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門街的信仰

清淨寺

塗門街又叫“土門街”,位于泉州市區中心地帶,全長1005公尺,是集商貿、旅游、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街道.這條長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上絲路文物群,分布著清淨寺 、府文廟、通淮關岳廟、棋盤園、東魯巷等13處宋元文化遺跡.

清淨寺為我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伊斯蘭教寺,有典型的古典阿拉伯伊斯蘭建築風格,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淨寺創建於西元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2年),西元1309年(元至大二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形式建築,又名“艾蘇哈蔔大寺”.現存主要建築有具有傳統的阿拉伯伊斯蘭教建築形式的大門樓、僅存四圍石牆的奉天壇和因奉天壇禮拜殿屋蓋倒塌後,教徒們便移此做禮拜的明善堂.大門樓高12公尺,寬4公尺,用輝綠岩條石砌築,整座建築造型巍峨壯觀.

奉天壇本來是穆斯林禮拜的地方,屋頂在明代年間倒塌,現僅存四圍石牆.殿內尚存花崗岩的殘礎.“明善堂”建於西元1567年(明隆慶元年),因奉天壇禮拜殿屋蓋倒塌後,教徒們便移此做禮拜 .此外在門摟東側的“祝聖亭”內立有元至正十年、明萬曆三十七年重修清淨寺的碑記,是研究泉州伊斯蘭教的重要物證.

通淮關岳廟

清淨寺向東走就到通淮關岳廟,塗門街古稱通淮街 ,所以關岳廟通稱通淮關岳廟,起建年代和初始規制無可考,相傳是建於南唐至宋代之間,原祀關羽,稱關王廟.宋神宗時敕封關羽為帝,改稱關帝廟.1914年增祀岳飛,改為今名關岳廟 .歷來是泉州官紳祭祀武聖專廟,是泉南著名古跡和道教廟宇.

關岳廟係木構廟宇,歷年來多次重修,西元1927年(民國十六年) 經大火焚燬重修,並於1986年至1990年再次進行全面整修後保持今貌,廟內有《重修泉郡通淮廟捐啟》碑記:「歲丁卯十一月初四夜,通淮聖帝廟三殿災,帝像燼,歷朝法物付一炬 」記述.目前的關岳廟由武成殿、崇先殿、三義廟三座並排組成,形成結構整齊對稱、 廟形莊嚴壯觀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1300平方公尺.左旁崇先殿,奉祀關公三代先祖正殿武成殿,祀關羽和岳飛,右旁三義廟,祀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旁祀諸葛亮

廟中現存文物,碑刻還有:清乾隆四十三年官獻瑤撰的《重修泉郡通淮街關帝廟碑》和乾隆四十二年重修通淮關帝廟收支情況的石刻,清咸豐七年的《關聖帝祖塋碑記》、《立看守碑》,嘉慶二十四年台灣林光複所書石刻,道光二十年蘇廷玉書的《關帝覺世真經》 .廟門外兩壁嵌有石刻兩方:左刻宋米芾書詩一首,右刻明董其昌書詩一首。近代蔡浚書“鼎漢立宋”等匾額,1992年被批准為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核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又名府學,位于泉州中山路泮宮內,始建 於唐開元末年在衙城右建有"魯司冠廟"(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即此為名),五代改為宣聖廟,宋太平興國初年(西元976-983)移建現址,其後幾經修繕,南宋紹興七年(西元1137)重建,左學右廟規制逐步完整,規模不斷擴大,占地面積近百畝,建築格局宏偉,殿宇壯麗,為江南較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

大成殿的重簷廡殿式結構是泉州惟一存在的典型宋代建築結構,這種結構是當時最高建築規格,面闊7間,寬35公尺,進深5間,計20公尺,殿中有孔子像,梁上懸有清康熙帝御書的“萬世師表”匾額,殿身為斗拱抬梁式結構,整座大殿用48根白石柱乘托,其中有石雕盤龍簷柱六根.殿前砌露臺,須彌座嵌仰蓮、覆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輝綠岩石浮雕.大殿前東西側築有東廡和西廡,陳列有整套清代祭孔的禮器、樂器、舞具,1986年8月闢為泉州市博物館.2001年文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福建省兩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