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這樣的登山觀念及裝備,只能搖頭啊!

文章標籤
登山安全

simonwu(simon)

2013/5/3



所有回覆

  • 真的,沒見過自殺式行程還這麼多人報名的

    這位版大的邏輯: 輕裝=走得快

    不過輕裝再輕,也不可能全天候在山上用跑的吧

    一日四秀不乏人走,但多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也不見走10個小時走完的

    對爬山的想法實在是太單純了,這跟跑操場不一樣,不是今天跑10圈,明天就能夠跑15圈的問題

    很多重要裝備(即使一天輕裝)也都不思準備

     

    小弟沒有背包客棧的帳號

    可否麻煩哪位前輩幫忙將以下的紀錄搜尋連結張貼過去?

    http://www.keepon.com.tw/GlobalSearchList.aspx?k=%E5%9B%9B%E7%A7%80%20%E4%B8%80%E6%97%A5

    感恩不盡

     

     

     

  • 逐筆看完背包客棧的回覆後, 我覺得問題在於某些山友的自信心太充足了, 甚至是老經驗的山友善意提醒仍無法改變其想法, 這是當代許多人共通的毛病, "明明不是該領域的專家, 僅憑藉自身微薄的資訊, 就大膽推論並建立對該領域的信念, 形成與他人互動的壁壘"。

  • 及文:  小弟有背包客棧的帳號已將紀錄搜尋連結張貼過去了

     

     

  • 感恩鬍子大大

  • 為什麼會有人對那麼沒有戒慎恐懼之心?

    用這樣輕忽傲慢的心態上山如果出了事

    其他登山者又得要面對外界的指責與後果

  • 這位朋友,曾在我的部落格留言詢問,沒想到不旦自己行程,還糾人開團,經驗不足,過於樂觀的態度,的確讓人擔心

    http://gios.pixnet.net/blog/post/92675865

    很多愛好山林野外活動的朋友,前輩,都會帶孩子一塊爬山.其實帶孩子爬山,做父母的事前需規劃,準備的,注意的的事,比起自己一個人爬山更多,更煩瑣.不過看在外人眼裡,也許心裡只覺得,小朋友都做的到的事,體力更佳的成人怎麼會做不到....

    只能祝福他們,一切平安,順利往返

  • 從防火巷上到桃山再轉上池有,然後不去新達山屋,卻下山武陵洗熱水澡,次日再攻上池有品田,這是什麼邏輯,難道他們不知武陵上池有這段是又陡又長嗎?

  • 令人害怕的團,沒有老手,新手糾新手...

    行前訓練與要爬的山不成比例...虎頭山??觀音山??大棟山??哇咧!

    文章內容對高山、對四秀瞭解有限

    桃山喀拉業計畫2.5小時來回...我們去年來回也走3小時,我擔心他們去得了喀拉業但回不來....

    且喀拉業是排在第一天,挑山-喀拉業-池有...這隊"新手"戰力還真強

    再如樓上所言,先走桃山-池有下武,隔天再走品田??奇怪的排法

    一般而言以武稜為基地,一次兩秀分兩天,可是也要有"南北插縱走"的戰鬥力才行...

  • 不僅行程方面有問題~裝備有問題~更主要的是面對高山的心態有問題!!!

    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異想天開天兵團~就如同數月前嘉義的迷途山難一樣(想吃麥當勞@@)

    我一個人也單攻桃山喀拉業當天來回過~就走了11個小時

    況且他要召集大隊人馬,這樣成群結隊的團進出又要耗時多久??絕對超過12小時以上...!!

    彼此網聚又是素昧平生,爬山默契(團隊意識)備受質疑,就不會有人落單??有人要擔任押隊嗎??

    行程方面~他應該桃山喀拉業.池有品田分開走比較理想

    另外他說可穿涼鞋@@...真是太不可思議~我從未看過哪個登山團體在穿著方面敢如此隨便,如此藐視百岳路線的...就連合歡山都要求穿防止風寒的厚鞋子了~你以為你是赤腳縱橫的莫那魯道嗎??

