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2012年4月13日登山經驗與技能共享〈修正版、登山基本常識、主旨:防止山難的平傳〉


            2012年4月13日登山經驗與技能共享

一、前置作業:二萬五千分之ㄧ或五萬分之ㄧ地圖、把等高線用色筆劃出來〈五小格為一色區分、就能清楚的看出山脈走向、標示順序:山之位置動線〈含基點〉、谷線、水源、營地、撤退及下切路徑、登山口、交通路徑、那對要爬的山就一清二楚。〈同時可先把點對點的方位角先標示在圖上〉

二、方向定位:

如何定位:用指北針把地圖歸零、上方為北方、下方為南方、左為西方、右為東方。

在登山時在哪裡定位及方法:登山口、叉路口、展望點、基點、以等高線圖來看山勢走向、以現有高度做地形地物的評判。

三、登山路徑如何追尋〈簡稱為原住民的追蹤術〉:兩眼看著地面〈但要靜下來保持冷靜的頭腦去追尋〉遇不明處或叉路口、如何追尋、由左至右180度橫掃過去、如再看不到路徑、由左45度上仰看去或由右45度上仰看去、八、九不離十可找到路徑。

四、遇濃霧時:要帶頭燈、行走速度乎過快、遇路徑不對時退回原點〈遇叉路或不明之處、手平伸視覺高度折枝或草綁個單結標示〈方便找尋路徑、這是我南三段搜救經驗〉。

五、摸黑時人員如何控管:頭燈的配置〈頭燈最起碼3W〉、人員間距〈隊員與隊員間距以能通視為原則〉、叉路及不明路徑的定位〈由領隊及嚮導定位確認後行〉含路條的辨識。

六、過夜狀況處裡:找避風及避雨之處所、食物及水的控管、如何禦寒及保暖。

適人員狀況決定是否夜行、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七、如何等待救援:除了自救、停留在明處、如知座標位置告知搜救單位、保持體力、等待救援。〈不要任意變換位置至不明處、對溪谷路徑不清楚、不可下行、因在上行體力透支發生意外〉

八、平常運動事項:暖身操及吐納要做、增加肢體的反射力、防止突發事故的發生〈一般都是因為夜行、睡眠不足、帶隊者又不會以速控來讓隊員適應、所以就容易發生意外〉帶隊者在登山口出發前要做暖身操、不要不做、登山行進中以速控來讓隊員心肺功能適應〈如腳步放慢來適應還不行、含一口水慢嚥讓氣下沉〉並增加隊員身體的適應度。

九、出發前要觀察隊員是否有異樣、從人的身體支幹及力點、五官神像去區分、如有除了適狀況決定對員是否參加此登山活動〈做登山前的第一道保險〉如派嚮導調整步法及登山方法可行後、才允許跟隨登山。

十、登山順序:隊員須從郊山、中級山、高山〈前三種登山路徑要分、一般路徑、大眾路徑、陡峭路徑、困難地形〈須靠繩索及個人手及體力、給個建議有空在人工岩場3米高度做腰繞的練習、抓點踩點、重心位移1、手抓的方法:由上往下拉、由下往上倒拉、兩手外往內側拉、兩手由內往外拉2、腳的踩法:腳掌全面踩、腳用點狀式的踩法、腳刀左右踩3、身體重心方法:腳正面踩、兩腳蹬直、重量放臀部、增加踩腳點的穩定、重心位移、其實兩點不動一點動、不要想的太複雜、當手抓1點及腳踩1點定位時、再要看延伸點時、身體盡量不要離壁體太大、以視野能看到後續抓點及踩點為準、要移動時抓點使力再位移、一腳踩定位及一手抓定位時再伸展手要抓之點及要踩之點。〈重心位移有時候是使用單向受力〉

