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有人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嗎?


有人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嗎?
沿東部海岸公路為主; 夜露宿 或 旅店...

所有回覆

  • 我沒有步行走過。但是 很久很久以前,曾經與山社友人騎腳踏車走過東部,一段有趣難忘的回憶。 訓練一:一天,中正紀念堂至木柵來回。 訓練二:二天,中正紀念堂經碧潭安坑至土城三峽大溪,往北橫宿巴陵,第二天折回經鶯歌樹林。 D1:從台北市出發經汐止往瑞芳,走北濱公路往宜蘭,夜宿羅東某小學。 D2:走蘇花,經蘇澳,東澳,夜宿南澳國中。 D3:續走蘇花,經太魯閣到花蓮。夜宿花蓮國軍英雄館。 D4:當時認為往南二條路,台九線為山線,台11線為海線,陰錯陽差選擇海線,以為路況會比較平坦。實際情形是:台九線花東段又叫縱谷線,路平又直。台11線為海線,公路一邊為太平洋,另一邊是花東海岸山脈,路途起伏又曲折,但是景色較佳。 晚餐在豐濱用餐,趕夜路至大港口社區參觀原味十足的豐年祭,夜宿秀姑巒溪出海口之港口國小。 D5:往南,經成功至台東市,夜宿台東火車站(舊站,已廢器)旁旅店。 D6:往南,經太麻里,夜宿大武公路局站房旁之大武國中(國小)。 D7:走南迴公路,往楓港。 D8-D11:西部路平好騎車,公路四通八達,四天後回到台北。 時值夏日,每天早起騎車,十點前找到學校休息,下午二三點再啟程,記得當時防曬乳在台灣剛上市,3號防曬係數已經是最好的了。裝備簡便,攜帶睡袋套,雨衣,錢。
  • 真是令人羨慕的浪漫之旅^^
  • 我夢想過...全島海岸線之旅...可能要帶充氣筏, 因為要渡海口, 還有一些岩岸可能要偷走公路或海路. 不過我同事民國57年左右就徒步環島...天ㄚ. 好佩服...沒有柏油路的時代.
  • 會不會是ntnu的? 我記得我幫過您夫人傳衛生紙給您(搞不好不是,那就不要生氣喔). 如果是您...個人真的很佩服您...常在報章雜誌看到你的名字, 而且那一段很精采的旅遊記錄應該可以分享給大家看. (我想有當事人, 還是由當事人發表link比較好)
  • jimmy & Tzou; 感謝! 再請教, 當初是使用那種腳踏車? 假如換成今日等級, 大約是那般model? 途中是否曾經歷保養問題? 內外胎有否更換? 再次感謝!
  • 今年農曆年[94.02.09~94.02.19]剛騎著老婆買菜用的腳踏車 環島一周回來,本著接受境界磨練的心,沒什麼整理與準備[出發前一天才打包],帶著內胎兩條,簡易外帳[縱走用的裝備],三餐備糧,簡易的修車工具就上路了。沿途換了內胎兩條,前後輪外胎,鋼絲兩次共九根[都自己換,過年沒師傅,有師傅聽到鋼絲也不換],曾一小時補三次胎的紀錄。 夜宿找國小,外食膩了就自己開伙,每天洗冷水澡回到當兵野營時,當然照例是一個人,老婆兒子本來要跟,最後兒子上學要緊,老婆只騎三天到墾丁來回,那時我剛好騎到東北角,女兒連絡簿沒人簽名,連老師都覺不可思議,種種過程已在濕盟講過第一回,第二回待續。 其實,下次考慮用走的環島,徒步的話可能連廟都要進去,公路邊睡比山上危險太多了。
  • 感謝! 濕盟登載的大文, 可否再轉波一次? 一定很有價值! 再感謝! 另請教大哥, 內外胎更換頻頻, 其故安在? 文中..."徒步的話可能連廟都要進去,公路邊睡比山上危險太多了。"... 小弟尚未參透, 請進一步開示...
  • 濕盟是演講,文字紀錄尚未動筆,目前筆耕中央山脈縱走無暇它顧 因出發前未更換新外胎,致磨穿到內胎部分,所以在三芝墓仔埔更換頻頻 待洞察已是補到第三次了,只怪功力太差,第一次環島是25年前的事了,一些基本功都快忘了,如果是先換個登山胎就不會這樣,不過那樣不會好玩。 在東海岸徒步,可能會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海景又漂亮非常,此時住到旁邊的廟,就可兩全了,說實在的,當年5天環島一周,現在非常不願趕路,老了。
  • 慶兄; 二十五年前, 腳踏車五天環島一周; 去年十天一周! 太厲害了! 我在初步盤算, 以十四天腳踏車環島一周; 或十四天, 步行, 東海岸, 台灣頭到台灣尾...悠遊行... 為避開颱風高風險期, 考慮以九月中為優選...
  • To tzou(鄒仔)大哥: 我是ntnu的,但是不曾在報章雜誌發表旅遊記錄。 So 大哥你說的另有其人。 To neutrekker(neutrekker) 當初是使用普通變速腳踏車,台北龍山寺附近購買,跑車胎, 稱不上等級。 可能是新買的車,途中不曾經歷保養問題,未更換內外胎。
