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橋

西元10世紀到14世紀間,隨著海上絲路的日漸興盛,泉州聯外道路也跟著發展,也開始出現造橋的熱潮,洛陽橋即是因應交通需求而生,橫跨“水闊五里,波濤滾滾”的洛陽江,為當時的橋樑工程創了奇跡,故有「洛陽之橋天下奇」之譽,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洛陽橋位於泉州城東北13公里處,是中國現存第一座跨海石橋,因洛陽江之入海處相當遼闊且水深浪急,以古代的科技要在如此艱險的環境中飛虹跨江建造橋樑實在艱難,其造橋方式顯露出古代科技文明的先進.當時的洛陽江來往兩岸只能靠渡船,每逢大風 大潮,常常有沉入江中的危險,為了祈求萬無一失地平安過渡,遂將此渡口稱為“萬安渡”,也就是後來建橋名為“萬安橋”的原因.

據《泉州府志》記載,萬安橋最初為北宋慶曆初年 李寵首先「甃石建造浮橋」,後來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蔡襄所撰寫的《萬安橋記》中記載:「泉州萬安渡石橋,始創於皇佑五年(西元1053年)四月庚寅,以嘉佑四年(1059年)十二月辛未訖立」,前後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這座跨江接海、南北跨向的大石橋,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洛陽橋長731公尺,寬4.5公尺,船形墩45座,全是由花崗岩石砌築,橋上東西兩旁原立有500根欄杆石柱,28只石獅,兩側還建有7亭9塔,南北兩端介立4尊石將軍,橋心島還有大量的石碑、摩崖石刻,都是歷史難得的建築和雕刻藝術作品.建築特點上洛陽橋也有獨到之處,首先沿著橋樑中軸線的水底拋置大量的石塊埋作橋基,然後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就是現在所謂的筏型基礎.其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尖尖的船頭形狀有利於分水免於遭受水流沖擊.該橋歷史上共進行19次修茸,近年政府撥鉅款重修,恢復其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