣的雲彩旖旎、風光綺麗,雖隨著不同年代走過不同的過往行人,卻都歌詠著一致的讚嘆!稜上海風颸颸,牽繫著今古情懷。



所有回覆

  • 第八次探行日期是93.06.16日嗎?還是筆誤?因離現今近5年了.若是.這種資訊是否太舊了.因花蓮颱風地震有名.早已將此道改了地貌啊!
  • 隨便玩玩兄 打通後忍不住山水豪情,也去了幾次,幸好沿途路基尚穩,只是草長長了。春雨過後,草木將更茂盛,山刀自不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