  • 聽到樓下各位前輩就只有一個感覺-真是太厲害了 不管是用走還是騎腳踏車的,都很厲害 小弟我就遜了,我是騎小50(摩托車)環島的,從台中出發費時十一天完成 這真的是我一生中值得回憶的一段往事,但願還有機會能再一次走不同的路線
  • 2005單車環島見聞 台灣的沿海地形可以概分為四大部分(王鑫1980): 1、 淡水北岸到三貂角一帶之北部海岸海蝕地型發達,多海蝕崖及海蝕洞等。 2、 西部海岸由淡水河口到屏東港一帶,全長約400公里,因西部河川之堆積作用,形成海岸線單調平直,沙灘綿長,沙洲、沙丘與潟湖羅列之地質景觀。 3、 南部由楓港到旭海一帶則為珊瑚礁岩岸,海岸線長約90公里,沿海群礁發達。 4、 東部由旭海至三貂角長約380公里,屬斷層海岸線。 講習的時候看到這份資料,所以興起沿海岸線一周環島,兼拍照紀錄,看看目前台灣海岸已被糟蹋成什麼樣子。回來後利用機會分享大眾,只要能喚起一個日後能決策台灣的人,能知道如何善待這塊土地,那吾願足已。當然紀錄片段美景的賞心悅目,即是大地給我的最佳回饋。25年前景色之美已淡望,25年後台灣海岸被消坡塊圍繞,以每個最低造價15000元計算,台灣哪會沒錢,不但淹腳目,還淹到海裡了。 另外是看看高山水源頭留下的那滴水,到入海前變成了什麼樣,2004中央山脈走完,看夠了山容現在看海景,也體會一下山海的差異,當年10段變速車走山線環島5天,今年18段變速車走海線,唯一沒變的是上坡一樣是推車。 環島一周,對東澳嶺的行動咖啡仍回味,回味那份美景加咖啡的知味;難忘宜蘭上空穿透雲層的陽光,光束編織的美景;對北海印象更是深刻,下面這段短文與您分享: 北海之歌 潮水 湧動生命的雀躍 青山 靜墨頃聽 交會 今生重逢的喜悅 邂逅 一段存在的曾經 海水湧進山崖 山泉流入大海 山海依偎 見證純淨的回味 風的呢喃 向雲訴說 無限的祝福 無限的思念 一如潮水 往來不息 一如泉水 源源不歇 念她的善與美 念她的順與柔 念她的純與真 念她一切的一切 在北海的山與海之間 目前連11卷幻燈片都還沒整理完,友人明年退休想要環島找我要資料,真不知該怎麼辦,管它的,爬山去要緊。
  • 題目是【走】,而且是台灣頭【富貴角燈塔】走到台灣尾【鵝鑾鼻最南點】,可否不要提自行車?太多人騎過了!
  • To roc大哥; 謝謝提醒回頭; 也感謝大家指導以廣意的"走"法來體會台灣之地理與生態...鵝鑾鼻最南點一定要去! To 慶兄; 每次拜讀兄台山野大作, 均可體會兄台置身山野之愉悅...中央山脈大縱走, 外加環島單車行, 厲害! 美麗的海岸是需要大家一起來保育的! 得便時可否稍為開示步行與單車行兩者之不同感受? 謝謝! To jimmy兄; 謝謝提供相關車訊, 幫助極大! To luckyman兄; 此番暫不考慮機車; 那天走不動上坡路時, 就用得到了! 感謝...
  • 徒步移動的速度約是3~4公里之間,若以一天10小時計,約可移動35公里左右。最北端的老梅富貴角到最南端的鵝鸞鼻,約是400公里。所以純徒步約需11天。 上山看風景,坐船看海湧,坐飛機看茨頂,旅行的無聊程度洽與旅行的速度成正比。 在慢速的徒步過程中,所能吸收的外界能量,藉由不間斷的思考與內化,往往吸收也最多,加上自身的安全性比騎車或開車來的高,而且可以隨時想停就停,風景可以看到飽為止,也可以細細觀察到細微的萬物之美,只是相對的時間要多。 一趟旅行的起心動念,端看閣下的主軸為何,然後設計最合適的方式。爬台灣的山,很需要運氣與時間,中央山脈走得下來,所在多有,差別是有沒有時間和運氣好不好而已。以同樣的11天若是我會跑去爬山,不會去走公路,但我家太座就會花其中6天從花蓮走到台東,只為體驗那份流浪的感覺。 其實我已經收集了將近4年的一般景點剪報,等退休的時候要來一趟浪跡全台,雖然不一定會實現,但作夢又不違法。知道阿慶這想法的友人大概又開始擔心,哪天又得招待這天崖浪人,(慘的是走到哪裡都有朋友分布,賀融兄先別擔心,搞不好還沒到您那兒就掛了) 之所以還沒徒步環島,是因時間問題,所以藉由腳踏車增加移動速度,然後邊走邊停邊看,年輕時操體能,中年了操智能,等老了,不能了,就可以細細回味往日時光,如果等老了都沒值得回味的事,那不是很恐怖加遺憾嗎? 騎車與走路差別為何?就是那份感覺。 感覺的事要怎麼跟您說? 自己去體會吧!祝福您
  • http://spaces.msn.com/members/richtersodom/
  • 我已近50歲了,但徒步環島的壯志仍未消退。我準備環島的方式是推著像大潤發的購物車徒步走,不打算用背的方式,不知是不是可行?
  • younger大哥  我想應該是可以的 好好的規劃想走的路 想去的城鎮 想停留的地方 找個長長的時間  也許一兩個月 把夢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