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登山失蹤,只通知官方,可能遺憾!


登山失蹤時,第一時間,除了主動通知官方搜救單位處理外,事發者或家屬,宜主動通知其他民間搜救單位,以免發生遺憾。

因為官方警消單位,限於出勤時間與個人山岳歷練等,通常較難做太深入,太艱難,或規劃複雜的搜尋等。但事官人命,若僅以有限之官方力量與能力,可能導致搜救不力或錯誤,延誤救援。


所以,多通知幾個民間單位之目的, 除了資訊發布,集思廣益,取得強大搜救資源外,主要是監督及了解官方搜救狀況,以免吃案或延誤搜救時機。

但過早通知各方單位,是否勞師動眾,小題大作,浪費搜救資源 ? (譬如只是太晚下山,迷途半天,或蓄意變更行程與下山時間等) 但所謂救援『黃金72小時』,若視登山者之情況危急性而定,這可以討論 (但剛開始,先大略搜尋,過了72小時,還找不到人,才協求其他單位,仔細搜尋?這樣對嗎?),故能儘早引起各方關切與研究,集思廣益,個人認為,還是必要的。

但家屬與當事人,仍須知幾點:

1) 第一時間,官方通常不希望民間單位協助救援:
    以免人員複雜難管,或多頭馬車,或民間搶功,造成官方辦事不力等印象。除非事隔多日,或地點複
    雜困難,或家屬施壓,才有可能尋求民間救援協助。

    但事關人命,第一時間,若官方能協調熟知該地山況的民間力量,加入協助,以達到目的,才是真正適
    任
的官方單位。

    另一個官方不願意讓民間私自搜尋原因,除了搶功外,也擔心民間搜救團體,破壞失蹤者之跡證,影響
    搜查之判斷。這個問題,確實是任何搜救人員都必須注意的,但不管官方還是民間搜救,都一樣可能會
    破壞現場!如果能標示一些專用的搜查符號或記號,就比較不會搞混跡證,譬如之前文章裡,提到的搜
    救符號,參考=> 失蹤之搜救建議  (文字S是英文Search 搜查之意)
    搜查符號 搜查記號



2) 民間搜救單位的問題:
    主要是交通,食宿與保險費用,這些民間搜救單位,大都是義務志工,暫時放下手邊工作,自負交通
    與食宿等費用,且須自行投保,並無政府給予補助經費,這始終是大問題。


    如果民間搜救單位,能有官方認可與補助經費,其搜救力度,應會較高。只是目前有補助的民間搜救單
    位極少,政府應該多多扶植才對,或有配套的山難搜救補助辦法。

近期的意外,官方是否延誤救援 ? 
登山客失聯4天 警消尋獲


所有回覆

  • 補充關於搜救的問題。不論官方或民間,投入大量人力,是否可以找到人? 答案是不一定,這裡說明一些狀況:

     

    1) 搜救人員會互相牽制,影響搜索深度與範圍。原因是搜救人員,在進行搜救時,由於擔心自己或他人
        走失或危險,會有盡可能走在一起,或盡可能維持互相看見的 [群聚現象],所以10個人或是100人搜
        救時,因群聚現象之牽制,兩者之搜索範圍與深度,並不會差太多。要避免互相牽制,就是兩人或三人
        小組行動
    ,而不是一隊數十或數百人走在一起。還有各組間,一定要有無線電,能互相通話,了解狀
        況,而不是各行其事。但如果沒有能力進行小組行動,那搜救範圍與深度,必然有限。
       

    2) 危險地形,不敢或沒有能力搜索,直接影響搜救時效。對於危險地形的垂降搜索,必須有足夠經驗,
        技術與膽識,並使用合適裝備,但並非人人可做或敢做,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這種屬於高危險的搜
        索,必需仰賴專業與平日訓練,並非一般初淺學過或玩過的搜救人員,可貿然嘗試。其差別在於經驗,
        裝備純熟度及勇氣。經驗不足及裝備不熟,可能導致重大傷害,而沒有勇氣,更難以進行。此外PPE裝備
        與繩索,是否準備齊全,也影響搜救時效與安全性。所以,如何爭取搜救時效?專業勇敢的搜救人才與
        裝備,絕對不可或缺。搜救裝備訓練,可參考=> 拔山工安/救難/攀岩 繩索技術訓練資訊

     

    3) 一些體面或場面形式的祈福,禮俗或信仰等,可能影響搜救時效與判斷力。搜救前可能需進行一些
        祈福法事,禮俗,或借助法事引導,或搞人際排場等。但個人還是傾向以較科學及效率的方式搜索,不
        宜花太多時間在這些習俗,或應付官大人,或應付某團體的排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