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指南

新手登山糧食的準備建議

文章標籤
登山技能

keepon(編輯)

2016/1/10


新手登山糧食的準備建議

補給站編輯



古人說「民以食為天」,俗語說「吃飯皇帝大」。都在說明食物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登山的過程中,一日之計在於晨,一份好的早餐,能夠讓一天充滿活力。一份好的午餐或行進糧,能幫體能不斷加分。一份好的晚餐,能安慰一天的辛勞。簡單的說,登山糧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登山糧食的準備,要先搞清楚「人、事、時、地、物」。

人:
1.
認識登山者需要的熱量。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每天僅需消耗約1500~2000卡的熱量,登山者大概需要3000~5000卡不等,完全因路線難易或天氣因素變化。有些非常精算的輕量化玩家,會在重量與所需熱量間找到平衡,因此會逐一檢查商品標示,計算每天所需熱量,來準備登山糧食。

2.認識每位隊員的飲食量。一般的民眾比較不會在意熱量標示,那準備伙食的大廚至少也要知到每位隊員的「食量」。在上山前先問問大家平常在平地吃多少碗的白飯,大概就知道他食量多寡。

3.認識每位隊員的飲食習慣。大廚要知道隊員飲食習慣,有人吃素、有人不吃牛羊、有人不吃辣,有人不吃青椒…,事先調查好,能夠讓菜單更好準備。如果情況允許,讓隊員知道上山會有甚麼菜色是最好的。


事:

1.個人糧或團體糧,是糧食準備前的一項重大決定。兩者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個人飲食習慣問題。一般來說,個人糧適合有一定經驗的登山老手,有自己的鍋具爐頭,能夠自己包辦採買到煮食等事項。團體糧則是大家一同開伙,由有經驗的人準備,菜色可以較豐富,公裝公糧大家均分。以同樣重量而言,團體糧是比較豐盛多變的。

飯量的估計:男生一餐約3兩(約110g)、女生一餐約2兩(約75g),視食量調整。

2.事先寫好菜單與做法。寫菜單的好處是不會到了超市後亂了頭緒。能夠快狠準的找到所需食材。準備好菜單不要怕麻煩,把料理方法順便寫上去。在大廚生病無法掌廚的時後,其他隊員就能按照菜單上寫的作法,煮出豐盛菜餚。


時:

1.食材的存放。一般來說,在多天數縱走,會把容易壞的食材放在前面幾天吃光,能久放的食材放在後面幾天。因此在菜單規畫上就要有這樣的分別。

2.餐點計劃。在一天餐點準備上,可以把握下面準則。

早餐好消化,燕麥或昨夜剩下的米煮成粥是不錯的選擇。不要吃到太飽,中途可以靠行動糧補充。

行動糧方便拿取、好吸收,可以準備能量果膠、能量棒、果乾、肉乾、堅果等小東西,放在腰帶收納帶或口袋內,隨時補充。

午餐簡單樸素,法國麵包、金牛角、穀物麵包、沖泡飲食均是不錯選擇。

晚餐豐盛。一般來說晚餐後就不會有任何活動了,能夠慢慢地料理煮食,是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


地:

1.做好登山紀錄閱讀。調查好水源資料、路線難易資訊。一般來說,缺水的地方就不會安排湯麵的菜單,也不會調味過鹹或過辣,讓大家多喝不必要的水。

而路線上有崩壁或危險地型,在菜單安排上可以走輕量化路線,因為背的越輕,行動起來也越安全。

2.尊重環境。不管是大眾路線或少人走的路線,不要將果皮或廚餘留在山上或掩埋在山上。野生動物的習性可能會因此改變,或因吃到人類食物而生病。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向陽山屋過多的廚餘,使台灣黑熊越來越靠近人類,而金翼白眉因不怕人類餵食,被冠上垃圾鳥的綽號。因此在菜單規畫上,飯量要掌握好。


 

物:

1食物的營養。食物的三大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他們皆可提供熱量,每種營養的攝取需達到一定比率,才能達到身體健康。一般來說碳水化合物佔50~70%,蛋白質佔20~30%,脂肪佔20~30%。其中碳水化合物最容易轉換成熱量,因此在菜單中應該要列為主要糧食。

2.準備登山食材要把握下列大準則,營養、輕、可久放。泡麵雖然符合輕與可久放準則,但是其高鹽、高納、高油等因素,讓人多吃後反而易反胃。

另外,煮食快速也是考慮的要點之一。如果當天走到營地時已經太晚,能夠在又餓又冷的情況下馬上煮出糧食,餵飽大家,比花了很久的時間,做出驚人的料理還來的輔合實際需求。

3.事先在山下處理好食材。生肉類可以先醃過、真空,並在上山前放進冷凍庫,以增加存放時間。蔬果類可先去除不必要部份,如葉菜類去根、洋蔥去皮等等。

不必要的包裝可以在山下拆掉,減少上山垃圾量。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