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街道官道的遺留

明代金門城遺痕-舊金門城和明代老街

舊金城是明代設千戶所的所在,明洪武二十年築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無奈城牆石材被國軍移作工事,城門及城牆僅存夯土及部分基礎砌石,由國家公園管理處聘請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江柏煒教授考證金門城古城牆遺址重修一小段,去年底完成.目前遺留除了四個城門外尚有一條明朝老街,連接著舊城的北門口,又稱為賣菜街.這條老街以石板為路,幅寬目測約五公尺,兩旁的屋舍是標準的前店後屋格局,但都不大.街口還有一棟的洋樓,傳聞是昔日的院,目前該街僅存少數住戶,聽說全移到後浦發展去了.
金門城城牆寬度一丈(3.2m)高度一丈七尺(5.4m),由北門可登臨其上,可看一下舊金城的規模.而老街口迴向殿後面尚有一尊年代久遠,被風蝕的很厲害的風獅爺也值得一看.

古官道的遺跡-觀德橋

觀德橋建自道光三十年(1850),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清朝所建古官道(舊金城-官澳)所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古橋,看起來卻如新構,若不是橋側方型乩孔作證,還以為是剛放下去的橋板呢.
金門城是明朝所遺的千戶城,是當時的軍事和市集中心;官澳則是距離大陸最近的渡口港澳,是古時候運補來往的重要道路.

蔡守愚的墓道碑

瓊林西側一門三節坊到伯玉路間的連絡道路,是將節孝坊古官道加以拓寬而成,途中有蔡守愚墓道碑,瓊林村民稱為石牌,碑高三公尺,寬九十二公分,立在龜趺座上,碑文右為「通奉大夫雲南布政使司」,左為「左布政使發吾蔡公墓道」,己漸模糊,但足以為己失的古官道做路線證明.
蔡守愚號發吾,是我們蔡家十六世祖,是明代進士,官至左布政使,我們稱之「布政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