十一、登山步法要訣〈上山像一隻忍者龜、下山像一隻山猿猴、登山學習保持體力最對了、初登者最好是走在領隊後面、如爬了幾年腳力OK時、就漸進在後面練耐力押隊〉:上坡時:採凹角及平角〈平坦處〉、側踩〈路徑兩側〉、身體跟坡面成平行〈如兩腳感覺受力、身體再往坡面貼、重量就會在臀部抵銷掉〉腳踩左重心向左移、腳蹬直時身體跟著向左往上伸展過去、右邊以相同的方式作之〈陡上路徑接平穩路徑後、利用平穩路徑把腳步放鬆再走、像在家裡一樣的散步讓腳筋鬆開、不要看到平路一直衝、腳就容易抽筋。下坡時踩仰角及預落差大時轉身做個後馬踢〈做腿部的伸展〉、階梯步法:1、像當兵踢正步一樣、腳下半段往前伸後再下行、2、腳左右橫移再下行、利用平面張力不要一下踩下去、3、用踩高蹺的方式腳往上拉抬在原地下採、減少正面衝的受力、4、像貓一樣點狀式的踩法。

十二、支幹受損復健法〈方法因人而異〉:肩膀做前後聳肩、兩手內外化圓360度、軀蓋腳倒拉〈時間依個人適應度〉、腳腿筋疲乏、蹲下去軀蓋往下伸展〈時間依個人適應度〉、起來時腳踝動一動、臀部坐骨神經痛、暖身運動後、兩手扶著、先由左腳擺動180度向時鐘一樣〈次數依個人適應度〉、右腳也一樣的做。肩膀含手麻沒那麼快好、要持之以恆、等氣通過就好、腳踝扭到、腳不要抬高、用雪地拖曳式的方法走〈有點像摸麻將的方式走〉約半小時至一個半小時腳踝定位就好、如抬高受傷的地方就會成為引爆點腫大及發炎。

十三、登山如何做心境轉移:1、登山時要身體放得很鬆在走2、聽鳥叫聲3、聽流水聲4、身體的皮膚做溫差感覺〈在樹下做〉5、真的很累時視覺縮小、看看羊腸小徑的景觀6、做心境轉移身體的熱能散發較慢、體力就不會透支很快。在體力及腳力是漸近行成、沒有速成〈如登山累了就把步法放慢、精神力集中可提升耐力、精神力平常如何練習、早上起來雙眼鎖定目標、由遠而近把視覺收回來、夜行時舌頂上厄、可防風寒、氣定心窩、夜行就不會怕。

十四、隊伍的組裝:依參加登山人員作組裝、由帶隊前之踏查資訊、規劃休息點、用餐點〈如要煮食時隊員除了隊伍所需及個人要帶之行動糧、自已要喝水、頭燈、雨衣、簡易版的醫療盒、食物〈個人需帶方式高熱能的食物、可減少重量及需帶水多寡、來作登山者平常互動依據、如只是帶個嘴巴來、沒有自保能力反而害了他〉隊伍行進中做階梯式的管理、叉路口的控管及危險路段的確保登山者的安全、在隊伍出發前告知當日要登山的路徑及發給登山相關資料、以增加登山隊伍的安全度。

十五、登山觀念:要有團隊觀、互動觀、關懷心、要服從領隊嚮導、不要超過領隊、不要個人英雄主義、給隊員機會、就是給自已機會、不要怕摸黑、登山時間不是問題、全隊安全為首要。〈對登山隊伍的人力資源做統籌管理、領隊及嚮導只是負責人力資源的統籌規劃及管理、不是全能、如在隊員有狀況、要一起行動並幫助、任何一位登山隊員不能拋棄及遺棄受傷狀況之登山隊員者、以減少登山事故發生、建請司法單位修正相關法則、按責任百分比定之、已凝聚登山安全〉。