    更重要的一點...各位覺得他這趟活動會事先申請入山入園嗎??他知道雪霸的生態保護區有總量管制嗎??

    像這樣上網留言亂公開徵團~就想攀登武陵四秀的行程雪霸管理處會核准嗎??如果未經申請膽敢擅闖入內~我是不會客氣的一定舉發他們~

    總而言之...經驗不足又想開這種超大團~實在太危險了!!!

  • 足以為識別的登山者的能力可能有:

    1.定位定向。

    2.急難處置能力。

    3.冰雪岩技巧。

    4.一定體能。

    一項一項對照該特定行程來看,其實是非成敗很難判斷。提醒他們小心,就可以了。當山步道化,登山的形式與意義就肯定會日益模糊吧?門檻低了,參與者的技能高低的差異也越大,為了做"離譜控制",管制也肯定是漸增的,為了保護與維護這樣的可親性,"背著"山屋與步道的山,也會漸漸增加吧?

     

  • 以前(16,17年前左右)在下桃山的時候,差點迷了路...

    當時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除了原本上山的路徑外,下山時看到的還多了一些"小徑"(上山時沒有注意到這些小徑)...

    當時還在想,風吹的是否有可能形成這些小徑...後來無意間看到兩個字,才覺得這些小徑很有可能是"獸徑"...

    誤入獸徑,是有可能讓人迷路的...

  • 登山社群的價值觀與要求,讓許多的山成了只要有體力就可以親近的地方,做好準備,也幾乎成了帶上某些裝備與找齊資料紀錄的同義詞,這樣一來,有經驗的登山者,與沒經驗的旅客,到底有什麼差異?

    友站討論中,許多朋友或許都是我所謂的"偶爾到山上走走"的旅客,甚至誇張點說是"一次性登山者",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對不能洗澡,要負重感到相當"不喜歡",那是不是可以推論,日本模式的精細服務,對他們來說相當受用?這樣的旅客是多數的,在國家公園營建式的思維下,伴隨著收費制,會帶給山這個環境如何變化呢?

  • H大第一段話小弟有些不解

    "登山社群的價值觀與要求,讓許多的山成了只要有體力就可以親近的地方,做好準備,也幾乎成了帶上某些裝備與找齊資料紀錄的同義詞,這樣一來,有經驗的登山者,與沒經驗的旅客,到底有什麼差異?"

    與前後文語意搭配似乎怪怪的,可否詳述呢?謝謝

  • 想像一下:

    一群科學小飛俠,在山林中中穿梭,

    忽上忽下,場面多壯觀.

    我真希望他們能成行.

    回來後,還可詳細述說行程,

    或許,從此會改變大多數人的登山觀念!

    省時省錢省力氣.

    我雖然已爬完百岳,

    但很不長進,

    每次出門總還擔心那些物品沒帶到,

    萬一需要時怎麼辦,

    真佩服他,

    給他鼓掌,按讚!

  • 我覺得這樣的隊伍,跟當下看到了之後我對他們的反應--驚訝,甚至覺得有點好笑(友站的朋友們抱歉),其實好像一面鏡子一樣,讓我開始反省,到底,為什麼我會覺得好笑?那麼什麼又是登山者?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登山者?登山如果有所"應然"那又該是什麼?

     

    前面提到,足以為識別的登山者的能力:

    1.定位定向。

    2.急難處置能力。

    3.冰雪岩技巧。

    4.一定體能。

     

    在六月的四秀,這些項目能力的差異,能造成多少登山者與非登山者在實踐上的的差異?

     

    殘酷的事實是,非常多的的登山者,沒有定位定向能力,冰雪岩技巧非常有限,沒有定位定向能力,就必須用其他方式來補足,近來聽到了被誇張化的GPS必攜性的說法,重要性被加重的路標紀錄資料,口頭傳述或網路都可見聞。有定位定向能力,那GPS,路標紀錄資料,不都只是省時,減少撤退機會?友站提到看似粗陋應急的裝備,或許是歪打正著,剛好是國外adventure racing,fast packing的作法(苦笑)...

