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1/5/12
登山失蹤與搜救不力事件, 不可能在一陣踏伐與檢討聲中, 就此減少與落幕, 以後仍會發生. 所以, 提供一點個人建議, 給以後失蹤者之家屬, 與搜查者參考:
1. 發布訊息:
迅速發布失蹤訊息, 給必要救難及有影響力之單位, 以取得充足之救難人力
資源. 可善用網路資源, 譬如微博, 臉書, Plurk, 各大媒體與登山網站等.
必要時, 甚至尋求民代幫忙等 (但需顧及是否過度使用社會資源 ?).
2. 專業人才:
在黃金72小時內, 應盡可能找到專業搜查人才協助, 以爭取搜救時效. 若非專
業人才, 可能佔用搜救員額, 資源或破壞現場, 形成聲勢浩大但無實效之搜救假象.
3. 了解對象:
了解失蹤者之樣貌, 裝備, 登山能力與個性等, 以推測可能走失去處. 通常往
山勢低處走, 或延溪下溯, 或墜落受傷, 無法行動.
4. 搜查裝備:
望遠鏡, 上攀垂降裝備, 繩索, 低音哨, 定位工具(指北針,GPS,地圖,高度計),
強光燈(至少 Cree R5,T6,U2 等級燈泡), 溯溪鞋, 手套, 無線電等必帶.
5. 研究地圖:
至少使用≧ 1/25000 比例地圖, 觀察路線, 地形, 推測可能走失地點, 劃分搜
查範圍.
6. 實地觀查:
現場未破壞前, 實際行走與觀察, 注意任何蛛絲馬跡. 模擬失蹤者, 可能走失
或墜落位置, 並用GPS標定可疑點, 做為規劃行動依據.
7. 搜查深度:
儘可能拉長搜查的時間與距離, 並在主要路線外, 做深度搜尋, 但避免裝備不
足與無確保下, 身處險境, 以免發生二次山難.
8. 重覆搜查:
比較可疑走失點, 應至少由不同隊伍, 搜查兩次. 搜查過的點, 可用紅黃色粉筆,塗料筆
或木炭筆等, 做特定搜查記號(如附圖,文字S是英文Search 搜查之意). 若使用噴漆,
盡可能噴在會消失的泥土地上. (不建議綁布條來標示搜查符號,以免登山客誤入)
9. 引起注意:
利用吼聲, 大聲公, 哨音, 燈光(夜間), 甚至爆竹聲(小心引發森林火災), 吸
引失蹤者注意, 以引導其行進方向.
10.整合記錄:
確實整合與記錄各隊 GPS 實際搜查路線, 位置, 並標示於圖上 (地圖可外覆
塑膠膜, 直接標示於塑膠膜上, 類似軍中作戰地圖之記錄)
11.搜救報告:
各單位之搜救報告, 應包含搜查人員, 搜查路線, 搜查方法與裝備等資料,
以供其它單位參考. 同時應有統一的搜救資訊存放中心, 提供各方人員即時或
事後參考.
搜救 不能光挑好走的路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35428
家人在山上等死 張媽媽:搜救一定要改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11/today-so1-3.htm
皇帝殿: 小霸尖墜落點與發現處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101791&Process=Group
白姑大山: 失蹤與發現處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100791
南湖大山: 失蹤與發現處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8317
能安縱走 : 失蹤與[可能]發現處 (個人直覺: 在2826前鞍部左側, 因有段陡上, 若坐下後躺會掉下去)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2180
山難搜救觀感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64962&Process=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