十六、登山藥物的需帶〈含高山症預防藥品要在山下出發前經醫生開的處方〈一般有丹木斯、腦新、普拿疼、鴻景天、有很多種藥、試了以後自已帶之〉高山症原因有很多種:1、睡眠不足2、行走速度太快3、遇風口沒把汗擦掉受冷風吹到、而轉為風寒、頭痛、速度放慢讓登山者適應4、如再不行只有降底高度、別無他法、並保暖、不失溫。

十七、登山煮食方法:

1、米飯〈1杯煮兩碗飯或四碗稀飯〉米洗好後手壓在米上方、水高度剛好在手掌背面高、煮食法用鋁箔紙蓋住鍋面、火先行大火看鋁箔紙拱起再關小火、聞到香味火關掉讓他矇〈自然就會熟〉。

2、不管是煮麵疙瘩或麵條、登山的煮法跟家裡不一樣、先行把不容易熟的放進去煮、再按食物的煮熟時間長短、時間較長的食物先行放入、在短時間會熟的放進、油、調味料。像貢丸要分四等分切開可節省放油及調味料。

3、青菜先行放入鍋底、油、調味料、水、鍋蓋蓋起、然後開大火、帶耐火之皮手套、視當時機搖晃鍋子防止燒焦、此為冷煮法。

4、裡面食物成本低是麵疙瘩、吃得飽又不脹風。

十八、有心豋山、登山絕對安全、並會自我提昇及作萬全的準備才是安全〈我是任教練鐵剛先生、徐教練源清先生及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北區搜救中心教練團訓練出來的登山者、以前是屬新店山岳會的成員、現在自由在山林界〉

十九、如對登山有興趣可交流、但因每個月都有自已的預定行程去清登山路徑、如有需要服務者、一個月前告知〈內容:引導登山入門法、一切不收費、但午餐自裡含行動糧、交通工具以一般公車及捷運可到之處來做訓練、本人以不開車為原則、主旨:預防山難的發生、確保登山者入山安全、樂在山林〉

二十、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所有回覆

  • neng 兄

    您這篇不只是登山技能與常識

    其實已經達到 _ 登山哲學與登山修行的境界

    沒有二三十年的登山功力是無法有如此深的體會

    說真的

    我也無法在讀了一兩遍之後就能融會貫通

    好文章就是要細嚼慢嚥,有機會希望能與您一起爬山討教

  • 本來在登山界應首重於山會及登山者的交流、我的暱稱為:山無山界也是四面環敵時以心理的感受來取之、到現在我也一直在學習、各方面的成長都是學無止境、打開心境懷抱大自然與人的阻隔、所以親身體會的心得及感言、較年幼的登山者認為不可能、但我跟年長或年幼的的溝通最後的目的是相同、只是方法及溝通的路徑不同、所以我參加登山補給站第二梯次的課程、是要了解年輕人未來的方針、方便作為兩者溝通的橋樑、如時間OK可交流、但要在一個月前告知、因有既定計畫行程、入山清理豋山路徑、在此先行謝謝

     

  • 好棒的文章喔,超級感謝:D

  • 學到了不少知識~
    不過我有個疑問,

    "腳踝扭到、腳不要抬高、用雪地拖曳式的方法走〈有點像摸麻將的方式走〉約半小時至一個半小時腳踝定位就好、如抬高受傷的地方就會成為引爆點腫大及發炎。"

    這段有點不太懂,"雪地拖曳式的方法"的意思就是拖著受傷的腳走,完全用另一隻腳來支撐??
    另外為什麼腳抬高反而會發炎腫大?

    希望能開導一下小弟~
    感謝了

  • 開導不敢當、應該說交流、其實有點像筷子一樣的位移、因已受傷之處已在發生病變、過度的擾動那部位的當然也漸進的促使筋骨的受力、受傷時部位會發熱、腳抬高會促成筋骨的拉撤、當然就會漸進的腫大發炎到無法行走、如有帶冷膏及消炎止痛與雪地拖曳式的方法走、減輕他的負擔、回家後推拿師推一下及吃藥就會很快好、不可喝冰啤酒喔