     

    登山實然是,沒有定位定向能力,就用GPS路標紀錄資料補足,有經驗的登山者,與沒經驗的旅客,差別似乎只在有沒有GPS專用機,知不知道搜集資料,知不知山,但這些差異在刻意挑選的好天候下,清楚的路線上,似乎make no difference...

     

    至於體能,路線確定且路標清楚之後,是傳統登山意義消磨的開始,跑山的人會越來越多,很多沒有"真正"在登山的人,可以從新北投捷運站起登,經復興高中,清天宮,向天池,面天山,一個小時四十分;塔塔加,玉山主峰來回,"來回",三個半小時,諸如此類...

     

    說得誇張點,是登山者對傳統意義的登山開了槍。這或許沒有不好,只是我懷舊罷了...

     

     

  • 天啊~我弱掉了

    四秀我去二次都失敗耶大叫

  • 友站的討論越來越精彩...相當比例的討論似乎成了登山者在教訓旅客...不過依據是迷思,還是顛撲不破的事實?

     

    1.傳統登山行程,常常第一晚就睡在3000米以上的營地,接下來高山症惡化,很難下撤,這發生太多次了,友站非登山者的行程安排,快上快下,爬高睡低,看不出來有更高的登山症風險。孰優?

     

    2.再來是照明器材,起霧時,頭燈靠眼近,反射多,在地形技術要求可以配合的情況下以手電筒代之,果為不宜?

     

    3.不透氣雨衣,會讓排汗衣濕,所以會冷,所以失溫,這太想當然爾,比較像GoreTex的文案而不是實際經驗,不透氣雨衣與其問能不能用,不如問怎麼用。

  • 友站的討論越來越精彩...相當比例的討論似乎成了登山者在教訓旅客...不過依據是迷思,還是顛撲不破的事實?

     

    1.傳統登山行程,常常第一晚就睡在3000米以上的營地,接下來高山症惡化,很難下撤,這發生太多次了,友站非登山者的行程安排,快上快下,爬高睡低,看不出來有更高的登山症風險。孰優?

     

    2.再來是照明器材,起霧時,頭燈靠眼近,反射多,在地形技術要求可以配合的情況下以手電筒代之,果為不宜?

     

    3.不透氣雨衣,會讓排汗衣濕,所以會冷,所以失溫,這太想當然爾,比較像GoreTex的文案而不是實際經驗,不透氣雨衣與其問能不能用,不如問怎麼用。

     

    果為不宜

     

    是什麼意思呀,看不懂?

     

  • 果為不宜? 估狗翻譯: 真的不適合嗎?

     

     H大的說法,也是對,但我想是建立在"有經驗"的基礎上

    輕裝一日快攻沒有不妥,但是不妥處在於萬一卡住時,有沒有緊急應變的處置及裝備?

    就這個條件看來,揪團的人似乎沒有太多想法,也沒有太多的準備

     

  • 我的登山者自尊,小小受了傷,因為在我內心偷偷笑了一下之後,我發現,他們這樣走,只要體能夠,分組,保持接觸,帶上大垃圾袋準備迫降,出問題的機會其實不大...Orz

     

    恐怖的是,因為不知山,日後把同一套,通通"比照辦理"。

     

    更恐怖的是,因為不喜歡揹,但想上山,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力量可以掀起風潮,影響經營管理的風格,山不知道會變成怎麼樣...?

     

    啊,他開的這一隊,其實登山者的慣習與價值,也是推手。登山者的識別,好像漸漸只剩下頭燈,GPS專用機,GoreTex,但莫名的我心中有點哀傷...

     

    管理處,造橋鋪路去雜草上里程樁釘柱綁繩,大家愛,但這樣的作法是因,這一隊就是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